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问策

2016-02-04 作者: 李老六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问策

“许腾飞是张书记在中南时,陈书记从县里调上来的,还没有来得及用,陈书记就离开了,算起来他到市委有5年多了,先后在3个处室呆过,去年才提拔为处长。77 t.吧、健身房,还有就是球类会所,楼上建设成小户型公寓,出租给学生中的小鸳鸯,肯定赚钱。”

廖铁成说:“那就不光是在校学生要租,就是那些买不起住房的教师、职员和经营户也要租,生意肯定红火。”

“好,你说说第四项工程吧。”

“第四项是一个系统工程。去年经中央批准,我们市的一个郊县改为了城市的一个区,就是现在的岳峰区。该区土地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66万多。虽然人多地少,山多地少,但由于紧靠潭州,与易河、渌江接壤,人口大部分都迁到城里了,就是户口还留在原籍。去年我们安排区政府进行了普查,现在仍然住在家里的,只有2万左右。因此,我们决心将岳峰区全部打造为城区。”

午阳问:“你们做了些什么准备工作?”

廖铁成说:“主要是修路和架设电线。我们拨款修建了南北5条、东西4条主干道,加上原有的东西向的高速公路,将这117平方公里划成了36大块。如果能够成功进行招商引资,我们决定在这36个地块中,留6块作为居民的生活区,其余3块开发为工业园区。总面积是97.5平方公里。”

午阳说:“建设这样规模的工业园区,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你们考虑过没有,就以一块地住两万人算。那就是6万人,这么多人的生活物资怎么解决?”

“省长,我们考虑了,也就有了后续的几项工程。我们的第五项工程,就是修通二环线,连接易河的潭易西线。连接渌江的潭渌东线,这样就可以将二环线内外除工业园外的土地,作为我市的菜篮子工程,也可以依靠渌江、易河的蔬菜基地。与西边、北边的几个市已经有了高速公路相通,他们的农副产品也可以源源不断地运进来。即使潭州城市人口达到1万。也不用担心没有蔬菜副食品供应。”

午阳笑着说:“这是大流通,大手笔,很不错。不过我们还可以在其他几个县,建立大公司或者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方法,发展蔬菜生产,自给有余外,有可能成为蔬菜的外销大市呢。”

廖铁成说:“这是个长期的工作,我们将列入市里的发展规划中。争取5年之内实现目标。现在这些规划虽好,可没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还是一纸空文呢。”

“老廖。你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我们现在可以发展工业、农业,但产品基本上都是销往市区的,我们市区的交通状况亟待改善,我们必须先做好这篇文章呢。”

廖铁成指着地图说:“书记,我们建设交通系统,在阳书记的领导下。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修了环线,建造了桥梁。使我市与外界的交通便捷了很多。但是,由于潭州是个老城市。市内的交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午阳看了看,地图上,河东地区西起沿江路,东至东环线,共画出了纵贯南北的条主干道。东西方向,北起北环线,南到南环线,共画出了1条主干道。河西地区,南北方向是6条,东西方向也是1条,与河东相连。

这1条道路,已经建好了4座桥梁,一条隧道正在修建中,也就是说,完全建好了,还需要建13座桥。

“老廖,这些道路和桥梁修建好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市内交通的拥堵现象吗?”

廖铁成说:“书记,我个人的看法,肯定还是不能。首先,道路太窄了。南北的14条道路,沿江路、中山路、芙蓉大道、西环线已经完全建好了,沿江路和中山路只有双向四车道,芙蓉大道和西环线也只有双向六车道。其它要修建的四条路,受建筑物的影响,最多也只能修双向六车道。东西方向的1条道路,有12条已经基本上成型了,也只有双向六车道,能够修成双向八车道的只有四条,能够修成双向十车道的,只有两条,河西的情况好一些,但也只限于新修的几条;其次,车辆的增加速度,总是远快于道路的增加速度的;再次,老城区除了火车站,再没有大型的停车场,车辆只能见缝插针停泊,马路边、立交桥下,只要能停车的地方,每天都停满了车。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这时,交通局、城管局、建设局、规划办的负责人都到了,大家打了招呼,就凑到一起来看地图。

午阳说:“大家都出出主意,看看有什么办法,能够彻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交通局毛局长说:“书记,为了这个事,我总是挨批评,您来了以后,肯定能够根治这个顽疾了。”

午阳笑笑说:“我不是神仙,办法还是要大家群策群力想呢。”

“要我说,就是拆。所有的主干道都跟易河那样,修成双向十车道,次要公路都修成双向六车道,小巷修成四车道。凡是阻碍拓宽公路的建筑物,一律拆除。”

城管局姬局长说:“光是拆还不够,要向地下挖,向空中伸,这样就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了。”

午阳笑笑说:“拆是简单易行,但真正拆起来,难度极大。拆是肯定要拆的,但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姬局长,这个挖是怎么个挖法?”(未完待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