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化被市委王书记委任为都和中学的一把手后,就决心将自己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景通过这所学校去实现,先把都和中学经营成自己的后方基地,踩着就职都和中学的业绩一步一个脚印向上走。
李文化自从当上校长后,浑身不由自住滋生出难以遏制的野心,他想拥有更大权力,看到整个都和市教育系统里的一团污臭,他不满足一个校长岗位上吃饭到老,只有到教育局机关里坐上交椅才能影响全市教育系统的发展走向。
只要顺着教育系统打开官途,李文化不愁坐不上都和市委或者市政府里的宝座,那种权力范围更加令人心醉,适合建功立业的人纵横驰骋,纵使出不了大名声,起码都和市范围内落下好名气。
说不定百年之后,都和市大小坊间会留下好官尊称,史志中涉及到都和市范围内的描述,一定点名李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无疑成就李文化流芳百世的遐想。
李文化刚接手的都和市中学历经文革捣乱,已经混乱了人性,师生中弥漫着一股股糜烂的物质崇拜气氛,仿若回到只会吃喝的动物原性,脱离了做人需要精神追求的标准。
于是,挟着一股大刀阔斧的激情,李文化首先对都和中学里臃肿杂乱的教师队伍进行整顿,以求扫去文革的晦气与颓废,重新激荡起园丁们50年代那般蓬勃朝气。
王书记力荐李文化担任都和中学校长时,上任魏校长由于没到退休年龄,依旧赖在校长座位上幻想可持续。
只是后面经不住市委组织部袁部长逼迫,他急于想拍上新任王书记马屁,生怕一朝天子一朝臣演绎在自己身上,再说,他为官多年,财色上沾了不少黑手,担心丢了权力招惹纪委上门。
虽说市纪委的桂书记与他关系尚好,属于一个窝里的人,但人心难测,一旦桂书记也需要保官帽,免不得出卖几个臭货一表忠心。
因此,袁部长只能黑下脸催着魏校长主动下台,完全完全无视魏校长往昔的财色马屁。
他不用担心魏校长会揭发他,因为魏校长在教育系统名声不佳,教育口的人都烦他,巴不得他快点死,收拾魏校长说不定还能捞点人气,不过,他不是纪委,否则,为了自己官帽,难保不牺牲魏校长。
于是,都和中学魏校长不得不佯称身体欠佳,主动从校长职位上退下来,只是心里恨死市委组织部的袁部长,每年都收他不少红包,关键时刻却不敢替他撑腰。
于是,袁部长因为以最短时间劝退了都和中学的上任魏校长,获得了王书记的额外垂青。
实际上,撤换一个副县职的中学校长,对于地市级一把手来讲是件很随便的小动作,用不着感激市委组织部给面子。
因为看出王书记新来乍到,权力手杖运用尚且稚嫩,袁部长送他一个校长职位后暗自心里偷笑,庆幸碰到不识权力运用的官场菜鸟,适合组织部暗箱摆弄他。
不过,轮不到袁部长有时间摆弄王书记,随着文革后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正式退休程序已经启动,任何官员再也不能像**一样,死在病床上前的一秒钟都不放弃权力。
**可能不知道,人老到一定程度,大脑就会萎缩,重新回归婴儿时代,判断出错的概率必然高。
用姜是老的辣只是形容年龄不小但没有昏头到**程度的老人们,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睿智头脑的老人才有指点年轻一代的资格。
自古以来,许多青壮年时代创造出丰功伟绩的人,老了之后却背离当年正确的初衷,重新陷入曾经推翻的错误泥淖中不能自拔,带给个人与社会民众无尽的伤害怨仇。
正因为许多聪明人看出人性在不同年龄段的异常表现,所以在工作岗位上安排退休的年龄杠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由于袁部长差两年就六十岁,按照退休红线标准,他折腾不了多少时日,甭说架空王书记的人事权,连他选定自己的接班人难说有机会。
知道个人力量扳不过制度大腿,袁部长只能心里骂死倡导退休制度的人,虽说他不知道具体那个领导愿意这样做,不学**掌握权力直到死,却拱手相让血汗打拼下的权力,但他估摸是中央几个比较务实的领导人。
对于高层中的邓小平,袁部长听官场要好哥们私下里讨论过他的情况,认为邓小平和**不一样,没有太多意识形态情调,说白了,大肆鼓吹意识形态的观点就是要玩弄一些头脑简单的政治傻子,让他们脱离社会的实际发展道路,走上一条没有出路的断头路。
邓小平务实,知道人民生活中的大事就是吃饭,不搞意识形态整人,且胆大,不怕小人射暗箭,专整不规矩的坏心肠人,是个彭德怀式的辣椒脾性人,一旦认准错误,就敢一棍子打到底。
所以,人性较差的袁部长打心里厌烦邓小平这样的官员,叹气四人帮智商低,扳不倒邓小平,反在一夜之间深陷囹圄,真是一群傻帽饭桶。
袁部长气愤之余,总会痛骂四人帮几个人无能,空费下面拥趸们的满腔激情。
想归想,总结起来只是幻想,回到现实,袁部长必须弯下腰,作出比孙子还要孙子的姿态献媚于新一代领导王书记。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