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书风波

2018-04-15 作者: 北乔
捐书风波

李一凡很有钱。

老子是建筑工头,他又是小老板,他有理由很有钱。

入伍时,带了五万元,说是零花用。指导员吓得发傻,五万?四年的工资不吃不喝攒起来才勉强是这个数,现在的兵了不得,不得了。

指导员找到李一凡,你这钱交给司务长替你存到银行去,一半定期,一半活期,需要用钱时,打报告给我。人在屋檐下,头还能不低?李一凡忍着性子掏出扁三五,弹出一枝,指导员听你的,来抽一枝。指导员手一推,这外烟太冲,我受不住。就完,背着手向办公室走去。

起初,李一凡报告打的特勤,每次一千。指导员大笔一挥,两百。就这还来得不容易。指导员先是盘问开支的内容,再指示哪些可买,哪些不要买。虽是建议,但实质上是命令。钱数精确到一分两分。这以后虽是建议但开始先来一番思想教育。李一凡觉得这钱花得不舒坦,还不如咬牙将就点。有了这念头,形势就急转而下,连李一凡自己也觉得纳闷。一年不到,李一凡烟也戒了,零食也不吃了。一月三十块钱的津贴已能有所结余。

这兵没白当,李一凡自认为收益无穷。

这日子过起来说快也真快。再有半年,李一凡就要退伍了。要不是指导员,这五万块钱,早打水漂了。现在倒好,连本带利已有六万。李一凡心想,这钱用了也是用了,咱得给中队做点什么。

李一凡最后确定给中队捐六万块钱书。中队图书室房子不小,书却没几本,把图书室真正武装起来,比什么都强。李一凡为自己有这样的决定,感到自豪。

现在的李一凡,已是中队艰苦奋斗标兵。指导员当初对他的规定已形同虚没。指导员,我快退伍了,我想把钱取出寄回去。他略施小计六万块钱轻轻松松到手。

李一凡拿着一张发票和一长溜书单找到指导员,这是我给中队捐的书,什么时候提书你安排。

指导员打了个冷战,起身摸着李一凡的额头说,你小子没发烧吧。

李一凡说,没有,我是经过慎重考虑才这样做的。

指导员说,这事太大,我做不了主,等支部研究以后再定吧,不过,你的精神可嘉。指导员感觉到后脑勺发凉。冷汗直冒。

指导员看看发票、书单,再看看李一凡,突然意识这事有点不对劲。便说,快退伍了,你有什么要求?

李一凡一笑说,指导员,别这么说,我捐书啥也不图。

指导员说,不会吧?

李一凡说,是真的。

李一凡临走时,指导员说,好好想想有什么事,你说出来,咱们尽量办。

捐书的事,很快在中队传开,传得很火爆。

李一凡的班长找到李一凡,一凡,想入党,你这样的代价也太大了。

李一凡说,没那事。

班长说,别和我打埋伏,今年最后一批党员发展就在下个礼拜,你这样做不是明摆的吗?

李一凡没料到,本来很简单的事,现在变得复杂化了。

他不想和班长进行这种无聊的语言对抗。他知道,怎么说,班长也不会相信。既然如此,说多了,也是白说,白说不如不说。他借口上厕所,溜出班学习室。

刚出门,就碰上了老乡徐安。中队就他俩是一个县的,自然关系很铁。

徐安说,一凡,搞这么大的动作,也不和我通气,不够朋友。

李一凡说,你还说,我正烦着呢。

徐安说,你活该,你以为别人都和你一样有钱,甩出六万就当是打个喷嚏,你想办什么事,也不至于对领导来这一手。

李一凡说,你还不了解我。

徐安说,此一时,彼一时。

李一凡说,真没什么事,就是觉得这钱要不是到部队,早就花完了,现在这样替大伙买点书,就当是白捡的。

徐安说,你不说,就别说,不过我可告诉你,你现在成了新闻人物,大伙儿说什么的都有,难听的话一大堆,我是怕你承受不住。

徐安说得没错。一个下午,李一凡走到哪儿,都是异样的眼光。大伙三五成群的吹得正欢,一见他嘎然打住。李一凡变得很孤单。

李一凡找到指导员,一狠心说,指导员,这书我不捐了,我明天一早去新华书店把书给退了。

指导员说,好,好,当然了,你有什么要求,还可以提,中队会妥善处理的,只是以后类似捐书这样的事别再有了,这让我们很为难,很被动,处理起来也很棘手。指导员说话间,一脸的轻松表情。

这以后,李一凡明显感觉到,指导员和他热乎多了,有事没事都找他闲拉几句,或明或暗地打探李一凡退伍前有什么事需要他表态,中队帮忙的。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李一凡退伍离队上车前的一分钟。

李一凡离队的当天下午,中队驻地的新华书店敲锣打鼓给中队送来一卡车书,说是警民共建,给武警官兵送精神食粮。指导员代表中队全体官兵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当场指示中队报道员要尽快将人民群众的厚爱之情报道出去。

新华书店带队的一位主任说,不用了,我们不想把这事搞大,如果新闻单位一宣传对我们书店不利。

这让官兵们很感动,中队领导执意要留新华书店的同志坐一坐,晚上在中队对面的饭店表示表示。主任说了句我们还有事,就带着人走了。

新华书店门口,李一凡握着主任的手说,真谢谢你们,你们帮我了却了一个心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