第308章 满城迎勋归

1个月前 作者: 沧海不笑
第308章 满城迎勋归

第308章 满城迎勋归

嘉昭十四年,五月十八日

荣国府,荣庆堂。

当年东路院闹出巫蛊之事,邢夫人被王善保家的牵连,愈发被贾母冷落。

这两年邢夫人除了日常礼数规矩,已很少来荣庆堂了,今天却已在这里坐了许久。

今儿黛玉等姊妹都没在,只有迎春陪坐在下首。

只是迎春的神情有些局促不安,脸色微微发白,明眸低垂,一条淡粉软烟罗丝帕,被纤纤十指纠缠成一团。

邢夫人满脸笑容说道:“老太太,男方叫孙绍祖,父亲是大同世袭五品指挥孙占英,他是正室所出嫡三子。

他和老爷素有来往,论起来和我们贾家也是世交,我也见过一面,相貌堂堂,可算是个人物。

他听说二丫头正待字闺中,就请了官媒上门说亲,我和老爷对这门亲都很中意,老爷让我来请老太太示下呢。”

迎春能嫁这样身份的夫君,也是很难得了,传出去贾家也不失面子。

至于迎春是否嫁得良人,邢夫人半点都不在乎,不过是个庶女,又不是自己肚子养的,又有什么值当的,嫁出去还少个碍眼的。

贾母听了这话一愣,不过心里到底还是受用的,这二丫头是个木头性子,针扎了都不知道喊痛,居然说了句这么可心的话来。

贾母见自己迎春在一旁发呆,娇躯紧绷,脸色有些苍白,她知道自己这孙女寡言胆小,听到婚姻大事,想是有些心怯。

贾母问道:“这人品行如何,这是最重要的,要能对二丫头好,官小些或家里不富裕,都不打紧。

贾家这样的大族,婚嫁之事最讲究体面,像迎春这样的庶女,一般是很难嫁给官宦嫡脉作正室的。

因此贾赦很看重和孙家的关系,并言只要和孙家结成秦晋亲缘,以后必定会财源滚滚。

“二丫头,我这么听来,那人也是官宦世家出身,又是正房嫡子,必定是个好的,你也不用害怕,有我在呢,不会让你吃亏。”

邢夫人知道贾赦在外面的生意,就和大同孙家有莫大的关联。

贾母笑话道:“你也是傻丫头,哪有女儿家不出阁的,伱太太说了,那孙绍祖是他在京里谋缺的,以后在神京落地生根。

嫁得好是她的福气,嫁不好那是她的命,总之和自己没半分关系。

邢夫人笑道:“老太太尽管放心,这人会说话办事,人也懂事细心,如今正在兵部候缺,不日就能得了实缺,绝无什么不妥。”

迎春毕竟是在贾母身边养大,终归还是有些在意这孙女的,如今有了合适人家,她自然要多问几句。

迎春鼓起勇气说道:“我不想嫁,我想……留在家里多孝顺老太太几年。”

大不了我们多陪嫁些银子,这都是不值当的事。”

而这个孙绍祖不仅是世袭官宦之家,还和贾家是故交,重要的是人家是正室所出。

贾母一听是世袭军职之家,又是正室嫡子,心中便也有几分中意。

……

邢夫人一向是贪图财货的性子,有了这样的因由,哪有不愿意的,自然在贾母面前说尽孙绍祖的好话。

多半只能嫁给没根底的小官,或者世家庶子为妻,婚后过的日子多半过得磕碜,不会有闺阁时那般优容。

你要想孝顺我,不过一顿车马的功夫,也便宜的很,我看这门亲不错,就这么定下来,你有了好归属,我也就放心了。”

迎春再也忍不住,说道:“老太太,能不能等琮弟回来……。”

至于为什么要等贾琮回来,连她自己也说不出原因。

就这么许给了个从没见过面的人,她心中害怕,怕自己会吃亏受苦,只想自己最信任亲近的兄弟,能在身边才让她心安。

邢夫人听迎春突然提到贾琮,心里便恶心起来,她在贾家落得如今这个田地,一大半都是那孽畜造的祸。

皱着眉头说道:“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婚姻大事,父母之命,他只是你兄弟,有他说话的份吗!”

一旁的王夫人见场面不对,连忙出来打圆场。

说道:“这也不算什么,二丫头和琮哥儿姐弟要好,大喜的事想让自己兄弟知道的意思。”

其实迎春和孙绍祖的亲事,贾政听了觉得不妥,私下曾和王夫人说过,孙家是趋炎附势之辈,并不可深交。

只是迎春是贾赦的女儿,毕竟隔了房头,贾政也不好多言,王夫人见贾母都愿意了,更不会多嘴。

贾母却是清楚内宅的事情,知道迎春和她那兄弟从小亲近,那小子身上穿的鞋袜都是她亲手做的。

“我知道你挂念自己兄弟,如今只是定亲,还不到婚嫁,你那兄弟过些时日就能回来,到时我让他亲自背你出门就是了。”

迎春听到定亲,心头只是一颤,一双明眸中溢出眼泪,又不敢流下来。

……

嘉昭十四年,六月三日。

昨日沿途军驿快马传信,火器司监正贾琮将领军于次日抵京复命。

这天大早,五百名神京五军营精骑,接到宫中谕旨,出城五里,迎贺贾琮立下扫平女真鼎定之功。

带队迎候的是五军营从四品参将林振。

历来战事大胜还朝,根据战功大小,如主将为高勋贵戚,倒是有品级相等的官员出城迎候。

如是百官迎候,那就是灭国救亡之功,古往今来,屈指可数。

贾琮眼下是五品官身,虽立下大功,但毕竟年纪和军资过于浅了些。

但嘉昭帝却派出高阶武官,领军容最出色的精锐礼仪骑兵,出城五里迎候,荣宠器重可见一斑。

这不单单是皇帝给予贾琮的隆恩体面,更在于彰显和渲染,嘉昭一朝开疆关外的无上荣耀。

普天之下莫为王土,率土之滨莫为王臣。

煌煌大胜,拓疆千里,荣耀的桂冠上最闪亮的珠宝,自然属于高高在上的君王。

这天大早,五百五军营仪仗精骑,戴凤翅簪缨鎏金铁盔,穿鱼鳞错金细甲,佩礼装长柄雁翎刀,胯下高头骏马。

沿着神京中轴大道,直奔城东显德门,一路上马蹄如雷,金盔金甲在阳光下放射耀眼光华,凛凛犹如天兵降临。

这些盛装威武的骑兵,很快引起城中所有人的注意,于是关于荣国府贾琮领军回京的消息,便飞快的传扬开来。

神京人对荣国府贾琮其人,可谓如雷贯耳,主要是这几年,贾琮在神京城闹出的动静实在不小。

从四年前在楠溪文会传出书词佳作,便在神京城传开名声。

之后先是考取雍州院试案首,数年后又摘得雍州乡试解元,几首词赋更是名震大江南北,是士林中公认的天下才子。

如今他又传出这等奇闻,襕衫书生竟能立马横刀,运筹决胜,永镇女真,当真世所罕见。

这样的事迹本就是市井之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再加上官府得了宫中暗示,有意在民间渲染朝廷在辽东扫平女真,开疆拓土的盛事。

处于事件焦点的贾琮,便愈发引人关注。

从五百仪仗精骑出显德门迎候辽东将士回师,神京城中许多人,便从四面八方,往显德门方向汇聚。

朝廷大军在辽东剿灭女真,武功显赫,天下赞誉,今日辽东军功将领还朝,这等热闹景致,哪个人也不想错过。

……

显德门附近的茶撩酒楼很快变得人满为患,其中还有不少是儒巾襕衫的读书人。

其中有些学子服饰上还带着徽印,见识多的人知道,那是青山书院的徽标。

这也不奇怪,今天这位得胜还朝的少年将军,便是青山学院骄子,这些来一观盛况的学子,说不定就是贾琮的学兄学弟之流。

而且青山书院里刚传出消息,贾琮虽然还只是举人,还未取得进士功名。

但清元集大捷的消息传来,书院山长赵崇礼便决议,将贾琮的名字提前录进棂星阁。

青山书院棂星阁乃文气荟萃之地,只有进士及第者才有录名荣耀,照理贾琮还只是举人,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但山长赵崇礼的决定,却得到书院所有教谕和学子的赞同,为国诛战拓疆的战功,足以胜过进士及第的荣耀。

连街道两边的花楼妓馆,都比往日多了二成客人,因花楼妓馆必不是寻常平房,都有二三层阳台挑阁,看景儿视野极佳。

而街上的小贩货郎一下子也多了起来,趁着人流熙攘,多笼络些生意糊口。

不管是青衫学子,还是商贾土民,或是贩夫走卒,甚至是红袖招展的烟花魁艳。

人人都想亲眼见识一下,这立下惊世之功的奇异少年,到底是何等气象。

人群中还有不少平民家的姑娘小媳妇,以及头戴帷帽或坐马车的小富女眷,她们也是找了各种理由,出来看这场稀罕。

因为神京人都盛传,这位荣国贵戚公子,斩灭千军的少年郎,不仅文武双全,而且,容颜绝世,俊美无双……。

时人莫讶登科早,自是嫦娥爱少年。

哪家女子青春年少,不思春闺幽情,不慕才情俊好。

以往国公府门第深沉,寻常民间凡女,自是难见无双风采,如今这人得胜领军夸街,自然要瞧瞧久负盛名的如玉品貌。

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卓绝不凡,见之难忘。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