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暂别叶栖晨

2018-04-15 作者: 祝方婷
第五十六章 暂别叶栖晨

叶栖晨并不解释,但脸上却浮现出一丝复杂的神情。Www.Pinwenba.Com 吧青玉以为自己看错了,因为很快一抹笑意从他面容上绽开:“青玉妹子,等你见了她自会知道。天不早了,那我们就此暂且别过,希望不久之后,能够再见面!你一个女孩子家,自己一定要多保重!”

青玉稍有些动情地说:“放心吧,叶大哥!这些年我一直是一个人过活,知道如何做。倒是你,不仅对锦城一无所知,又有从前家人的那些是非,更要小心谨慎才是。”

于是,二人就此分别,各自上路。

青玉看着叶栖晨的背影消失在街道转角处,难免心头生出几分落寞来。她倒不是对叶栖晨有多少留恋,只不过因他是她踏上故土后相识的第一个故乡人,因此才显得格外珍贵。

实际上青玉直到站在锦城这一片土地上时,她还不清楚自己下一步到底要做什么,她来锦城之前,脑中翻来覆去的只有一个念头:去锦城,然后在那里永远留下,这样便可忘了江城所有的一切!可此刻真的到了锦城,她反而有了种茫然之感。

是啊,接下来,她该做什么呢?

下车的旅客三三两两的基本上都走得差不多,出站口空荡荡的,只青玉独自站着,面对着前方的几条路,竟一时不知何去何从。

青玉忽然有些后悔刚刚拒绝了叶栖晨的相邀,他虽比她对锦城更陌生,但终究是个男人,况且身边有个人,凡事可以商量,总好过孤零零一个人。

但这只是片刻的闪念,实际上在青玉内心深处,她是不愿意与旁人同行的。

她还没有从那场浩劫中走出来,因此她不愿在外人面前强颜欢笑,她只想躲避开所有人,盼望着有一天,时间会冲淡一切,也许,到了那一天,她也会了解更多的苏家的事情。

等到那时,再想起江城的日日夜夜,想起沈孟怀,一定也是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了罢!

因为有姑婆“百宝箱”中留下的两根金条,在青玉找到合适的工作之前,她的生活暂且可以维持一段时间。

青玉印象中的锦城虽模糊不清,却似乎总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可一旦真的走近真实的锦城,青玉才发现它与自己记忆中的完全不一样了,她甚至连自己曾经的家在哪个方位也找不到。

毕竟,过去了十多年,锦城对青玉来说,早已是个陌生的城市。她只有从头开始,一步步来,还有几十年的漫长人生路呢,慢慢往下走吧。

于是进城后第一件事,青玉便是要找到一个住处暂且容身。她打听了一下,城里的一些出租屋价钱太高,而城外的房租价格则要便宜得多。只是城外大多是那些穷苦人家的破烂旧屋,环境也不好,相比较而言,城南外有个竹桐巷,大多住户以编织竹器为营生,那里虽比不上城内的繁荣,倒也清静自在。

并且虽是在城外,但竹桐巷离城内并不太远,走上十多分钟,再过一条吊桥,就能进到城里,唯一的不便就是每天进城都有规定的时间,否则,时间一过,吊桥收起,便不能进出城了。

一条不算太宽的河流绕着锦城中心,蜿蜒而行,直通向长江,想来最后也必定是奔向大海而去,它也可算是锦城的护城河了吧。

青玉对着静静的河水,河边一棵粗壮的大树。她突然想起来了,有一天,曾经在这棵大树下,爸爸抱着她躲避着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只是,此时眼前的大树比印象中的更大更粗,枝叶也更为繁茂。

记忆的碎片,正一点点从青玉的脑海中浮现,但它们终究还只没能完全复原,依然还是一片一片的零散而模糊不清。

经过了那座不断发出“吱吱”声响的吊桥,青玉往前没走多久,就来到竹桐巷。真所谓巷如其名,竹桐巷的街道两旁,一棵接一棵的梧桐,已经枝繁叶茂,每每风吹过,便有落叶飘在地,青石路面上点点金黄或苍绿,极为动人。而临街的是些大小不一的店铺,大多挂满了竹篮、竹筐之类的竹器。

青玉没有一丝犹豫,她决定就在此地租屋暂住下来。

青玉租住的人家本姓吴,家中除了他们夫妻二人,还有三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十三岁,名叫金子,圆圆的脸,圆圆的眼睛,十分的勤快能干。两个儿子,其中七岁的刚子,是个极为害羞的小男孩,他已经跟在爸爸身边开始学做手艺了,最小的孩子叫胜子,才刚刚会走路,却整天流着鼻涕跟在青玉后面傻呵呵地笑,一点也不怕生。

夫妻二人都是人到中年,青玉便称他们为“吴叔”、“吴婶”。

吴叔有一副编织的好手艺,他们家主要靠他编竹篮、夏天的凉席之类为生,吴婶也常年给别人家洗衣服赚些辛苦钱,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因竹桐巷的竹器在方园百里之内颇为有名,常有外地客商来此购物,他们便又在本就拥挤的家里腾出一小间房常年出租,多少也能补贴些家用。

吴叔吴婶的家就在竹桐巷临街较偏一点的地段,是一座较为陈旧的二层小楼,楼下进门处小块空地上搭了个炉灶,就是生火做饭的地方,并且与另一家连在一起,没有隔断,再往前走就是别人家的厨房。

靠左墙处有一个窄窄的木楼梯直通向二楼,楼上倒有好几间房间,但都非常狭小、简陋,走在楼板上,吱吱作响。吴叔说这是他祖上传下来的宅子,估计至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

这一条街连着的,大多是类似的建筑,因为年久失修,东倒西歪的比比皆是。一般来说,竹桐巷内稍稍有些钱的人家,大多重新建了新楼,并且都是在街中心地带,而象吴叔吴婶这样的,也只有靠啃点老祖宗的本了。但话说回来,他们比起那些居无定所的人家,终究还是要好得多。

青玉就与吴叔一家全部住在二楼上,她是单独一间小屋。吴叔一家五口全部挤在另一间大点的屋中,还有一小间屋子没有窗户,横七竖八堆放了不少杂物。

天气好的时候,吴叔就在自家楼下路边空地上,做他的活计,材料倒是不缺,编织竹器所用的毛竹,后山上就有,大片大片的毛竹林,半天功夫就能砍好多。之后,将毛竹破开成竹片,再修成细细的竹条……竹器完成了,就送到对街竹器店里,收些功夫钱和本钱回来。

吴叔手艺很好,他编的竹筐竹篮,做工精巧,形状优美,特别是凉席,用一根根极细的竹条编织而成,上面有各种漂亮图案,用手一摸,光滑细腻,没有一处划手的地方,更难得的是,凉席四周的边包得伏伏贴贴,仿佛是用布裹成一般。

七岁的刚子,一直跟着父亲学编织手艺,而吴婶则每天忙着做饭、洗衣,金子呢,除了看好小弟弟胜子外,还抽空和一大帮小伙伴去后山一家小采石场砸石子,一天能赚好几毛钱。她悄悄将钱藏起来一些,打算留着过年时买些好看的头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