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国军的伙食标准

2017-03-27 作者: 沉思的影子
第233章 :国军的伙食标准

自从淞沪抗战开始,抗日战争打到现在已经有整整两个年头了,地盘是越打丢的越多,逃难的百姓反而是成倍的增加,由于受到难民的冲击,部队里本来就不多的伙食标准更是直线的往下降,原来虽然也吃不饱饭,但是好歹都是大米白面的细粮,而现在几乎不管是中央军还是杂牌军都是细粮杂粮混着吃,就这有些部队的伙食还要再往下砍一大截,甚至有的部队干脆一码色全是杂粮,连个大米饭粒都见不着了。

张卫东听到这里倒是不怎么感觉到意外,现在江南和华中、华北地区都被小日本鬼子狠狠的切了一刀,基本上大部分的发达地区和重要的产量地区都被小鬼子给控制了,这要是不闹饥荒那就有鬼了,就是他们这一路上高价收购的粮食也主要是以粗粮和杂粮为主,细粮就那么几十袋,还是一些着急要迁往内地的百姓忍痛卖给他们的。

张卫东他们前两天在罗家岭的地主纪云峰那里却着实弄到了不少的粮食,而且成色非常的好,都是清一色的大米白面,这多少能让新一团的士兵们吃上一阵子。

纪云峰的事情一发生后,张卫东这两天都有好几次想再动动歪脑筋,找几个不知死活的地主富绅来敲诈一番了,再多弄点细粮好给弟兄们改善改善伙食,不过这也只不过是下策罢了,想想倒是可以,不过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张卫东是不会这么去干的,他更不会把这个想法透露给武国威知道,要是让武国威知道了还能这么搞粮食,估计他一早就带人主动找那些地主豪绅生抢明要去了。

不过让张卫东有些欣慰的是这里面最起码还有将近一万斤左右的细粮,最起码不用让弟兄们啃着杂粮大饼同小鬼子玩命死磕,那样的话都不用说开打肉搏了,就是半个月杂粮大饼啃下来那体力都得下降一大截。

“行啊,甭管是细粮、粗粮还是杂粮,只要是能吃的就行了。”张卫东也知道现在粮食不好弄,能有的吃就算不错了,还有什么好挑肥拣瘦的。

“那行,既然这样那就准备装车吧,你这边先装着,我再去调些大车过来。”马玉仁当下也点了点头直接说道,说完后就转身当先向外走去。

“万国庆!粮食都在里面了,让弟兄们都动起来吧,记得里边的是细粮,左面的是粗粮,右边的是杂粮,给老子都分开码放好了再装车,别混在一起了。”张卫东走出洞口就抬头看了看天色,随即就对早已准备好了的万国庆命令道。

这次过来储粮点搬运粮食的只有张卫东带着手下的一营,武国威则和三营留在了哲桥镇吃晚饭休整,等到晚上启程之后就是武国威的三营担当沿途的警戒任务了,好让一营的士兵们能轮班休息一下。

此时天上的太阳已经开始西陲了,估计再有不到两个小时天就要全黑了,所以这时候也不能再耽搁下去,毕竟弟兄们现在都还没来及吃完饭呢,各个都是恰个瘪肚子在等着干活。

马玉仁因为张卫东着急搬运粮食,所以临时找来的大车只有十三辆,虽然大车不够数,但是也只能先让张卫东他们装着了,等随后买回来的大车到了之后再给他们送过来也就是了,索性就来个流水线作业,两头都不耽误……

八万多斤的粮食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一百二十斤一大包的粮食袋足足有七百多袋,一个连的士兵折腾了足足有半个多小时才全部装车完毕。

马玉仁这次也是真进了全力了,用最快的速度把需要的大车都给张卫东他们给凑齐了,最后还多送了六辆大车,总数足足有三十六辆。

虽然粮食车马都准备齐全了,但是这往哲桥镇运送的时候却是麻烦接着麻烦,由于这里是山林而不是公路,所以牲口拉着大车行进起来非常的吃力,时不时车轮就会被烂树叶遮盖的土坑给陷住,众人无奈只好上去帮着牲口连推带拽的往前继续行进,不到五公里的路程又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回到了哲桥镇。

这时候天色早已经全黑了,张卫东一行人累的各个都跟孙子似的盔歪甲斜啊,大车一停下来一众士兵就纷纷靠着大车一屁股坐在地上就不愿意再移动一步了,很多士兵累的双手放下膝盖上都直哆嗦,差不多全都脱力了。

“卫东,你们这去运个粮食怎么折腾了这么长时间才回来啊?给你们准备好的饭菜都他娘的热了三四回了。”武国威借着士兵们打起的火把看了看那些运回来的粮食,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但是当他看到张卫东居然不顾形象的同士兵们靠坐在大车上喘粗气,立刻就不解的走上去询问道。

“老武啊,你他妈……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你问问弟兄们这一路上是怎么回来的,他奶奶的是拿人当牲口用,一路推着大车回来的。”张卫东把头上的德式钢盔摘下来扣在了支起的膝盖上,抹了一把脸上滚滚而下的汗水看着武国威没好气的说道。

其实这种情况甭说张卫东事先没想到了,就是马玉仁也从来没考虑过满载粮食的大车会跑起来这么吃力,以前马玉仁运送粮食的时候都是攒鸡毛凑摊子,今天八百斤明天一千斤的散包入库。

可是这次往出运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虽然马玉仁最后又多带来了六辆大车,但是每辆大车的负重也都超过了一吨半的重量,牛马大车载着这么重的粮食在山林间行走,如何又能快的了,再加上地上堆满的枯枝烂叶之下也是坑坑包包的没块平整的硬地,沉甸甸的车轮碾过顿时就会留下两条深深的车轮印,众人走了不到一里地的距离拉车的牛马就开始喘粗气了,如果不是众人上去帮忙,估计拉车的这些牛马就是累死了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返回来。

“哦,这么回事啊,那你们赶紧再歇一会,我去让炊事班给你们拿饭去,今天改善伙食,不用再吃米饭泡盐水了,加俩菜。”武国威也没想到运个粮食能把这一大帮子弟兄给累趴下了,当下赶紧招呼了一声就转身让一名士兵去传令,让炊事班赶紧把热菜热饭送过来,给弟兄们补充补充体力。

“等……等等……先不着急开饭,水……先弄些水来啊,这嗓子都他妈渴冒烟了。”张卫东一听武国威说要马上开饭,连忙开口拦住说道,这个时候整个人出汗出的都快脱水了,嘴唇上挂白沫,谁还有心思吃饭啊。

说道吃饭我们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国军士兵这个时候的伙食情况了,翻开国军士兵的饮食史,满篇就只写着两个大字,辛酸啊。

根据1935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制定的陆军战时伙食标准来看,每名士兵每天大米1.5斤、罐头肉4两、干菜2两、食盐3钱、酱油4钱。

听起来这个伙食标准是挺丰富的,但是标准只是标准,执行起来就是另外一码事了,抗战时期由于国军部队苦战不敌节节败退,大片国土丧失,逃难的百姓成群结队,粮食物资非常的匮乏,故此国军普通士兵的实际主食分配就被国民政府军政部大笔一挥改成了每名士兵每天9两米。

这个数字乍一听起来也不算少了,对于我这种只知低头码字从不出门半步的写手来说,两天的伙食量也就这么些了,但是对于每天跋山涉水行军打仗,体力消耗惊人的士兵们来说那真是杯水车薪,如果不是炊事班严加控制的话,基本上一顿就能给你全造进去,还不一定够吃饱呢。

根据二战军事学家的评估计算,二战时期一名普通士兵在作战期间每天需要消耗4000-7000卡的热量,就算非激战状态下的正常训练和驻扎,每天也需要3000卡以上的热量消耗,以此标准计算,一名普通士兵在作战期间的口粮,包括主食和副食在内,每天至少需要1.5公斤的伙食补充,这样一对比,国军士兵的每天三顿饭9两米的伙食标准就远远不足了,甭说还要长途跋涉的同日军展开激战,就是平时跑个操这点粮食也消化没了。

如果要说了,这1.5公斤的消耗量可是主食加副食的总和,那么国军9两米再配上一些肉啊菜的,也就够标准了。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非常骨感,抗日时期的国军士兵平时的副食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基本为零”。

什么罐头肉、干菜一类的想都不要想,战事不紧张的时候都是炊事班的伙夫们出去买菜,能买到青菜就吃青菜,能买到萝卜就吃萝卜,要是啥都没买到,那就用咸菜熬一锅咸菜汤,大家一人一勺凑合着泡饭吃,这种情况还算是不错的,大多数的情况下是连咸菜都没得吃,也就是盐水泡饭,就这种标准还是限量的,想可劲吃那是门都没有啊。

国军部队吃饭的时候很简单,每名士兵都会随身带着一个瓷碗加一副筷子,这就是吃饭的家伙事了,如果你以为带个大海碗就能多来点,那就是你想多了,吃饭的时候定量标准可不是按照你的碗大碗小来决定的,衡量的标准则是盛饭伙夫手里的勺子,你就是端一个洗脸盆来也没用,照样是一人一勺,想多吃也不是不行,要么就是你领章上是带星的,要么就是你有胆子干翻了伙夫自己盛,不过这个可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在不被打吐了的情况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