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跃峰渠总干渠修渠的回忆杨起悦

2018-04-15 作者: 张培良
在跃峰渠总干渠修渠的回忆杨起悦

1975年~1976年,邯郸地区修建跃峰渠,峰峰矿区组建民工团参加了重点项目建设。Www.Pinwenba.Com 吧新坡镇(当时叫公社)作为峰峰矿区民工团的一个组成部分,成立了新坡营,共出动民工400名左右,圆满完成了1100米的明渠施工任务,另外修建泄洪闸一座,排洪桥两座,还参加了峰峰营滑坡塌方会战。我当时任新坡营营长、教导员和营党总支书记,回忆那时在困难的条件下带领民工们修建跃峰渠,真是非常不容易,也特别怀念那些同甘共苦的营连领导和广大民工们。今年我已六十六岁了,愿做点滴回顾,以回报当年参加修渠的广大民工和关心跃峰渠建设的人们。

修渠前的准备工作

修渠前的准备工作,其实是在非常仓促的情况下进行的。那是在一九七四年的秋天,我在新坡公社任党委委员、革委会副主任。一天,公社通知我到区委参加会议。到了会场一看,才知道这个会议非常重要,因为是区委第一书记薛好义亲自做重要讲话,是讲修建跃峰渠的事。区委组织部长柴生栋当场宣布了各公社带队名单、各公社抽调的民工人数和修建跃峰渠的时间年限,那时说是修四年。并宣布区成立峰峰矿区民工团,各公社为民工营,半军事化组织。区委副书记侯春江任团长兼党委书记。原先说先组织二千五百名民工进场,后陆续增加到五千人。组织部长还非常严肃地说,各公社带队人员不允许更换和顶替;不参加修建跃峰渠者按解放战争南下干部临阵脱逃论处,处分后是领导和干部的也得上前线参加劳动;各公社马上开会研究部署,筹备部署民工进场工作。会议结束后,我立即骑上自行车返回新坡公社,一路上脑子想个不停,以前光听说修跃峰渠,这回真的来了,薛好义说的重要意义咱也理解,对改变山区水利面貌和城市工业用水确实是好事,应该修跃峰渠。只是自己才到新坡公社工作不久、干部不熟、人也不熟,不知道这支民工队伍好带不好带。另外,自己也考虑修跃峰渠施工时间也长,一去就是四年,等于又去了个工作单位。至于吃苦则不怕,自己从小就是在农村长大,吃苦受累不算啥。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很好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但又一想自己还年青,不到三十岁,正是为党和国家做贡献的时候,说啥在这场考验中也不能掉队。自己一边想一边骑着自行车,赶快回新坡公社向党委汇报。那时候公社来市区开会下乡都是骑自行车,跟现在条件是不能比的。

公社党委对修建跃峰渠工作非常重视,时任公社党委书记宋怀堂当即召开了党委会,紧接着召开各大队(现在叫村)党支部书记会。会议确定由我带队,公社机关和社直属单位抽调了抓政工的、抓施工的、抓技术的、抓后勤的人员、还特别从公社卫生院抽调了医生以便对民工工伤进行治疗,很快就搭起了营部施工机构。同时确定新坡民工营组成两个连,其中前南台、后南台、王庄、崔庄、西潘、野庄村为一连,朱丙义为连长,赵广山为连指导员。新坡、大潘、姚一、姚二、姚三、前朴子、后朴子村为二连,张万学为连长,裴习文为连指导员,共计200人左右。当时在民工营非常强调党的领导,营成立党总支,党员把组织关系转到营部。营部有奖惩的权利,以便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青年团也成立了团总支,在跃峰渠发挥青年团的突击队作用。

除了组织机构外,我们还广泛的进行了思想政治动员工作,大讲修跃峰渠的重要意义,形成参加修建跃峰渠光荣、不参加修跃峰渠可耻的浓厚政治气氛,要求党团员带头,在全公社范围内造成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同去跃峰渠的生动局面。特别是我们还注重做了一些思想工作。如有的人看过红旗渠电影,觉得开山放炮肯定不安全;有的觉得新坡都是平地,没和石头打过交道,修渠肯定又苦又累;有的觉得修渠离家远,家里的活顾不上受影响;还有的觉得修渠时间太长,一去四年,又要离开矿区到磁县西部山区去施工,心里头有顾虑等等。这些思想有的属于思想认识问题,有的确实家庭有困难。我们一方面召开各种会议,解决民工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另一方面强调,凡公社确定的修渠人员和各村确定的民工,一定要保证到位,凡私自不去者,是党团员的给予处分,给了处分也得去修跃峰渠,还不得担任领导职务。一般农民也要予以教育,教育后也得去修渠。同时各村组织了支前小组,对于家庭确实有困难的,后方帮助解决。同时,新坡党委还给了一项优惠政策,这次去修跃峰渠表现好的可以一天挣12分工,前线口粮一天二斤半,男女同工同酬。在选拔推荐当工人、参军、社办企业优先考虑。这些现在看来很平常的事情,在当时起了很大激励作用。所以新坡公社无论是机关还是社直以及各村无一人掉队,纷纷投入到修跃峰渠的筹备工作中去。

在搞好思想建设和组织机构工作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做了修渠的物资准备。现在说来可笑的很,但那时各村生产队都很贫穷,就连一根檩条都拿不出好一点的。全公社38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配备一辆排子车(实际上到工地大部分不能用)。民工被褥日用品自己备用,其他村里就再没有拿别的什么东西了。我们营部机关从公社只拉了三张三斗桌,一分钱没带就领着队伍出发了。

1975年春节过后,我们新坡公社第一批民工按照区民工团通知的时间,自带工具,坐着拖拉机,拉着背包,到了跃峰渠工地。我们的驻地是磁县白土公社张二庄村,当即安排落实民工住到村民家里。施工人员赶紧到山上看施工场地,做好开工前的各种准备工作。经区民工团批准,新坡营正式成立,杨起悦任营长、教导员、党总支书记(后任镇人大主席),韩九岭任新坡营副营长、营长(后任区政府副区长、区人大副主任),王建山任营副教导员、总支副书记(后任新坡镇人大主席)。下面各个连排班机构人员都已到位。团里正式下达了新坡营的任务,确定跑马山北侧为施工明渠地段,全长1100米,大战跃峰渠的誓师大会已经召开,一切都为开工做好了准备。

跑马山处于磁县白土公社南涧城村东南,离平地斜度约有一百多米,与跃峰渠有名的险峰渡槽为邻,地势非常险要,上下没有道路,施工所需水源、料石、动力包括住宿都很远,很不方便施工。每年十月至来年四月不见阳光,冬日寒风凛冽,夏季酷暑难耐。我们去看过红旗渠的虎头崖,感觉施工比他们的困难程度也不小。

组织施工的五个阶段

我们在组织民工施工时,大体进行了开挖明渠平台、开采料石、浆砌渠墙、修建排洪桥和泄洪闸和参加峰峰营战塌方会战五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都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定额管理,严把质量关,同时大力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努力为修渠多做贡献,按计划时间要求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团部多次好评。

第一个阶段是开挖明渠平台。说的通俗点,就是在确定明渠的地段开挖出明渠渠墙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浆砌成渠。这个明渠平台大约六米多宽,好像在半山腰修出一条公路来一样。新坡公社大多是平地,没有大的山岗,也就是没有在山上干过活。现在上一百多米高的山坡,爬都难爬上去,别说干活,就是斜坡上站立半天也够劲,往上望是高山,往下看是深渊,干活之处没有立足之地。施工开始先是把山上活的岩石和泥土层清理到山下,岩层和泥土用铁锹,岩石用钢钎撬,是重体力活,只见几个人齐心协力撬动着巨石,从山上推到山坡下,一声呐喊共同出力,巨石顺着山坡滚落而下,只听山中一片咣当咣当滚落巨石的声音,好长时间才能滚到山脚下,使人感到恐怖。要山坡上开挖出平台,渠线所经之处多是岩层,需打眼放炮,这又是民工没有干过的,怎么办?干中学。新坡民工不怕吃苦、不怕困难、抡锤打钎、打眼放炮争先恐后。我们按每人体力强弱、技术高低、分成每两人一组,你扶钎、我打锤,你打锤、我扶钎,重锤猛砸,多打眼多放炮,多放炮多出渣。在打眼放炮初期,因民工不熟练,多次打锤砸在扶钎人的手上、背上、身上是常有的事,有时打锤打空就砸在自己身上了。砸伤的事也不断发生,只是一般打锤伤都不重,有时去包扎一下,但包扎一下离工地太远,干脆自己用布条捆绑一下接着施工,民工们可辛苦了。这里还应该讲到的是,在修跃峰渠时还正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间也正是凑的巧,知青是1974年秋下乡,1975年春便到了跃峰渠,他们从校门到农村急转到山区修渠,抡锤打钎别说干,就是见都没见过。而且知青人数也很多,如果这些人积极性发挥不好,那工程肯定受影响。我们在工地就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投入到火热的施工当中。知青刚上山,我们就安排知青与农民工结对子,农民工打锤,知青扶钎,尽量照顾知青。但知青适应能力强,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搬石头、抡大锤、推排车,成了工地的骨干力量。

在开挖明渠平台中,我们组织民工打眼放炮科学施工。如炮眼打好后,放炸药雷管和导火线连为一体插进炸药当中,埋上比较紧的土效果就比较好,埋上比较松的土效果就比较差。点火放炮也有学问,一开始导火线用火柴,遇上风就很难点着,而且这眼炮点着了,那一眼炮还没有点着,容易出危险,别看点炮事小,处理不好就出大事。所以,找一种快又不怕刮风的点火方法,成为工地迫在眉睫的事情。后来民工们发明了个简单的办法,他们把炮装好后,先点着第一根导火索,然后用导火索点其它炮上的导火线,被点着的导火线冲劲大,点火快,点的炮又多,还防风防潮,这样就缩短了放炮时间,效果很好。

我们一般放炮的时间为上午11∶55—12∶00;下午不说时间看太阳落山情况而定。放炮时还要特别注意安全,没有放炮任务的民工迅速下班撤出施工现场。对各个路口安排好值勤,民工佩带红色袖章,手执三角安全红旗,不让村民和民工来回走动。施工营长哨子一响,跑马山腰炮声隆隆,百多个炮眼在几分钟内齐鸣。就像电影镜头里炮轰阵地一样,十分壮观。现在回想起来有点遗憾,当时没有录像设备,没能把当时的情景录制下来,现在只能靠回忆了。我们的放炮时间是统一的,决不允许各排班自行其事随便乱放。那样对民工不安全,对村庄村民不安全,对友邻施工单位也不安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施工的两年来,没有因为放炮对村民造成伤害,这是很值得庆幸的。但我们自己却因注意不够,造成一个民工误伤。那是在一九七五年一次放炮中,一个民工没有仔细检查炮眼造成内燃爆炸,脸部被炸伤,教训是很深刻的,尽管我门事后对这个民工和其家属作了妥善安排,但总觉得安全工作还必须抓紧再抓紧,在以后的施工中,我们强调点炮必须是点炮专职人员,处理哑炮必须按程序进行。接受了这次教训,增强了安全意识,在其后施工中再也没有出现过较大工伤问题。

在明渠平台施工中,我们专门由两人搞渠线测量,渠线测量现在看不是个事,当时却没有专业人员和专门仪器。我们测量都是用土办法搞的,用塑料胶管装上红颜色的水,用红颜色是便于识别水珠的水平位。本着2000米抵一米来分解;也就是每200米抵十公分,每20米低一公分为依据,每二十米用红油漆标上符号便于施工辨认。在每次测量时虽然过去没有搞过,又山高坡陡,地势复杂,渠线测量还是非常准确,团里验收非常合格。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施工地段虽然山高坡陡地段险要,但在开挖渠基本平台时,把炮一放,将石渣直接推向山下。当时开挖每立方米为一个标工,我们平均每人能挣三个多标工,也加快了施工进度。

第二个阶段是为明渠准备料石。我们在开挖平台近三米时,就考虑到为明渠浆砌准备石料,并在开山放炮时注意把成型的块石堆放在一起,准备在平台建成后再从中选石料进行锻造。避免在开挖平台时把石块都推下山,将来用料石时再往上搬的情况出现。这样一来效果明显,两个月时间在工地摆放了大堆石块,这叫一举多得。

准备料石,难题又来了,新坡民工大部分不会用铁锤和錾子。我们先请民工团施工处老屈师傅前来传授锻造料石技术。他是河南林县人,对石头有研究,有锻料石的技术,在团部施工处负责这项工作。老屈师傅来到新坡给专门办了培训班,先讲如何识别石块,因为石块选不好,费功夫也锻不成。他说:“一是看石块,看石块能做哪一层料石;二是看颜色,有的中间带有水线不好作料石;三是听声音,如果声音象钟声一样,这样的石头好做;如果声音扑打扑打的响,就证明石头是块坏石头,锻不成就散了。”我们把营连排骨干集中起来都参加了培训班,实地观摩,现场操作,学到了经验。根据团部施工处的要求,我们要求每块石头50公分左右,四平一净,前面是净面,上下左右是平面。

我们在锻造料石时,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进度慢,那时侯每天锻造多少为一个标工,现在记得不准确了,只知道前几天进度很不理想,如果照此下去,每天的饭费也挣不够,根本不要说施工进度了。怎么办呢?我们及时在工地召开各连排长会议,分析进度慢的原因,研究加快速度的措施,确保按期按量完成料石准备任务,提出要争当英雄汉,不当草鸡毛。搞比学赶帮超劳动竞赛,同时,我们积极发现锻料石又好又快的典型,进行学习和宣传,起到了带头作用。如赵志丰是野庄村人,当时只有二十岁左右,心灵手巧,很快掌握了锻料石的技术,每天锻的料石比两个人干的都多,而且每块都达到技术标准“四平一净”成为大家公认的技术能手,人称“铁钻神手。”这使我们认识到,只要能够吃苦,又肯于钻研,锻料石一定能够做到又快又好,超额完成团营下达的任务。于是我们抓住典型,大力组织学习和推广。民工们以赵志丰为榜样,个个吃苦在先,提高锻料石水平,在工地掀起了施工**。许多民工为了超额完成任务,中午不休息,晚上加班加点,起五更,晚收工,民工加班伴着月亮和星星。那时侯每到夜晚我们施工现场一排电灯在闪耀,在山下看去像银河一样,民工们在你追我赶施工忙,我常常为此感动。

在准备料石施工中,我们发现锻料石确实是个技术活,就组织民工互相学习,互相观摩,共同提高。如对巨型料石选料时,过去不会搞,中间糊个炮,一炮把大石块就崩碎了。现在从巨石按照需要打上几个铁寨,先打上几个寨眼,再用力把铁寨打下去,撑开大石头,这样就可以按照25公分至55公分规格来锻料石了,让巨型块石各取所需,物尽所能,这种小技术,小革新在工地确实起了作用。

第三个阶段是浆砌渠墙。1976年春节过后,新坡开始浆砌渠墙,这是到了关键时刻了。由于我们在修明渠平台基础工作比较好,平台面积留得富余,再加上我们的平台水准点大部分保留了下来,这就为挖渠找正负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当时记得团里要求渠基用石头水泥浆砌,找出正负零后最低层料石为50公分厚,渠墙厚度现在不记得了,当时都有施工技术标准。浆砌渠墙时,为了保证质量,我们统一做了木质模型,每个排一至两个,用来掌握质量。并给营里施工员和各排配了米尺,用来在选料石和掌握渠墙厚度时使用。

浆砌渠墙,需要大量的水源,我们搞了一个蓄水池。拦截储蓄白土煤矿排放的废水。但距工地远,又是垂直山坡,靠民工挑水有困难。浆砌渠墙需要大量的水泥,河沙,石灰和黄土,从山下运到工地也有困难。而营部又缺乏提升和运输设备,这些现在看来也不需多少钱,但当时营部因资金缺乏,拿不出这些钱。我和韩九岭就找到民工团领导,帮我们解决了两台卷扬机、两台水泵和电机,可帮我们新坡营大忙了。解除了民工往山上背水泥,抬河沙的劳苦,也解决了民工担水上山坡的问题。在浆砌渠墙时,我们还较好解决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即要赶进度,又要保证质量,特别要尊重科学。在浆砌开始,有一个排施工段距离不远,我感觉一天可以完成浆砌,就要求他们这么办。这个排同意了,带领民工一天果然完成了浆砌。但第二天到工地一看,昨天砌的渠墙全部倒塌。我看到后十分恼火,严厉批评他们砌的质量不行,要求他们必须重新浆砌,在一天内完成。而我也全天坚持在工地,严格检查水泥的配比和浆砌情况,收工前也确实完成了任务。谁知收工后,我和民工刚走出不远,就猛然听到轰隆的墙倒塌的声音。我们怀疑是渠墙倒塌了,返回去一看,果然是渠墙倒塌。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呢?我一直在反思,让民工先停下来,研究办法措施。我当天晚上给团施工处老屈师傅打了个电话,向他说明情况。第二天,老屈师傅到工地看了现场,说“近四米高的渠墙一天垒起来不倒才怪呢”。头一天倒塌是下边水泥没有凝固好,渠墙软造成倒塌。第二天一天垒的渠墙,会倒的更快。原因是渠墙头一天倒塌后,石头造成光滑,水泥无法凝固,所以倒的更快。吸取了这次教训,我们开始按照浆砌施工技术标准来操作,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确保不再出现质量问题,在严格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在1976年8月份以前完成了明渠浆砌任务。特别是渠墙渠基都在坚硬的石头上,外面还余有一米多宽。没有一寸渠墙浆砌在软渠基上,使渠基根基非常牢固。团部和地区跃峰渠指挥部验收非常满意,全部合格。

明渠工程最后一项任务是铺渠底,我们按照团施工处要求,底层全部是三合土,上面块石铺40公分厚,最上边用水泥混凝土加厚10公分,二千分之一坡度找平。因为我们新坡民工营底数清,标点准,认真施工,不偷工减料。渠铺底一次成功,没有出现漏水现象,在跃峰渠通水试水时没出现任何问题。一道人造天河屹立在跑马山的半山腰,近四十年来新坡段从来未出现过问题,这是我们新坡营广大民工为跃峰渠主干渠做出的贡献。

第四个阶段是建排洪桥和泄洪闸。新坡营明渠建成后,我们根据民工团的统一安排,承建了排洪桥和泄洪闸的工程,由韩九岭同志负责。

修建排洪桥时,也是个新课题,因为我们谁都没修过桥,也没有谁给图纸,团部只是给了个总体要求。我们就用土办法解决大问题,首先实测了两个排洪桥的位置,在土地上划出桥的宽度和拱度,计算出排洪桥料石和建设的数据,然后用纸片剪出模型,发到施工人员手中作为施工依据。所需料石全部从三公里外的北山采取,是和修建跃峰渡槽一个产地的优质青石,由于我们精心设计和施工,两个排洪桥建得非常结实与美观,上面还特意刻了“新坡民工营建”至今仍在使用。

在建泄洪闸时料石的精密度更高,一块料石属于凹型,另外两块属于双凸型,自然契合。每块料石六面都平。一块压一块,上下一个样准确无误。在锻制料石上,我们把任务又交给了赵志丰、郭蔚然等几个能工巧匠身上,他们几个人精通选石料,石头的起锻是用黑炸药,这样起出来的石块完整形状较好,便于锻制。他们也同样从北山上的石料场选取优质青石,就地锻制好后运到建泄洪闸的地方,建泄洪闸的时候上下一条线,宽窄一个样,精细施工,受到了安闸师傅的好评。现在泄洪闸仍然屹立在险峰渡槽南侧。发挥着泄洪作用,几十年来也没有发生过质量问题。

第五个阶段是组织民工参加峰峰营工地塌方会战。1976年8月份,我们工地任务基本完成,有点活也不多了。这时峰峰营工地出现了塌方,民工团委决定由各营参加会战。营长带队,直接住在团指挥部帐篷里,吃饭也不准回营部,而是由各营送来,看来团指挥部是动真的了,抓的很紧。我们新坡营按照团党委分配给的任务,工地分两个班施工,一个班是早起4∶00到工地,12∶00收工;另一个班是中午12∶00接班,晚上8∶00收工。我们这次的劳动工具设备比当初进场时不知好了多少倍,排子车全部是崭新的。这次会战塌方的要求是开膛大揭盖的办法,把上面的土去掉送走然后浆砌隧洞。我们营的民工干劲很大,个个争先恐后,决不拉全团后退。但在几天后奇怪现象发生了,民工头天把塌方上面的土挖了四米多深,第二天早班到场后一看,全都傻眼了,因为两边土坡又全合在一起了,看看其他营施工段也是如此。这是咋回事呢?当时还不知道叫泥石流滑坡。民工仍然挖坡不停,可再一天还是给两边土合上了,工程没有进展。后年来我们想了一个办法,用松木支撑住坡两边的土,然后接着往下挖,但由于地形变化,仅仅过了一天,到第二天大松木也全部弯拱,那松木大都是一搂粗6米长的大木头,也顶不住滑坡吱吱的响,到下午全部折断。这时老天爷也在加乱,倾盆大雨下个不停,雨大时间长,整个塌方段成了一个湖泊。在这没有遇到过的山底滑坡面前,我们没有退却,而是各营一起群策群力,共度难关。后来确定把滑坡拉上的土推的更远点,原来规定的宽度加宽,工程量比原来增加了四五倍。再加上持续不断的下雨,使土发粘不利于装车,推排子车上下坡脚下发滑,但我们新坡营奋勇争先克服困难,使战滑坡各项任务都超额完成。这里还有个原因,是因为原来各营部在自己施工段,现在同在一个山坡上施工,谁也不愿意落后,所以自然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赛场面。奋战近一个月,我们把滑坡给治理了,开始浆砌渠墙,渠墙浆砌主要是把胎支撑牢固,不让他滑坡,浆砌好渠墙后再把洞顶浆砌的结结实实。然后在把滑坡运出去的土又覆盖在隧洞上面,隧洞浆砌宣告结束,使战塌方会战胜利告捷,新坡营在大会上受到了表扬。

物资后勤的四方面保障

物资后勤供应是修渠的重要保障。我们在经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依靠新坡公社和民工团党委,尽最大努力搞好物资和后勤生活保障工作,为顺利施工创造了条件。

一是工具制造。新坡公社经济条件差,在修跃峰渠进场时,原计划每个生产小队一辆排子车,总计38辆,实际带到跃峰渠的连20辆都不到。而且辐条旧车子破,在平地干活还行,到跃峰渠工地施工用根本不行。我们请求后方支援,新坡公社给派来了木匠、铁匠、到工地制造适合工地用的排子车,下件全部按12公分铁棍做辐条,车棚是刺槐大架横加铁棍,结实的很。对于施工初期缺乏资金,又申请提前支取了一部分工程款,购买了铁锤、錾子、铁锹等工具。又专门成立了铁匠组、木匠组、机电组及时搞好维修,从没有因工具缺少影响施工。这些看来都是低值易耗品,不值多少钱,但当时就是个大问题,不解决施工就无法进行,施工初期缺乏资金可难了。

二是运输供应。根据施工需要,我们购买了一台小拖拉机和一匹大黑驴,往工地运送水泥等工程物资。

三是石灰烧制。按照民工团安排,浆砌渠墙石灰全部自己烧制。自己建了6个圆窑,烧出的都是优质石灰。既减少了去外面买灰增加费用,又保证了建渠质量。

四是生活保障。跃峰渠一线生活标准是一个标工0.3元,粮食2.5斤。团部根据工程进度支付标工工资,各营根据挣的标工费多少来安排民工生活。刚进场时,粗粮太多,占75%。而在粗粮里面高粱米又占了大部分,作为民工口粮。这不是新坡营一个营的情况,而是全地区跃峰渠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作为民工来说,实在不愿意吃,高粱米口感不好,难以下咽,无法排泄。民工们还编出了顺口溜来发泄对高粱米的不满,他们说“高粱米,高粱红,吃了肚子疼,干活没精神。”更主要的是影响民工干活的积极性和战斗力。副食蔬菜一律为红萝卜条和白萝卜条,到春天都成烂萝卜条。食用油是靠标工粮食带的,更是少的可怜。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积极向新坡公社党委反映,党委组织各村支部书记到前线工地慰问民工,发现生活确实有问题,都陆续把高粱米调到生产队,又把玉米白面调到跃峰渠工地,保证民工每天都有一顿白面吃。凡是有蔬菜的村队优先供应跃峰渠工地民工,让民工也能吃上新鲜蔬菜。新坡公社和村里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在工地也千方百计调剂民工生活,买回半大子猪进行喂养,营里食堂始终喂养几头肥猪,解决了肉和油的问题。还不断买老百姓鸡蛋给民工吃。有了粮食又有了副食,食堂饭也好做了。过去我们和民工一样吃顿玉米面就高兴的不得了,眉开眼笑喜气洋洋,三天才能熬上一顿白面馍或面条。后来每天饭菜不重样,改善了民工生活调动了民工的积极性。

在生活安排中,我们发现工地有部分民工饭量大不够吃。就根据他们的表现,供应特需饭证,由我和韩九岭盖章使用,切实保证了饭量大民工的生活。这里记得一些都是小事,现在看来根本就不是个事,但当时就那个条件,我们千方百计进行改善,现在想起来觉的给民工办了个好事,还是非常高兴。

要多说的一句话是,当时民工每天劳动报酬是十二分工,工值按本人大队和生产队收入情况而定,最多的一元多,少的几角钱,每个民工待遇就是这样。民工们没有什么渴求,要我们吃饱就行。多么朴素的要求,所以,我们当时就千方百计做到了这一点。

搞好修渠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加强了修渠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营连排领导在工地上处处起带头作用。韩九岭同志吃苦在先,善于管理,坚持和民工一起劳动,受到同志们好评,有一次后方来慰问,前南台村党支部书记见到韩九岭都留下了眼泪,说没想到你们这么苦,看你连样子都变了。二是抓好了连排班子建设。如后南台排是个大排,人数多任务重,我们果断启用一个表现突出的带领民工一道施工的同志任后南台排长,他带头苦干身先士卒迎头赶上,成为新坡营先进排。我们在工地上多次选拔年青干部任重要工作,使各排施工都能按时完成任务。三是搞好宣传,对先进连排和先进民工的模范事迹进行宣传表彰,我们还自办了新坡营跃峰战报,每周一期,对好的进行表扬,差的进行鞭策,使民工们争先创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他们积极要求向上。在一年多跃峰间,有十几名青年光荣的加入了**青年团。

和谐处理当地关系

我们新坡营民工住在磁县白土镇张二庄村,施工段在南涧城村东南,在近两年的居住中,他们为民工安排了住房,提供了方便,这是永远应该感谢的。

在建明渠开山放炮时,炮声一响漫天灰尘,大小石块纷纷落在附近庄稼地和树枝上面,给老百姓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和麻烦,当地村民也都给予充分理解,这是现在所不能想象的。特别是有一次中午放炮时把一户人家的房顶砸了个大窟窿,更可怕的是当时家中有一个孕妇也被房顶掉下来的砖砸在了身上。我们赶紧派人带孕妇去白土医院检查,还好没啥大的影响,只是皮外受了一点外伤,他们没有提一点额外要求。老区人民的思想觉悟真高啊,朴实纯厚的作风使我们至今很受感动。

我们新坡营民工也尽自己力量,帮当地村里和村民办一些好事。比如在排洪桥两侧和上寨村修路1000米,方便村民绿化行走和劳动。在三夏三秋也安排民工去地参加劳动,受到村民欢迎。我们新坡营医生医疗水平较高,积极主动为村民治病,两年来共为当地百姓治疗疾病几百人次,融洽了当地关系,服务了当地百姓,深受农民好评。其它村里只要提出要求,我们也都是尽量去办,修渠两年来与村里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两年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修跃峰渠的过程中,我们全体民工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克难攻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干出这么大的工程,感到非常自豪和高兴。

对于在修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民工和知青都妥善做出了安排。对表现好的民工有好几位同志留在了跃峰渠指挥部,有数十人安排在区化肥厂和跃峰水泥厂(现在这两个厂已破产,当时都是好企业),知青提前返城安排工作。

对于当初修跃缝渠生产队带来的檩条,都归还了生产队。对原破旧排子车归还各生产队,并又新制做了38辆排子车,分给每个生产队,村队非常高兴。我们在跃峰渠施工发扬一人顶三人,一天顶三天,干劲增三倍,功效翻三翻的精神,多超标工,节省经费,在回公社时,带回节余资金5万余元,拖拉机一辆,粮食数千斤,大驴车一套。当时新坡公社所有企业加起来一年才向公社上缴利润2万元。公社党委对我们在跃峰渠的出色表现和突出贡献,表示充分肯定和表扬。

2012年11月10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