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人很喜欢吃沙丁鱼,活的沙丁鱼在市场的价钱很高。但是,当地的渔民们发现,当他们把捕到的沙丁鱼带回到渔港时,只有很少的沙丁鱼能存活下来,原因是沙丁鱼很懒,返航的路途又长,因此大部分沙丁鱼在鱼槽中窒息而亡。可是,有一条渔船却总是能让大部分的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人们问这条船的船长是如何做到的,船长却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后,这个谜底才被解开,原来,船长每次在捕鱼时总把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鲶鱼进入到鱼槽之后,由于环境陌生,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之后便十分紧张,于是加速游动,四处躲避。如此一来,沙丁鱼便能活蹦乱跳地被运回到渔港。
这种被对手激活的现象叫做鲶鱼效应。鲶鱼效应之所以会存在,主要来源于生物与生俱来的危机感,沙丁鱼看到鲶鱼后,会认为鲶鱼不怀好意,因此会采取防范,加速游动,这样水就会活了起来,沙丁鱼也不会窒息而死了。
鲶鱼效应的实质是引入新鲜因素,打破原有的平衡,挑起竞争,激发活力。对一个团队来说,当团队或组织的工作达到稳定的状态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往往会降低,员工就会安于现状,丧失进取的动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可以适当运用鲶鱼效应来激发员工的活力。
1.引入“鲶鱼式人才”
在一个企业或团队中,如果人才长期固定不变,员工就会像沙丁鱼那样养尊处优,产生惰性,这样企业就会停滞不前或者很难突破现状,获得更好地发展。因此,为了增加团队的活力,就很有必要从外部引进一些“鲶鱼式人才”来搅动整个团队的气氛。
本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在创业初期,发现公司里不思进取的员工很多,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但是,又不能把这些员工全体解雇。一筹莫展的时候,本田宗一郎无意中看到了“沙丁鱼和鲶鱼”的故事后,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于是,他决定将企业里引进一些“鲶鱼”式的员工,以激发其他员工的活力。
本田宗一郎用高薪聘请了松和公司的销售部副经理武太郎,担任本田公司的销售部经理。由于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和过人的学识,武太郎刚上任不久,就赢得了销售部全体员工的一致好评。这给了那些“沙丁鱼”式的员工很大的触动,于是,他们纷纷调动工作热情,你追我赶,销售额直线上升,为公司迎来了第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从那以后,本田公司每年都会高薪聘请一些“鲶鱼”式的业务精英来公司担任要职。在这人才的带领下,公司的活力大增,业绩蒸蒸日上,后来终于发展成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
不过,从外部引进“鲶鱼式人才”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外部人才的引入确实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是,长期从外部引入高职位人才,就会使企业内部员工失去晋升的机会,导致员工的忠诚度降低,同样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作为企业领导者,可以将企业内部一些有潜力的青年员工引进管理层,给那些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员工带来一些压力,唤起他们的生存意识。
2.唤醒员工的危机意识
如果团队成员向沙丁鱼一样没有危机意识,那么就必然缺乏工作责任心,工作效率也会大打折扣,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团队的活力。因此团队领导者要注重对员工危机意识的培养,当员工又很强的危机意识时,才能迅速对外界的变化作出反应,更加主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指出团队面临的潜在威胁
管理者适时向团队指出其面临的潜在威胁,可以让员工树立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
有一次,莱曼兄弟公司准备研制一种新型的电眼摄像机,预计要3年才能完成。一天,负责销售的副总裁想要研发团队开发一种与之前不同的新技术,于是,他拿了一样东西到技术部门说:“我刚才听到我们的竞争对手宣布,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8毫米的电眼摄像机了!”结果不到24个小时,技术部门就开发出一种完全不同的新技术。
副总裁一句话,指出公司面临的潜在威胁,那就是其他的公司比自己更早研制出这种新产品,唤醒了大家的危机意识,结果团队爆发了惊人的潜能。
向员工灌输他们的个人前途危机
要让员工知道,个人的命运是与企业的命运连在一起的,如果员工在这方面形成了共识,那么他们就会主动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为了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美国波音公司摄制了一部模拟公司倒闭的电视片,电视片的主题是:在一个天色昏暗的日子里,波音公司的厂房上挂着“厂房出售”的招牌,员工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地离开工厂……
该电视片播出后,在员工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员工们的个人危机感促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使波音公司产生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通过这个电视片,波音公司使员工意识到,如果企业倒闭,自己也将面临失业的困境。因而员工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从而能够主动努力工作。
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是必要的,但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能过度依赖和夸大危机意识的作用,过分给员工加压必然导致员工心理失衡、行为动荡,极大地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