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晚年时,每逢酒宴,都让歌女唱他的词。有一次,歌女先唱了他的《贺新郎》一词: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
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接着,歌女又唱了他的(《永遇乐》一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歌女唱完了这两首词,辛弃疾向在座的客人们一一征求意见,客人们齐声称赞。当时,岳飞的孙子岳珂也在座。辛弃疾格外重视年轻人的意见,一再让岳珂说出自己的看法。岳珂因自己年少、童言无忌,更为辛弃疾的诚意所感动,便直言不讳地说:“辛老词悲壮激烈,不可一世,读者没有不叹服的。要说意见,那首《贺新郎》上半阕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和下半阕的‘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是这首词的警策所在,只是二者的句法太相近了。这首《永遇乐》气魄之大、用意之深,都超过了前一首。只是典故用得过多,不易使人读懂,又是这首词的不足之处。”辛弃疾听了岳珂的意见,欣喜非常,敬了岳珂一杯酒,虚心地说:“公子正说中了我的要害。”
岳珂对那首《贺新郎》词的意见,是仅就前后两阕中个别句子的句法雷同而言的;对于《永遇乐》词中使事用典过多的意见,则指出了辛弃疾词中普遍存在的毛病。有人批评辛弃疾“掉书袋”,就是指此而言的。辛弃疾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能虚心向一个少年人求教,这种精神是很可嘉的。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