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配合调查

2018-04-15 作者: 我是小民
第63章 配合调查

不知不觉红日西斜,打捞工作毫无进展,苇声急的一头汗。Www.Pinwenba.Com 吧

“师父,歇会吧,歇会吧。”两个孩子在岸上喊了好多次了。

“不捞上来,今天我饭都不吃。”苇声赌着气。

“我听见我娘喊我吃饭了。”孟祥家说。

“我也听见我娘喊我吃饭了。”王作家跟着说。

“你们回家吃饭吧,反正在这里也帮不了我的忙,除了跟我添乱。”苇声停下来,直直身子,他已经腰酸腿疼了。

“师父,你不吃饭我们也不回家。”孟祥家苦着脸。

“狗蛋儿!狗蛋儿——吃饭了——”村子里又隐隐约约传来了呼喊声。

王作家朝孟祥家努努嘴:“瘦猴,你娘又叫你了。”

“答应,答应,赶紧答应。”苇声把“小船”划近了岸。

孟祥家握紧拳头,伸长脖子,含着胸,长嚎一声:“哎——听见了——”

王作家挤挤眼:“师父,上来吧。吃过饭接着捞。回来我叫我大大(爹)来,给你帮忙。”

孟祥家说:“我也叫我大大来。”

苇声一跨步跳上岸来:“不行,谁都不能叫。我告诉你们啊,今天这事谁要是往外说了,回来我把谁的腚揍两瓣儿。”

王作家摸摸屁股,狡黠的一笑:“嘿嘿嘿嘿,师父,腚不揍也是两瓣儿的。”

心里搁着事,苇声吃饭也心不在焉:“真是奇了怪了!明明沉在那一片的,它能跑到哪里去?我都快掘地三尺了,怎么连个影儿都见不着呢?这个方法应该能行啊!”

苇声有点轴,确信这个方法能行就会一条道儿走到黑,不撞南墙头不回,吃过午饭一刻没停就上了“船”。可是,一直忙乎到暮色笼上了整个河面,平车轱辘仍然泥牛入海杳无消息。

苇声几乎崩溃了:真要是捞不上来,怎么向队长交待?

“我非得捞上来不可!”苇声倔劲上来了,晚饭后又来到岸边,“它就是一根绣花针我也得把它捞上来!”

平车架子就在岸上放着。明天还要继续用,苇声没有往家抬。

苇声把一只脚踩在车架子上,一支胳膊支在腿上,托着腮静静的看着黑暗中无声的河面。一丝风儿都没有,河面平滑如镜,繁星倒映在小河里,小河宛如一条星河,充满了浪漫而神秘的气息。

苇声到底没有看出结果,他上到河堤上,河堤上的凉棚还在,今晚凉棚又临时被他征用做“行宫”,他要在这座“行宫”里过夜,他不放心岸边的平车架子。车轱辘沉河里了捞不捞上来还是个未知数,车架子万一给一股风儿再刮的没影儿了,他秦卫生还有何颜面去面对西庄父老?

一早,也就天刚麻麻亮,树上的鸟儿吱吱喳喳叫起来了。

苇声起来床先到河边洗了脸,回到堤上练起功来。

靠近凉棚那棵最粗的洋槐身上绑着苇声用破麻包改造的大沙包。

“嗨!嗨!……”苇声在沙包上练着他的铁掌功。苇声心里有个明确的目标,师父在江湖上被称作周铁掌,他要练成秦铁掌。

练了一阵掌,苇声又练飞脚,苇声的脚已经能踢得很高,脚脚都实实在在的打在沙包上。“哈!哈!”随着苇声发出的呼喊,洋槐树给他踢得一哆嗦一哆嗦的。

王作家和孟祥家来到堤上的时候,苇声已经练得满头大汗。

“师父,一夜没睡着吧?”王作家鬼鬼的。

“你知道?”

“我知道。我一夜没睡着,所以,你一夜也肯定睡不着?”

苇声不由一笑:“因为你没睡着,所以我也没睡着。这是啥道理?”

王作家认真起来:“我脑子里想着事,睡不着;你脑子里也想着事……”

“有意思。说说,你脑子里想啥事了?”

“捞车轱辘啊!我一直想办法,想了一夜。”

苇声呵呵笑起来:“你这小家伙……想出办法来了?”

王作家挠挠头:“就是不知……师父,你可不要笑话我。”

“不笑话你,说吧。”

王作家想着说着:“师父,你昨天的捞法不对。我们语文书上有个刻舟求剑的故事。我怎么觉的你和求剑的人一样荒唐啊!”

“喔?荒唐?说说。”

“老师说剑沉到江里不会跟着船走的,车轱辘沉到河里也不会跟着船走的,所以你撑着船捞车轱辘肯定捞不着……”

“那你说怎么捞能捞着?”

“在这里沉下去的就在这里捞肯定能捞着。”王作家指着一个地方。

“昨天我在这里摸过了啊,没有啊!”

孟祥家举起手来。

“瘦猴,你说。”

孟祥家急急地:“师父,他说的不对。剑在哪里沉下去就应该在哪里捞,车轱辘不行。”

“为啥不行?”

“剑没有腿,车轱辘有腿,自己会跑。”

王作家争辩道:“沉下去就不会跑了!是不?师父。”

“有腿在哪里都会跑,是不?师父。”

两个孩子都求救似的巴望着苇声。苇声走近两个孩子,伸手抚着他们的头:“聪明。你们都聪明。你们说的都对。”

跑步回来,王作家说:“师父,吃过饭我们还来陪你。”

苇声摇摇手:“你们啊,在家做作业吧。”

孟祥家说:“在家做作业也做不下去,心里老想着这事。我们来这里做作业行不?这里又安静又凉快。”

苇声说:“这怎么行啊!没桌子没板凳,你们趴地上写作业啊!”

王作家说:“我们搬板凳来。”

两个孩子果然都搬来了小板凳,王作家还带来个箍木桶的铁圈。

“拿来,我玩玩。”苇声对王作家说。

王作家把手里的小木棍递过来。小木棍有尺把长,拇指粗细,靠底头横砸着一根大洋钉。

苇声学着王作家的样子用小木棍推着铁圈走,走不几步铁圈就倒下了。再推还是这样子。

王作家跑上来:“师父,你真笨。看我的。”

苇声笑着把小木棍交给王作家,王作家推起来就跑,铁圈就像粘在那根洋钉上似的发出“嗤啦嗤啦”的声响。王作家推出几十步远一转身又推着跑回来:“就是这样推的。师父,我教给你。”

苇声哪有心思学这玩意?他本着脸:“听好,你们是来做作业的,不许疯玩,也不要往我那边一趟趟的乱跑。”

苇声决定适当扩大一下打捞范围,而且今天比昨天打捞的更细致,几乎每一方寸都没放过。可是,一干两个多小时仍然徒劳无功。

苇声到堤上去喝水,两个孩子都问:“我们也该下课了不?”

“下课了,玩会吧。”

两个孩子都去抢铁圈,苇声说:“别抢,一人推五分钟,我看着表。十分钟后做作业。小胖,先给瘦猴。”

孟祥家推着铁圈往西去了,往西去小河有个慢弯,孟祥家一转弯,看不见了。

王作家到树上绑着的沙包上打了几拳:“师父,从现在开始练,练到长成大人,我会不会很厉害?”

“肯定很厉害的。”

“有展南侠厉害吗?”

这个,苇声不好回答:“展南侠有多厉害咱也不知道啊,又没跟他过过招……你想学展南侠?学他的什么?”

“除暴安良呗。”王作家不好意思的头皮。

“嗯。这个倒可以学。不过呢,现在你是学生,上好学是最重要的……”

“我知道,师父。”

孟祥家回来了,他跑的满头大汗:“我一气推到抽水站。累死我了。”说罢把小木棍一丢,一腚坐在地上。

“快十分钟了,你超时了。”苇声看看表,“小胖,轮到你了,也给你十分钟。”

王作家摇摇头:“我不玩了,你玩玩吧。”

苇声弯腰拾起小木棍:“好,我再玩玩。我就不信玩不转。”

苇声尽量保持平稳,尽管动作仍不够协调,推了十来步铁圈晃晃悠悠并没倒。“嗯,找到窍门了。没什么大学问。”苇声有了心得,脚步加快起来,铁圈和洋钉摩擦产生的“嗤嗤”声也变的欢快起来。前边有个脚洼子,苇声躲不过,铁圈一颠簸变了向,顺着河堤斜斜的向滩里滚去。苇声自嘲的一笑。铁圈进了河滩一直滚,滚出十来步,歪倒了。

苇声受了启发:车轱辘翻进河里的时候也是斜斜的下去的,我能找到它了。苇声跑下河堤拾起铁圈,快步走回来。

“秦卫生,你可真会玩!别玩了,走。”王红卫跑上河堤来。

“走?干啥去?”

“去了就知道了。”

“我还有急事呢。”

“再急的事,天大的事也先放下。现在就走,跟我走。”

苇声不想让王红卫知道打捞车轱辘的事,他招呼两个孩子:“天也不早了,走,都走吧。”

“到底啥事?这么急!”苇声问了好几遍。

王红卫看看两个孩子已经落在后边,脸色很严峻,小着声:“有人找队长麻烦,你去给队长证明一下。”

苇声一愣怔:“队长怎么了?我……证明什么?”

“别管证明什么,实话实说,实事求是就是了。”

生产队办公室里坐着两个人,苇声都认的。一个是大队支书,一个是管区主任,管区主任面前放着一张纸,纸上写着几行字。

队长并不在。

“秦卫生同志,有个事情需要调查澄清一下,希望你好好的配合。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管区主任是个络腮胡子,胡子一直扎到脖子里,敞着怀,露出一片胸毛,看上去很是悍相。

支书插着双手,胳膊肘支在办公桌上:“你先坐下。年前,队长领着你们私分了一些鱼,有这么回事吗?”

“这事有,但不是私分。”苇声想也没想。

“不是私分?全体社员都在场吗?”管区主任眼光锐利。

“是……这样的。”苇声站起来,“是分剩下的。队长说我们这几个知识青年表现都很好,每人奖励了两条,还交代我们在外边多说一下队里的好……”

管区主任对支书说:“沽名钓誉,沽名钓誉吧?”

支书继续问:“你们每人两条,队长分了多少?”

“队长一条都没要,我也没要。他们每人分了三条。分完了,一条没剩,我亲眼看的。”苇声急的想一下子把话说完。

“有人说队长还私留了一筐,你们走了他又带回家的。”

“没有没有,绝对没有。一共只一个筐,鱼也一条没剩。我敢保证。”苇声毫不含糊。

管区主任扫了苇声一眼:“证可不是乱保的,回来你得签字。”又转向支书:“最起码这一条确定了,私分集体财产。”

“不是私分。”苇声强调说,“我声明一下,我只保证刚才说的都是事实。但我不承认这是私分。”他在咬文嚼字。

管区主任顿了顿,看着桌上的那张纸:“你们贩苹果去了?是队长指使的?”

“指使?”苇声拧起眉头,“这……有错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