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法国谚语如是说:“语言的伤害比刺刀的伤害更可怕。”那些刺人的反驳,那些溜到嘴边的刺人的反驳,如果说出来,可能会使对方太难堪。布雷姆夫人在其《家》一书中说:“老天爷禁止我们说那些使人伤心痛肺的话,有些话语甚至比锋利的刀剑更伤人心;有些话语则使人一辈子都感到伤心痛肺。”
那些会做人的人在说话方面也如同在任何其他事情方面一样,总是注意自我克制。那些聪明和懂得自我克制的人总是避免心直口快、直言无忌,绝不以伤人感情为代价而逞一时口舌之快。比如,有的人在做事中看到别人干活干不好时,他不会在旁边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更不会把别人撵走,显示他的能干,而是很客气地说:“我试试看怎么样?”这样说了,即使在接下来的做事中干不好也不会丢面子;如果干得好,即使别人嘴里不说,心里也会佩服他。尤其是他没伤别人的面子,又替别人干好了活儿,别人于是从心底里认为这个人“够意思”,做人稳重、扎实,又有真本事。
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即君子做人,总是行动在人之前,语言在人之后。
和谐做事中尽量不说活。不说话不仅确保安全,而且能给人留下个持重、非同凡俗的印象。当然,尽量不说话是指可以说可以不说,尤其是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否则,不说话也是不可取的。
和谐做事中尽量少说。在不得不说的情况下,尽量少说,不夸夸其谈,不乱讲滥说,不信口雌黄,不妄发议论,这也是确保安全的一种方法。言多必失。多言多失,少言少失,不言不失。所以,在不得不说,非说不可的时候,还是要保持“少说为佳”的态度。
和谐做事中不传流言。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随随便便说别人的短处,轻轻松松揭别人的**,不仅有碍别人的声望,且足以表示你为人的卑鄙。当你听到流言蜚语时,惟一的办法是听了就算,不做传声筒,不记挂于心,不向外传播。
和谐做事中不说空话。说到做到,力戒空谈,是一个人进行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整天里空话连篇,不干实事,那他将一事无成。爱因斯坦给成功确立的公式是:成功=行动+正确的方法+少讲空话。
和谐做事中不说假话。马克·吐温说:“我们千万不能说假话,因为我们不知道何时需要说假话。”假话一旦被揭穿,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落得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理,成为令人厌恶的人。
和谐做事中学会说话。所谓会说话,就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说了恰当的话,也就是把话说对时间、说对地点、说到点子上又能把直话说圆;说得头头是道,妙语连珠,使人人爱听,个个喜欢。
懂言会行是和谐做事最基本的功夫。
上级跟下级在一起时,要适当表现自己的“身份”,在办公室里与下级相处,别人应该一眼就能瞧出,谁是下级,谁是上级。如果你不能表现出这一点,给人的印象就可能正好相反,那么,你这个上级就是失败的。
你虽然不必过于矜持,但要让你的下级起码意识到,你是上级。这样,即便是活泼、轻桃的职员也不致于去拍你的肩膀,或拿你的缺点肆意开玩笑。他在你面前会小心谨慎,会看你的脸色行事,当你们一起离开办公室时,他会恭恭敬敬地把门打开,让你先行。
上级要保持自己的威严,在无形中造成的下级对你的尊敬之意,会为你的和谐做事的开展创造条件,下级会处处——至少在表面上尊重你的意见,当他们执行任务有困难时,会与你商量,而不会自作主张,自行其事。
上级要注意自己的讲话方式。在办公室里跟下级讲话,一般说要亲切自然,不能让下级过于紧张,以便更好地让对方领会自己的意思。但是在公开场合讲话,譬如面对许多下级演讲,做报告,要威严有力,有震慑力。
但不管在哪种情况下,上级讲话都要一是一,二是二,坚决果断,切忌含糊不清。
跟职员交谈,即便职员一方处于主动,上级听取对方谈话,也切忌唯唯诺诺,被对方左右。如果对方意见与自己意见相左,可以明确给予否定,如果意识到下级意见确是对公司对自己有利的,也不要急于表态。
多思考少说话,也可以以“让我仔细考虑一下”或“容我们研究、商量一下”来结束谈话。这样,在回去之后,下级不会沾沾自喜,而会更加谨慎,上级也可以利用时间从容仔细考虑是取是舍,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上级的权威,总比草率决定为好。
行为是无声的语言。很多下级与上级直接交谈、交往的机会不是很多,他们了解你往往是远远地看到你的一举一动,或通过其他一些材料,下级们会根据每一个较小的事情来判断你。
当你显示自己的身份时,你是将办公室的门敞开还是紧闭,当你走出办公室如何与下级打招呼,你如何接听电话,如何回复来信等,每一个细节都会映人下级的脑中。每一个细节,都是向下级们传达了你自身的一份信息。
行为有时比语言更重要,上级的身份权威,很多往往不是由语言,而是由行为动作表现出来的,聪明的上级尤其如此。
每一次谈话,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性质的问题,灵活运用。不能这些谈话技巧的条文当做教条来对待。要想真正熟练地掌握话技巧,需要上级者在长期的做事中反复实践,细心琢磨,不断总结提高。
谈话前要做好准备。上级要想找下级谈话,事先要认真做好准备。这种准备一般分两个方面:一是要了解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相关因素;二是弄清对方的心理、**、动机、情绪和态度等方面的特点,以便在谈话时能较好地把握对方的心理和情绪。
要选择适当的地点。不同的谈话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严肃和重大的问题,要在办公室内进行,不要在人多或比较嘈杂的地方谈;如交换个人意见,可边散步边交谈,这样可以免除对方的拘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如被谈话者心里不满或情绪低落时,可主动到家走访,以表示安慰。
如何开始交谈。谈话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对整个谈话过程及其效果影响很大。谈话有个导人阶段,也称之为预谈。有经验的上级者在谈话时,并不是一开始就搬出一整套生硬的大道理来,而是通过简短的与正题无直接关系的寒暄。问候、体贴,使谈话气氛亲切、融洽、轻松起来。比如对情绪比较紧张的人可先唠唠家常,设法解除其戒备心理,使他乐于交谈。还可以触景生情,想到什么就随意说什么,逐渐地把谈话引到正题上来。也可以从一些与对方共同语言较多的话题谈起,或谈他所关心的问题等等。先在感情上密切双方的关系,就能够为整个谈话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要善于激发下级讲话的愿望。谈话是上级者与被上级者的双边活动。对方若无讲话的愿望,谈话便陷入僵局,以至无法进行。而谈话不仅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交往的过程。只有两者情感交融,才有可能提高谈话效果。这就要求上级者要向对方交心,谈话是双方的事情,你跟人家不说心里话,光想让人家向你交心是不可能的。只有以心换心,将心比心,在心理上有了共鸣,才能有共同语言,这样才能谈到一块去。
要善于启发下级讲真情实话。谈话所要交流的应当是真实的信息。但有的下级出于某种动机,谈话时弄虚作假,见风使舵,文过饰非,报喜不报忧;有的则有所顾忌,言不由衷,这都使谈话失去意义。谈话是否能开诚布公,决定于上级者。具有**作风的上级者,就从根本上排除了上级者与被上级者坦率交谈的可能性。而在贪图急功近利的上级者面前,下级也会有意无意地虚报情况。所以上级者一定要克服好大喜功、浮而不实的作风,代之以坦率和诚恳的态度,并且尽可能让对方知道,你并不是那种喜欢听假话、愿意让别人逢迎的人,从而消除对方的迎合心理。
要善于运用非语言符号。谈话的交际手段分为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两种。语言符号是人们思想信息的载体,但非语言符号在谈话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非语言符号主要有:
动作。动作运用得当,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当对方精神沮丧,情绪低落时,握手、清茶、递烟,能传递情感暖流;某种坚定有力的手势,也会使对方精神为之一振。
目光。目光是心灵的窗户,是意念的交流。在一般情况下,目光注视对方要适当,要自然。人的不同目光包含着多层含意,如赞许、惊讶、恼火、友善等,因此,要善于发挥目光的作用。
表情。表情是情绪的显露,脸部肌肉神经的不同运动,都有一定的信息意义。如表情认真专注,表明重视对方的意见;表情和颜悦色,表明对对方友好。因此,上级者要善于运用表情来影响和调剂对方的情绪,为谈话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语调。谈话中上级者声调过高,对方会认为不尊重自己,而产生反感;声调过低,对方听来吃力,也会减少谈心的兴趣。有经验的上级者善于轻声说“大话”,把分量体现在内容和语气上,而不是体现在音调上,大声嚷嚷是缺乏修养的表现。
空间。空间在谈话中也具有信息意义。上级者与谈话对象距离的远近,常常成为表明上级者态度的一种明了的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俩人靠得近些,则表明对对方的亲近、友好。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双方不要人为地拉开距离,尽可能在空间上接近。
时间。时间在谈话中也有独特的信息意义。首先,谈话应选择最佳时机。如对方感到苦闷,或出现不良苗头,或遇到天灾**等,这种时候谈话已成为对方的精神需要,可收到吹糠见米之功效。其次在时间上要尊重对方,当长则长,当短则短,一次谈不完,下次再谈。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