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又下一子

7天前 作者: 金色茉莉花
第576章 又下一子

西边的霞光越发黯淡了。

满天黑烟聚成乌云,七尾白狐圣洁而优雅,凌空踏步,神光照亮黑夜,又有十几道反射着霞光的飞剑在夜空中穿梭交织,构成梦幻之景。

林觉则是飘然而下,落在地上:

“万公别来无恙?”

“多谢真人前来相救!”万新荣当先行礼,“否则万某的修道之路恐怕就到这里了!”

“万公好胆气啊……”

“真人抬举我了。”万新荣说道, “真人也说,成真不是易事,自然要从险处求。万某本来也有些忐忑,只是想到以前真人的成真之路,又觉得这般危险似乎也是应得的。”

“那万公寻得如何了?”

“小有收获。”

远方时有暗红鲜血涌起,化作地面长出的巨手,轰然抓向七尾白狐,又被狐狸低头一口寒气瞬间冻成冰雕,时有无数血虫聚成一条黑龙,张牙舞爪撞向狐狸的金色真火,被烧得一干二净。

十几道剑光则是穿梭不停,无视一切防御反击,紧追一道黑影,若有黑烟袭来,便自黑烟当中穿过,若是对方躲进山中,便将大山刺个对穿。

那方斗得无比激烈,动静惊天动地,两人则在这里从容交谈。

“紫帝的荡魔除妖已经结束,除了这名妖人,

万公也还不回山吗?”

“荡魔除妖虽然结束不过天下却不见得就此太平,这人间仍有机缘可寻。”

“这样啊……”

林觉叹着气说: “便祝万公顺利,再有需要,尽管叫我就是。”

“多谢真人! ”

“倏倏倏……”

远处十二道剑光飞了回来,剑身上染满了黑血,还在冒着黑烟。

狐狸也优雅的跳了回来,低头舔毛。

“呼—————”

林觉吹了口气。

飞剑上的黑血顿时化作花瓣,各色各式,从飞剑上掉落下来,剑身很快变得干净明亮,甚至倒映着天上的星辰。

雷云在他脚下聚起,一声隐约雷鸣,便带着他离开此地。

“真人慢走! ”

万新荣注视着他远去。

回头一看,剩下的半座高山早已千疮百孔,夜空变得干净透亮,黑烟血虫都消失不见,反倒是不断有黑血从地下臼臼冒出,将白日里看着还算正常的荒原染成了腥臭的黑血水泽,有道身影坠于远方,还在冒着火光。

这般力量……

万新荣的心中也有向往。

于是继续行走。

陶道长师徒二人穿过雪地森林,走到海边,又沿着海往下,走到鹭州临海县。

已经过去近百年,这座小城还流传着当年神仙卖花劝人向善的故事,这种妙趣的事情,甚至比很多惊天动地的除妖之事流传更久,更入人心。

这里也流传着神仙为将军重拾勇气,帮助将军除掉巨鳌的故事。

听说在那额头山上,将军修了亭子,名曰神仙亭,下方沙滩上两座石山对望,长得和鳌鱼一模一样,就叫鳌鱼山。

听说那位将军在那之后,因为作战勇猛,受到越王重用,带兵打仗十分厉害,替越王屡次打退北方朝廷的进攻,后来因为越王自杀投降,将军也归顺了北方朝廷,他的后人如今依然显赫。

师徒二人去登了额头山,看了神仙亭,又去看了下方鳌鱼山,知晓这是自家真人所为,脑中便似能浮现出当初画面,既感唏嘘又觉妙趣。

蔡灵玉行至江南,阳州是避不开的。

当年街巷之中无缘无故的梨儿香,除岁夜里的除秽雷霆,也都还在流传。

他知道当初真人曾陪同师兄在阳州炼丹,因此听得津津有味之余,大概也能从细节中猜测得出,这也是自家真人所为。

不知不觉,又是一次雪莲会。

万新荣代表自家真人,恭恭敬敬前往天山,去拜会了天山老祖,回来行至西海,却见这里流传着一种除妖符,传说传自于林真人,可以除妖。

粗略一看,竟似乎是陈牛符?

仔细一看,就是陈牛符!

只是这种“除妖符”和陈牛符只有七八分相似,有些线条笔画有着些微差异,应是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形变,此外也没有盖上陈牛印章,显然是没有呼唤陈牛的作用的,更没有除妖的效果。

好奇打听一下才知道——

原来是几十年前,紫帝入主九天之后,通过紫霄宫下令,让各地拆除前任天翁麾下真君神将的庙宇,此地百姓本来打算拆掉济灵真君庙,不料林真人居然亲身来了这里,以这里是济灵真君的故乡,他们与济灵真君是老乡,好生供奉济灵真君,真君也会护佑他们为由,劝住了他们。

为防止济灵真君吃了香火不干事,或者堕落入魔,便留下了三张符纸,说是烧掉符纸,他就会到来。

此后当地百姓果然诚心供奉济灵真君,济灵真君也护佑此地,一直没有妖魔作祟,而这三张符纸的事情也传了出去,传着传着,就变成了这是林真人赐下的灵符,可以通达林真人,有着林真人的神力,连真君都会害怕,更别说寻常妖魔了。

于是寻常百姓也好,江湖术士也罢,纷纷仿照这三张符画出符纸,用来驱邪镇宅、护体除妖。

万新荣也是这才知道———

说这符纸没用也不全对。

因为林真人之名实在太盛,妖精鬼怪也不见得比人聪明,又常有单纯愚钝者,既然人都会相信这种符纸是有用的,妖精鬼怪自然也可能相信。因而

有些妖精鬼怪侵入人家,看见人门上贴着这种符纸,不知是真是假,反正也不敢拿性命开玩笑,真就止步不前了。

又有人夜行遇到妖怪,掏出这般符纸,以林真人之名威慑,竟真吓退妖鬼的事情。

和当年樊天师的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

等到万新荣回山,已经又过了十来年。

他也是最先回到枫山的。

也是这年,人间发生了一件大事。

活了一百多岁的南天师离世了。

一百多年间,无论大江南北,人间还是妖界,江湖还是朝堂,南天师都已攒足了声望。

在他仙去那日,京城百姓两极分化:有的打心底里认为南天师是天上的大神下凡,如今便要回归天上了也有的认为南天师会成神,因此听说南天师离世也不觉得悲伤,反而替他高兴;有的刚一听到这个消息,便如晴天霹雳,不敢置信,又痛哭流涕,自发聚在他家门前,前来送别。

仅是次日,皇帝便下旨意,为彰显南天师的功德,封他为监天伏魔光正昭烈帝君,并命全国各地庙宇修立神像,千秋万代供奉祭拜。

皇帝封神不是罕见的事,封谁为某某帝君也算不得太稀奇,具体还要看人间百姓认不认可。常有帝王一厢情愿封了神灵,结果百姓并不买账,或者只在几十年前掀起一股潮流,待得几十年后,换了皇帝,神灵的香火很快就弱了下去,乃至于完全消失。

因此天上有很多“帝君”,其实都没有“帝君”的神职神力,甚至连“真君”的神职神力都不见得有。

放在本朝,因为紫帝霸道,紫霄宫也很嚣张,后面的皇帝终究不如罗公强势,哪怕尽力平衡,封神的事情也做得很少。

更没有封过谁为“帝君”。

只是南天师却是不同!

这个旨意刚下,立即就得到了朝堂内外的拥护认可,火速传出宫门,传到京城,又自京城传向四面八方———世人皆知南天师,都认可他,自然也认可皇帝对他的敕封,甚至于在皇帝敕封之前,南天师还没死的时候,很多人的家中就已经供奉有南天师的神像和牌位了。

这时紫霄宫和九天还想反对,不说能不能来得及,不说法理上站不站得住,也已经完全没用了。

上至帝王皇家,下至乞丐罪人,中间的什么达官贵人、平头百姓,贩夫走卒、文人武人,都已经在南天师的神像前上起了香。

天地间多了一位“帝君”。

这位“帝君”神力尚微,底蕴尚浅,还远远无法称为帝君,不过却没有任何人与神灵敢小觑他,甚至他刚一上天为神,很多真君神灵见他,便下意识站直一些,缩起脖子,生怕被他骂一通。

黟山之中,瞎眼的道人又落一子。

大师兄则又收了两个弟子,这一代浮丘峰的八个弟子已经齐了。

这时季阳季阴年纪都很大了。

大师兄虽然依旧活着,不过他已成真得道,还不知要活多少年,若是弟子无法成真得道的话,他定然能将弟子也熬过去。因此一番深思过后,他还是放弃了浮丘观的观主之位,转而将之传给了季阳,让其继续传承道观,又按祖例,做好安排,叫别的弟子都下山去。

不知哪个能住上当年锦屏县百姓为林觉修的道观。

二师兄则将他的道观留给了弟子。

随即大师兄、二师兄和六师兄在旁边的剪刀峰上修了几间茅屋,与满山野猫一同清修度日。

小师妹则依旧住在红叶观。

大概是紫云没有收徒的意思。

此时天下再度进入一场盛世,边境没有战火,百姓安居乐业,连年风调雨顺妖魔邪物不出,皇帝也仁厚,纵观史书,也是最好的时期之一。

林觉则又到了徽州,飞来山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