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矮小老和尚

2015-06-04 作者: 银电
第五十八章 矮小老和尚

凤凰山果如其名,山体不高,山势俊俏,远眺确似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古时只有凤足处一条道步行上下。现如今要求村村通山公路,政府出钱也就建了。

两妹拿着贾书记的鸡毛当令箭,马小可愣是纠缠不过,只好独自开车载着表妹、唐妹上山游玩,自然是不敢叫外人,从山脚下马小可开始胡侃,听得两妹兴高采烈。

上了山再现一番景象,东首的山最高叫凤点头,西边的山势连绵叫凤尾坡,两边的山势较陡应为凤凰翅,凤凰脊中有一块的乳白色巨石,石顶上长着些枝叶,如同小雏破蛋,美其名曰凤凰蛋,山中寺院依蛋而建,景致甚是喜人。

因为不是节假日,山上游客不多,车子行至寺院旁三人下了车,起先马小可聊得神山似的,这时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其实啊,这就是一个小山坳,周边围着一群山,那些和尚给吹出来的……”

“切,小马哥,游风景嘛,你讲些好听的,别太俗了。”

“对啊,真是虚有其表,空心枕头。”

表妹、唐妹嘲笑两句,自顾自的走了。马小可被呛得一愣,想不到两丫头凑在一起素质这么高了?两姑奶奶得罪不起,急忙赶上。

一进山门两姑奶奶就争吵不休,马小可拉开些距离避锋,听着有趣,自顾自地欣赏景致,不时地进入厢房观赏字画器物,过了正堂进入第三层两姑奶奶吵得更是凶险,剑眉拔张,马小可笑着上前:“好了,好了,出来玩,哪有你们这样拌嘴的,寺院讲究肃静,看看,大家都在看着你们呢。”

两姑奶奶停步环视,过往的零散香客确有目光异样,感觉确实真是丢了不少靓女节操,不仅伸伸香舌。

表妹挽着马小可对唐妹说道:“瞧,小马哥都说了是寺院,寺院就是和尚呆的,是佛教。”

“那只是顺口说的,你没看见留长发的道士发髻,是道教。”

“那是带发修行,还有光头的呢。”

“那道袍呢?”

“道袍?和尚的衣服颜色深一些看起来不就象道袍了,时尚嘛,也得变变颜色。”

……

讲着讲着,俩姑奶奶又争执起来,马小可急忙将二人拉到稍偏之处:“你们二位进山门的时候有没有看一下这是什么寺?”

“不是凤凰寺吗?什么寺?”

马小可拍了下额头,晕!看来这俩姑奶奶进山门没来得及看寺名就拌上了,马小可嗤之以鼻:“凤凰山上就是凤凰寺了?这叫明教寺。”

“明教寺?”

“就是金庸写的《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

“切,把金庸都搬出来了。”

“金庸也来过这?就把它给写进去了,又瞎扯。”

“过来,过来。”马小可蹲在一百年菩提树下招招手,正欲走的俩姑奶奶心生好奇地止步停足:“这真是金庸写的明教,你们以为金庸的小说都是呆在家里异想天开就写出来了?老人家对诗词、宗教还有周易都理解很深,那响龙十八掌就是出自周易里的乾卦。”

俩姑奶奶一听,这回看样子不会胡侃,也就围了过来。

“这凤凰山上的寺院一般人都叫凤凰寺,因山取名,叫着叫着就习惯了,反倒不注意了真名,实名确实叫做明教寺,也确实是金庸书中所写的明教,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主流宗教之一,清朝中后期衰落,浙南有三个明教寺,凤凰山上的就是其中之一。

明教,又名摩尼教,最早创立于波斯,后传至新疆再传至南方,但是传入中国后,已经与道教,佛教结合在一起了。明即光明的意思,崇尚光明,反对黑暗。

这凤凰山的明教寺,确实与一般道观佛寺不一样,门台建筑是明教建筑,接着是道教的东岳观,再后又设三宝堂,三种建筑,体现了三教合一。所以就有了你们的道观佛堂之争。”

“那到底是寺还是观呢?”

“既然名字里有个寺,那应该是以寺为主吧。”表妹究根问底,马小可只好胡扯着再说,已经开始信了就好办了:“我想,也就是和尚、道士都可以驻留吧。”

“和尚、道士住在一齐不会打架啊?”唐妹很是好奇,又插上一句。

“谁说和尚、道士就会打架了?”马小可给问得愣了下:“有个地方还有个和尚庙隔壁就是尼姑庵,谁象你们见面就掐!”

“谁掐了?我们掐关你什么事啊?”俩姑奶奶剑眉一竖,冲着马小可就来了。

马小可见势不妙,急忙道歉:“对不起,说错了好了吧,两位大小姐。”

表妹柳目一瞪:“你才小姐呢。”

马小可急忙改口:“两位美女……”

“你才美国妓女呢。”唐妹又是凤眼闪电。

“这?那你们让我怎么叫?”马小可给搅得气急败坏,谁让自个儿同时摊上这两个主呢,一个就好办了,这贾书记也真是害人:“两位大姑娘!”

“你才……”俩姑奶奶张嘴就来,想想不对急忙收口,赔笑挽住马小可:“小马可,跟你开玩笑的,别生气,继续说,继续说。”

马小可很是无奈:“这佛家讲得是慈悲为怀,道家讲得是顺其自然,干什么要打架呢……”

“电影里不是经常和尚和道士见面就打架。”

“对啊,还有尼姑呢。”

“电影里拍的你们都信啊?”马小可听了真有些哭笑不得。

“为什么不信,那编剧如果乱编的话,和尚、道士为什么不告他。”

“对,恢复名誉权,还要赔偿精神损失费,还和尚道士一个公道。”

……

这俩姑奶奶真的是胡搅蛮缠上了,马小可猛敲额头,真想仰天长叹:老天啊!千万不要得罪女人,你可以得罪一个女人,但绝不能同时得罪两个女人!狂晕!

身后走过一矮小素衣老和尚,听这三个争得有趣,不禁停步聆听。

“你们管他和尚道士的。”马小可大声急叫着撇开话题:“你们知道让你们过三道门什么意吗?”

“什么意思?”俩姑奶奶诧异了下,终于停下话来。

“第一道门是山门,明教建筑,明教讲得是光明,光明代表着美好,就是说过了这道门要有好的心境。”

“切,我们心境不好吗?”

马小可不予理会:“第二道东岳观的门,道教讲得是顺其自然,‘万物措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万物开始萌芽状态时不去人为的破坏,万物在生长而不去拥有万物。也就是说不要随意打乱这里的清静。”

“你……”

马小可急忙接着说道:“第三道门是三宝堂门,佛家讲得是慈悲为怀,与人为善,做人要心空,空则一切空,空而能贮物,也就是说,要开放胸怀,不要打扰清修……”

马小可一边说着一边盘膝,合掌缓缓道来,表妹正欲拍掌击落,一旁的老和尚拿着佛珠缓缓转身笑道:“阿弥陀佛,施主对本寺倒是一番新的见解。”

马小可听言急忙给俩姑奶奶行了一眼色,转身站起合掌行礼,抬头一看笑道:“原来是至光大师,刚才胡言乱语大师见笑。”

“施主认得老和尚?”

“哦,我跟市里领导来过两次,见过大师,我姓马,叫小可。”

“原来是马施主,怪不得,怪不得。”

“至光大师记得我。”

“我们寺院也有报纸、电视,这几日经常有马施主的形象,怎么不认得。”

表妹见老和尚身着粗布僧衣,矮小干枯,虽面慈目善,但淡眉须稀,很不起眼,不似高僧大师,又见两人聊得客套,马小可甚是尊重,心有厌烦地插嘴问道:“大师,你的法号为什么叫至光啊。”

至光大师见过这两女子斗嘴,自然不可小觑,先告了声“阿弥陀佛”笑着说道:“这就看两位女施主怎么解了,至有到达之意,从字形解,土上云无头,要走很远的路还没看见云的尽头,说明老和尚的修行尚浅,还要走很远的路。”

“大师过谦了。”马小可急忙笑着合掌鞠躬。

至光大师举掌示意,继续笑着说道:“光字有多解,僧见,为佛光,走佛光之道是僧所求;智者见,为空,心空能贮物,刚才马施主说了;穷人见,为少物,既无……马施主见为单,一个老和尚,女施主见为秃头光滑,老和尚自己看自己,那就是一无是处,女施主对老和尚的解释认为如何?”

至光大师讲话幽默,一下子讲出十几个光的释义,搞得表妹不知如何应答,急忙躲入马小可身后摇摇手,马小可竖起大拇指:“大师高见!”

至光大师未予答话,只是上下打量了下,目光突聚凝视三人眉心,看得三人心中发虚,正欲问话之时,至光大师已然游散,含笑说道:“三位施主有缘,可否到老和尚禅室一叙?”

马小可谦卑地说道:“至光大师,我们现在都得学无神论,恐怕有所不便。”

至光大师笑道:“何谓无神,何谓有神,宗教、党派其根本讲得是以善为本,只是小善、大善,善已、善人之分,马施主是大善这人,何必拘泥于小节。”

马小可淡定回味,表妹、唐妹心生犹豫之色,现在的和尚、道士一讲善缘就要一叙,最张叙的是钱!

至光大师看着心知,笑道:“马施主既然知道老和尚法号,应该知道老和尚为人。”

马小可已是品味神清,合掌虔诚地答道:“大师说得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