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筹谋镇南北

28天前 作者: 沧海不笑
第339章 筹谋镇南北

第339章 筹谋镇南北

清晨,神京西城,显德门。

贾琮和艾丽骑着马,跟在两辆马车后面。

头前的马车上,坐了两个跟随艾丽学习训禽技巧的女孩。

经过艾丽的悉心传授,这两个女孩都已具备独自驯养禽鸟的能力。

而第二辆马车上,放了不少鸟笼,里面有十多只训养过的信鸽,还有一只艾丽从辽东带回的海东青。

这次贾琮要把她们送到金陵,曲泓秀事先收到他的书信,已在金陵等地做好了安排。

等艾丽的两个徒弟,带着这些经过驯养的鸟禽,到达金陵之后,就能快速建立信站。

随着鑫春号在江南的迅速发展和扩张。

贾琮通过曲泓秀和秦可卿,将联势经营、互通有无、随市增减、一体联动等后世经营理念,持续灌输给各地分号。

根据辽东鑫春号传来的消息。

稻米、丝绸、瓷器等江南之物,被反运回辽东经营销售。

而后世这些行商理念的达成,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就是信息的迅速和畅通,这也是贾琮急于在各地建立禽鸟信站的原因。

……

在贾琮提出的辽东治平五策,得到嘉昭帝的认可并下诏,并在关外之地被全面推广。

随着鑫春号在江南各地,不断开设分号,各地商路不断扩展,相关的信站也会随之布设。

在不久的将来,只要鑫春号商路到达之处,都会形成相互链接、传递迅速的庞大信息网。

而贾琮在离开辽东之前,便有先见之明,让艾丽提前帮周广成建立禽鸟信站,使贾琮能定期收到辽东鑫春号的信息。

并亲自制定经营规制,发往各地分号,作为操作规程,让他们在日常行商过程中磨合执行。

假以时日,鑫春号在辽东与关外的规模和获利,或许会仅次于江南六州一府。

辽东关外,经过诛灭女真一战,大患消除,大周数万精兵完成各地建寨,戍守各处关防。

除了传递常规的营商信息,与之有关的国计民生的信息,一样可以随之快速传递流通……。

辽东关外的皮裘、药材、山珍等特产,被源源不断运到大江南北售卖。

根据周广成的来信,因辽东与关外,商路空旷,不像江南行商竞争激烈。

而贾琮重视金陵等地建立信站,除了满足鑫春号在江南发展所需要信息支持。

……

在这种大环境下,辽东分号招募大批生计困顿的汉民和女真妇孺为工,利用辽东本地资源,加工营造物资。

这些江南精细之物被番夷各国商人所热衷,并通过关外这个窗口,被远销高丽、哦啰斯、以及遥远的西北欧。

在遥远的辽东,周广城带着招募的人手,已在各地逐步建立鑫春号分号和工坊。

毕竟在这个时代,这是唯一能快于奔马传信的途径。

派驻的数千官吏,逐步稳固各地官衙和民政,三千里关外之地,必将成为大周常镇永驻之疆!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自五月以来,嘉昭帝发布了一些列新政,在朝野内外引起轩然大波。

其实自嘉昭五年以后,嘉昭帝扫平叛逆异己,革除旧政弊端,将帝位稳固如山之后。

便开始推行一系列新政,比如在三地设立市舶司,广开东海各州海贸之业,繁盛江南之地民生富庶,便是其中一项。

在推行海政的过程中,也受到维护祖制老臣旧党的反对。

但是海政给沿海数州带来巨额财富和实惠,却是真实可见的。

民以食为天,在江南六州一府推行海政,也让当地官民都深受其利。

因此海政实施受到江南官民的拥护,而国库的日渐充盈,也让一众反对的旧党闭上了嘴巴。

但最近三年,随着辽东和吐蕃战事爆发,国库军费耗靡甚巨。

而近年以来,大周气候反常,春涝、夏旱、冬酷寒,年年不容乐观。

造成两河之地田地歉收,黎民逃荒,数不胜数,不然贾琮也不可能在神京城外,能如此容易收拢到这么多孤儿。

虽然有江南海政赋税和两淮盐税的补充,但国库用于各地赈灾的钱粮,还是常常捉襟见肘。

如果赈灾不够及时,便极容易酿成民变,甚至会引动谋逆造反,生出动摇社稷之危。

身为一国之君的嘉昭帝,他看到的国之危机,承受的社稷压力,比普通的臣民要重得多。

四季勤政不息,彻夜批阅奏章,熬白了两鬓乌发,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唯一的途径,就是加快新政推行的力度。

所以,嘉昭帝筹谋数年,让朝廷新旧两党争吵许久几项新政,冲突重重阻力,在五月之处,颁布大周数州之地试行。

一项是缩减官绅免税田亩为原先三成。二项是改人丁税为摊丁按田赋税。

这两项新政一经推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朝野内外群议汹汹,几存难以遏制之势。

周君兴的推事院,在嘉昭帝的授意之下,也高负荷运转起来。

短短几日之内,朝廷五位四品以上高官,先后被查出贪赃枉法之事。

在一夜之间,经推事院侦缉举证,由锦衣卫抄家下狱,一时轰动整个神京。

而这五位官员都是一个共同点,不是他们为官都存在污点,而是他们都是反对新政推行的急先锋。

在面对推行新政的大道上,嘉昭帝再次露出他冷酷狠辣的一面。

对待反对新政的顽固旧党,在将他们踢出朝堂之前,先通过推事院之手,让他们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让他们从此再仕途上永世不得翻身,给反对新政推行的腐朽之辈,做一个醒目的示范。

文官比武将要矫情许多,他们是个很矛盾的群体,个个都视清誉高过生命,但他们又几乎每个人屁股都不干净。

当然,朝廷上也有真正清廉的官员,但毕竟是鳞毛凤角。

嘉昭帝这一招直打七寸的手段,对文官实在非常有效,即便是最振振有词,最自诩清高的旧党中坚,也乖乖闭上了嘴巴。

当推事院爪牙在神京城变得日益活跃,新党弹冠相庆,旧党集体失声。

每日朝会,整个朝堂开始出现诡异的异口同声。

但是,其中真心拥护新政有不少,阳奉阴违者只怕就更多。

而江南六州一府,天下富庶之地,文教溯源鼎盛之所,学子功名官绅基数极大。

不管是缩减官绅免税田亩,还是摊丁按田赋税,对江南官绅群体的冲击都极大,对江南政局也是严峻考验。

但是按贾琮后世之人的见识,一旦两项新政得到顺利实施,虽然会对江南官绅群体利益造成损失。

但是却会极大减轻黎庶平民的赋税负担,百姓的日子将会比以前好过许多,带动就是整个民间的银流繁茂。

百姓手中多了余钱,自然对行商之事大有益处。

很可能在未来几年,鑫春号将面临百年一遇的发展契机。

但在这之前,必然会有一场腥风血雨。

这也是贾琮急于在金陵等江南之地,迅速建立信站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不管是为了鑫春号的发展,还是为了自己仕途身家的稳妥。

尽快获悉江南新政实施情况,都具备举足轻重的作用。

……

显德门外,艾丽对两个女弟子又做了仔细交待,两人才目送着马车远去。

等贾琮和艾丽回城时,看到一辆遮掩严实的囚车,满布风尘,在十多个锦衣卫的押送下,缓缓驶入显德门。

但囚车行驶的方向,却不是锦衣卫指挥使司,而是大理寺衙门。

这辆囚车多少引起了贾琮的注意,不过他只是看了几眼,也就不再关注。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