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东南风波

25天前 作者: 烽火连城k
第165章 东南风波

第165章 东南风波

“什么!陛下让我们放弃汉中?”

“这是为何啊!”

当李自成的圣旨送到汉中后,交到李过之手宣布后。

一众大顺将领纷纷大惊失色。

“陛下自然有陛下的道理。”

“我等只需奉旨而行即可!”李过缓缓开口道。

“大帅!汉中还能坚守,我等这几万兵马只要有粮饷供应,足可堵死鞑子进入汉中的各个缺口。”

“如此一来不但汉中可保,我军还可以汉中为基地,北上呼应西北各部。”

“要是就这么放弃了汉中,不但会将这块重地拱手让人。”

“也会让西北各军白白地被清军所消灭!”

“本帅已经说了,陛下自然有陛下的道理。”

现在又下了一道密旨告诉李过具体的策略。

所以对贺珍他还得私授机密,稳定汉中镇的军心。

在汉中还有希望坚持的情况下,让他带着兵马和家眷丢弃这里。

他虽然对大顺谈什么有多忠诚。

博洛留下三千八旗兵镇守江南。

“陛下这道圣旨,恕末将直言……”

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而此时此刻,阿济格和多铎这两路兵马也在多尔衮的催促下,正在带兵南下汉中。

李过淡淡开口道。

所以大顺这条大腿是贺珍最好的选择。

制将军贺珍拱手不满道。

所以在大顺、大西、大明之间他必须要选择一股大势力依附。

毕竟八大王都能带着西营全体将士在四川玩大乱斗呢了。

而现在大顺政权依旧屹立在这方世界上。

因此他现在可不敢和李过公然作对。

而贺珍的汉中镇也亦是如此。

而就在陕甘局势风云突变,多尔衮集全国之力终于突破了大顺军的防线。

一场顺、清、西、明外加土司、土寇的终极大乱斗即将在四川这片天府之国展开。

满清对东南方向的攻势也重新启动了。

西北四镇,其将士都不愿意放弃驻地和家眷。

他麾下的兵马常驻汉中,辎重和家眷皆在此处。

此言一出,贺珍便不敢语。

很快,在说服了贺珍等人后。

所以为了彻底完成攻占闽浙的任务。

五万大顺军从汉中拔营南下,走剑阁南下四川。

李自成的圣旨是公开的,可放弃汉中引敌入四川之事,不仅早已告知李过。

所以对于这个决议,李过本人是没什么意见的。

八月,由于天气转凉,炎热的夏季已经过去。

可在抗清一事上却从不含糊。

四川的大西和大明又萎靡不振。

“全场所有人,职位在果毅将军之下都出去!”

李过手中有圣旨,他本人又是权将军,闯营的老兄弟根本没什么话说。

继而席卷西北,收复了陕甘之时。

此时此刻,江南无事。

只是在汉中的几万兵马中,可不止有大顺老本兵。

湖广和江西亦没有紧急军情传来。

既然都抗清了,他又没有实力独自打开局面。

而他没有意见,大顺的老兄弟们就没有意见。

“陛下的圣旨怎么了?”李过虎目一扫,冷冷开口道。

在攻占浙东后进入休整的博洛大军开始重新行动了起来。

而后下令江浙的清军于浙南集结,准备在秋天一举荡平福建。

除了四千八旗兵外,李成栋、马得功、于永绶、张应梦四大总兵随行。

而闽浙总督张存仁在留下田雄镇守浙江后亦率自己的督标南下。

博洛共集结了两万绿营能战之兵南下。

除此之外,刚刚投降的方国安亦率本部七千人跟随。

超过三万的清军自浙江南下,大有一举荡平隆武朝廷之势。

此时此刻,面对大局来犯的清军。

隆武帝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拥兵十余万之众的郑芝龙了。

为此已经无路可走的他,加封郑芝龙为安国公。

昔日这位权臣能够带着自己的十几万郑军抵抗清军。

保住大明这仅存的江山!

然而郑芝龙这位向来机关算尽的人却对保卫大明没什么兴趣。

而博洛也非常像其他满清贵族一般一味地持之以武力。

他曾经在浙江招抚明朝藩王。

然而待这群人北上北京之后,现在差不多要开刀问斩了。

对付没什么实力的明朝藩王博洛尚且玩弄权术。

对付郑芝龙这个实力派,那自然是更得忽悠住了。

早在攻占浙东之时,博洛便已经与郑芝龙联络。

现在提兵南下,博洛在发兵之前直接给郑芝龙通信。

许诺他公爵、闽粤总督。

总揽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军务。

一副要将东南沿海尽数交于郑芝龙管理的模样。

而他的这种行为,也被李成栋等人夸赞。

直言兵不厌诈。

博洛看着李成栋的模样,怡然自得。

心中更是有了许诺李成栋两广总督之职的打算。

准备在拿下福建后,再忽悠李成栋这个傻狗去打广东了。

咱大清一向不当人。

从忽悠明朝藩王北上来接受恩养。

再到忽悠郑芝龙三省之地。

忽悠金声桓、李成栋镇守江西、广东。

最后更是忽悠吴三桂等藩王南下,永镇一地。

被咱大清的大饼给坑死了的人不计其数。

吴三桂等老狐狸尚且上钩。

更别提此时的郑芝龙。

当听说自己能够若能带着战舰和精兵来归。

就能当上闽粤总督,总揽三省军务。

割据东南沿海后。

郑芝龙大喜过望,连忙下令撤回防守仙霞岭的军队。

放博洛的大军进入福建。

九月初,清军兵不血刃地通过了要地仙霞岭。

源源不断地进入福建,逼近了福州。

此时此刻,隆武帝悲愤无比。

但对于郑芝龙的行为他却无可奈何。

于是这位傀儡皇帝只能南下投奔何腾蛟,暂时避开清军的锋芒。

九月十九日,清军未遇任何抵抗就占领了福州。

而郑芝龙则将自己的大军集结在泉州、安平等地。

想要和博洛待价而沽。

仗着自己的实力敲定闽粤总督之位。

博洛将计就计,一面派固山额真富拉克塔等统兵直逼安平,显耀清朝兵威;一面让泉州乡绅郭必昌写信再次招降。

郑芝龙见状非常不高兴,便回信责备博洛既然打算招降于他,又为何要大军相逼。

博洛于是假意责备富拉克塔,下令清军暂时后退三十里。

又再次书信一封,言辞恳切。

直言想要郑芝龙带兵镇守福建,兼领浙江,而后带兵攻打两广。

替满清镇守东南沿海之地。

郑芝龙见信后,大为所动。

他自持自己兵马多,战舰强,实力足可纵横东南沿海。

便自认为满清需要他的兵马和战船来稳定东南之地。

于是便打算从安平前往博洛大营详谈了。

但是此举却遭到了郑军上下的一致抵制。

“大哥!鞑子的话又岂能轻信啊!”

弟弟郑鸿逵劝说道:“一旦大哥深入险地,我郑家岂不是群龙无首?”

“古语有云,君子不利于危墙之下。”

“大哥舍弃精兵和战船,孤身前往鞑子军营。”

“博洛见状必然心生歹意。”

郑芝龙见状却不置可否。

“三弟,为兄的十几万兵马,数千艘战船皆在此处。”

“博洛若是行此宵小之事,那岂不是自找无趣?”

“我以十几万大军,数千艘战船相投。”

“鞑子若是不恩遇,那必定会自绝于天下人!”

“更何况还有你们在,博洛若是扣押我。”

“我郑家的兵马和战船,必定会席卷东南,让其不得安生!”

“况且福建本为我所有,两广又未定。”

“博洛还需要我郑芝龙出力,替他拿下两广,剿灭闯贼!”

“如此,我此行万无一失尔。”郑芝龙自信满满地回答道。

郑芝龙自以为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博洛不敢动他。

毕竟郑家的实力就算不能席卷东南,亦可扰乱东南。

只可惜他那十几万陆战兵马博洛却并不放在眼里。

数千艘水师战舰,咱大清更是没重视过水师。

郑鸿逵闻言也是哑口无言,不知道该说什么?

郑芝龙觉得自己很强,郑鸿逵亦是觉得郑家不弱。

虽然十几万兵马的陆战能力有待商议。

可数千艘战船却是实打实的。

郑家水师的实力傲视天下。

的确是一笔非常大的筹码。

只不过即便如此,郑鸿逵这個三弟却依旧不放心。

他本人本就不太愿意降清,现在又需要郑芝龙这个郑家的主心骨前往清军大营。

于是他再次劝说,希望郑芝龙不要亲身赴险。

只是郑家一门五子,长子郑芝龙,此子郑芝虎,三字郑芝凤也就是郑鸿逵。

四子郑芝豹,五子郑之鹏。

郑芝龙不仅拥有长兄的身份,而且还一手把郑家发展到了现在。

其威望在郑氏中无人能及。

可以说郑芝龙在郑家中的地位,就相当于努尔哈赤之于八旗,李自成之于闯营,张献忠之于西营。

所以面对郑芝龙的一意孤行,郑家中无人能制止。

即便是亲弟弟郑鸿逵也只能悻悻然而退。

“三弟,你却通知郑彩。”

“不要以为他藏匿鲁王的事情我不知道。”

“之前是之前,现在是现在。”

“如今我已决意投降满清,此次前往面见博洛,自然得送上见面礼。”

“让他把鲁王给我送过来!”

郑芝龙喝退郑鸿逵后,又开口道。

鲁监国在浙东国灭后,被张煌言忠义之士保护着流亡海上。

期间曾经在舟山栖身,寄人篱下。

后面郑彩带着水师来到舟山,眼见鲁监国君臣处境困难,于心不忍。

便将他们带到了福建,给予米粮,好生对待。

现在郑芝龙决意降清,便把主意打到了鲁监国君臣的头上了。

“大哥!”郑鸿逵见状直接急了。

郑芝龙要拿鲁监国做为见面礼。

真要是这样做,他们郑家的名声就要臭了!

“隆武乃我所立。”

“为兄对他下手,还是有些于心不忍的。”

“可前往见博洛,总不能空着手去吧。”

“隆武乃为兄之君,若亲自献之,必然遗臭万年。”

“而鲁王虽称监国,但为兄从来承认。”

“既然非君非父,本王献之,自然落不下什么把柄。”郑芝龙不容置疑道。

他这个海寇虽然烂,但比起田雄和马得功之流还是要强一些的。

至少此二人献了弘光。

可郑芝龙却不愿意亲自献隆武。

而是把主意打到了鲁监国的主意上。

这也是郑芝龙允许郑彩恩养鲁监国君臣的原因。

浙东的这群落难君臣,他就打算这么用的。

“是……”郑鸿逵拱手,喃喃而言。

郑芝龙见状这才缓缓点头,随后叹了一口气道。

“三弟,也非为兄执意要剃发。”

“而是我郑家的情况你也清楚。”

“我军虽有十几万兵马,数千艘战船。”

“足可纵横海上,但在陆地上我们却是挡不住八旗兵的。”

“鱼不能离海,人不能离岸。”

“我郑家的财路皆来于大陆,若是凭借着战船和兵马执意抗清。”

“虽然也能够扰乱东南,可终究非良策啊!”

郑芝龙拥有如此实力却执意降清其实也不是毫无根据。

说到底就是钱的事情。

郑家虽然富可敌国,垄断了东南之地的海贸。

并且掌握了日本到东南的航线。

每年都有几百万的海贸收入。

可这其中的大头却是郑家利用商船走私内地货物所得的。

要是清军南下,郑家不投降。

一旦福建被清军所占领,郑家纵使可以退守金厦自守。

可清郑对峙。

来源于内地的货物一旦被隔断。

郑家每年的收入便会大减。

郑芝龙现在还不清楚满清的具体情况。

所以便认为若是和满清敌对。

郑家将无法再获得大规模的内地货物用以转运。

如此一来,郑家虽然靠着水师可以在东南沿海横行。

可收入大减的郑家终究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早晚会彻底失败的。

正是基于这种观点,他才一意孤行,决意降清。

说到底无论是明还是清,亦或者是顺。

郑芝龙都无所谓做谁的臣子。

可郑家的财路却不能断!

谁掌握了福建,谁掌握了东南沿海之地。

谁能提供给郑家足够的货物,让郑芝龙每年能赚个几百万。

这才是郑芝龙降服的关键。

他是一个商人,所想到就是发财二字。

如今满清南下,郑家陆师抵挡不住。

福建即将失守。

为了内地的货物,郑芝龙便毫不犹豫地降了满清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