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苏晓青、吕永卫《徐州方言词典》取例。
12.失拳落马:划拳时说的数目与伸出手指表示的数目不一致,受罚喝酒。
“马、码”同音同调谐音:数码。
15—八主儿:泛指他人。
“二”犹如说“二一个”,即另一个。“八、把”同音异调谐音:把守,指主其事。
16.二八钟:饮酒正达酒量。也有人说:接潮。
“二八”要解读为“二、八”,既二加八等于十,而“十、实”同音同调谐音,即足量。“潮、超”同音异调谐音:再接着喝就超量了。
二五中十:正身体强壮。
“十、实”同音同调谐音,即壮实。
二号(儿):有的女性把来月经委婉说成:来二号。
应是从“来而好”的事理,而把“而好”谐音成“二号”独立出来,成为趣难词。无独有偶,贵州大方话说成“三号”。按,未见同音字表,可臆测为“散好”的谐音。散,指流出。与“闭经”的说法正相反。
二横:比喻过于肥胖的人。
非比喻。横,指肥胖。二横即“横、横”:横而又横。
贰号病:霍乱的代称。
《乌鲁木齐方言词典》:“二号病:霍乱。”《黎川方言词典》:“二号病:霍乱。……有的部门将鼠疫称为‘一号病’,霍乱称为二号病。”但并不能交代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我国什么组织或什么医学著作有这样的编号。也不可能只对这两种病编代号。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41册分卷中仅这三种词典有这样的词。许宝华、(日)田中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是从全国1000个县市选词的,但既无“二号病”,也无“一号病”词。《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中都没有这样的词。
“二”是“檷”的谐音。《乌鲁木齐方言词典》:“檷:扔。”“二”与“檷”同音异调。指把命丢了。过去医疗水平低,霍乱是不治之症,死亡率很高。《徐州方言词典》无“”字词条。所谓“一号病”则应是“一、疫”的谐音。《徐州方言词典》无“一号病”词。
秕米瞎眼儿=秕目瞎眼儿:①植物的子实瘪而小。②人眼睛小或不大方,不好看。
①中“眼”是“一点”的拼合而谐音。②中“秕、闭”同音异调谐音。两义都是“瞎、下”同音异调谐音:下等。
20.皮碗儿:黑话,指娼妓。
是“屄万儿玩”的谐音而倒序。“万”与“玩”同音而兼并谐音为“碗”。儿,指男性。“皮、屄”近音。
101.砸皮碗儿:黑话,指**。
“砸、扎”同音异调谐音:剌。
地八仙儿:①一种矮小的方桌,平时可以放在八仙桌下面。②比喻矮人。
“地、低”同音同异调谐音。所谓“八仙桌”其实是“八先坐”的谐音:可以八人坐在前面。把“前”说成“先”,而谐音“仙”。也非比喻。“低八嫌”的谐音。低得大家都嫌弃。
第天:次日。
“第、递”同音同调谐音。递一天就是次日。
踢手儿:汉字的偏旁“提手儿”。
“踢、提”同音异调谐音。
30.鸡草子:凤仙花。
“鸡、急”同音异调谐音。“草、躁”近音谐音。《本草纲目凤仙花》:“女人采其花及叶包染指甲。其实状如小桃。老则迸裂。故有指甲、急性、小桃诸名。”
饥荒:①病势危重。②危急的情势。
是“急慌”的谐音。
挤加油儿=挤压油儿:①儿童拥挤以取暖的游戏。②比喻拥挤。
“挤加油”是“挤夹,游”的谐音。“挤”与“夹”复说;“游”:游离,即被挤出来。“挤压油”是“挤呀游”的谐音。
记事钟:记性。较老的说法是:记事珠儿。
既无记事钟,也无记事珠其物。“钟、中”同音同调谐音。“命中”的中。“珠、住”同音同调谐音。是“记住事”的谐音而倒序。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事珠》:“开元中。张说为宰相,有人惠说一珠,绀色有光,名曰记事珠。或有阙忘之事,则以手持弄此珠,忽觉心中开悟。事无巨细,一无所忘。”则是就谐音而编造趣假。
37.吸喋子=吸:趋炎附势。青少年也说:偷吸。
“喋”是不可以吸的,所以“喋”字标同音代替号,应是“碟”字别写。“吸喋子”不能成为什么意思,就是不完全变态。是“喜叠自”的谐音:喜欢把自己叠合到(有权势的人)。而“偷吸”是“喜投(合)”的谐音而倒序。
41.一个钱儿的:用在某些动词后面。略等于北京话的“一个劲儿的”“钱、千”同音异调谐音。用大数目表示程度甚。
48.不安眼:不好的情况相当严重。
“眼、严”同音异调谐音:不安的程度严重。
64.属狗屄的:吝啬。
“狗屄、苟脾”谐音。
68.胡柴:胡说八道。
“柴、裁”同音同调谐音。胡裁断就是胡说八道。
70.护心塔:小孩头上留的一小片头发。
最初是因为囟门的头盖骨未合拢而留胎发。民俗把“囟门”谐音为“性命”,于是说此处的头发是护性命的。徐州方言把“囟、心”“塔、他”谐音。即“护心塔”是“护他心”的谐音而倒序。
70.乌斗牛儿:①螺蛳。②蜗牛。
“乌、屋”同音同调谐音。“斗、兜”同音异调谐音。屋,指壳。
73.驴脸呱嗒:①比喻人脸长。②比喻人板着脸,极不高兴的样子。
②非比喻。“驴、捋”同音异调谐音,指把脸上笑容捋去。“呱嗒”是夸大说把脸上笑容捋去时有这样的响声。①用驴脸长比喻。“嗒、搭”谐音:搭配了这样的脸。由“嗒”而粘连成“呱嗒”。
疤梨:人身上有疤。
“梨、粒”同音异调谐音。
拔帽沿儿:比喻升官。
帽沿儿无所谓拔,非比喻。“帽、冒”同音异调谐音。冒出沿,犹如说脱颖而出。
86.发熊:发脾气的粗俗说法。
“熊、凶”谐音。未见“凶”字注音。
402.熊:严厉批评;训斥。
“熊”字标同音代替号而不必。“熊、训”近音谐音。
184.毁熊:①情况坏到极点。②叹词,表示猛然想起或不满意等。
“熊、汹”谐音,指程度甚。未见“汹”字注音。②义不能成立。没有这样的叹词,仍然是指情况坏到极点。例句一是:毁熊,天又要下雨了,衣服还没有收来。例句二是:毁熊,开门的钥匙忘带了。可见,也就是“糟糕”“坏了”的意思。
167.白搭熊:无能。
是“白大汹”的谐音而倒序。白痴的程度大极了。
92.大四巴脚:①大模大样;②花钱大手大脚。
“大四、大肆”谐音:肆意。①中“脚、觉”谐音。未见“觉”字注音。让人觉得他肆意。②是“大肆绝”的谐音:肆意之极。“巴”是“八”的别写。因虚假的“四”而仿出虚假的“八”。
92.大尾巴驴:贬称无能却要逞能的人。
是“屡依把大”的谐音而倒序。
120.花娄棒槌=花驴棒子:有细柄能摇的小鼓玩具。
“娄”是徐州方言形容词的垫音后缀。如:蔫娄巴唧、呆娄巴唧、瘸娄捣碓。“棒槌”是“捶梆”的谐音而倒序:鼓被捶打得梆梆响。“驴”字标同音代替号而不必。“驴、娄”近音谐音。甘肃平凉话叫:华丽棒。华丽,指有色彩。
120.花头:欺骟的手段、计策。也说:花花肠子、花驴蛋子。
“花”是“话花滑”的三重谐音,话说得好听,但不保稳而溜了。“话花滑”三字同音,兼并谐音为“花”字。“头、偷”同音异调谐音,指暗中失信。“花花肠”是“话常滑”的谐音而倒序。“花驴蛋子”是“话屡耽”的谐音:说的话常常耽搁人。
129.个月成十:一个月左右。
容易误解成十个月。“成十、呈势”的谐音。
138.接骨拿环儿:指治疗脱臼、骨折。
但并无拿的什么环。“拿环、纳还”的谐音。纳入、归还到原来状态。
148.陀螺蜜:比喻哄人的漂亮话。
陀螺是儿童玩具,也无叫陀螺蜜的食品,非比喻。“陀、多”同音异调谐音。“螺、罗”同音同调谐音。“蜜、迷”同音异调谐音。罗致许多迷人(的话)。
152.坐萝卜:比喻代人受过。
非比喻。“坐落‘不’”的谐音。把不是落在自己身上。
152.坐轿:旧指赌博时上了圈套。
“坐矫”的谐音。
152.搓烟儿:说不符合实际的话,说外行话。
“错言儿”的谐音。
158.活人脑子:比喻物体摇摆不稳。
非比喻。“老仍活姿”的谐音:老是、仍然活动的样子。
163.雪皮:头屑。
“皮屑”的谐音而倒序。
白毛汗流=白毛汗淌:大汗淋漓。
“白毛、百冒”谐音:各道是处都冒出来。
白手拿鱼:不出代价而得到好处。
白手可拿的东西很多,为什么偏说鱼?是“白受纳遇”的谐音。
柴毁=柴坏:①缺点。②有缺点的事物。③偏执的坏习惯。
其实就是缺点一义。“柴”字标同音代替号而不必,“菜、柴”同音异调谐音。菜也就是草,俗语用指无能,或繁说成草包。可比较该词典:“菜:不好;水平差;不够标准。”
菜梨=菜包子=菜货:比喻能力差。
“梨、离”同音同调谐音。该词典:“离:‘离奇’的省说。”
193.菜虎=菜蟒:戏称能吃菜的人。
“虎、壶”同音异调谐音而倒序。俗语把爱吃面、菜的人说成面肚子、菜肚子。仿茶壶词而谐音。参见《厦门方言的隐实示虚趣难词例说》对“虎:词尾”的辨析。又参见《“虎”字谐音隐实示虚趣难词历时共地研究》中“第一类,谐音‘壶’”。蟒是大蛇,而谐音“大舍”即大户,“户”又谐音“壶”。虽多变,仍然不离其宗。
203.泡汤:①落空。②被水淹没。
被水淹没义与用字吻合,应该是首义。被谐音为“跑;淌”才能指落空,是依附于“泡汤”词的,应该是次义。《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都收有“泡汤:落空”的词义,也都没有解释词义由来。
209.猫尿:酒的戏谑说法。
“冒尿”的谐音:喝后无非变成尿冒出而已。
228.好眼儿:指瞎子的婉语。
好腿儿:瘸子。
“好、薅”同音同调谐音:拔。而“拔”是“罢”同音异调的谐音:罢休。指没有作用。三曲折。
277.攒钱罐儿:也叫:憋死猫儿。
“猫、冒”同音异调谐音。攒在罐里的钱被憋死了要冒出来的可能。
208.□猴儿:虚假的一套。也说:假儿。
缺围号的“□”误,应写成同音同调的“冒”。即假冒的冒。“猴、候”谐音。
102.杂毛脾气:易暴易怒。也说:二道毛脾气、三躁毛脾气。
“杂、炸”同音异调谐音。“毛、冒”同音异调谐音。《汉语大词典》杂毛:方言。发脾气;发怒。”也没有解释词义的由来。“二道毛脾气”是“倒而冒脾气”的谐音而倒序。倒,就是指表现出。“三躁毛脾气”是“散冒躁脾气”的谐音而倒序。散,也指表现出。
毛儿:卖淫女。较新的隐语。
“毛”是“猫”的别写。详见本书《近代汉语及方言趣难词“兔子”辨释》。
毛三斧:原指木匠干活不仔细,比喻做事不认真。
毛躁的毛。“三、山”谐音,犹如“野”,指不合规范。
101.砸:用缝纫机做衣服。
“砸”字标同音代替号而不必。“扎”同音同调谐音。把零散的束在一起是“扎
103.差老鼻子了:相差很多。
215.老鼻子了:多极了。
是谐音“老毕至”,即最老,也就是最大。哈尔滨方言也有此同义词,理据也相同。
105.茶壶盖儿:指在某方面有成绩、有威望的人:王先生是书法界的茶壶盖儿。较老的说法。
是“茶、茬”谐音,指某方面。“壶、憮”谐音,指覆盖,与“盖”复说:盖住其他的。
111.架肉鳖子:绑票。
“鳖、憋”同音同调谐音。“架肉,憋子”的理据。子,指钱。
111.恰不巧:①偶尔。②相当于“万一”。③说不准。
“恰”是“掐”同音同调的谐音:拿;掌握。
233.尿:理睬。较新说法。
“尿”字标同音代替号而不必。尿就是小便,而谐音“消辩”。例句是:我根本不尿他。即只能是用于否定说法,指对他人对自己的污蔑不屑辩解。不能说“尿他”之类。不尿他:不消对他辩解。“消”即“用”。
237.小拇哥:小拇指。
“哥、个”同音异调谐音。
239.小老母儿:戏称形体敦实、略显笨拙的孩童。
是“小而老木”的谐音而倒序。木,指笨拙。
300.现(世)=现眼;出丑;丢脸。强调的说法是:现鼻子现眼;现鼻子拉眼。
“世、失”“眼、厌”“鼻、鄙”各谐音,表现出失误、让人厌恶、让人鄙视。
340.勝牛:①公牛。②空竹玩具。
指玩具时“特、忙”同音异调谐音。“牛、扭”同音异调谐音。从绳子拉得急忙旋转来说。
342.放羊:①旧时男子不能生育,让妻子从别的男子怀孕。②撒手不管。
①“羊”是“阳养”同音双兼的谐音。指把妻子放到别的男子处求养儿。②“羊、漾”谐音。“放”与“漾”复说撒手不管。未见“漾”字注音。《金瓶梅》第六十一回:“他汉子是个明王八,又放羊又拾柴,一径把老婆丢与你,图你家买卖做。”也是说把妻子放到别的男子处。第七十二回:“见放着他汉子,是个活人妻。不争你要了他,到明日又教汉子好在门首放羊剌剌的,你为官为宦,传出去什么好听?”也是指“放漾”,即把与自己妻子**的事大肆宣扬。《金瓶梅》此词,许多论著都没有解释,不料借徐州方言而得正解。
368.慌忙星:比喻动作不稳重或粗心大意的人。
没有这样的星,非比喻。“星、性”谐音。
382.乒乓二五:①连续撞击的声音。②连续重重地打。③言辞激烈的一句接一句批评。
是“乒乓而伍”的谐音。
389.清汤寡水儿:稀饭中米少,菜的油少。
实际是要说水多,故意说矛盾的“寡水”。“寡、挂”同音异调谐音。挂水即带水。
389.青眼儿:蔬菜。
“眼、颜”同音异调谐音。
391.行周公大礼:“食”的文雅说法。
是“攻州搭蠡”的谐音而倒序。州,指女阴。蠡,即蚌。性隐语由蚌壳边缘与女阴大**相似而指女阴。鲁迅《三闲集.在酒楼上(夜读之二)》:“章太炎讲《山海经》:‘其州在尾上。’州为女性生殖器。”《哈尔滨方言词典》:“蛤喇瓢儿:①蚌的介壳。②女阴。”蛤喇,是对蚌、蛤蜊、文蛤等软体动物的统称。周作人《苦茶随笔.〈洗斋病学草>》引越谚“上湖春”注:“小蚌别名,谑语也。有诗:‘渔舟斜渡绿杨津,一带人家傍水滨。村姑不知乡语谑,门前争买上湖春。’按,蚌蛤多为猥亵俗语,在外国语亦有之。”《金瓶梅》第二回:“他家卖的拖煎河漏子,干巴子肉翻包着菜肉匾食,铰窝窝,蛤蜊面,热荡温和大辣酥。”王婆话总体意思说潘金莲淫荡,寻野食。所谓的六样食品都是性隐语。蛤蜊即蚌,指女阴,“面、眠”谐音指**。
394.东扯葫芦西扯瓢:不着边际胡扯。
“葫、胡”谐音而粘连成“葫芦”。“瓢、飘”谐音,指动荡不定。
257.猴妻:过于精明的人。
该词典“猴:过于精明。”则“妻、气”谐音。
257.三拐子:指排行第三的闺女。俗谓三闺女脾气多怪僻,有“逢三就拐”之说,故称。其实不一定如此。
不一定如此,却如此说,就有曲折。“逢三就拐”应当是指连生三个女儿,就极希望转变而生男孩。趣说成三闺女脾气多怪僻。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