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2018-04-15 作者: 张松灿
案例分析

员工与企业捆绑一起共存亡的“员工股份制”

海南椰树集团(下称“椰树”)董事长王光兴已在国有企业干了40多年。Www.Pinwenba.Com 吧前半段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当过车间、企管、政工、工会中层干部,获得的最深刻教训是“单靠思想教育促进生产力发展在实践中行不通”。计划经济造成了国有企业“两个障碍”:铁工资养活懒汉,铁饭碗坐吃山空,铁交椅埋没人才;干好与己无关,干不好不会倾家荡产。后半段在改革开放后做省内三家大企业的一把手,最深刻的认识有三点:

(1)分配制度的改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使企业获得的只是短期发展动力。

(2)企业产权非改革不可,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非探索和推行不可,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产权问题不解决,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得不到保证。

(3)产权改革要获得成功,必须结合企业实际。

从1989年开始,“椰树”先后进行了三次企业产权改革的探索。

第一次是车队产权改革。1989年,“椰树”以几乎年年亏损的车队作为内部股份合作制试点,由职工投资入股50%,国家出资50%。改革使职工具备了劳动者和股东两重身份,把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结合起来,促使职工因关心自身利益从而关注车队经营效益,爱护车队的公共财产。车队当年就扭亏为盈,从此年年盈利,成为集团内职工收入最高的一个单位。

第二次是优质资产先改革。1994年,“椰树”被国务院确定为现代企业制度百户试点单位之一。市政府对“椰树”采取了优质资产先改革的举措。按照法定程序,将集团的优质资产——制罐公司和椰汁公司的全部国有股权由员工持股购买,改制为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至此,“椰树”不论是资产还是产权,都分成性质不同的两大部分:一部分为纯属民营的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一部分为纯属国有的中小企业。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发展成为产值和税收均占集团80%以上的大企业,在“椰树”持续健康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99年5月,**同志在听取王光兴汇报“椰树”改革的情况后说:椰树集团的做法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成功探索。

第三次是劣质资产后改革。经过优质资产先改革后,集团内剩下的国有中小企业属劣质资产。由于双轨制运作,劣质资产制约了已改制企业的体制优势,使工作效率难以提高,成本难以降低。为了扭转机制不活的被动局面,市政府于1999年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派来的人员共同起草“椰树”劣质资产后改革方案。目前,这一改革正在筹备阶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为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令王光兴备受鼓舞。王光兴认为,“椰树”选择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做到“一个选准,两个避免”:

“一个选准”,就是从“椰树”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发展,选好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的选择,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而定。有两种形式供选择:一是职工持股与外来企业(经销商和供应商)参股的股份制;二是上市公司的股份制。结合改革实践,第一种比较适合“椰树”的实际,即在企业职工有购买能力的情况下,选择职工持股的股份制形式,有利于企业稳定长远发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企业管理者就是创业者,他们对与广大职工一起打拼出来的企业抱有深厚的感情,不会产生资本炒作和投机行为。

(2)创业者熟悉企业,对饮料市场竞争了如指掌,有能力继续把企业办好,比外来不熟悉业务者有明显优势。

(3)创业者的品格和能力经过十多年实践证明,职工信得过。

(4)让创业者组成的管理层持大股,把他们所有的家当与企业捆绑在一起,与企业共命运,干不好要倾家荡产,从而断了退路,逼迫他们增强危机感,铁下心来背水一战。

(5)让外来上下游企业(经销商和供应商)参股,有利于外来上下游企业同心同德,相互扶持和促进,形成有竞争活力、同兴衰共存亡的产业链条。

而“椰树”上市方案弊多利少,不适宜。原因有四:

(1)上市必然使员工关注股价涨落,产生抛卖股票行为,抛卖后其个人利益不再与企业捆绑在一起,削弱企业凝聚力。

(2)上市容易诱发管理层出现捞一把的短期行为,不利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3)全部贷款已于8年前还清,不存在筹集资金问题。

(4)上市后利润被摊薄,会削弱企业发展后劲。

“椰树”不上市,是为了企业长远发展的利益而不是考虑个人利益做出的决策;“椰树”当时如果上市,企业领导可借股份上市之机合法发财,个人所得超过千万元。如此说来,上市公司的股份制不符合“椰树”的实际。

“两个避免”,一是避免平均持股,让能人持大股。让能人持大股,也就是让管理层持大股,可以使经营层把所有家当与企业捆绑在一起,与企业共命运。如果经营层的股份与工人拉不开差距,风险利益均不足以制约和激励个人的行为,就容易产生厂长厂外有厂、厂长干劲不足的现象。而过于分散的股权,还会导致经营层的决策难以有效推行。二是避免错选投机商,选准合格的投资者。隔行如隔山的投机商不懂行,也能利用企业现有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进行资本炒作或转卖企业以赚取利润,而不愿意花力气搞好经营发展企业。只有坚决排除投机商及各种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的干扰,才能顺利地推进企业改革。如果错把投机商当作投资商引进,就会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经过持续不断的改革,“椰树”已从单一的国有独资企业发展成为“属于民营性质的员工股份制企业”和“属于国有性质的中小企业”两个主体并存的综合企业。“椰树”的发展带动了海南热带水果种植业的发展,解决了海南农民种椰子易、卖椰子难问题,帮助海南50万农民脱贫致富,职工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椰树”的改革与经营管理得到了中央领导和著名经济学家的肯定。**同志指出:“椰树集团的做法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成功探索。”王光兴同志两次当选全国劳动模范,获得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中国首届创业企业家、中国第一批高级职业经理资格、中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

进入以经济和文化并重、全球经济一体化为特征的21世纪以来,椰树集团依旧持续不断深化改革,加强通路建设和品牌传播,持之以恒铸造知名品牌,以高起点、高目标的要求乘胜前进,力争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再创辉煌,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问题与思考】

1.用本章所学内容,结合案例材料,分析计划经济制约企业和劳动者积极性发挥的原因。

2.概述椰树集团成功进行产权改革的过程。

3.海南椰树集团否决“上市”方案,开创出适应自身情况的产权模式,你受到什么启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