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作为西南官话代表选点的《武汉方言词典》(朱建颂编纂,1995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其中的谐音趣难词约有400个,占词条总数9257个的4.3%。比例是很大的。本文按词典页数顺序,对这种词条解说。引录词典的词义,文字或有节缩,所以不标引号。对谐音的字,只交代声调同异,免说同音。词典未有注音或对轻声字未说明本来声调的,以“同音”表述。
知丫:蝉。
“丫、呀”谐音。等于说“知道了呀”。与“知了”的名字相比。“呀”字更有情趣。
芝麻绿:凑聚。藏词之法,实际说的是“芝麻绿豆”末字的谐音字“斗”。
实际没有叫“芝麻绿豆”的。芝麻要比绿豆小得多,自然不是比喻。为什么说偏要说不存在的“芝麻绿豆”呢?用芝麻指一个人的钱少,“绿、搂”异调。该词典:“搂:拢总,共计”。如此才是由少凑聚成多的意思。
指甲眉子=指甲因子:指甲心儿,指甲跟指尖肌肉相连处。“因”字标同音代替号。
“眉、楣”谐音,指指头的前部。“因、阴”同调,犹如说指甲的阴面。
旨本:本分、正派。也可以写作“仔本”。《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八回:“倒是他婶子仔本,咱把他绑上个炮仗震他下子试试。”
“旨,,或“仔”都与词义无关。武汉话“旨、执”异调。“仔”是别写。
赤脚大仙:指喜欢打赤脚的人,戏谑说法。
平白无故为什么把人说成仙呢?避难而没有解释。“仙、嫌”异调,指被人嫌弃。
4.糍粑鱼:把鱼切成块,用盐渍后,再烤或炸熟。
糍粑是糯米食品,与词义无关。“糍、治”同调,指处理,即做法。“粑、八”异调,指切成几块。或“粑、巴”异调,以依附意思指盐渍。
糍粑屁股:比喻坐着不走的客人。
糍粑并不能比喻坐着不走。“糍、迟”同音同调谐音,“粑、巴”同音同调谐音。犹如说屁股紧挨板凳而迟迟不走。有的方言说“屁股重”,即指屁股不能抬起。
剌疲:(性情)缓慢。
“剌”字标同音代替号。“剌、迟”异调。
十回有十一回:毫无例外(夸张的说法)。
既然总数是十,就不能说成十一。都只是数目,不能表示毫无例外。实际是“十回又十一回会……”的谐音而又节缩。不但十回,就是再有一回也是如此。“会”字在语流音变中因为同音而被重合兼并在“回”字中了。这种情况更是语言研究没有注意到的。
8.四官殿:本为地名,因制作花灯(常称“活的”)著名,由借喻而定型,义为活、松、散。
更关键的是花灯为什么常称“活的”,避难而没有解释。是“活、火”异调谐音。
8.四脚蛇:蜥蜴。
蜥蜴有四脚而不是蛇,所以有“画蛇添足”的成语。“蛇、折”同调,指有主动断尾的特异功能。“蜥蜴”名字的理据就是“析尾”,即把尾巴断掉。方言“尾”字读yi音。蜥蜴的许多方言名称都是从断尾来说的。限于篇幅,仅举西安话叫“蛇腹子”。字面意思:蛇是胎生的。正与卵生的实际相反,便是趣意。实际理据就是“折复滋”的谐音,即尾巴断掉后又再滋生。这些都是从来没有人解释的,可见“谐音趣难词”的论证多么有意义。
11.二五八当:中等状况。
该词典:“当(子):中间。”可见仅“当”一个字就可以表示词义,则其他的字都是故意谐音制造趣难的。“二五”意思是把十分成两个五,即两半。“八、巴”同音异调谐音,指紧挨在中间。
二五点子:尖刻(的话)。
“二五”的意思要解读成二乘五得十,而“十、实”同音同调谐音。“子、剌”近音谐音。即声母是送气与否的区别。理据就是:实在剌人。
11.二百五=夹生货=半铫子:性格乖僻的人。铫子(开水壶)没有装满,不够分量,故称。
没有解释“二百五”的理据。许多方言的“二百五”、“半吊子”指爱卖弄并不多或不正确的知识技能,有勇无谋。《汉语大词典》:“二百五:方言。①不中用。②傻气或鲁莽的人。”按,正是从“一瓶子不响,半瓶子咣当浅碟盖不住底”来说的。“二百五”也要解读成二倍五得十,而“十、实”同调。指脑袋实,不空灵,不活便。也指鲁莽、糊涂、傻。
二郎腿:坐时把两腿交叉僳起的姿势。
“郎、浪”异调,指两腿或上面的腿往往动荡如浪,传示舒服心情。否则,腿怎么成了郎呢?哪条腿是大郎,哪条腿是二郎呢?
13.壁虎子: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能在壁上爬行。
即蜥蜴。没有解释“虎”,是以动物学内容来代替语言研究。按,是“户”或“护”的谐音。与“守宫”的说法相同。
13.皮搭赖:诬赖,刁钻不讲理。
“脾大赖”的谐音。脾即脾性。
13.皮筲箕:比喻非常吝啬、滴水不漏的人。
该词典:“筲箕:淘米洗菜等的竹器,形似簸箕。”筲箕正是要把洗过的废水漏掉,筲箕也没有皮制的。怎么会是比喻呢?“皮、脾”;“筲、钞”都异调。“箕、羁”谐音:羁恋钞票而舍不得。
13.皮搭地:儿童对皮鞋的叫法。
“搭、踏”近音谐音。
13.皮绊:①姘头。皮绊男人(姘夫)、皮绊堂客(姘妇)。②闲隙;碴儿。③麻烦。
按,①义应是“皮、屄”谐音,声母送气与否的差别。②义是“岐判”的理据。该词典:“啵:(竹木等)裂开。”判,也是分的事理。③义犹如说扯皮、交绊。用字合宜。
洋锄头:旧时对皮鞋的谑称。
“锄头、出头”的谐音。洋气得出了头。
琵琶骨:肩胛骨。
“披八”的谐音:分开而如八字形。
14.屁爬了:形容忙碌、热闹的样子(含讥讽义)。
“屁爬了”实在不能形容那种样子。“爬、筢”谐音。该词典:“筢:因纠缠而摆脱不开。”“屁”表示讥讽。
14.屁漏:紕漏,差错,事故。
“屁”字标同音代替号。“屁、紕”近音谐音。
14.屁精:男妓。谑称“精先生”。
“屁”,屁股的省说。“精”指精液,兼含“进”字的谐音。理据本是:屁进精。而“精先生”的全词应是“承精涎(的)先生”:承受精液的男性。武汉话“生、承”同音异调谐音。“先、涎”也谐音。精涎,指精液。再把“先生”重复说出。即“先”字兼含着“涎”字的谐音;即“生”字兼含着“承”字的谐音。
痞子:(金属)薄片。例如:刮痧痞子、铜痞子、铁痞子、一个痞子(指钱)也冒得。
该词典:“刮痧:用铜元蘸水或油来刮。铜元因而称‘刮痧痞子’,用于‘穷得连一个痞子都冒(没有)得’。”但铜元并不是薄片。“痞子”指铜钱,应是“痞、屁”异调,犹如说烂钱。俗语把不好的东西说:狗屁东西。可见“(金属)薄片”的词义并不合宜。
米泡:爆米花。
该词典:“泡:虚而松软。本字当是‘镳’,集韵爻韵披交切‘镳,禾虚貌’。”按,“穂”字群众不知,却成为谐音趣难的原因。
地羊肉:作为食品的狗肉代称。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汉阴子方腊日见灶神,以黄犬祭之,谓之黄羊。阴氏世蒙其福,俗人竟尚,以此故也。”即把不值钱的狗肉谎说成值钱的羊肉。编此故事者无非玩弄聪明:所谓“黄羊”者,“谎(说的)羊”。这个故事本来是讽剌神也会受骗。由于那时把狗谎说成黄羊’一些方言就“将错就错”把狗叫“地羊”。《本草纲目.兽一.狗》;“齐人名地羊。”现在天津柳州等方言也把食用的狗肉叫地羊。但另是谐音机制。“地、抵”异调:抵得上羊肉。
递手本:向人伸手乞讨,戏谑的说法。手本是旧时所用的帖子(写着自己的姓名、职位等)。
但伸手乞讨时手里并没有什么东西,无从以手本比喻。“本、奔”异调:直向。
21.**:男阴。
许多方言以“**”称男阴,多数是“肌把”的谐音。把,指形状;肌,指肉。
21.鸡眼:脚掌或脚趾形成的硬块,样子像鸡的眼睛。
陆宗达、王宁《古汉语词义答问.释“趼”》:“俗称‘鸡眼’,其实是‘趼’音分读之:由而变为ji-yan。……《现代汉语词典》说‘鸡眼’因‘样子像鸡的眼睛’而得名……便有点望文生义,还是要从‘趼’来说明方为科学。”说样子像鸡的眼睛,仅是从圆形而言,许多动物的眼睛都是圆形。若从大小来说,趼也有比鸡的眼睛大或小的。况且,趼的中心也没有相当眼仁的情况。可见不是比喻,而是由“趼”字分音的ji-yan而趣说的。
鸡杂:旧时谑称稽查人员即特务,并附会成:鸡杂鸭杂。
所谓附会就是“鸡杂、稽查”谐音,而“鸭杂”却是虚义粘连的。
鸡冠饺子:肉饺子。该词典:“肉饺子:油炸大饺子。皮呈半月形。现在叫:鸡冠饺子。”但鸡冠并不是半月形。“鸡、肌”谐音而指肉。“冠”指大。对菜饺子不称此名,可以对比。22.急马带(急)戗:极其仓促的样子。“马”字标同音代替号。
“马'、码”同音异调谐音,“样码”的“码”,即样子。“戗、枪”异调谐音,才与“马”对应。也就是说“枪”字的趣难还没有成为“完全变态”。
22.急作:做不合宜的事(带贬义)。
22.急作报:做事不合时宜的人,也指下流的人。
“急、忌”异调谐音,指不合时宜。“报、宝”异调,以反语讽剌。该词典“宝气:宝贝,无能或古怪荒唐的人,也说‘宝里宝气’。”“駒宝:气管炎患者。”《汉语大词典》:“现世宝:指不成器的人。”有《儒林外史》等古今例子。
22.急眼报:做了坏事立即得到报应的人。
“急、挤”异调。犹如说眨眼之间得到报应。
24.吃屁:听恭维话。
“屁、庇”近音谐音,指庇护。
24.吃屎不吃屁:喜欢听假话,不喜欢听真话。
“屎”与“失”同音异调谐音,指假话。“不”与“补”谐音。“屁”指不存在而假的,补吃屁也指听假话。
24.吃鸡下巴:插嘴,打断别人话头。
“鸡”是双兼“羁”与“继”的谐音。“巴、把”同音异调谐音。“下把”指下面未说的部分。既是把别人这部分约束而不能说,而自己继续来说。洛阳话说“吃鸡下巴颏”,其中又是“颏、嗑”谐音,指说话。平实的说法是:截人话把子。
24.吃夹糖饼子:受夹板气。
“糖、盪”异调。该词典:“盪:用刀在布、皮等物上摩擦。”“饼、并”谐音。“子、支”近音谐音,武汉话把摩擦叫“支”,把训斥叫“夹磨”。
吃斋八素:吃什么斋(不以为然),旧时用语。“吃”谐音“七”,并附会出“八
但词并未用“七”字。其实“八、巴”同音异调谐音,指依靠、贴紧。
吃熏鱼面:比喻受到批评,“熏训”谐音。
既然是谐音,就不是比喻。而是“鱼、语”同音异调谐音广面”指当面。
25.吃汤圆:比喻(说话)停顿、打哽。
不能比喻。“吃、气”异调,指说话。“圆、远”异调,指前后之间时间距离大。
25.其马酥:仿北京萨其马做成的食品。
“齐码”的谐音。码,指粘连成块。齐,指切成整齐的块状。“萨其马”中是“萨、沙”近音谐音,犹如说“酥”。
吃弹子:上当、被欺,新起的俚语。
“弹、断”异调。该词典“断:挡。”而“挡、当”又异调。即是三曲折。是新起的俚语,说明这种谐音趣难造词法现在继续在造词。该词典这种新起的俚语也多,参见后文。
起翘:轮廓分明,指衣服的式样(美观)。
“翘、窍”异调。以“窍道”指宽窄、曲线、棱角等的合宜度。
26.起翘:灵活性。
“翘、巧”异调。
26.起篓子:①赚钱。②发财。
“篓、搂”异调,以“高”指“多”。“子”指钱。旧时把铜钱叫铜子,简称“子”。
27.气駒了=气吼了=气秋了:气极了。戏谑的说法是:气肿了。“秋”字标同音代替号。“齁”、“吼”都是“厚”的谐音,“肿、重”;“秋、遒”异调。都表示程度大。
气降鱼:比喻穿得臃肿。
但并没有如此名字的鱼,怎么会是比喻呢?“砌、降、淤”三个字的谐音。“砌”、“淤”指穿得太多。实际的隐性字序结构是:砌淤降。
西皮了:死了。
“西一阴一死”的三曲折。
喜头鱼:鲫鱼。头尖。
“喜、细”同音异调谐音,指头尖。
—屁股:(债务)极多。
“股”指一股债务。“屁、疋”异调,指许多股。该词典“疋头:成件或成套的衣料。”
—把连带吼:一共。
“吼、候”异调,指情况。即“兆候、火候”的“候”。
—块二:脚。藏词法,实际是说“一块二角”末字的谐音“脚”。
为什么不说两块三角之类的钱数?实际是说“一块而脚”:并在一块的两只脚。参见“下二回”。
—湾(子):全村,指一大批人。
“湾、垮”同调。该词典“塆子:村庄。”
33.—船:极言其多(含讥讽意)
“船、串”同音异调谐音。
33.—眼屎:极少,指物(含讥讽义)
把指极少的“一点”拼合成yan,谐音成“眼”。
33.—娘养的:比喻一模一样。
正是“一模一样”的谐音而再趣变。即“模一母一娘”的三曲折。“养、样”异调。
不要鼻子:不要脸。
脸皮一皮一鼻,三曲折。
不像粮食:不像样子(诙谐说法)。
凡说不像样子,不是东西,不是人,都指不是良好的。所以“粮食、良势”同音谐音。
40.父老二:父亲。旧时不严肃的用语。
“二、儿”同音异调谐音。这种谐音例子很多,参见本书《方言俗语词中的数字谐音趣假》。
姑妈心:冷酷的心。
此词造得奇特荒诞,必定是谐音趣假,而理据难知。可以猜测为“蛊码”的谐音:像堆积的许多盘虫。
谷刁子:谷穗。
“刁、吊”异调:垂吊状。
41.估潮子:夸大了的估计(有造谣、起哄的意思)。
“潮、超”同音谐音。
43.胡的妈的:①不问情由。②莫名其妙。
“妈”字标同音代替号。“妈、麻”同音异调谐音。
43.胡秦杵:虚拟的人,用来指胡闹的人。也作“胡经处”。“秦杵”标同音代替号。
不是虚拟的人名。“秦、青”近音谐音。秦—青一黑一糊一胡,五曲折。“处”字合宜:处理。“胡”与“秦”本是复说关系。
胡敬德:唐代尉迟恭字敬德。传说他的肤色很黑,像煳了似的。“胡、煳”谐音。常比喻肤色黑的人。
全词是“煳得尽”谐音字序。
糊记(油):新起的谑语,指糊涂人。由“户籍”附会而来。
“记油”标同音代替号。不是“户籍”的谐音,因为与糊涂无关。“记”是旧时商店字号名用字,前面是店主的姓。但暗中双关记忆的意思。“胡、糊”;“油、由”同调。
乌焦巴弓:一片焦黑。
这是《百家姓》的一句话。实际“弓、共”异调谐音。
45.乌漆摩黑:黑漆漆。
乌漆摩:实际说的是“乌漆摩黑”的末字。
“摩、麻”同音异调谐音。
无张打(六)野:(言谈)无聊,没有意味并使人厌烦。
是“五脏搭流野”的谐音理据。该词典“脏:丑。”“流:流气,下流。”由“五”而粘连“六”武武等等:个子适中而壮实的样子。
46.武等:个子适中而壮实的样子。
“武”指壮实,又兼含“五”的谐音,犹如以“半”指适中。
雾气狼烟:烟雾弥漫。
“狼、浪”同音异调谐音。
舞=弄:做,办。
“舞、务”同音谐音。
猪赚头:用做食品的猪舌头。
因为“舌、折”谐音,被商家忌讳,从而反义说成“赚”。
局子(话):行话。有人写作“橘”,疑是“谲”字之讹。
“局”字合宜。有委曲、曲折、圈套的意思。“橘”字正是谐音趣难说法。不是“谲”字之讹。
出板眼=出名堂=出虾子=出鱼=出呵鱼=出鲇鱼=出刘秀=出呵嘴=出呵子:出了不如意的事。
板眼、名堂,犹如说花样、主意,都不合词义。是把“板眼”别解成板上的洞,指漏洞。“名、明”谐音指明显;“堂、倘”谐音指阻挡。该词典“倘:阻挡。”“鱼”谐音“淤”或“郁”,指受阻不畅。“鲇、粘”;“呵、豁”谐音,指漏洞。“呵嘴”“呵子”各指豁嘴、豁口。“虾、瞎”同音异调谐音。“刘、拗”谐音指不顺。“秀、锈”同音谐音,指不光洁。这一组共九个同义词,八个都是谐音趣难词;词典却连一个都不能解释。两方面都非常典型。
50.爬墙虎:爬山虎。藤本植物,能附着在岩石或墙壁上。
“虎、护”同音异调谐音。“山、苫”同音谐音。
56.八:极少,几近于无。叹词,表示否定。
“罢”的谐音,犹如完了。
56.八万=跑万:富翁,常用来形容傲慢。
“八、霸”同音异调谐音。“万一塆—乡一相”的曲折。富人有傲慢相。
八败星:败家子。
“星、行”同音异调谐音,指行为。也可以是“性”的谐音:禀性。
霸眼:眼皮有疤痕。
“霸、疤”同音异调谐音。
居居:粪。
理据是“罢”。把食物的营养吸收后(的废物)。这种例子说明,因对谐音趣难方法不知而另造字。还有“居居油:劣迹。”“居居片子:尿布。”也是如此。
59.妈呼:马虎。妈呼相:差强人意。妈点呼:马虎一点儿。“妈”字标同音代替号。
“麻糊”的谐音。多数方言谐音成“马虎”,有的还成为:二马一虎、一马二虎、二马悠乎、二马悠虎、马儿虎子。加上武汉的“妈呼”,真是竞放异彩。
妈胡子:用迷糊药诱拐小孩的人。
“妈”字标同音代替号。实际上“胡”字也是虚假。谐音“子麻扈”的谐音而倒序:使孩子迷糊而扈从。
耙头=红帽头:被敲诈的人,枉费钱财的人。据说原指清代满族官员。
《陇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拙文《关于“趣难词”的答辩》对此两词已经解释,请参看。
麻沙:哄骗。旧时俚语。
标同音代替号。“麻”字合宜,指使人“麻糊”。“沙、煞”同音谐音,指程度甚。
麻脑壳:指面额十元的钞票。
“麻、马”异调:大。犹如说大人物,指**等四领导的头像。
麻木低士:三轮车,也指三轮车工人。新起的俚语。其中通常写作“的士”。
261.电麻木:残疾人的电动三轮车,简称:电麻。
该词典:“摩:摩挲,用手轻轻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残疾人的一般三轮车是用手按着轮子并一下一下地转动的。“麻、摩”异调。“木、慕”异调。可能是从没有三轮车的残疾人羡慕来说的。其中的“的士”似乎就是从仿出租汽车如此名字而来的。这是笔者的猜测。
麻雀头:旧时一种食品。《汉口竹枝词》自注:“腐皮(豆油皮)包芝麻,凸其中而结两首,名麻雀头。”
看来,是把芝麻简说成麻。“雀”字应指“结两首”形状,谐音本字不知。
麻将:一种牌类娱乐
“麻、抹”同音异调谐音。抹牌的抹。这种娱乐必须有称为“将”的两张同样的牌,等于它是将帅。
60.马:家混,骗取。
“麻”同音异调谐音:使对方麻木不觉悟。
60.马:渍,浸,沤。例如:用酱油马肉。
字标同音代替号。“码”的理据:聚合。《成都方言词典》码:将生肉片或肉丝、菜和盐、水、豆粉调匀。”又有“码味”“码芡”词。便是平实说法。
60.马脚:男巫。自称有鬼神附身,说明祸福或治病。
83.下马:①跳神,男巫装成神鬼扶体的样子,乱说乱舞。②比喻发怒。
所谓鬼神附身是装成如醉如痴而胡言乱语,碰碰撞撞,在胡言乱语中夹杂着所谓的说明祸福或治病。最早的这种人就是服用轻微量的麻醉剂。“马脚”是许多方言的说法,是“麻觉”的谐音,犹如麻木。武汉话“觉、脚”不能谐音,应是从别处引进的。“下马”①也是“麻”的谐音。②是“抹”的谐音,指抹下平时的面容,犹如说变脸。
60.马扎子:一种小型坐具,上面的帆布或麻绳可以合拢。
“码”的理据:聚合。“扎”字有的方言或作“闸”字,也都是指可以开合。
马上=接身:表示紧接着某个时候。
“马、码”同音异调谐音,指紧接着某个时候。
码卡子:作弊,暗中安排。
“码、麻”同音异调谐音,指使对方麻木不觉悟。
61.蚂印子、蚂燕子:蚂蚁的旧称。
“印”“燕”标同音代替号。“印、窨”谐音,指地下蚂蚁洞。“燕”的理据不知,也许“燕、眼”谐音指蚂蚁洞。
发駒:形容极想。
“駒”字重合着“候”的谐音,以“等候”指想望。“齁”指程度甚。
发梦天:说梦话。
“天”字标同音代替号。“天、填”异调。“填”可以指偿还,有“填还”词。“还、唤”异调,指说话。也是“天一填一还一唤”的四曲折。
打脾寒:①发疟子。②比喻无事可做。
不是比喻。“皮、疋”;“寒、闲”都是同音异调谐音。疋,指整体。
打破:泼冷水,劝阻。
“打”是“搭”的谐音,“破”是“泼”的谐音,指泼冷水。
打锣:用完,耗尽。
“锣、落”同音同调谐音。
打雷:旧时形象的说法是“恨雷”。“哼”字标同音代替号。
“恨雷”无所谓是形象的说法。“恨、哼”同音异调谐音。犹如说雷声哼哼。
67.大气汤汤:热气腾腾。
“汤、堂”同音异调谐音,表程度甚。
70.拉皮条: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屄粜”的谐音。
70.辣汤辣水:①比喻艰苦生活。②比喻凶狠的人或事物。
都无从比喻。①“辣、拉”同调。该词典“拉荒:流浪。”则“拉汤拉水”指处在水深火热的艰苦中。“汤、盪”谐音指对人的压迫等。该词典:“盪:用刀在布、皮等物上摩擦。”②辣即毒辣。“水”却是因“汤”而附会的。
73.扠口燕:比喻吃现成东西的人:你自家动下手,莫像个扠口燕。
据例句,词犹如说“饭来张口”,对比的是要自己做。所以“燕、咽”同音同调谐音。
73.眨眉眨眼:无言对答的神态。
无言对答的神态是张口结舌,而不是眨眉眨眼。眉毛也不能“眨”。“眨、扎”同音异调谐音。“眼、言”同音异调谐音。扎言,犹如说把话扎住,即没有说。
扎台子=抬轿子=斗盒子:串通一气来对付。
“台、抬”同调,该词典:“抬:联合(做)。”“轿、交”异调,指交结。“盒、合”同调。
扎棒棒=扎棒子:上当,中圈套。
“棒、绑”同音异调谐音。犹如说被捆绑,陷入圈套。
74.诈金标:虚拟的名字,指专搞诈唬的人。
不是虚拟的人的名字,因为没有“诈”这个姓。“金、惊”同音异调谐音。
74.叉鸡:偷鸡。叉鸡贼:偷鸡贼。
叉一擦一摩一摸。打麻将也叫叉麻将,可参。
76.杀家麻雀:一家人小赌。
“杀、撒”同音同调谐音,指先要把麻将牌拨乱。
家老野汉:从女方说,指有不正当关系的男人。
“家、加”同音同调谐音,指增加的有性关系的男人。可以比较《固原方言志》:“嫁汉:作风不好的女人,又叫‘嫁汉虫’。”按,“嫁汉”的字面意思只能是女子光明正大的嫁人。可见不是字面意思。即“嫁”是“加”的谐音:在丈夫之外,又增加男子。无独有偶,《西安方言词典》:“嫁汉:偷汉子。”《忻州方言词典》:“嫁人家:妇女有姘夫。”都与武汉话的理据完全相同。
假家马家:虚伪样子。“家”字标同音代替号。
假马:假装。
“家、加”异调:假上加假。“马、码”异调,指样子。
下真马:来实在的。
“马、码”异调,指样子。
下二回=下(一)回:下次。
“二、而”谐音。助词。参见拙文《方言俗语词中的数字谐音趣假》。
83.下坠子:紧紧钉住,缠住不放。
“坠、追”同音异调谐音,指赶在后面。
牙猪:公猪。牙狗:公狗。
“牙、压”同音同调谐音,从交配在上位来说。
85.鸭子哽螺蛳:比喻说话结结巴巴。
鸭子并不吃螺蛳,不会被螺丝哽住,非比喻。“鸭、呀”谐音,“螺丝、摞势”谐音。指只是“呀一呀一呀”地重复发声,而不成话语。
鸭蒂:男阴。
与“牙狗”指公狗的理据一样,都是“压”的曲折,从交配时在上位言。蒂,犹如“把”。
哑巴(子)天:阴天。
该词典:“翳=亚:堵塞。《广韵》霁韵于计切:‘隐也,奄也,障也。’”可见,理据即是此
“亚”字,但“巴”是动词,依附、固结的意思。是说,本来晴朗的天空蒙覆了阴翳。
刷子: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
“刷、耍”同音异调谐音。犹如说卖弄、表演。旧时把以技能为职业的人或叫“耍手艺的”。
刮胡子:比喻落 空。
不是比喻,因为不能用“剃头发”来说。刮胡子一刮脸一寡敛,三曲折。寡,指少。敛,指收拢、闭缩。
瓜拿(码子):水手长。也作:瓜得码子。
瓜了(码子):死。
“瓜”字标同音代替号。谐音的理据不知。
寡汉条:单身汉,没有妻子的人
“寡汉”、“单身汉”从字面只能表示单身男子,不能表示没有妻子。试比较,单身工人或单身农民,都不能表示没有妻子。“汉”字双兼着“旱”字同音同调谐音。民间性隐语用“旱”、“涝”各表示男人没有**或**频繁。花描:①是“描、猫”谐音。②是“苗、渺”谐音。
花边子=花包袱:指男女关系。
花,指**。“边、鞭”谐音,指男阴。“袱、釜”同音谐音,指女阴。“包、抱”谐音。
91.划采莲船=划龙(子)船:跑旱船,一种民间舞蹈。“龙”字标同音代替号。
“龙、弄”同音异调谐音。该词典:“弄:舞。”
以上共解释160个词语,篇幅已长。可见趣难词的研究可以使得对词义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正确而细致。
笔者此文初稿曾敬请朱建颂教授指导,他坦率说明:对谐音趣难造词用得太滥,但没有具体说某个解释错在哪里。笔者再以此文恭请朱建颂教授批评指教。
(原载《陇东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