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丰收的日子

7个月前 作者: 云空行
第461章 丰收的日子

任重来去匆匆,但是却成为全球计算机大会最为精采的一幕。

任重大胆做出的“互联网”前景预测,让每一个真正的计算机专家心向往之,试想当世界上大部分人都能拥有一部个人电脑,然后这些电脑还能通过“网络”互联互通,进行文字、语音甚至图像的实时交流,那简直是科幻世界一般让人神往。

虽然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是今天个人电脑已经开始出现,而且也有了连接其它设备的RS232接口协议,可以把多个设备同个人电脑连接起来。甚至两个电脑之间也可以通过这个协议实现互通。

所以任重的展望和预测并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而是东大计算机业界已经开始进行的新的研发方向!

对于这样的预测,没有一个参会代表敢忽视。

他们中间有些人已经在任重的预测上面展开了遐想,如果真能实现个人电脑的互联互通,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那将会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颠覆!

在这方面,如果能够跟上任重的预测思路,那么在未来科技发展大潮中才不会迷失方向。

当然,不是每一个代表都对任重的预测有信心,在他们的脑海中,完全不敢想象要实现全球每台电脑都能连接起来的技术何时可以实现,用什么样的技术来连通。

现在,能够连接世界的还只是通过卫星通讯,实现了卫星信号的全球覆盖,但是从技术层面来说,卫星传输是单向方式为主,在通过卫星中转方面,目前只有微波和短波方式来转播图像和声音信息,但是在图像传播方面,目前只能实现单向的广播方式。

至于有线方式,现在能传输的就是语音和电报。

计算机的信息何时采用何种手段来实现复杂的信息,现在绝大部分技术人员都还找不到方向。

毕竟这个亮剑世界才刚刚达到主世界60年代的技术水准,很多技术还是任重从主世界进货硬塞进来的。

很多理论上面的积累,现在变成了在工程应用先开始再补课的情况。

任重通过在东大这边拔苗助长,硬生生将集成电路提前了好几年,并且提前实现了第一代的集成电路电脑,提前十多年开启个人电脑的演进。

在这样畸形发展的情况下,有人理解不了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的技术天才具有看透未来的本领。

好在这个大会上,任重无需面对任何人的质疑,他只管将正确的前景描绘出来后,便直接离开会场。

对于他来说,已经不需要和任何人拉关系了。

出于谨慎的本能,任重在公众面前一向很少出现。

因为在东大要是这样抛头露面的话,任重很可能面对一群人朝圣一样的尊敬,任重不希望也不喜欢这种感觉。

他有自知之明,只不过是因为站在两个世界的中间,成为了跨越两个世界的技术搬运工。

这不是他的能力,这只是他的一个责任。

用主世界的技术来帮助亮剑世界东大的崛起的天然使命。

会议继续。在任重致辞展望未来后,开始直接进入到了个人电脑的整体架构介绍上。

东大的技术专家用尽可能简短的图片和说明,把一台个人电脑软硬件概述展现在众人的面前,让人对个人电脑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

至少彼得和杰克两个都对个人电脑有了非常直观的了解。

接下来是主板的设计方面,这部分给出了一个完整设计的demo主板设计过程和元器件选配,详细的设计电路图都包含在999美刀的资料里面,这里是针对这些资料进行了一个提纲挈领的讲解。

通过这个简洁的培训,让未来准备开展主板设计的人员对于设计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他们将如何看资料,如何选择改进的方向和如何进行调试,这些不是通过看资料就能轻易入门的。

特别是调试方面,现在的资料只是给出了一个大众化最基本的内容,很多东西根本没法在资料中完全体现出来。

更重要的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道理,那是谁都懂,在这些资料中,现在只是给出了最基本部分,很多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关于可靠性和长期稳定运行的工程经验,东大的老师傅也不毫无保留。

但是对于参会代表来说,东大完整的给出了个人电脑软硬件设计主要内容,把一台个人电脑怎么设计,怎么测试验证都讲到了。

这就意味着东大开放的个人计算机方面,从未来计算机大小和形状设计方面,给了大家非常大的自由度。

主板的设计对于计算机的形状影响非常大,对于设计的产品将来是圆形还是方形,机箱是卧式还是立式台式机形状,这些都是给大家的自由。

如果说上午的讲解偏向硬件方面的设计,那么下午则主要宣讲了软件设计方面的技术。

在内容方面,主要集中在外设驱动设计和第三方软件应用开发两大内容,课程上同样深入浅出给出了示范,演示了键盘交互协议和驱动的示范,以键盘这个外设完整演示了外设如何同计算机进行交互,对于需要接入传真机、打印机这样外设需求的客户,这个示范具有极强的参考性。

一天的会议下来,每个代表都仿佛被魔法灌注了东西一样,对开发个人电脑已经有了一个真正完整影像。

在这些代表看来,东大的技术开放是全面和真实的,除了CPU、BIOS、核心操作系统、内存和软盘这些关键的少数部件外,其余部分的技术给得非常的彻底,包括主板和计算机应用的开发方面,东大给了未来兼容机的开发者一个非常大空间。

考虑到这些电脑都是在本地运行,他们看不到东大有任何留下后门控制这些电脑的机会。

因为这个应用开发模式,让个人电脑未来应用的方向根本没有人可以预测下来。

这样对于一个电脑来说,想在操作系统中动手脚,除了让机器死机外就没有什么别的用处了。

毕竟现在的个人电脑还不是任重描述的蓝图那样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这样一来,原本对于东大控制个人电脑的隐忧,随着这边技术开放的程度,慢慢都被大家淡化掉了。

第一天的大会,开完后让这些代表非常振奋,接下来三天的分组交流,几乎没有人缺席。

由于战场转到了展览馆。

在分组技术交流过程中,则拿出来不少东大的各个子系统或者产品进行展示和教学。

这些各个课题技术负责人主持技术的交流,通过把东大计算机相关商品展示和技术的分组交流,这些产品和子系统都获得了各国参会代表非常热烈的反应。

8080核心CPU的订货,第一天就超过了10万片!

至于东大的计算机主板,也直接定出去了十万套,第一代的个人电脑两大部件,各个的厂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成套引进。

不止是这些,内存、软盘和操作系统方面,同样被引进。

只是在应用方面,办公套件被预定出去了5万套,dbase数据库套件只是定出去了一万套。

当然,其中大手笔引进的,主要就是准备在消费级个人电脑市场大展身手的Vision公司和GoldenStar这两家潜龙计划的种子选手。

他们吃下了八成的份额,准备通过这个产品,引进后配上自己生产的机箱和配上自己的电视机后,直接形成产品开始销售。

他们毫不动摇的为列强走一条贸工技的道路。

这些都是计划中的事情,但是通过了全球计算机大会后,现在他们的选择变得顺理成章,同两个创始人反而没有什么关系了。

组织这件事的和参加会议的,都是本国专业经理人和技术专家,这就让两个创始人毫无风险的推动这件事。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现在这个阶段,在大家都没有什么技术能力的情况下,直接引进东大的成套方案和硬件子系统来说组装一台个人电脑的风险最小。

毕竟只需要进行外围一些小部件的研究和匹配后,就能在3-6个月的情况下开始大规模把产品推行市场。

这样的快节奏对于占领市场先机非常有利。

如果是专注在消费级市场攻城略地,这个策略毫无疑问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当这两家各自区域内的龙头开出大单后,没有厂家对此有什么疑问。

这是电子产品市场上的佼佼者,他们出手占领个人电脑的先期市场是再正常不过。

并且这些个人电脑的适配外部显示器主要是以电视机为主,这就更加凸显他们的性价比。

按照他们的方案来说,第一批消费级个人电脑,毫无疑问是电视机用户为主了。

MBI这些公司则倾向于在技术方面先积累沉淀后再看,他们购买了几百套组件下来,主要是进行拆解研究和匹配自己的产品测试实验。

从他们的布局来说,起码要从主板开始定制化一个新的个人电脑产品。

并且在应用软件方面,他们不仅仅是一个办公软件,他们想要把一些商用软件看看能不能移植到个人电脑上面,从而去打动那些现在需要购买昂贵的晶体管计算机的商业客户,让这些高价值商业客户实现个人电脑替代晶体管计算机的平替!

当然美其名曰是软件定制化服务的缘故。

MBI可不是那些小厂商客户,他不需要也不屑同他们在低水平的价格战层次上厮杀争夺同质化很高的家用市场。

一眼可见,未来的市场上将会出现大批兼容机,其中很多都是以组装东大的核心部件的低水平产品,他们来源的货源一致,成本基本上差不多,未来比拼的就是渠道成本降低和售后成本的缩减。

由于大家都能看到对手的底牌,那么在价格战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出现两败俱伤的最坏场景。

MBI不想做这样的事情。

Vision公司现在并不知道,他们暗中设想的第一个竞争对手MBI竟然选择了错位竞争。

他们退出了在家用个人电脑兼容机市场的竞争,而是瞄准商业客户在憋大招。

不过对于Vision来说,不管MBI如何应对,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快把自己品牌的个人电脑推出到市场。所以在订货后,他们拿到了上百套的样品匆匆就回北美,准备集中全力完成第一台组装电脑的设计。

当然,开放标准是开放,但是相关专利的授权方面,东大可没有说过是免费,所以在首届全球计算机大会期间,签署引进东大的核心组件准备开展兼容机业务的厂商,同东大的IT技术研究中心签署了大量的专利授权协议。

按照协议的要求,东大的软件授权,专利授权都不是排他性的,对于有些企业要求地区独家,企图垄断市场的要求,东大方面选择了拒绝。

这次东大的计算机方面意图是在全球推广个人电脑,对于地区垄断是不利于个人电脑标准的推广所以都是不允许的。

所以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对于现场决定进军个人电脑的客户,他们都同东大签署了专利的授权协议,确认每台计算机收费10美刀的标准取得了个人电脑一揽子软硬件专利的使用授权。

东大的计算机,一下子就迎来了第一个丰收的日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