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事宜安排妥当,工程加速进展中,没事的人手已经全部回国。Www.Pinwenba.Com 吧躺在冷清的公寓中,忽然想念自己伟大的祖国,啊母亲,以前从没觉得这么亲切。
可惜于馨不仅不能回去,还要每天当监工,每天签批一大堆的东西,负责一大堆的事宜。要不是前期认识的一个美国朋友卖给自己一辆二手车,她非得把自己两腿跑断不可。
五月底,工程已进入尾声,办公大楼也成功租赁。厂房设备之类已经运输到位只差专业人士安装,大部分设备都是在当地购买定制,于馨为当地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效益。
是时候享受美国生活了,于馨认识了不少当地朋友,偶尔相约去听个音乐会,欣赏街边的爵士乐演奏,自驾出游。她终于在上班第10个月零8天的时候才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活着真好。为了让自己这个已年满23岁,只谈过两次恋爱还没有结果的跨世纪衰女尽快结束自己的海外漂泊,她想回家。
她不想找个棕头发,深眼睛,四体发达的老外。
她想家,想家,想家,比任何时候都想回家。
繁琐的招聘工作开始,于馨也尝试了一回坐在一张偌长的大桌子后面,眼观鼻鼻观心的看着一个个胆颤心惊的面试者。正想威风一把,张口欲问来者何人。旁边的主事人,人力老总发话了,来者何人?是用英文的。感情她这忙活了快半年,正式运营后,自己也不过继续做回以前那个小小小奴仆角色而已。郁闷的听着人事部人员的逐个面试,于馨直翻白眼。
派遣往美国驻扎的人士纷纷到来,场景越来越热闹,员工成分越来越复杂,亚洲,非洲,欧洲,美洲。黑白黄各色人种,真正达成了全世界人民大熔炉的和平愿景。
话说于馨好歹也是美国公司的元老,可是这大部队人马到来之后,似乎就没她什么事了,心里凉飕飕。
小角色就小角色吧,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选人结束,公司进入了试运营阶段,于馨带领海外销售团队跑市场,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美国已经跑了个遍。她的团队名号也响当当了,各个成了人精,无所不能,有胜过苏总团队的势头。
七、八、九月,公司正常运营后,效益跨越式增长,大公司就是大公司,人力物力财力到位之快,简直堪称神速。想起当初老爸公司里签批个款单,推推拖拖,等批了,大势全去,说白了,还是没钱。
于馨的年终嘉奖30万已切切实实的捏在了手里,这是她第一次,人生第一次赚的最多的血汗钱。
作为一个23岁的平实创业奋青,她的存款已上五十万。同事羡慕,朋友夸奖,爸爸沉默,哥哥爆发了,他说上天待他不公。
美国一年的生活,既忙碌也休闲,让于馨成长了很多,学到了很多,累归累,但是看着自己的成绩还是会欣慰,青春真的没有白费。
浑然不觉在西雅图竟已呆了这么久,让于馨几乎忘记国内是什么样子。老爸老妈都还好吗?哥哥和嫂嫂还好吗,据说嫂子生了个女儿,嘿嘿,这哥哥还真是急不可耐!温越泽和黎光现在怎么样了?张杭亮的音乐梦走哪了?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加迫切的想回到国内,想走在黄皮肤黑头发的人群中,想走在青砖琉璃瓦的街道小巷,她要回家!
06年初,事业蒸蒸日上,发展前景大好,人气火速飙升的于馨向公司提出了辞呈。公司总部本打算让于馨协助美国公司老总,一起发展美国市场,可这唾手可得的前程她不要了,那么多困难都度过了,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候辞职。她总是令大家不解,震惊。
“我说你脑子被门夹了?公司本来准备给你升职,以后前程似锦,早和你说了,公司的发展机会很多很多,别说百万,以后赚千万都不在话下!”电话里,苏总在咆哮。
“对不起苏总,我懂你的好意!可是我有我自己的路要走,不管以后走好走坏我都不会后悔!”
“你的路?就是开你那个什么破饭馆?你有点追求好不好!”苏总已经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实在想不到自己带了一年多的下属,在前程似锦的此时选择辞职回国。
“苏总!”
“好好好,你简直不可理喻!我看你回来能玩出个什么花!”苏总再次挂掉电话。
这几天类似这样的吵架没少上演,每次结果都以苏总气的半死告终,她真想只当以前从没认识过于馨。
躺在西雅图公寓床上的于馨,此时也内心澎湃,她从不觉得自己的选择有什么错误,她还如以前般执着,她想做自己的事业,一直如此。毕业一年半的锻炼已经使得自己渐渐适应了这个社会,美国的一年漂泊生活,让她变得更加坚定和独立,她要自强,要创业!打工赚的再多,对她来说也仅仅是杯水之薪。
敢问她难道真想开个饭馆吗?是的,她已经想了很久了。
娱乐?休闲度假区?投资成本大,她没钱,pass;咖啡厅,休闲吧类,清闲悠哉的老板虽是每个女孩的梦想,但是不赚钱,只能当个副业养着;食品?玩具?没有相关方面专业人才,pass!
机遇在哪里?既想赚钱又想清闲,做什么好呢?难道真要每天站在充斥着油烟瘴气的厨房里,每天和猪牛羊肉,萝卜白菜打交道?
可是民以食为天,管它跟什么打交道,她也想翻身当老板。
夏天时,在西雅图遇到过一位知音,他是北二外国贸学院一位研究生导师,当时他是来参加一场经济类讲座,刚好遇见于馨。
为什么说是知音呢,第一,他们一见面就话题相投,状似老朋友般,别想歪了,这人是个50岁的半老头了,两人一见如故,天南海北的聊,大概是国外生活太寂寞,看到这个康博士,就想起了以前的导师李博,两眼泪花花的。
第二,两人有缘。这个康导师第一次听于馨名字,竟说自己听过她。这,这。自己上过报纸,上过电视吗?没有吧!后来才得知,康博原是李博的朋友,还看过于馨的论文,对里面于馨的不少看法一直过目不忘。没想如今竟在美国遇到,难道还不算有缘。
康导没在美国呆多久,但是听了于馨的现状,工作状况等,还是给了许多建议和帮助。以至于馨后来能在公司混的如鱼得水也有康导很大的功劳,真是一山更比一时高呀,先是李博,后是冷教授,现在又遇到了康导,每位都和自己是良师益友,在于馨的启蒙路上为她照明指道。
年底辞职有二:一个原因前面都说了,她要创业,她要当老板,她要每天对着案板上的肥鱼剁剁剁;还有就是她想考虑康导的提议,回去继续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此二并不冲突,现学现卖,活灵活用,坐在教室里数着钞票,当一个年轻的学生老板。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