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4-08-18 作者: 董陆明;艾驰翔
2

上海解放前夕,高岩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经蒋经国亲自劝降,随蒋经国去了台湾,供职于国民党情报机关,在蒋介石、蒋经国直接领导下专门对付台独分子。台独分子对他恨之入骨,称之为“高铁铲”,誓言向其讨还血债。蒋经国去世,此人出席蒋经国葬礼后再无踪影,仿佛从人间蒸发。

上海解放后,宋秀娣再一次带着三个孩子——霍大根、刘二根、刘三根回到上海开了家小诊所。宋秀娣为了将霍大根申报为烈士子女多方寻找当年的知情人,得知曾明和乔琳也在皖南事变中牺牲,当了解放军师长的霍二彪也在上海解放前夕牺牲。霍大根申报烈士的事还没有办成,有人因此竟调查起她在皖南事变失踪后的经历。宋秀娣说与部队失散后被一姓刘的独居山民所救,与其结婚生了两个儿子,山民已病死。

再后来,政府取消个体行医,宋秀娣关了小诊所,到街道医院当了医生,成了新中国医疗卫生战线的一员。

丁导演在皖南事变中成功突围,解放后在上海文教卫生系统做了多年领导工作。

刘二根长大后确实不像丁部长。宋秀娣心想,刘二根到底是谁的孩子呢?宋秀娣最希望是扈汉兴的种,可刘二根和扈汉兴也不像,一点也不像。宋秀娣知道李青云也和渡边、齐有田在一起睡过觉。宋秀娣最担心刘二根是渡边的儿子。宋秀娣暗暗希望刘二根是齐有田的儿子,毕竟齐有田是中国人啊!

十分聪明、成绩优秀的霍大根初中毕业为了减轻家里负担,背着宋秀娣考上两年制纺织中专,“文革”前就当上了国棉八厂——就是当年盛华纺织厂的技术科长,刘二根小时候发烧脑子受了些损伤,后来也进盛华纺织厂当了工人。不幸的刘三根赶上上山下乡去了云南,病死在了西双版纳的橡胶林里。

过去的一些事,宋秀娣早就拿定主意永远也不告诉孩子们,直到1985年因为和陈阿浜的意外相遇,宋秀娣才不得不告诉霍大根一些过去的事。

那年清明节,上海万国公墓姚开平的墓前,宋秀娣和霍大根、刘二根来扫墓,霍大根意外地遇见了旅美华侨陈阿浜老先生。陈阿浜一眼就认出了霍大根,白发苍苍的陈阿浜拉着霍大根的手说:“你是姚开平和钟小姐的儿子——姚先生死得惨啊,他们究竟是死于谁手?我费了很大力气也没有查清,我怀疑是齐有田做的。”

陈阿浜后来经商,一度发财又破产,在美国靠领养老金生活。陈阿浜回国后没有受到重视,心里很压抑,回到美国后得了抑郁症,不久就去世了。

宋秀娣不得不将一些往事告诉了霍大根。当然,宋秀娣把许多事情都省略了。霍大根从此改名为钟大根。

还有许多事,宋秀娣暗自决定永远也不对任何人说了。宋秀娣有时候想,正因为有些事永远不能对人说,因此才有上帝吧?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后,中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1994年底,钟大根任职的盛华纺织厂在改制中由国营企业变成了钟大根任总经理的股份制企业。盛华厂的老工人说,这家工厂落到钟大根手里,是天意。因为这家工厂原本就是人家的。

宋秀娣也这样想。

宋秀娣也一直怀疑姚开平等人是死于齐有田之手,可是也苦于没有证据。宋秀娣一直感到当年姚开平肯定又回到了共产党内,可是也没有证据。解放后,宋秀娣曾找有关部门,请人家调查姚开平的事,但一直没有结果。

1995年清明节,耄耋之年的日本人大平小方来到上海,在大平小方与上海新盛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大根会谈后,又求见宋秀娣。宋秀娣这才知道当年钟公馆那场大火是日本人放的:原来,当年有人向三井提供情报说姚开平是共产党,三井经过核实,也确认姚开平就是共产党。三井为了掩盖自己和大平的失职,背着大平小方精心策划(事后又向上级报告是大平小方精心策划)了钟家工厂和钟公馆的大火。三井在听到天皇的投降诏书后切腹自杀。大平小方战后退出政界,专事工商业。几十年后,大平家族的工厂已遍布世界各地。

大平小方说,他多次到中国寻找钟圣英,一直没有结果。前些时候,儿子从电视上看到中国上海出现了一家盛华纺织有限公司,一看到董事长钟大根的照片,大平小方就断定钟大根是姚开平的儿子。

我们中国崇尚不念旧恶、团结一致向前看。言罢往事谈未来,钟大根向大平求教企业发展之道,大平小方老先生打开皮箱,双手颤抖着从皮箱里取出一厚本发黄的文稿,含着眼泪说:“孩子,你好好看看吧,我一直就是按着你父亲的办法做企业的啊——我们当年如果不来侵略你们,你们家的工厂如果一直发展下来,肯定比我们现在企业更大更强。我们日本人真是中国的罪人啊。当年,我在日本联络了一些老兵主张给中国战争赔偿,我为此还被人打了黑枪,没有想到你们的政府却不要。”

大平小方对钟大根说这话时,宋秀娣也在场。

大平小方回国不久就去世了。老人家是拖着晚期癌症的重病之身最后一次来到中国了结心愿。

又好多年过去了。这天晚上,耄耋之年的宋秀娣在电视里看到当年的丁导演、丁部长,后来的丁老的追悼会。丁导演躺在苍松翠柏之中,身上盖着党旗。听着赞美诗一样的悼词,宋秀娣忍不住想到:以前那些事,究竟要不要告诉孩子们呢?

可是——不说就对吗?自从在电视上看了丁导演的追悼会后,宋秀娣的内心又纠结起来。说,还是不说?如果说,是选择性地说,还是全部道出?那些事,全部说出来合适吗?

正在宋秀娣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家电视台播出了对齐有田的采访,还冠之“百岁抗战老兵谈淞沪抗战”。年轻漂亮的主持人介绍,齐有田不仅是抗战老兵,还是旅居南美某国的华侨领袖,身价上百亿的大富豪,在浦东投巨资建设——建设什么?主持人的话,宋秀娣没有全听清。但接下来齐有田的话,宋秀娣全听清了。像许多老年人一样,宋秀娣的听觉有些奇怪,声音同样大小的话,有些她听不清,有些她却听得很清很清。已经一百零五岁的齐有田居然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清晰。齐有田对年轻漂亮的主持人说,他的名字是爷爷起的,爷爷从小就跟他讲田横五百士宁死不屈的故事。面对镜头,齐有田缓缓讲述那遥远的往事:七七事变后,上海人民抗战热情如何之高涨;国军在上海如何与日军浴血奋战;上海沦陷后,国共两党如何在租界内合作抗日等等——齐有田讲得相当仔细。节目是精心准备的,女记者还在大屏幕上打出当年报纸上的一些文章和照片,其中就有钟圣英、李青云和宋秀娣三个人的合影戎装照。齐有田含着眼泪深情地介绍了她们的英勇事迹,齐有田指着一张旧报纸上照片说:“这位小姐叫李青云,一二八第一次淞沪大战时,李青云的父母死于日本人的炸弹。这位小姐叫钟圣英,是当时上海大资本家钟修齐的女儿,这位小姐叫宋秀娣,是七七事变后回国参加抗战的华侨。这张照片登在1937年8月9日的《申华报》头版,下边的文字看不清了,我记得里边有‘三姐妹发誓从军,誓与倭寇血战到底’……”

这是宋秀娣第一次看到齐有田。一见齐有田,宋秀娣脑海里就电光一闪,断定刘二根是齐有田的儿子。老年父子最相像!儿女们五六十岁以后,如果父母还活着,父母和儿女往往就像一个人变成了年龄不同的两个人。血缘关系真是太神奇了!

电视台以这张照片为契机发起了寻找“最美抗战女兵”行动。

这天,一群人扛着摄像机来小区采访宋秀娣。人们这才知道,刘老太太原来是位新四军老战士。然而,令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刘老太太却拒绝接受采访。刘老太太的二儿子刘二根出来对那些人说,老太太不愿接受采访,同时暗示,若想接受采访,需要给他一些费用。这种情况,那些人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不过人家还是答应了。可是刘二根得了钱,却没有能说服刘老太太接受采访,刘二根只好又把钱退还给了人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