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暮潮风急(十一)

2018-04-15 作者: 细沙子一粒abc
第三十二章暮潮风急(十一)

其实,负不负责不过是说说而已,损失不了校长一根毫毛,就如学校那些扣钱的规章制度也都是给老师制定的。Www.Pinwenba.Com 吧如,没参加哪个会就扣多少钱,没参加升旗扣多少钱,忘记站岗值日扣多少钱,教学事故扣多少钱等等,可轮到领导呢,就都一路绿灯了;不管他出了多大的错,无论他激起多大民愤,哪怕把你气得大口吐血两眼发直,他也一分钱不少拿。有啥办法,人家是官家,有权为大。

杜老师虽然没吐血,可也给气得要命,在会上还是让不少人为他捏了好几把汗。

那天他去开会时就想,既然校长都找了自己谈话,就算他没承认他的做法有错、对大家不公平、有损大家的利益,可他校长还是表了态,要从大局出发,要安定团结,要和谐校园,这事就暂时不说了;人家还说放假就去局里,想法子把名单撤回来,开学再调整;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自己也别再提了,总要给人家一个改错的机会嘛。本来他是要在大会上公开和校长理论理论的。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老头说话不算话,他不让杜老师说,自己却坐在话筒前指桑骂槐、转弯抹角地在那么多老师面前指责他,这真是让杜老师忍无可忍。他怎么能出尔反尔不讲理呢?他这就叫有权不用白不用、以权压人啊。原本并不想撕破脸,可看他那小人得志的架势,杜老师再也坐不住了,这种不讲信用的人不能对他抱有幻想。这还刚要放假,他老头就忘了自己的保证,要是等到开学,他还会承认他都说了什么吗,到那时生米可就真地煮成烂透的熟饭,真地没辙了呢,他想。“呼”,杜老师再也坐不住了,只见他一下子站起来,毫不犹豫地走到前面。可是,主席台上没有空位。

说是主席台,也就是个大讲台,人多开会时可一排坐七八个人。那天不知为什么只放了两把椅子,都给正副两校长坐定了。杜老师当然没想到上面只有两把椅子,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按说男副校长不讲话,可以把位子让出来,但他却一动不动,好似没瞧见站在他身边的杜老师。杜老师站在他身后等着,以为他会让座,再说杜老师的年纪比他的大,他也没有不让座之理由。撇开年纪不说,就算去小店吃饭吧,若是有人在等你的座位,你一定会觉得不自在,会下意识地吃得快起来;可那二副校长这次也得了好处,至少也在大酒店吃喝欢乐了一番,当然要与大校长站在同一条战壕里了。他不起来,杜老师就没话筒、没地方、就说不成;他不让位,下面的老师就干着急。见这二副校长成心不让座,杜老师只好站在他身后等,他总不能把他拉起来,那不成了抢位?弄不好人家还说你发生了肢体冲突,那就麻烦了,这当口可不能授人以柄。再看那大校长,他当然更不会让座,他这时最希望的是有人上来把杜老师拉下去,不然就巴望着这二校长粘在椅子上才好。

这时的会场就见:上面,杜老师站在那儿进退两难;下面,个个老师急得恨不得冲上去助他一臂之力,不管怎么说,杜老师不是仅为自己上去的,他是在为大家争取公平权。“嗒嗒嗒”,时间一秒秒地过去,上面急,下面也急:杜老师不知自己能否说成,两个校长也不知能坚持多久,而下面的老师又怕杜老师退下来。总之,大戏开场了。走上去须要勇气,退下来就是让步;公开表明观点是大家的希望,不战而退就最糟糕,那会助长不正之风、会让那校长得意忘形,更加变本加厉地欺负大家了。此时,空气越来越紧张,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各个都伸长脖子,瞪圆眼睛,张大嘴巴。会场那个静啊,只剩下喘气声。

主席台上,两个校长表面镇定,可脸皮都已涨得通红,屁股应该也针扎般难受,毕竟下面有那么多眼睛瞪着他俩。

终于,给力的一幕出现了。“啪”,不知谁先拍了一下手,这一声脆响,使在座的人一惊,还没缓过气,“啪,啪啪”,三声脆响,把众人给拍醒了。无需招呼,只见大家呼啦一下子都齐声地拍了起来。当时就听见,“啪、啪啪、啪啪啪、噼里啪啦、啪啦噼里,”一声脆过一声,一声亮过一声,越拍越响,越拍越齐:拍得大家心拧在一起,拍得杜老师信心大增,拍得二校长屁股长针坐不住了,啪得大校长脸变猪肝血压升高。而杜老师则趁势拉了一下椅背,二校长在大家的起哄和拍手声中终于坐不住让位了。可杜老师没抢先说话,而是高姿态地让校长接着说完自己再说。大家都静静地等着,这才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大家都是支持杜老师的,都很佩服他的勇气,也都觉得很鼓劲儿,不然这个会不就成了大家挨骂的会了吗?不就成了校长向大家示威的会了吗?那才真是岂有此理。

再看那校长大人,讲着、讲着就语无伦次讲不下去了,许是杜老师的上场让他心虚没了底气。见他不讲了,杜老师就不客气地开了说。

“我本来不想上来说的,会前都说好了,不来占用大家的时间,”杜老师说,“可你说别人到处煽风点火、惟恐天下不乱,就不对了。谁还听不出来.....”

“我什么时候说你煽风点火惟恐天下不乱了?”没等杜老师说完,那校长就一下子打断他,“你可以回头听听录音,看看我说没说。”这是在搅局,他以为没点名就算没说。

“你说没说大家都听得清楚。”杜老师的声音有些沙哑,脸色也因这些天不痛快而变得蜡黄。他真是气啊,这校长不是在耍赖吗?

“不信你现在就可以查查,我说话都有录音。”这老头开始胡搅蛮缠了。让大家难以置信的是他竟然在众目睽睽下玩赖皮了。

“我不跟你说这些,”杜老师知道这老头非常不讲理,不想在这上给他纠缠,“我想说的是,我们都在下面说好了,今天会上不说这事,你为什么还指责别人?”杜老师有些激动,手也开始发抖。在老师们眼里,由于职业关系,杜老师总是阳光灿烂的,脸上永远都挂着笑,虽然胖了点,可腰板挺的很直,路也走的很快,说话更是标准的体育老师的洪亮声音。可眼前的他,完全判若两人,看他那神态,好像个大病了一场的老头,说话的声音都开始减弱,可能是气血不足了,这都是气的伤了心气。人家都快六十的人了,那受得住这窝囊气。其实那校长老头与杜老师差不多是同龄人,他手里有权,就把自己排在第一,还不顾事实,把人家给降了一级,换做谁都不会让他。他这种自私的人当个村长怕是都得弄得一团糟。他自己当然不信,可眼下却是给他搅的乱糟糟的了。

“我指责你什么了,你说,我指责你什么了。”校长扯着嗓门,他就是有心瞎搅:你不是想说吗、不是拿到了话筒吗,我现就想法子让你说不成。

“让杜老师说。”有人看不下去了。

“听杜老师说。”有人着急了。

“先让杜老师说。”有人公开支持杜老师。

“让杜老师说完。”下面大家七嘴八舌地打断了校长老头的话,他再多说一句下面都反感,没人想听他瞎说了。

副校长见大家都帮杜老师说话,就走上来拿过话筒,说时间有限,有意见会后再说。校长见有人来救驾,就借着开会为由,想中断杜老师的发言。

“记住,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是杜老师说的最后一句话。说完,就有老师上去把他搀扶下来。患难见真情啊!当然,会上老师们对他的大力支持,也让他十分感动。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话一时成了大家谈话的中心。他这话说的太及时、太有分量、太意味深长了啊。杜老师,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啊!

当然,给校长老头一搅合,这告状的事又不能放下了。

在学校干了一辈子,从来都没听说过签名告状的事,这回不仅听说了,而且还参与了、还签了名,这对很多老师来说都是第一次,可谁都不担心、不后悔、不怕穿小鞋。每个人都相信局里不会坐视不管,因为是这校长负了大家、愧对大家、伤害了大家。局里一定会给老师们撑腰,会纠正他的错误,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后来结果证明,教育局坚持了原则,要求校长取消第一个错误评审,开学重新从头开始,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重新开展此项工作。就这样,在老师们的坚持下、在局领导的支持下,《专业技术岗位评定》申报和评审工作终于划上了完满的句号。杜老师和几个有资历的老师晋升到最高档次的头几名,校长和其他几个干部纷纷退后。最开心的要算是一个马上就退休的老师,使她避免了重大损失,也顺利翘首上升到最高档次。不说是鹬蚌相争,鱼翁得利,这也是她退休前得到的一个失而复得的特级大红包,也给她的前半生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她当时也发现了那个评定对自己不公平,可也不敢找校长讨说法,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就都咽肚吧;而今全都“翻案”改过来了,她也心满意足,不留遗憾,可以安心退休了。

事情虽然过去了,可这老头校长扮演的极不光彩、极端狭隘自私损人利己的角色又深深地留在了大家的记忆中,又给他原本就不怎样的形象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这新校长来后就没干一件正经让大家畅快的事,他这“惠州”方案更是明摆着排斥老教师,给自己和部分干部搞特殊。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干部都领情,就有干部对他的为人反感,说他对干部们说什么:“你们都跟着我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们。”这话听起来确实挺刺耳,还真把自己当大老板了;还有干部对他的另一句话也很有看法,怎么听都像是背后说人家的坏话,好像就他自己为别人着想似的。他又没与原校长一起共过事,说那种话有啥意思。

那他又说什么了呢?他还真说不出好听的,他竟然说:“这学校的校长没有培养出新的校,我这些年培养了好几个校长。”好家伙,给人家一闷棍,给自己添个彩,这话是个啥意思差不多也明摆着,就算他没啥意思,他说的也不对。“培养不培养”先不去说,那个去抓升学率的男副校长就是从这个学校走出来的正校长,人家是从主任到副校长到正校长一路扎扎实实走过来的,何以见得这个学校没出新校长呢?更何况人家校长考试还拔了头筹。这人啊,特别是领导干部讲话可真要想清楚,如此一说,到底想达到何种目的?不实事求是,不顾及后果,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真是个品质问题,真该问问自己这校长是怎么当的。

这次《专业技术岗位评定》事件也让林思更加相信他这校长是“水土不服”了,来到法制相对健全的地方他还守着他那老派顽固不化的作风,还在似当他老家的村长,不碰壁才怪。这世上有些人是知错就改,见贤思齐,有些则是知错不改,还自以为是。这后者就是思想意识和素质双差,就是没有修养。对了,这校长就是没有修养,林思认定;她要把自己的体会贴在QQ群上:

“修养指的是人的内在综合素质,外在则表现在言行中,直指人的行为和涵养。‘文革’时最轰动的一件大事就是批判**的《论**员的修养》。那时谁家里若是留了这本书,就留下了安全隐患,事关性命,就别想睡安稳觉了。而今不一样,干部要好好研读这本书。

公私观,过去连小学生都能分的清楚,而如今,很多活到老的党员都公私难分辨了,处处都先为自己着想,事事都要有利自己,原则也要服从他个人的利益。最令人痛恨的是,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还满嘴唱高调,还标榜自己多先进。谁也不傻,要算看得最清楚的,当数老百姓。当年都讲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如今是“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干了错事脸都不红,还大把拿钱、大嘴发言、遮遮掩掩,骗你没商量。

过去还讲自我批评,而今是死了也不认错;说自己时文过饰非,说别人时话中带刺,把工作当儿戏、把大家当靶子,让你浑身是伤、痛在心里,他还装没看见,还假装圣人,还不让人说话。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党的原则,这是早年“文革”那代人挂在嘴上的护身符,大人小孩都懂说,后来还挺管用。现今这一原则看来也不应过时。别不让人家说话,别怕人家说话,要接受大家的监督才能做好工作,别总干坑人事。网络时代,纸里包不住火,网络快车比高铁还快,上去了就下不来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