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至少是老上海,在他们的生活里,是离不开滑稽戏和沪剧这类地方戏剧的。Www.Pinwenba.Com 吧
用的是地道的上海方言,全是从普通市民生活里就地取材,表现的是实打实的世俗趣味。它的功能、作用,就是劳累后的娱乐与放松,当然也是自我的展示,每个人很容易从某个剧中人中发现自己和左邻右舍,自然又是一种相互交流与认同,终于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了。
但也因此有了“上海方言里的人生”。鲁迅曾提倡“从小说来看民族性”(《马上支日记》),其实从地方戏剧中是更容易看出一方土地上的民心、民性、民情的。
王安忆
四顾左右,大约还没有类似上海方言剧的戏种,是将这么近在眼前的生活搬上台去的。那都是在你家隔壁,或楼上楼下,并且不是十年前五年前,仅只是昨天晚上。它还等不及你对这生活作出评价,拉开批评的距离,就已经再现眼前。由于它是用上海这种方言演出的,它甚至还无法拉开审美的距离。上海方言是这样一种功用性的语言,它是专门用于实际生活的,并且,是巷里人家的实际生活。它论的是生计,却不是质朴到根本,有吃还是没吃,有活还是没活,那就要出哲理了。它论的是温饱的质量,讲究些价值体现,却又不是精神内容的,那也要出哲理的。这种方言里,描述心情、思想、道德一类精神修养的词汇极少,基本上无法务虚。所以,便可以想象上海方言剧,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滑稽戏是怎样的面貌了。
像这种实打实的戏剧,倒是谈得上活生生的。不管那剧作者最终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戏剧过程里透露的却都是些不成礼数,有些蛮的,还有些不知耻的,因为天真和坦率,倒叫人不计较了。这是可以窥出上海人的人生观念的,虽然是未加总结,有些零乱,却是真东西。这戏所以称得上“滑稽”,在我看来,不在于幽默的言辞,上海方言也谈不上有什么幽默,它是直笔笔的,至多油嘴滑舌罢了。它的幽默是在它对人对事的态度,那么豁达,而这豁达完全不是因为眼光远,恰是眼光近。那么简明扼要,也不是因为想得深,而是想得浅。它那么不成体统,又不是因为叛逆精神,反是顺势顺情。每逢看到这里,禁不住就要哈哈大笑。有一出戏里,独生子炒股票输了,绝望之下跳了楼,老子听到消息,怔了一会儿,忽然转头对观众说:好,这下绝子绝孙了。你说你能不笑吗?
这种人生观是谈不上有什么理想的,所以它不是高尚的人生观。可它有它的好处,那就是不虚无。它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事情做,没有目标,却有着计划。眼睛只看那些看得见的,握不着的不去想,握得着的便是盈盈一把。
它是实惠,过的是小日子,可是许多大世界,倒是它们聚沙成塔地垒起来的,比如上海这城市。所以,这人生观还是勤劳,难免是有些盲目,做起来再说,可做到头来总归有收成。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这个,它可以把我们从渺茫中拯救出来。它确是不升华,可它也绝不堕落,它攀附的是中间的那一块地方,上下两头都是太抽象。因此,它们也是有道德的,它们不会允许沦丧,从它们的实惠着眼,也是要保持自律的。它们在小地方很计较,一分一厘都算得很精细,但在大的方面,比如人生,它们倒并不计较得失,不算这本账的,所以它们才能看不破。
这样,上海的方言剧虽然是低俗的,却也能给人力量,它让人窥眼在人生的实处,那些抓挠得着的地方。这其实也是需要有信念的,信念是把眼下的每一日过好,积攒起来,不就是个人生长度?不信,你就去看一回滑稽戏。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