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徽州会馆

2018-04-15 作者: 祝方婷
第二十三章 徽州会馆

沈孟怀等人坐了没多久,一阵洪亮的声音传了进来:“一早便听见喜鹊枝头叫,果然今日有贵客临门!哈哈哈……”顺着来声看过去,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约莫六十来岁的男子走进了正厅,跟随在他身后的,是一位蓝绸长衫的青年,中等个,五官端正清朗,十足一个谦谦君子。Www.Pinwenba.Com 吧

沈孟怀起了身,拱手说:“阮老先生,晚辈沈孟怀,是江城商会唐恒德的内侄,来江城不到半年,本应及早前来拜访,怎料刚接手事务,一时难以适应,所以耽搁了时间,还望阮老先生见谅!”

阮功权大手一挥:“沈公子,你太客气了!我与恒德老弟相交多年,关系一直不错,早就听他说起过你,果然是少年英俊啊!其实老夫也早有退隐之心,无奈苦于没有适合的人接手,如此看来,恒德老弟比我有福气啊,哈哈哈……”

“不过,”阮功权话锋一转,指了指身边那个青年,“我这个孙儿啸风倒也还说得过去,只是,若比起沈公子来,还是差了几分。”

沈孟怀忙说:“老先生过谦了,我看啸风兄沉稳冷静,日后必成大器。我不过区区无名之辈,往后还望老先生能多多指教。”

青玉见他们你夸一句我赞一言的,不免心中好笑,这生意场上的客套,她恐怕永远都学不来。

阮功权的目光扫了一圈,停在青玉的脸上,她独自偷笑的样子令他觉得意外:“这位是?”

青玉吓得赶忙低下头,将笑意忍了回去。

沈孟怀介绍说:“这是我们商会义学馆的教员苏青玉苏小姐,苏小姐,这便是江城鼎鼎大名的阮老先生。”

“苏小姐,果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啊!如今这世上俗人多,象苏小姐这般纯净女子实在少见呐!”阮功权赞不绝口。他富贵多年,身边多的是如花美眷、胭脂俗粉之流,青玉这样的小女子他倒真是见得不多。

青玉露出窘状,脸也微微发红,一股娇柔小女儿之态自然而然流露,阮功权“哈哈”大笑:“沈公子,好眼光啊!”说话间,他也落了坐。

此番沈孟怀来徽州会馆拜访,一来是因为阮功权在江城名望较大,加上他与姑父唐恒德交情也不错,他是以一个晚辈身份前来的,二来呢,因为唐恒德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在江城成立一个印染总局,以扩大江城染织业的经营,但是,这一想法迟迟没能实现,主要是因为他自己在荣城的生意越做越大,江城这边分身无术,所以现在他希望沈孟怀能实现他的愿望。而沈孟怀自来江城后,除了熟悉各项事务,也在用心筹办这件事。

阮功权在江城有名望、有人脉,如果能取得他的支持或者请他出来亲自主持,想必一切会顺利得多。

青玉听不太懂他们之间的对话,何况她也不是太关心,她只是好奇地环顾四周。这所会馆是完全的徽派风格,馆内的布置却在徽派的温婉之外,更多了几分豪放,别的不说,单单那一幅巨大的泼墨“锦绣江山”图挂在厅堂正中,就足以显示出主人的大气,其实,从阮功权言谈举止间,就能感觉到他是个性情极其豪爽之人。

青玉看了一圈,不意间碰上了一双含笑的眼睛,她下意识地避开了,但是她知道那是阮公子阮啸风。

阮啸风一直没怎么开口,有爷爷阮老先生在前面,做为孙辈的他,自然不会多说什么。这一点也是很令阮功权满意的,说他懂得孝道,相反,小他一岁的弟弟阮啸尘就远远不及他了。阮啸尘是阮啸风异母弟,生母若兰出身低下,因生得花容月色被阮父看中,娶回家当了姨娘,不到一年就生下了阮啸尘。

阮啸尘是与哥哥阮啸风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算得上是个花花公子,仗着父母宠爱,整天吃喝玩乐,不学无术。他最怕的就是爷爷阮功权,只要阮功权在,他就立马没了踪影。也幸好母亲若兰嘴甜手巧,颇得阮功权喜欢,很多混账事也就在她的掩饰下不了了之了。

青玉转了头,阮啸风的目光还是在她脸上停留了好一会儿。

“苏小姐,阮老先生的书院就在不远,你看咱们的义学馆是否需要求些教学之道呢?”不知什么时候,沈孟怀的话题转到青玉身上,青玉倒是听得清清楚楚,她直了直身,赶忙接口说:“沈先生说得是!我刚入江城会馆不久,那里的义学虽开办得热闹,但恕我直言,似乎缺少了一种正规的流程,我想阮老先生这儿办学多年,经验一定丰富,若能求些好的方法,那是最好!”

这些话其实在青玉心中已经藏了多日,一直没机会说与沈孟怀听,今天也不知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勇气,一股脑说出来,还是当着外人的面。可说完了,她当即又后悔,这好象也太不给沈孟怀面子了吧!

听了青玉的话,阮功权又发出一阵大笑:“哈哈,好,好,苏小姐说话干脆!我就喜欢这样的爽快之人!啸风,待会儿,你领着苏小姐去书院,有问必答!”

阮啸风站了起来,对着青玉点点头:“苏小姐,我们这就过去吧。”

青玉没想到阮功权如此爽直,她看向沈孟怀,见他面带笑容正对自己微微颌首,方才放下心来,也起了身:“那就多谢阮老先生了!多谢阮公子!”

青玉随阮啸风出了正厅,沈孟怀示意程力也陪着过去,只留下管事李仁启,他们要和阮老先生商议一下江城印染总局成立事宜。

徽州会馆中的书院,是会馆设立之初便有的,主要是方便来江城的徽商子女学习,而江城会馆的义学则纯粹是一种慈善行为。

书院里的学生们,自然衣着光鲜,是义学馆的孩子们不能比的,但青玉发现了他们之间的不同,书院的学生,大多嬉皮笑脸的,上课不认真,教员在讲台上摇头晃脑的说得嘴皮发热,讲台下的学生,不是你做个鬼脸,就是他丢个纸团。他们的父辈都是经商之人,家境富裕,这些孩子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少有自立成人的。而义学馆的那些学生,几乎全是江城或外乡的贫寒人家爱读书的孩子们,有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与条件无偿读书,他们哪里有不下功夫苦读之理?对待教员,更是恭敬有礼。

阮啸风问:“苏小姐,听说你们那里的义学招收的全是贫寒子弟,所有费用全免,如此义举,确令人佩服!”青玉说:“阮公子,这话得当着我们沈先生的面说才好,我只是他所请的一个教员罢了。不过,这样的善事,我也是深为感动,想到自己能为此尽些微薄之力,心中很是自豪。”

阮啸风含笑点头:“苏小姐,如今象你这样有侠义心肠的女子确是少见。可惜,我阮家姐妹众多,却大多只是会些家长里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