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商场或是超市购物,通常会受到打折优惠的影响,往往买上一大堆自以为以后用得上但实际用不上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在地摊上买了一件自以为物美价廉的东西,拿回家没用多久就不能使用了。这些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其实是我们的错觉思维在发挥作用,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认知的陷阱。
在心理学中,错觉思维是指对客观事物错误的知觉方式——它主要来源于一种强有力的(虽然是错误的)的直觉判断,但这种直觉判断能够让人们信服。
有趣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这种错觉思维心安理得。
我们在商场看到优惠打折的商品时,心里可能十分清楚商家的这些所谓打折其实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便宜不到哪儿去。但是,即使我们心理知道这样,在看到那么多折扣商品后,我们还是会忍不住购买一大堆并不急着用的东西。
在舞台上,魔术师一直都在利用错觉思维完成一个个看似惊奇的节目。实际上,魔术师有时可称为错觉制造专家,他们并未做不可能的事情,只是让人感到所做之事似乎不可能。
错觉既不同于幻觉,也不同于妄想。错觉是多数人能感觉得到的知觉。
我们有句俗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认为自己亲眼看到的事物,大抵都是真实可靠的。然而,很多时候即使是我们亲眼看到的事物,也与事实的真相完全不一样。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错觉思维伴随着人的错觉而产生,而这种错觉主要来自于人的错误直觉思维。在经济活动中,消费者往往会依据自己的直觉思维,对商场的各种促销活动产生知觉上的偏差,因此会进行一系列非理性消费。
以股票市场为例,在某个下跌情形下,甲股下跌40%,乙股下跌20%,那么哪只股价格更高呢?很多人会认为乙股相对值较高。事实上,这也是一种错觉。通常股价跌幅深浅有其内在规律与原因,跌幅较深的个股往往是原先股价太高;而跌幅较浅的则说明原先股价处于比较合理状态,该股下挫是大势拖累所致,一旦大势企稳回升,这个个股就更容易轻松破位,再创新高。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往往就高估了自己的判断力,或者让错觉引导了自己的判断。
因此,在信息繁杂的竞争市场中,我们作为消费者,能否拨开无用信息的干扰,就将影响着最后结果的发展方向——或者如你所愿,或者便是背道而驰。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