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个体的管理是组织管理的重中之重。作为个体的人,有很多差别和共同点,要想管理好他们,就必须深入地了解他们,从他们的特点中找出可以介入的区域以及介入的方式,达到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绩效的目的。
个体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
人们发现,不同的人格特质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工作绩效有很大影响——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
在工作场所中,时常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某些员工在他的工作岗位上表现良好,因而获得上级的赏识相升迁。但一当他升上领导者的位置后,却发现他的表现反而不如原先未升迁时来得好,这便是因人格持质的不同而造成的。有些人适合独立做主,却无法领导众人一起工作,一旦走上领导岗位,自然就会产生问题。
管理者和心理学家发现了人格特质与工作之间的联系,就努力寻找个体究竟具有哪些人格特质。但是,最初所列出的特质项目都很多,难以概括,对组织决策的指导意义也不大。
近年来,心理学家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逐渐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提出了“大五”人格模式。
大五模式包括五个人格维度:
(1)外倾性。
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外倾性强的人现出热情、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内倾性强的人表现出封闭内向、胆小害羞、安静少语等特点。
(2)情绪稳定性。
平静对烦恼,安全感对不安全感,自我满意对自恋。情绪稳定性强的人是平和的、自信的和安全的:神经质的人则具有焦虑、敌对、压抑、冲动、脆弱、自我意识强等特质。
(3)开放性。
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开放性强的人具有想象力和情感丰富、审美能力和创造性强、求异求变等特征;保守的人则容易守旧,对熟悉的事物感到舒适和满足。
(4)随和性。
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随和性高的人具有值得信赖、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低随和性的人则是冷淡的、敌对的和不受欢迎的。
(5)尽责性。
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尽责性高的人具有公正、条理、尽职、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尽责性低的人缺乏规划性,很容易精神分散。
从这五个维度相对应的人格特质,分析出一个人在五个维度的特质,就可以大致确定这个人适合从事何种工作。比如对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
国内一家公司招聘人力资源经理,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李铭被一眼相中了。原因很简单:李铭曾在一家知名跨国公司任人力资源经理,经验十分丰富。李铭很快到岗,公司也为他开出了不菲的薪酬。可是让公司始料未及的是,他们花大价钱请来的人力资源经理却在公司里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李铭在跨国公司任职时有现成的制度,只要按照那些制度执行就行。现在不同了,因为公司规模小,人力资源经理必须负责人事领域的所有事情,甚至要从头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和系统。面对繁杂的工作,李铭摸不着头绪,几经周折拿出来的方案都不够细致,而且缺乏创造性的东西。一个多月后。李铭只好无奈离开。
在这个案例中,人力资源经理需要具备的做事细致、有系统、创造性强等开放性性格特点,李铭都比较欠缺。如果事先掌握李铭的和人力资源经理需要具备的人格特质,这场“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为了避免用人的失误,管理者可以通过人格测验进行选拔与评估。
一家公司要成立市场推广部,需要选拔一个推广部经理。管理者进行了三步操作:第一步,把公司在业务能力上能够胜任的候选人选排出来;第二步,通过人格测验从他们中间把具备“比如处事果断,感觉敏锐,善于把握事物本质”等性格特征的人挑选出来;第三步,综合考虑健康、年龄等因素,最终确定了合适的人选。
不同的人格,适应不同的工作,当人格特质与工作相适应的时候,才会产生最大的工作绩效。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