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教育大突围 七十一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七十一章教育大突围 七十一

对女儿进“火箭班”这个问题,万宝强在老同学的善意的劝说下,已经从内心深处慢慢地抹去了。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但是自己女儿所说的话,不管是对还是错,总还是多多少少会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产生“波澜”的。因为,他女儿毕竟不是三岁小孩子。

为什么女儿的话和自己的老同学所说的话,为什么大相径庭?这个问题让万宝强伤透了脑筋。为了处理好“火箭班”问题,万宝强在女儿和老同学之间左右摇摆,一个是教育同行中比较资深“同学”,一个是稚气未脱的女儿,他究竟更相信谁的?

于是,他开始在自己的内心揣摩这件事:小孩子讲话,感情用事的多,水份肯定不少;老同学向来是一位忠厚诚实的人,向万宝强反映的问题,没有理由不听。万宝强经过内心不断“争斗”,他最终还是信任了老同学。

他认为:老同学和自己同窗多年,情同手足,根本就没有必要去遮遮掩掩的。况且,老同学和他自己一样,都是在教育战线上面共事的老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肯定是只会讲真话,绝对不会对他有半点虚情假意的意思,绝对不会把他的孩子往沙滩上面赶,更不会存心设计一个迷魂阵,让他在教育人的圈套里面瞎忙乎。因此,万宝强认为老同学的话肯定对他的孩子只能有好处的,只能有所帮助的。再说,这个县城中学是自己人生地疏的地方,要想了解这里面的真实情况,不去相信自己的老同学,又能相信谁呢?女儿毕竟还年轻,况且对十六班的老师都不熟悉。

基于这种考虑,万宝强对自己女儿的想法以及所表现出的一些极端做法,根本不去做一点“理性”分析。对女儿的话,更是充耳不闻。每当女儿憋足勇气来找万宝强沟通的时候,万宝强总是找来很多理由,在女儿的伤口上面撒盐,使自己的女儿根本没有可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根本不把自己女儿那种迫切想进“火箭班”的那种热望,当成一回事。总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会慢慢地死了这个想进“火箭班”的心,绝对会在这个普通的十六班适应下来的。谁知道他女儿对爸爸这种没有一点“关心”的做法,不但自己不理解,反而对自己爸爸这种做法极度的愤恨,认为这是爸爸故意在为难她,根本对自己上“火箭班”漠不关心。但是,她自己又想不出任何办法进“火箭班”,所以她只能把自己想进“火箭班”这种迫切心理,深深地埋在自己的心里,不再对爸爸产生任何幻想。她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能憋在心里。并且她对爸爸的“社交”能力产生怀疑,对爸爸的“幻想”也彻底失望了。

几天的无言,万宝强以为女儿把进“火箭班”给淡忘了。谁知道,就在万宝强心里感到稍微平静的时候,自己的女儿,竟然不顾自己的强烈反对,一个人独自闯进当时负责高三的副校长俞范中面前说明自己的来意,并且把自己在高二最后一次市统测的考试成绩向俞副校长作了说明,希望眼前这位俞副校长能够体谅一位普通学生并不过分的请求,对她网开一面,让她挤进那个让自己日思梦想的“火箭班”。哪知道平时一向温和的俞副校长,对她的请求表现的格外冷淡,以一个铁面无私的威严形象,向她这个本来就非常胆小的中学生作河东狮吼,使万宝强的女儿落荒而逃。可以这么说,当时女儿这个弱小女生的狼狈之状、羞辱难堪之状真正难以用天底下所有的语言描绘出来。

女儿遭到一次前所未有的伤害以后,对进“火箭班”的热情一下子下降到零度。虽然自己在普通班坐下来了,但是由此产生的心里怨恨却没有丝毫减少,她每天坐在课堂上,经常对着老师的讲解木然处之。有时走在回租房的路上她都暗自垂泪;有时望着天上自由的小鸟她竟然慨叹了好半天。这样的心绪,这样的茫然,万宝强女儿真正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本来是一个非常懂事、非常听话、对学习非常认真的女儿,在进这个“火箭班”理想的驱使下,她产生了多少幻想、多少激情、多少学习的动力。从这一点来说,学校办“火箭班”有着特殊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这些“火箭班”是带有极大的功利色彩。进入的人肯定非常欣喜,走在同年级学生当中,那种高高在上,趾高气昂的神气自然会在某些同学的心里产生。于是骄傲情绪,洋洋自得的心理,就会像瘟疫一样在学生中间传播。要知道一个人的进取之心,很容易在骄傲的温床上面,慢慢地发霉变质;那种理想之花,也会被洋洋自得的熏风,吹得发紫发黄,最终过早地凋零。对那些经过自己发愤努力,仍然没有机会考入所谓的“火箭班”的人,也往往会产生一种难以克服的挫折感,自暴自弃的心理;也会像决堤的河水在某些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中间,泛滥成灾,造成不应有的人生伤害。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招“火箭班”确实有不少弊端。就我个人而言,办“火箭班”,实行分班教学,利是大于弊端的,它应该是农村教育大突围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绝不能因为这件事对教育有利,而忽视这件事的弊端。我们教育工作者,绝不能在伤口上撒盐,应该细心而又谨慎地处理那些“突发”事件,或者是偶然事件,最多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更为有利的学习条件。

我们这些天天搞教育的人,都应该清楚:一个正常的人,往往是在名利面前表现的相当积极,对名利的热望也是非常强烈的。因此要想使中国的教育真正能够跳出名利的樊篱,那是何等的不容易呀!当我们在拼命地争取那些极具诱惑力的名利时,我们的正常心理很容易被扭曲。如果你是一名教师,这些扭曲的性格对学生们健康成长就会产生比较消极的影响,对学生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会造成负面作用。这些负面作用,都是同我国现代化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的。

如果我们这些做教育的人,办了这些所谓的“火箭班”、‘特色班”,并且进入的标准也确定了,可是在录取的时候,人为地降低门槛,让那些“不合格”的学生,在“后门”、“金钱”、“地位”等非正当的渠道的驱使下,也进到这些条件相对好的班级里面,这势必在学生中间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本来学生的心,由于对社会上阴暗的东西接触的非常少,心地大多数是比较天真、单纯的、真诚的。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幕后交易”,也会在这些幼稚的学生中产生巨大的心灵伤害,学生们就会把自己每天从书本中学到的社会真理,与现实中的“邪门左道”进行反复观照,很容易在自己的内心形成对与错、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错位观念,很容易对自己的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极为不利的反面思考。如果当这些看似成人,而内心相当脆弱的,未谙世事的毛头孩子,在自己的内心形成了一道对现实社会美感产生智障的时候,我们就会深感教育的无力,很容易让这些懵懂世事的学生们,滑向“朽木不可雕”的深渊。

在我们现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上,我们现代人的思想价值观念,无时不被抛在风口浪尖上,传统的自由平等的“狭小天地”,早已被很多人“扩大”、“曼延”、“歪曲”。即使是侵入到别人的领空,他们还会振振有词地对别人说:“傻猫,真空的时代已经到来,还那么封建干嘛!当心有人在你的头上撒尿。”

请问,我们手中的权利,教育的规章制度是干什么的?我们手中的“秤”为什么不能公正一些!要知道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这势必形成对社会极端不利的恶劣一些。要知道我们这些搞教育的,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弘扬者,在担当净化社会风气这个方面,我们的责任应该比谁都大。教育是天,教育是地。如果我们这些搞教育的人,不能深究其理,不在社会的源头上面给人思想洗礼,我们培养的“人才”要之何用!

写到此,我想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当今世界,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弱,则国弱;教育胜于世界,则国胜于世界,教育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红日初升,奇光自发,圆月潜出,赖人才皎。

中国教育现状,令人堪忧!谁能为我国教育现状,打造出更加隽秀、更加温厚、更加纯正、更加滋润、更加开明的精神家园呢?这是很值得期待的美好未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