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教育大突围二十八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二十八章教育大突围二十八

万宝强非常清楚自己的妻子杨建云,她不仅是一位好妻子,更是一位好妈妈。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她对女儿的关心真可以用无微不至来形容。但是她很难清楚,这种无微不至的关心,也会给自己的女儿带来不利。她的善心、好意却不能让自己的女儿在非常舒适的环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这种错位之爱,也会使她感到措手不及,甚至感到十分沮丧、十分迷茫。但是杨建云是一个十分要强的女人,心中的烦恼从来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有事急在心里,表面永远给人一种风平浪静的样子。她不会像万宝强那样,一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所有的心事都会毫无保留地写在脸上,必须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话说完,心里才会感到空荡。杨建云永远做不到,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杨建云对女儿的成绩有所下降,在自己内心的焦急和烦恼要比万宝强更大。

自从万宝强和杨建云在相互交流达成共识(冷静)之后,一向仁慈的杨建云,在讲话的语气、说话的动作、交流的方式上都做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她与女儿沟通交流的结果,仍然是收效甚微。许多很中肯的建议,都遭到女儿的反对。这种僵硬、尴尬的局面,终于使杨建云彻底地醒悟过来。她终于认识到,对自己的孩子过分溺爱,不但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幸福、美好前途,反而容易使孩子产生许多不健康的心理,从而把孩子内心中那份最原始的、最美好的东西丢失得无影无踪。

杨建云与女儿交流的结果,虽然在气氛上取得了一点温和效应,但是在本质上面还没有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女儿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没有大的改变。她有几套非常漂亮而又时尚的衣服,只要朝身上一穿,就会招来许多人的赞美。而这种赞美的词语来得太容易,不要人们作任何努力,只要嘴一张,就会满天飞舞。而人的本性,是向来喜欢听别人赞美之词的,因为这种赞美之词,会像阵阵暖风,熏得人未酒自醉。因此,她女儿这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同样也在这种浮夸的虚荣心里面自娱自乐。

我们都知道靠自己顽强拼搏取得优异成绩而得到别人的赞美,这实在是太难得了。那是汗水与泪水相互交融的产物。可是就赞美的本身而言,赞美的语言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得来的方式方法不一样,而对人产生的愉悦快感是一样的,一个是几分钟就能得到,一个是需要付出很多艰辛劳动才能得到的,谁不愿意驾轻就熟,择其易者而从之呢?对于一个爱慕虚荣,又是深陷其中的人,很容易把那些虚假的荣耀当做自己的奋斗目标。

那年冬天,万宝强女儿从一套漂亮的冬季服装要到两套漂亮的冬季服装。父母没有办法,害怕因为服装问题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可是女儿并不感到父母对此付出很多努力。女儿得到服装后却认为家里不是没有钱,只要自己去努力,家里的钱就会像海绵里面的水,很容易把它挤出来。她根本不去理解这些钱是从亲朋好友家里借来的。

作为家长,总不能经常把家里的钱用得干干净净,靠四处借钱过日子吧!像万宝强这样一个从农家土地中走出来的穷教师,他所有的亲戚、朋友以及周围的街坊邻居都不是什么大腕。你去借钱的时候,人家总会不由自主地和你约定还款时间。这不是人家怕你不还,而是人家这些钱都不是什么闲钱,若不是你是急等小鱼火上烧,他们绝不会把那些自己都舍不得用的钱,挪出来给你化。当然这还要看你和这些借钱人的交情怎么样。总之你去借钱的时候,总是好话说了一大堆,陪着笑脸,还得像记救命之恩一样把人家记住,以便日后再用更好方式去回报人家。

靠借钱过日子,这种超前的消费观念,像万宝强这样的人,一个安于本份、没有浮躁、没有投机取巧之心的人,很少有那种“潇洒”之心的。如果,对于我而言,让我每天都在借钱与还钱中度日,这就等于要我的命。我宁愿每天喝三顿稀饭,穿一套没有纽扣带补丁的衣服,我也不愿意让债主整天跟在我的屁股后面,像影子一样纠缠于我。因为,我受不了那种没有自尊、没有自信的生活。不是吗?人穷越要志强,越要顾及那二寸半的面子。这就是我的人生信条。也可以这么说,这也是全天下百分之九十九人的信条。但是全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能知道做父母苦衷吗?

当孩子们的心灵天空被层层乌云遮蔽的时候,这些朴素的人生观念,他们是绝对不会认同的。你不给他们钱买衣服、买鞋子、买手机……,他们就会板着面孔说你是老古板,说你自己作践一辈子,还要让你的孩子跟着你受一辈子的罪。甚至有点孩子不顾父辈尊严,说你是守财奴,连葛朗台都不如。并且振振有词:瞎子一辈子没点灯,也没有把灯油钱省下来。这些孩子呀!根本不会去认识这种不切实际的虚荣对自己的健康成长的危害性。而危害性最大的,不是这件事的本身,而是在于做这件事的思想。我们身处农村,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十分富有,就是这样,我们也不能说品牌考究的衣服不能穿。只要在你家庭没有太大的经济负担,你照样可以穿比较昂贵的衣服。但是由此而上升为互相攀比,那是绝对应该禁止的。因为,这种相互攀比的社会风气,不是刺刀,但是可以使一个头脑非常聪明的人,失去生命中最宝贵的进取之心,失去成为栋梁之才的可能。你本可以轻松地步入成功幸福的天堂,如果你有了这种自以为无所谓的虚荣心,就会使你半途而废。

王安石笔下的仲永,四五岁时候就能读诗书,七八岁时候就能吟诗作画,十来岁的时候,作出的诗文已经是誉满乡野,远远地超出同龄人多少倍。其中的文采所表现出咄咄逼人的灵气,连当时身为北宋文学泰斗的王安石都赞不绝口。足可见少年时期的仲永在吟诗作画方面的造诣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他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神童。可是这个神童成名后,从此不思进取,在别人的赞美声中迷失了自我,跟在父亲的屁股后面,出入于豪门望族,满足于别人给他的几句廉价的赞美词语。等到王安石第二次回家遇到他时,这个聪明绝顶的仲永已经跌落成为一个凡夫俗子。往日的才情、灵气都在虚荣的毒火中灰飞烟灭。当年那种超脱世俗的神童仲永,已经面目全非。与别人谈话老是把自己以前的荣耀当做一顶金光闪闪的皇冠戴在自己的头上,很怕别人低估自己的才能,很怕别人忘记眼前谈话的人是一个无以复加的神童。当王安石第三次遇到他时,这个天才已经堕落成为蠢才,除了满嘴的陈词滥调,已经没有任何新意可言。你与他谈话,他总认为他在抬举你,那是他给你的无尚荣耀。这种自我炫耀,自我标榜,让人看了以后,恶心得数日不思饭香。

我们想想,一个靠虚荣支撑的人,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是谁,有时还要到处卖弄已经过时的才能,让周围的人很怕遇见他。与一个这样的人在一起谈话,你问问天底下所有人,能有几个人愿意?如果是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这种人谈一分钟就已经乏味了,谈两分钟就会如坐针毯了,三分钟我就会不顾一切仓皇逃跑了。说实在话,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浪费时间。因为这样人嘴里吐出的话,除了炫耀自己还是炫耀自己,根本没有什么真才实学让你从中受益,让你从中体会到的,就是他彻头彻尾的虚荣心。

仲永的悲剧,每天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上演,作为“仲永”和“仲永的父亲”都很难看清自己所表演的角色,深陷当局迷茫困境,不能自我觉醒,自我感觉良好,一切都无所谓,一切都还可以,即使自己到了愚蠢的极限,还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或者沉醉于“曾经了不起”之中。翻开古往今来的历史篇章,有没有看重虚名而成就大事、名垂千古的人?我敢断言,以前不会有,现在不会有,即使千百年之后这样的人也绝对不会有。如果我们记之而不鉴之,则必定重蹈仲永覆辙。

翻过春节,展眼又到了春天,到处莺歌燕舞,到处鸟语花香,人爱美虚荣的心弦,很容易被大自然的巧手拨弄。杨建云的女儿又很快要求父母给她买来一套漂亮的春天服装。但是万宝强和杨建云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对女儿这个不合理的要求不予考虑。

女儿虽然当时不高兴,但是杨建云把她在县城中学发的两套校服,从床底下的箱子里面拿出来,洗得干干净净,并且把它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女儿的床上。那一阵子,杨建云始终保持沉默,好话坏话都不说,只是用一双慈祥的目光望着她,一脸赞许的笑容迎着她。结果,让杨建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没有两天女儿竟然高高兴兴地把非常朴素的校服穿在自己的身上。这个意外的发现不仅让杨建云高兴,也让万宝强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杨建云乘机把自己以前从网上下载的曹靖华写得一篇关于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穿旧棉裤的文章,放到女儿晚上回来做作业的桌上,并且把鲁迅一句比较经典的语言:安逸的生活,很容易使我们产生腐化的思想,伤失我们的进取心。用红笔给它杠出来,以示父母对她的关注。

女儿看到自己书桌上面的一篇文章,便怀着好奇之心,把它看完,然后默默地把它放进抽屉里面,一句话也不说地做起作业来。杨建云只是在很远的地方看着她,并没有立即走过来,那天中午整个小房子里面显得格外的清静,一切都在无声的、水乳交融的环境里面完成了一次具有开化之功的洗礼。谁都难以相信的是,杨建云用“无声”的交流,代替了有声的交流,竟然打开了女儿尘封很久的心结。更让万宝强不解的是,那两套校服,竟然成了女儿高中道路上形象服装。她的外衣,不论春去秋来,暑至寒往,几乎没有第二种服装。这也许有人看来是一件不足挂齿的事情。但是,我看重的是:不是服装的本身,而是深埋在女儿内心深处的那颗朴实无华的雄心。因为,有了这颗心,多少慈祥的父母,就能够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能够心平气和地睡到天亮,绝不会有什么唐突不安的烦躁。

原来万宝强苦苦追求的点拨之妙,竟然是那样的平静,教育之玄理,看来不是张大嘴巴在滔滔说教,润物无声更富有浪漫奇效,诗化的教育境界,绝对不是喧嚣。“简单”虽然抵不上“精妙”,但是最美的答案不是“浓墨重彩”,往往就是看似寻常的“简简单单”。因此,我常想,生命中的疗伤天空,复杂只能加重病情,只有静养才能创造康复中的微笑。

通过万宝强和杨建云的良苦用心,女儿的那种虚荣之心,竟然在风平浪静的夜晚无声地关上那扇很难关闭的门。这虽然不算什么教育奇功,但是这对于万宝强这个小小的家庭来说,她能使女儿重走阳光路,这就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创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