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肢常用穴位(共22穴)

2018-04-15 作者: 杨树文
四、上肢常用穴位(共22穴)

肩禺:手阳明大肠经

部位:三角肌上部中点,肩蜂与肱骨大结节之间,肩平举时,呈现凹陷处。Www.Pinwenba.Com 吧

主治:偏瘫、高血压、肩关节痛、肩关节周围炎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按、拍法等。

肩器:手少阳三焦经

部位:肩峰突起后端下方凹陷处。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劳损、中风、偏瘫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振颤、拍法等。

肩贞:手太阳小肠经

部位:在肩后,腋后皱襞上1寸处。

主治:肩胛痛、上肢瘫痪、耳鸣、耳聋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振颤、拍法等。

极泉:手少阴心经

部位:腋窝正中,腋动脉内侧。

主治:心痛、胸胁痛、肘臂冷痛等。

常用手法:点按、压、揉法等。

臂腰:手阳明大肠经

部位:垂臂,在肘上7寸当三角肌下端后缘。

主治:肩臂痛、上肢瘫痪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按、捏、拍法等。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

部位:屈肘时,在桡侧肘横纹头至脓骨外上髁之中点处。

主治:上肢关节痛、偏瘫、高血压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振颤法等。

小海:手太阳小肠经

部位:屈肘,在尺骨鹰嘴与脏骨内上髁之间,正当尺神经淘处。

主治:尺神经痛、肩背痛、精神分裂症等。

常用手法:点按法等。

手三里:手阳阴大肠经

部位:曲池下2寸处。

主治:肩臂痛、上肢麻痹、腹痛、腹谔、消化不良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外关:手少阳三焦经

部位:腕背横纹直上2寸,两骨之间。

主治:上肢关节痛、腮腺炎、落枕等。

常用手法:点按、压、推法等。

阳溪:手阳明大肠经

部位:拇指向上翘时,在伸拇指长、短肌腱之间凹陷中。

主治: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头痛、耳鸣、耳聋、牙痛、小儿消化不良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阳池:手少阳三焦经

部位:在手背第三、四掌骨直上,腕横纹凹陷处,即指总伸肌腱与小指固有肌腱之间。

主治: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感冒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

部位:拇指、食指伸张时,第一、二掌骨之中间,稍微偏向食指处。

主治:感冒、五官科疾病、面神经麻痹、偏瘫、神经衰弱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振颤法等。

落枕:经外奇穴

部位:手背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

主治:落枕、偏头痛、胃痛、咽喉痛、肩臂痛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尺泽:手太阴肺经

部位:仰掌,肘部微屈,在肘窝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外侧处。

主治: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咽喉肿痛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曲泽:手厥阴心包经

部位: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

主治:急性胃肠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支气管炎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部门:手厥阴心包经

部位:腕横纹直上5寸,两筋之间。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绞痛、胸膜炎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振颠法等。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

部位: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之间。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呕吐、胃痛、腹痛、脾胃不和、哮喘、咽喉肿痛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按法等。

大陵:手厥阴心包经

部位:仰掌,腕关节横纹正中,两筋之间。

主治:心肌炎、胃炎、扁桃体炎、失眠、肋间神经痛、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劳宫:手厥阴心包经

部位:掌中央,第二、三掌骨之间,当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

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绞痛、口腔炎、手掌多汗症、手指麻木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擦法等。

太渊:手太阴肺经

部位:仰掌,腕横纹之桡侧凹陷处。

主治:支气管炎、百日咳、感冒、哮喘、头痛、牙痛、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鱼酥:手太阴肺经

部位:仰掌,当第一掌骨中点之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咽喉痛、扁桃体炎、哮喘、咳嗽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神门:手少阴心经

部位:仰掌,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

主治: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心脏病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