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六章教育大突围十六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十六章教育大突围十六

杨建云工作认真、踏实、执着,心地善良、高尚,爱孩子胜于爱自己,这个大家都知道。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可是她不是神仙,在伴读过程中也有自己“失误”的时候。

有一天,服装厂急于赶服装,全厂所有员工都在加班,夜里十二点半才下班。那天,杨建云走在山路上,头晕脑胀,走三步要歇一步,差一点晕倒在山路上,好不容易回到县城租处。看到女儿躺在床上和衣睡着了,她想问一下孩子晚饭吃了没有,可是她没有那精力,也和衣倒在床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她睡得特别沉。第二天上班的时候,还是房东敲她的房门,她才从睡梦中惊醒。她一看闹钟的指针已经到了六点,便“气急败坏”对闹钟说:“都是你这个没有用的东西,连喊人都没有劲!”

她赶忙把自己的女儿喊醒,急急忙忙地对女儿说:“快起来,今天妈妈起来迟了,你吃一块蛋糕,再喝一杯牛奶,中午在学校食堂里,多吃一些饭菜,妈妈晚上回家再给你做一顿好吃的。”

女儿嘟哝着嘴:“我昨晚一直等到你十二点,没有吃晚饭……,后来我就……睡着了。你就不能不去上那个班?我们在这里租房子,不就是为了读书吗?何必把你累得这么狼狈?不要顾了这头丢了那头,到头来一头都顾不上。”女儿极不高兴地对自己的妈妈说。

“妈妈答应你,等翻过年保证不去上这个要人命的班了,好好在这里为你烧锅办饭,专心致志陪你读书。”杨建云心情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极为平和地安慰自己的女儿。

女儿似乎想说什么,看到自己的妈妈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一样,满心的委屈只好往肚子里面咽,便一骨碌地爬起来,极不情愿地拿起一块钱、一袋牛奶,提着书包走出房屋……匆匆地朝学校赶去……

杨建云看到女儿已经上学,便提起小布包,头发也没梳,脸也没洗,牙也没刷,一直跑到山下,就这样还是没有赶上服装厂的专用车,她赶忙坐上对服装厂方向去的农村客运车,等她赶到的时候,已经迟到了五分钟。……

要知道杨建云所在的服装厂,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迟到一个小时以内的扣三十元,两个小时以内的扣六十元,三个小时以内的扣九十,如果你迟到三个小时以上,你这个月的全勤奖一百五十元也就一分没有了。因此这一天杨建云辛辛苦苦的劳动,又只能是白白地替老板卖命了。

由于服装厂管理比较严,经常加班加点,工厂的经济“效益”相当不错,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不管上交税收,还是工人工资、福利都是在本县城榜上有名的。于是,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厂里的工人越来越多,不到一年时间,这个服装厂已经有一千五百多职工。一些外来的县市级工业园区企业老板常常慕名而来,向这个服装厂学习“科学”的管理经验。很快这个服装厂的先进事迹在省、市、县的大小报刊上广为传播。这样一来,省、市、县主管部门的领导们便决定到这个服装厂进行调研、考察:一是准备把这个服装厂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广出去;二是看一看这个服装厂究竟有没有一些违纪现象。服装厂领导们听说省市企业主管部门来检查,并且还带来一批服装业大客户来这里,准备和这个服装厂签订服装加工合同……这个消息来得有点突然,但是服装厂老板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为了更好地展示服装厂的形象,为了与更多的服装界大老板签约服装加工合同,这个服装厂董事长不敢有半点怠慢,多次召开大小会议,商讨迎接省市企业主管部门检查策略,并且确定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和十几条全厂职工注意事项……不仅如此,厂里还特地从外面购进美观漂亮的礼仪服装,确保这次检查活动万无一失!

检查这一天,厂领导从外面请来了当地非常有名气的鼓号仪仗队,又在厂内职工当中精心挑选了十几位身材苗条、体态优美、很有几分文化气质的礼仪小姐。经过多少天的精心准备,厂领导的“努力”终于闪亮登场了,礼仪小姐们,服装整齐划一,手捧鲜花,嘴露微笑,分立服装厂大门两旁……其欢迎规格比县政府要员迎接高级外宾还要上档次,真是声势浩大,气派非凡……

八点刚过,只见服装厂的大门口,锣鼓喧天,乐号齐鸣,沿途五十几面的彩旗在柔风的吹拂、丽日高照下,呈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精美画卷,礼仪小姐手拿鲜花、花篮、袖珍型的服装厂厂旗,两手高高举起,左右摇摆,很是惹人眼球……特别是那礼仪小姐的诱人小蛮腰,加上造型独特的S形曲线,在激情飞扬的礼仪声乐中,更具有一种梦幻般的浪漫情调。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企业老总组成的督查团,还有多家媒体记者,在本县城分管领导的陪同下,穿过一道风景优美的“美女”条形阵地,越过声势浩大的鼓乐仪仗队,径自朝厂门口涌去,早已在服装厂门口等候多时的服装厂(总部在上海)董事长和本厂的日本老板,便迫不及待地上前与这些督查团的领导们一一握手,以表示对这些领导的“衷心爱戴”……其豪华阵容确实让没有见过大世面的杨建云大开眼界。

“全搞花架子,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人苦干实干做出来的,而不是靠虚张声势、弄虚作假吹出来的,如果我们工厂领导平时能够专心致志抓经济、认认真真遵守国家法律,多为企业职工谋福利,就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来检查,我们工厂也会高枕无忧;你今天为了迎接几个客人,花费上万块钱不说,还要多少人跟在后面‘理摆裙’……”杨建云小声对身边的同事说,她如鲠在喉,长吁了一口气:“检查检查、弄虚作假,真折寿啊!”

“要是能够把这些迎接检查的花费,全部贴补在我们全厂的职工身上,那该多好呀!可惜!可惜!实在是可惜呀!如果,要是我干这个工厂的董事长,我绝不会干出这种低级愚蠢的事情来!我听房东说,最近她的表妹居然被传讯到民事法庭,成了“卖房有欺”的被告……没有办法,她的表妹和原告都请来律师。双方律师联系了以后,被告律师严肃地对她的表妹说:‘这个问题还不简单呢,因为你们在签约的时候已经声明,没有隐瞒任何问题,现在买方发现厨房和客厅有许多蚂蚁。而且这些蚂蚁数量特多,个头也不小。新房主有过敏病,他们因此提出索取赔偿金三十万元。’……后来,她的表妹虽然没有倾家荡产,但是法庭前后一共花去十多万元,其中二万元是律师费,十万元是赔偿金。而那等待宣判的煎熬,以及随之而来的懊悔感叹,更不知道让她的表妹损失多少元气,日后且要花费一番加以调养呢……文明社会,应该是一个遵纪守法的社会、诚信的社会,而且在自觉遵纪守法的历程中,需要付出代价,需要受到惩罚,印象才会深刻……”杨建云身边的同事也有同感。

“你这一辈子,不要做美梦了,要是你的儿子将来做董事长,那我还是相信的,听说,你的儿子最近月考成绩又是全班第一,你真是太有福气了,我真是羡慕你呀!有这么一个好儿子!”杨建云看到来车间监督他们的小领导,全神贯注外面的热闹,她便继续壮着胆子边做衣服边和身边同事小声聊天。

……

笔写到这里,为什么还要继续写杨建云的打工生活呢?因为,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让中国更多人了解农村教育的方方面面(当然包括农村教育的社会环境),以便让更多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从中找到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杨建云的伴读打工,是我国农村教育的普遍现象,是实现教育大突围的社会环境。在我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我从来没有停止这样的思考:只有认真审视中国教育的社会环境,坚决反对弄虚作假,依靠中国最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诚实守信、奋发进取,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大突围。

过分地看重教育的社会环境,听起来是何等的沉重!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只研究中国教育的本身,不去关注教育的社会原因,那就很有可能走上举步维艰的道路。除非,我们承认失败!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向来对父母为孩子伴读没有太多的好感……因此,我不太赞成让父母丢下自己的工作去为孩子伴读,也不愿意牺牲自己太多的精力去宣传父母为孩子伴读的好处。但是,我又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必须对具体的事物、具体的人,进行具体的、全面的分析。新时期农村中的学生家长丢下自己的工作到县城学校附近租房子为孩子伴读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它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很快蔓延到县城的大街小巷。不可否认,伴读架起了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实现了家校联动,并且间接带动了县城经济的发展,缩短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促进伴读县城的繁荣,因此,我不同意把中国的农村伴读教育现象简单化、孤立化。我既不同意社会把“伴读现象”一棍子打死,把它贬低的一文不值,但是,我也不赞同政府部门把进入城市的伴读父母们当作拯救基础教育的法宝。现在,有些教育工作者只看到伴读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有利一面,对伴读现象只做简单的肯定,这表面上看起来很“革命”的,其实也是一种极为狭隘的、片面的表现,也是没有对中国教育现状进行细致分析、反思的表现。因此,我还要用几个章节对杨建云的打工伴读生活进行跟踪解读,以便让更多致力于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教育工作者从中领悟到中国农村教育的真谛所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