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的时候,梁诗人王籍写了一首《人若邪溪》的五言诗,诗中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句,一时轰动诗坛,传为绝唱。
到了宋朝,王安石也很喜欢这两句诗,只是觉得还不够味儿,于是便在自己写的(《钟山绝句))中袭用了下旬,改成“一鸟不鸣山更幽。”(全诗是:“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改完以后,自己觉得挺得意。
一天,他的好友黄庭坚登门拜访。两人煮茶论诗,越谈越投机。王安石兴致勃勃地拿出诗笺请黄庭坚鉴赏。黄庭坚是有名的江西诗派开创人,一看就失声笑道“老兄,你这一改,倒要算是点金成铁的好手啦!”
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句中,因改一“绿”字而大获声誉的王安石,没料到在这一“鸟鸣”的改动上,却落下了笑柄。文艺应该是充满矛盾的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形象的反映,我国古典诗词一个优秀的传统艺术手法,便是善于巧妙地揭示这种对立统一的情景,例如“此时无声胜有声”、“万绿丛中一点红”等皆是传神之句。
王籍诗句的优点,也在于他深刻地揭示出山林中“噪”与“静”,“鸣”与“幽”的对立统一,惟其夏日蝉噪,方知风声松涛俱息,才显得林更寂静;惟其鸟语婉转,方知人迹不到,才显得山更幽深,真是诗中有画,宛然在目。而经王安石一改,则矛盾消失,意境索然,诗句就显得平庸了。点金成铁之讥,自是妙喻。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