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体系概述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不仅要有市场,而且要有一个发育良好的、规范化的市场体系。Www.Pinwenba.Com 吧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市场体系的概念
市场体系是各种商品经济关系的具体体现和综合反映,是各种市场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共生关系中生成的动态有机整体。市场体系是各类市场所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不仅包括商品市场,而且还包括再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以及为生活服务的各类有形的或无形的产品市场,即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文化市场等。
2.市场体系的结构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来理解,市场体系是个多层次、多要素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主要由以下几个层次来构成:
(1)市场体系的主体结构。它是指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主要包括企业、居民或个人,政府和其他非盈利性机构等,其中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2)市场体系的客体结构。它是指加入交换活动的各种交易对象所形成的各种市场的总和。这些交易对象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商品市场(消费品与生产资料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服务市场、文化市场等分类市场。
(3)市场体系的空间结构。它是指各种交易活动在不同地域范围的同时并存和相互联系所构成的空间分布状态。主要包括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区域市场与统一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等。
(4)市场体系的时间结构。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该体系中各种交易活动的时间形态及其构成,主要包括现货市场、远期合同市场与期货市场。另一种是指该体系本身在发展、完善过程中,各子市场成长发育的先后时间顺序。
二、市场体系的功能
市场体系的功能是指健全完善的市场整体本身所具有的实现某种既定经济目标的能力。主要有下述五种功能:
1.资源配置功能
市场体系以利益杠杆为约束力和动力,遵循等价交换法则,通过市场竞争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来执行资源配置的功能。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使有限的资源集中到较先进的企业手里,从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二是通过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以完成社会资源在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
2.平衡供求功能
供给与需求既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两个重要变量,又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对矛盾。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供给与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供给要适应需求,又会创造出新的需求。当社会总供求保持基本平衡时,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一方面都能卖掉,另一方面又都能买到,由此社会再生产便能顺利进行,国民经济就能持续、稳定、协调地保持增长状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求平衡主要是靠价格制度和有效竞争的市场体系来完成的。因为,在市场上,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生产要素会充分流动,通过市场信息横向融通,经过多次反馈协调,使生产与消费相互沟通,完成供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不仅宏观经济如此,微观经济运行也是如此。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可能总是一致。如有些商品的生产是在某一季节集中进行的,而消费却是常年的;有些商品是常年生产,而消费却集中在某些季节;有些商品在甲地生产,而消费却在乙地。这些供求矛盾都要靠市场的功能,即市场通过收购、运输、储存和销售等职能来解决这些矛盾。
3.服务功能
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除了有直接从事商品买卖的各种组织机构之外,还存在一系列为商品买卖提供服务的设施和机构,如银行、信托公司、保险机构和技术咨询部门等。这些机构为商品交换提供了种种便利,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服务。
4.利益调整功能
市场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实现各自经济利益的集合点和实现地。市场体系的利益调节功能,一方面表现在通过价格涨落来对直接买卖交易双方的经济利益进行调节,另一方面表现在通过与价格相关的税收、利率、工资、税率等经济杠杆来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调节。市场运用经济杠杆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途径,是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等方式,影响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的收入和支出,其本质在于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
5.信息传递反馈功能
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主要信息来源。经济信息的形成、传递和反馈过程,成为微观主体和宏观主体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微观主体如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可以通过各种经济信息,了解行情,合理安排生产和消费。宏观主体如政府、各级经济计划管理部门,也能通过市场了解到供求信息和消费者的行为表现,掌握市场动向,为制订经济计划和市场调控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国家发出的各项政策、计划和调节信息,也通过市场向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传递。
三、商品市场
商品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商品是市场交易的主体内容,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1.商品市场概念
按照市场流通的物品状态属性来划分,市场可以分为一般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主要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等)。显然,一般商品市场处于基础和主体地位。
商品市场的主要功能是:①为商品交换的实现提供条件。商品生产者通过商品市场使商品转到消费者手中。②评价商品。商品市场是一个公平交易的场所,按照价值这个统一尺度来评价商品的竞争力,完成交易行为。③影响供求。在竞争中形成的价格会影响生产、消费和供求关系。
2.消费品市场
消费品市场又称为最终消费品市场、消费者市场或生活资料市场,是指个人或家庭为满足生活需求而购买或租用商品的市场。它是市场体系中最基本的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市场。消费品市场主要包括生活必需品市场、日用品市场、耐用消费品市场、艺术品市场、奢侈品及金银饰品市场等。消费品市场处于生产与生活消费的中介地位,是保证劳动力在生产中的重要条件和实现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渠道。
消费品市场的特征:①从交易的商品看,由于它是供给人们最终消费的产品,而购买者是个人或家庭,因而更多地受到消费者个人因素,诸如文化修养、欣赏习惯、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影响;产品的花色多样、品种复杂,产品的生命周期短;商品的专业技术性不强,替代品较多,因而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即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大。②从交易的规模和方式看,消费品市场购买者众多,市场分散,成交次数频繁,但交易数量零星,因此绝大部分商品都是通过中间商销售产品,以方便消费者购买。③从购买行为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很大程度的可诱导性。这是因为消费者在决定采取购买行为时,不像生产者市场的购买决策那样,常常受到生产特征的限制及国家政策和计划的影响,而是具有自发性、冲动性。
3.生产资料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是指为了生产或再生产的需求而购买或准备购买生产资料的消费者群体。生产资料就其本身含义而言,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包括未经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也包括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设施,如原材料、能源、机器、厂房等。然而,从生产资料市场角度而言,生产资料是指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交换的、用于生产建设的物质资料的总称,通常表现为由工业部门生产加工的、提供于社会再生产使用的原料、材料、燃料、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是构成生产力的物质要素,生产资料市场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因此,开拓生产资料市场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①生产资料的交换基本上是在生产企业之间进行的,其流通范围远小于消费品,但与生产企业关系密切。②生产企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弹性小,但需求量大,可以大批量成交。③生产资料需求相对稳定,容易做到规范化、系列化、标准化。这决定了生产资料市场可以相对集中和相对独立,建立较稳定的购销关系。
四、生产要素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市场日益完善,市场功能日趋扩大,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房地产等渐渐地在市场上交易,并由此发展成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这就是生产要素市场。
1.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既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也是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是配置劳动力资源。
(1)劳动力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从事劳动要素交换的场所,如各地挂牌的职业介绍所等。广义的劳动力市场,包括作为市场载体的交换场所,是内在的一种机制,即对劳动力供求双方进行引导,促进劳动要素实现优化配置的机制,是以市场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等为基础的。
(2)劳动力市场要素。包括以下方面:①市场主体,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两者相互选择才能实现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②市场载体,可以是集中的场所,如职业介绍所,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媒介,如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等。③市场价格,即劳动者的工资或劳动力成本。④市场规则。即政府为保障劳动力市场正常运行而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以及用人单位、求职人员或职业介绍机构相互间的行为约定或协议等。⑤市场服务,即为劳动者及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中介服务。
2.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市场是指金融活动关系的总和,狭义的金融市场是指具体金融活动的场所。金融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信用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货币借贷从直接货币借贷的初级信用形式逐渐发展为银行为中介的信贷形式。这种间接融资形式的出现,又促进了以债券、股票为内容的直接融资形式的发展。
金融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特点:①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为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服务。②在中央银行的统一领导下,以国家信用为主,其他各种信用并存,自觉利用价值规律调节货币资金融通。③不准进行买空卖空的投机活动,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通过信贷利率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避免和防止货币资金危机。
3.技术市场
技术市场是指知识形态的技术商品转让的交换关系的总和。技术成为一种知识形态的商品,并通过市场交换进行广泛传播,是在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的。技术作为一种无形的商品,是复杂劳动的结晶,它本身不仅有使用价值,同时也有价值。技术商品化,是发达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
技术市场作为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般商品市场的共同特征,但又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其特性表现在:①技术市场仅限于知识形态商品的交易。②由于技术商品必须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品种数量的单一性,因而技术市场具有专业性特点。
4.信息市场
信息市场是指以信息作为商品,按照等价交换原则所进行的关系总和。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储存和传递,都要花费劳动,因而它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信息通过信息市场交换,使其使用价值和价值得以实现。信息市场按信息商品的最终用途,可分为三类:①提供商情的信息市场。②提供科技信息的市场。③为信息作业提供物质手段服务的市场。发展信息市场,目的在于使各种有用的信息通过市场得以广泛交流与传递,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我国,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尽管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
5.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是指土地使用权和房产转让与出租的特种商品市场。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所以土地的征用和使用,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的转移,都必须是有偿的,要考虑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实行有偿使用的原则。开放和建立土地市场的实质,就是要变土地的无偿使用划拨为有偿使用与转让。这利于节约使用土地,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也有利于城乡建设的统一长远规划,更有利于提高土地使用的综合效益。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