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姜东海可是走了不少的门路才被分进这家机关去坐办公室的。
那时侯“铁饭碗”很香,所以,姜东海虽然读的是机械制造专业,而且他那份大学毕业生登记表中的成绩栏里几乎全都是“优秀”,但考虑来考虑去,他还是觉得进机关最稳妥也最保险——自古以来,“吃皇粮”总是不吃亏的呢!
不过,在走了不少的门路——这过程中自然也花了不少的钱财——进了机关之后,渐渐地,姜东海便有些后悔起自己当初的选择来了。不错,坐办公室不仅待遇(特别是这样那样的福利待遇)有保障,而且还很轻松悠闲。但正是那种天长日久的轻松悠闲,又让姜东海不能不产生了一种虚度光阴的感觉。是的,尽管姜东海基本上可归入讲究实际和实惠一类的人,但那时的他毕竟正血气方刚、热情洋溢呵!于是,每当觉得实在太无聊了的时候,他就难免要这样独自感慨:唉,如此整天整天地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下去,真不知道……
可“真不知道”也已经来不及了。所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又所谓“既来之则安之”,再说,在这样虚度光阴的又不是我一个人,所以,我还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反正……
反正姜东海的办公室生涯就是这么回事。
反正,在如今的办公室里,别人叫姜东海早已经不是“小姜”而是“老姜”了。
有句俗话叫做“姜还是老的辣”。终于有一天,办公室里的人——特别是那几个小青年——便忍不住都拿这句最贴切不过的俗话,赞美起姜东海来了。
什么,你问姜东海是不是坐办公室到底坐出了经验来,已成为“老江湖”一个了?不,不是这个意思。人们赞美姜东海“辣”,是因为他坐办公室坐出了名气来!
事实上,姜东海出名既是一种偶然又可能是一种必然。办公室里不是很轻松悠闲,不是常靠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打发日子的么?没错,这很无聊。不过,正所谓“事在人为”,慢慢地,姜东海便将这种无聊变成了“有聊”——就说那看报纸吧,别人往往只是心浮气躁地翻一下了事,除非有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才会去细读,这样看一张报纸,自然用不了多少时间,也自然是不可能会显得“有聊”的。姜东海呢,虽然他一开始时用的也是这样的看报纸法,可到了后来,他却是不再将看报纸仅仅看作看报纸,而是当成了自己每天必须平心静气地、老老实实地去做并且是得全部做完的一项工作。于是,哪怕是一张四开四版的小报,他至少也要交给它一小时的时间;哪怕是报纸中缝里的早已经过时了的天气预报,他也要逐字逐句地认真去读……也就在这种将一张报纸读得体无完肤的过程中,报纸上的那些错字啦、别字啦、病句啦,就统统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让姜东海给抓出来了!于是姜东海就会给有关报社打电话或者是写信。于是,这些报社便向姜东海表示感谢,便给姜东海发奖金,便邀请姜东海去参加报社的有关会议,便称姜东海是捉错别字大王,便……这样,也便有了办公室同事的赞美:嗨,真是姜还是老的辣呀!
当然,姜东海对此却只有苦笑。因为,想想那些当初去了工矿企业工作的同学,现如今早都起码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工程师,姜东海便感到自己这个“捉错别字大王”实在是太窝囊也太可笑和可悲了,更何况眼下正在搞机构改革,自己很可能会被……
不过,姜东海最终还是很开心地笑了——没错,他在那机构改革的浪潮中被分流了,但他又很快便被当地的报社要了去,而且,他一去那儿就坐上了报社校对科科长的位子。
因为他这个学机械制造的人有捉错别字的一技之长。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