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教育大突围 六十二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六十二章教育大突围 六十二

那个时候,面对孩子厌学情绪的产生,面对孩子浮躁不安的心理变化,面对孩子学习成绩大滑坡,万宝强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让自己的妻子杨建云到女儿的身边去做孩子的伴读母亲。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让杨建云和自己的孩子面对面地交流沟通。这样不仅可以找出自己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真正原因,还可以及时地对症下药,把浮躁不安的心理、厌学情绪等教育问题泯灭在萌芽之中,让自己的女儿尽快走上“复兴”之路。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孩子在饮食、卫生、洗衣服等方面带来便捷。

本来万宝强和杨建云打算到高二时候再去为女儿提供伴读服务,因为万宝强考虑去为女儿伴读,这对于并不景气的家庭经济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按照当时的经济收入测算,应该是每年在一万五千元左右,要知道这一万五千元对万宝强这样有两个小孩子读书的家庭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如果不顾家庭状况,冒然作出“肯定”的一个决定,很可能出现半途而废的局面。因此万宝强对伴读教育一直采取谨小慎微的态度。

正在万宝强和杨建云举棋不定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加速了万宝强和杨建云伴读计划的实施。在放午学的时候,女儿去到食堂吃饭,由于当时学生太多,食堂楼梯拥挤不堪,结果她把自己的脚给扭伤了。这一下子使万宝强和杨建云更加坚定了到县城租房子陪孩子伴读的决心。他们一致决定翻过年立即开赴县城伴读战场,不管家庭有多大的经济损失,都要坚决克服,全力以赴女儿的学习,最大限度地为女儿考上理想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大限度的、最优秀的、最高效的服务,一扫平时丝丝连连的犹豫心理。

说句良性话,万宝强来县城伴读的第一个房东女人家的伴读环境是非常不错的。不仅宽敞、安静,而且四周景色宜人。孩子能够在这样的环境读书、休息,那是在整个县城伴读条件中一流的。因此,万宝强女儿在此期间的学习成绩也是稳中有升,学习状态也在一天天优化,从原来的全年级一千名多学生慢慢地向大几百名、小几百名进步。他女儿的自信心,甚至万宝强的自信心、杨建云的自信心都在这期间与日俱增。那个时候,万宝强和杨建云对女儿的未来确实充满阳光般的色彩。我们知道对于一个有孩子读书的家庭来说,再没有比孩子学习进步更让人的喜悦了。由于学习成绩在一路飙升,万宝强女儿的心情当然是非常愉悦,而万宝强也不管在哪里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只要想到自己的孩子,在为自己争气,心中所有的不快的情绪都随着女儿成绩的好转而云消雾散。

由于孩子的成绩好,这就引起家庭心情愉悦的连锁反应。那个时候,万宝强每说一句话,嘴角的笑容都是向外大量批发的,女儿在学习方面根本就不需要父母亲去督促。女儿每次从学校归来的时候,老远就把灿烂的笑容迎了过来。杨建云也随着午禁路上孩子放学的脚步声,早已把可口的饭菜盛到饭桌子上面,满心喜悦地等着自己的孩子来就餐。万宝强与孩子的关系是全世界第一流的融洽,说起话来也是全世界第一流的和气,彼此的心境也是全世界第一流的恬淡自如。有什么难题,大家相互参与,在一起研究讨论,谁也不会去争得面红耳赤。如果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他们都会主动地作出一点让步,并且很快把那些所谓的不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所以,那个时候,在那个伴读小院子里面,很多人都把万宝强女儿作为自己家里孩子学习的榜样。万宝强的女儿也因此得到小院子很多人的好评。万宝强也由于在处理孩子问题的时候,比较冷静,比较客观地分析问题,比较理性地处理问题,在加上他本生是一位老师出身,所以在那个小院子里面也沾上孩子女儿的福气,也被那个小院子当着家教成功的榜样。你们想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的成绩不进步那才是真正的怪事呢!杨建云也因为孩子的福气,不论在烧锅、洗衣服、都是那样的利落,嘴里还经常哼着不知名的牧羊小调,真正像一位得了如来真经的快乐天使。杨建云的朗朗笑声经常把整个小院子气氛,推向欢乐的高潮之中。

“假如那个小院子不发生那些不愉快的小事情,我们不去斤斤计较那些所谓的皮毛小事,我们的度量再大一些,也许我们的女儿还会一路飙升,说不定还能考上全国一流的好大学。”万宝强经常对着茫茫的宇宙,对着天上数也说不清的星斗在无言自责。人都说失去的东西,就想泼出去的水一样,再也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了。人啦!为什么把那么多的不如意强加在自己的身上,为什么还要把那么多苦恼一起揽入自己的怀中。本来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因为自己的莽撞,自己的节外生枝,自己的不冷静,以致把自己美好的东西,在自己无知的天空下断送了。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自己去认真反思的事情吗?本来是一件人生中最平常不过的小事情,我们人为地把它们放大多少倍,并且把这件事情中自己的过错,全部转嫁在别人的身上。把别人的过错除了放大不算,而且像一把锯人的锯子一样,让自己日夜胡思乱想,让自己每天吃不好、睡不好。结果,虑得自己神经失常不算,还把自己周围的人,虑得神经兮兮的。

孔子曾经说过:作为一个正人君子,必须要常怀坦荡之心,不要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整天耿耿于怀,要知道,人非草木,孰能无过!而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人皆知之,更也!人皆仰之。

“何必把别人想得太龌龊,把自己想得太完美呢?常怀宽容之心,多给别人一份阳光,这不但于人方便,更主要的是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自己面前的很多障碍,都是自己人为给设置的,而误解别人往往使这些怪异的障碍变得更加狰狞可恶。”万宝强经常在妻子生气的时候,用这样的语言开导她,“如果我们在遇到自己不顺心的事情,或者遇到自己认为是别人故意与你过不去的事情,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仔细地分析一下导致这些小矛盾、小误解产生的背景,我们就会把这些所谓的矛盾、误解看成人生中经常遇到的人生风景,我们大可不必那么紧张、那么恐惧。如果真正是一些原则性的小矛盾,我们也不要视之如洪水猛兽,我们都要把握理性的一把尺子,要知道让人三分,往往会把你的人生境界陪衬得更加光彩照人,更加绚丽多姿。”

“要是当初不换房子,就不会有这么多烦恼了;要是当初不换房子,就不会发生现在的换房子的事情了!要是当初自己能够对别人更宽容一些,就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了;要是自己当初能够换位思考一下,就不会产生搬房子的念头了!要是不换房子,我女儿为住房的烦恼也就没有了,说不定女儿的学习成绩早已上升到全年级前一百名了!人啦!为什么不能冷静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呢,要是世间有后悔药可买,我会毫不犹豫地买上一大包,日夜熬服!看来我这颗破碎的心,今生是无法弥补了。”杨建云也经常反思自己过去的缺失,“从昨天的风雨走过来,身上难免沾染一些尘土和霉气,心中多少留下一些酸楚的记忆,这是不能完全抹掉的。我们需要总结昨天的失误,但是,我们不能对过去失误和不愉快耿耿于怀,因为感伤也罢,悔恨也罢,都无法改变过去,不能使你更聪明完美。如果总是背着沉重的怀旧包袱,为失去的美好伤感不已,那只能陡增你的痛苦和烦恼,那势必会失去更加美好的现在和未来。追悔过去,只能失去现在:失去现在,哪有未来!正如古人所说,为误了头一班火车而追悔不已的人,肯定还会错过下一班火车。”

其实,在反思面前有两种人,一种人只停留在反思这个层面,不去对反思得来的经验付诸实践,其结果只能归于失败,不仅没有起到反思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反思的痛苦,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她每天的唠叨,不仅改变不了现实,反而加剧内心的痛苦与不安;而另外一种人,不仅仅注意反思的本身,而且对反思的结果进行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且落实在具体行动中,这样的反思不但改变惨淡的现状,而且让人很快走出失败的境地,去除失败留给自己的阴影,最终走上成功的阳光大道,就像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当代保尔张海迪,他们身残志坚,终于走上成功的殿堂。万宝强和杨建云在伴读的困境中,也有反思,可是他们的反思,能不能为他们暂时的失落,寻找到最为理想的出路呢?这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我们拭目以待……我们希望他们的反思不要夹杂“孔乙己”的迂腐……我们希望他们的反思能够演变成为“雨后的彩虹”……能够照亮他们美好的伴读前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