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教育大突围 四十六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四十六章教育大突围 四十六

杨建云在找房子当中,吃尽了苦头,不仅仅要受到皮肉之痛,还要承受精神的折磨。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每天几十里上路不算,还要厚着脸皮与房东们说一些讨价还价、可怜兮兮的话,人都是要脸皮的,都是要维护自己尊严的,可是在伴读区找房子,那可是拿热脸贴人家冷屁股的活,这对杨建云来说,简直就是农村人常说的“赶驴推磨”。累急了,她就拿起手机,坐在地上,尽说些抱怨自己的丈夫的话。

“不知道每天在学校忙什么,明天赶快到县城来给我找房子,要是明天不来找房子,我就要打起背包回家不来了。”向来不喜欢抱怨自己丈夫的杨建云,但是由于自己的身心已经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她没有其它选择!她终于向老公发出最后通牒。

万宝强面对妻子的“抱怨”,他感到无能为力,对着电话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有说出让妻子感到满意的话,只能一个劲在电话里说一些隔靴搔痒的安慰话。因为他知道县城中学附近的租房太难找!让妻子干这种活,确实有点难为她了!

我们县城中学附近的房子是不是都是绝对的难找呢?我们的回答只能不是!因为,县城中学附近的好房子很多,最好的房子是每年租金一万多元。杨建云,一个农村教师的妻子!她所说的难,只是相对于自己的经济状况而言的。她要花少量的钱,去租相对环境较好的地方,你说能不难吗?再说,像杨建云这样无助的人,能不向自己的丈夫抱怨吗!

面对自己妻子的抱怨,万宝强能有什么怨言呢?因为自己身为七尺男人,横竖都是一条汉子。有时,我在想,为什么从事二十多年教书工作的万宝强,到头来连自己的老婆孩子正常的生活消费都成困难?这哪里像一个教师呀?!还不如站在大街上面卖青菜萝卜的小贩子!这分明是对中国农村教育一个绝妙的讽刺!

万宝强非常清楚,现在农村老师的社会地位,真是低得不能再低了!如果是双职工的家庭,每月有四千来块钱的工资,日子还能稍微好过一些,平时还能在同事、朋友面前装“老大”,在社会交往方面也能勒一下裤腰往前冲。对于像他自己这样单职工家庭,全家的生活来源都是靠一个人的工资,人情事务,养老育幼,再加上平时的生活开支,只能是捉襟见肘。所以他在社会交往方面又怎么能不束手束脚的?又怎么能给人一种大方、潇洒的感觉呢?因此他在社会交往方面总是瞻前顾后,左右为难。有时情愿让人背后说他是铁公鸡、葛朗台,也不愿像那些阔少爷一样,出手大方利落。他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不会去邀朋友、同事、自家兄弟到饭馆里面“潇洒走一回”的……由于他囊中羞涩,腰里无力!不愿潇洒了自己,苦了自己的老婆孩子。由于他舍不得仅有的“几张票子”到饭馆里面请客,所以他在受到别人邀请的时候,也是尽可能地找些托词回绝对方,以免回请别人,以防止给他家庭的经济带来额外负担。

由于这种“憋足”的思想在支配着像万宝强一样的单职工教师家庭,他们老婆孩子绝不可能在穿着打扮、生活用度方面追求那些较高的档次。这样也就注定不可能让别人用羡慕的眼光去他们的老婆孩子。他们自己的穿着也只能像“土八路”一样。正如民间流传的,形容农村学校教师形象的口头禅:骑着破车铃不响,其余地方像哐档。黑色皮包没拉链,遍地小偷不用防。穿的衣服就两套,城里楼房成幻想。名为教师响当当,实是尘世穷书匠。

万宝强不是不知道,这个伴读区的人,包括不是农村教师家庭的伴读父母,也会私下议论农村学校的老师。就在前几天,万宝强还从妻子那里,听到一个让万宝强感到无比伤心的事情。

“现在的农村老师,只要他们朝人群中一站,连那些沿着街道挨家跑的乞丐都知道他们是一个教书匠。”有一天,杨建云上街买菜的时候,有一对陌生的、比较年轻的伴读妈妈,在路上点评当今的老师。

“何出此言?”杨建云装着很“无知”的样子,上前凑热闹。

“因为,他们的特征性的“乞丐”行头,斯文、寒酸、假清高,人家一眼就认出来!不是吗,他们的级别是九等公民(九儒十丐)!,他们的级别仅仅比乞丐高一个档次,因此他们和乞丐如此相近的地位,哪有认错之理!”其中一位较为时尚的少妇抢着说。

“不是吗?现在,社会上表面上对他们客气,人家喊他们是老师,私下喊他们是书呆子,喊他们是臭老九,喊他们是小乞丐。人家给他们这么多的头衔,不是随随便便给他们戴的,社会上人给他们自有合适的道理!”另一个少妇讲得话更为“精辟”。

“你们知道社会是如何来形容教师这个职业的吗?让我慢慢地给你们道来:人们说教师起得比鸡还早,吃得比猪还差,干得比牛还累,睡得比妓女还迟!”这两位“年轻”的伴读父母继续发表高见……

由此可见,现在教师,在现代社会人民的眼里,是多么贫贱的职业!一向引以为傲的杨建云,从那天开始,走路的时候,再也不敢抬头挺胸了,甚至不敢在人家的右边走。

亲爱的读者,我们都是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都深受老师们的教育和栽培,应该可以这么说,没有老师辛辛苦苦的付出,哪里有社会上那么多人才的荣耀?他们一天到晚同书本打交道,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都倾注在为别人的作嫁衣裳上面。他们师范毕业,本希望可以丢掉书本,让自己发胀的大脑好好地去呼吸一下轻松的空气;让他们写得发麻的手指,去弹弹钢琴,去弹弹吉他,让自己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愉悦一下疲惫的身心;让从来没有时间细细品味家庭温馨的胸怀,也希望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慢慢地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谁曾想三尺讲台,不仅让他们的家庭温馨之花难以艳丽,而且还使他们聪明的经济头脑慢慢地钝化。只知道课本、学生,还有那年终时候学校发的几百元的年货。童年时候的美好憧憬,都匆匆地遗忘在堆得厚厚的书架上;还有那满嘴的之乎者也,成了新时代的新版本的“孔乙己”,成了社会交际场上面的“零余人”,成了灯红酒绿世界里面的孤独者;未老先衰成为农村教师的通病。十年寒窗没有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舒适的家园,却带来了诸多因为经济贫困而产生的“副产品”。看到以前没有从事教育行业的老同学,一个个耀武扬威,一个个成为时代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健将。您看:一个个炫耀着“吞吐万里山河”的口气,一个个驾驶着让世人羡慕的宝马轿车,一个个手里拿得成叠成摞的“消费卡”,一个个身上配戴着的金光闪闪的的珠宝,一个个嘴里叼的进口外货;再看他们肚里装的,腰里挎的,膀中挽的,无不使你眼花缭乱。就算你入过道修过“禅静”之功,也会让你“拔剑四顾心茫然”。

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美好的鲜花,那么多的美酒,那么多的掌声,那么多的奇珍异宝都是为别人准备的?自己想去看一朵美丽的鲜花,可是,当你去的时候,已经成为别人脚下枯萎的败絮?自己想去采一粒金光闪闪的珍珠,可是,当你冲过激流,敲开宝藏大门的时候,等待你却是拿你“开心”的顽石。别人拥有的,多得用脚踹都踹不走;可是你得到的,少得让你揪心揪不过来!你回过头来,想去“看一看”别人丢在垃圾里面的“下脚货”,可是那些“下脚货”突然生出两只眼,看看你的尊容,竟然会把鼻子一捂,屁股一扭,鄙视地看你一眼,径自追逐“苍蝇”去了。

你不要想不开,世道也许就是如此!有道是:天道是以有余供不足,为什么世道上不少地方却是以不足来供有余?现在虽然是新时代、新社会,要想把这种邪门左道,歪风邪气,从这个社会上面荡涤干净,不下一番大功夫,不来一场脱胎换骨的大洗礼,那是难于白日做梦!难于平地上青天!

世界上那么多的好东西,那么多的好机遇,都是靠人去争取的。如果都希望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那么这个林妹妹又从哪里来?来了又能有多少?我们要知道天底下那等好事,究竟能有多少?!应该可以这么说,能得到天上掉下林妹妹的人,绝不会是凡夫俗子,也绝不会是等闲之辈。假如你是凡夫俗子,即使你真得很走时运,让你意外地得到那些非分的“林妹妹”,那也是白搭。因为,两个很不相称的“人”走到一起,我们只能说你们是有缘无份,最终只能说劳燕分飞,各奔东西。

我们应该承认,作为农村教师,尤其是穷乡僻壤的农村教师,大多数是十分优秀的教师,就像开在荒野驿站边的芬芳艳丽的小兰花,没有太多人去欣赏他们,没有太多人去关注他们,只能让他们过者较为贫穷清苦的生活,不知足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说句心里话,在我们现在的农村,一些较为“开明”的人都认为:如果一个农村漂亮的女孩子,嫁给一个农村穷教师,真算是瞎了九辈子的眼了,或者说前几辈子欠他的债太多,再或者说是上帝派遣她来还他情债的。

万宝强作为局内之人,也认为这些“开明”人士的想法,不是没有半点道理,因为农村中普遍认为做教师的太辛苦,认为这些读书人的肩膀太嫩,吃不得半点苦、半点累,家庭里面的最苦的东西,往往是他们的妻子无怨无悔地替他们吃了;家庭里面最累的、往往是他们的妻子无怨无悔地替他们受了。这些教师妻子名为“教师妻子”,实是家庭的“仆人”。夫妻俩人共同守着那份吃不饱,饿不死的教师职业,不能放开手脚到那些经济比较的发达的地方去闯荡江湖,去挣那比教师职业能多好几倍的工资。现在农村学校的单职工教师的妻子,大多数是农村女孩子中的佼佼者,未嫁做姑娘的时候,不仅是相貌出众,而且大多数是一些有一定文化修养的女人。自从嫁给农村教师以后,她们不得不“学会”着吃苦,不得不忍受着劳累。丈夫白天黑夜忙于教学,农村的农活只有她们独自承担,耕田,耙地,撒种,施肥,打场,扬场,挑水,运浆,还有那些特别辛苦的修建农村水利工程,这些原来都是男人干得力气活,她们为了替自己的丈夫承担一份劳累,承担一份养家糊口的责任,她们不得不放下女人娇柔的架子,拿出自己吃奶的力气,同这些粗活脏活打交道。她们实在支撑不下去的时候,还得去请自家的兄弟姐妹来帮帮手。从这一点意义上去考虑,她们跟着农村穷教师自己受罪不算,到头来还要连累她们的兄弟姐妹,甚至她们的父母亲也要跟着受罪。古人言:一人有福,带上一屋。如果反过来讲:一人没福,要连累一屋。这个哲学命题,也应该成立。

这些农村教师们的妻子们,跟着自己的丈夫,历尽人世间的风风雨雨,受尽人世间的无尽辛酸,遭受着人世间多少“家庭不公正”的待遇,尝遍了农村生活中无比艰辛的劳役,独自享受着“教师之妻”这份廉价的荣誉。娇美的容颜,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在充满无助的岁月中、在多少个严寒酷暑的季节里,像一朵朵鲜美娇艳芬芳的玉兰花,在没有丈夫应有的呵护下,慢慢地失去昔日的光彩。阅遍农村学校教师中所有农村妻子,她们都是清一色的“未老先衰”。她们为了自己的家庭所付出的艰辛,那是用语言无法来形容的。她们背后隐藏着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如果你是一个非常细心而又想揭开这些农村教师妻子的神秘面纱的人,只要到她们中间随便地走访一下,她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就会像瀑布一样,在你的眼前无尽流淌;如果你愿意牺牲一点精力,把她们那些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整理收集起来,那应该是一部非常经典的,风靡世界的杰作,应该是一部中国农村生活中十分难得的农村教育磨难史。

说句良心话,农村教师毕竟是一个职业,毕竟有主管单位,他们在教育事业上跌打滚爬,也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嘉奖,让他们在打拼辛苦之后,享受一下精神上的安慰。可是他们的妻子,在农村教育的背后,默默地支持着她们的丈夫,舍小家顾大家。她们经历着丈夫工资从每月几十元、几百元到现在的上千元……一路走来,不离不弃。她们的辛劳,又有谁去奖赏她们呢?至多在他们丈夫的笑声中,沾染一下快乐的气氛。她们无数次的苦,无数次的累,又有谁给她们带来些许安慰呢?农村中有一句最让人揪心的话:从东向西看,从南向北看,只要站在“扒河”堤上看到妇女的,你根本就不要问那些妇女是谁,她们一定是教师家属。

想到这里,万宝强真正有些惭愧难当,他觉得今生今世欠自己妻子杨建云的实在是太多太多,面对自己妻子找房子遇到难以承受的艰辛,面对自己妻子近似撒娇的抱怨,他作为一家之主,他又能说些什么呢?此刻,他想的最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平息她和房东女人之间的小小怨气。

在万宝强看来,房东女人也是一位值得可敬可亲的人。她在人生的道路上,命运对她十分不公,本可以夫妻恩爱,白天到老,谁曾想因为自己的善良关爱却遭到姐妹一样的人最不幸的“报答”。她已经被尘世间的风沙遮住了自己美丽的大眼睛,生活中的激流已经把她冲到了只有立足之地的暗礁上面,美好的理想,已经丢失在“那场最寒冷的大雪”中,她的正常的理性思维,已经萎缩成为细微琐事中败叶,生活已经对她仅仅是一连窜空白的逗号,那些饱蘸激情的优美诗句,早已从洁白的心灵荧光屏上面删除。他非常同情那个“本可以”永远美丽,永远年轻,永远幸福的房东女人,他绝不会用责备的心态去对待那个已经遍体鳞伤的不幸女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