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教育大突围 七十六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七十六章教育大突围 七十六

那年夏天本地气温特别高,正常年份,农村家庭不需要装空调也能度过盛夏。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可是那一年,老百姓想省一点纳凉费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立秋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可是“低火”还在肆意地熏烤着这里的伴读父母。县城中学的高三学生,没有暑假,也就是说,高二放假的时候也是高三开学的时候,这已经是不成文的定律。

杨建云带着女儿拥挤在不足十个平方米的楼房里。女儿最近月考没有考好,现在,又闹着要留级,这更加剧了杨建云一家焦躁不安的心理。

“女儿成绩出现大滑坡,我们家长、孩子有责任,难道这个县城中学就没有责任吗?要是学校能够在特色班招生方面公平公正,让我们女儿能够顺利进入特色班,那能现在让我们一家相互受这么多的窝囊气!这都怪那个分管高三年级的副校长!”杨建云面对无边的烦躁,忽然想起了让女儿生气的副校长。

“这怎么能怪人家呢!人家学校所定的制度,要不是针对你家女儿的?……人家这是在秉公办事!”万宝强再为那位“包公”副校长开脱责任。

“什么秉公办事,分明是在忽悠学生,我女儿考这么好的成绩,偏偏被那些‘官爷’家的孩子顶了下来,这难道不是他副校长的过错吗?什么‘包公’副校长,我看就是‘后门’副校长!”杨建云越想越感到委屈。

“人家副校长,也有他的难处,哪家没有三朋四友的,更何况这么大的一个学校呢?要知道,县城中学里有些官爷的小孩子,就是我们县的县委书记,都不敢得罪他,更何况他那个芝麻粒大的副校长呢?”干了十多年教务主任的万宝强深知学校教育的难处。

“人们都说老师是人力灵魂工程师,我看这个学校的副校长就不配这个称号!”杨建云还在生这个副校长的气。

“老婆大人,你可知道学校是一个清水衙门,现在农村学校资金短缺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它们为了自身的发展,也要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如果,这个县城中学得罪某些‘官员’争取不到足够的‘计划外’学生数,那这个学校就要面临‘衰败’……他副校长敢不那样做么?”万宝强真是有苦难言,明知道这个副校长有错误,但是,还要为他“戴帽子”。

有人说,学校的教育中,处处无小事,处处皆教育,这句一点不假!

我们的学校老师、领导,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一定要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在对待孩子的“错误”问题,既不能态度粗鲁,也不能在处理问题方法上过于简单。要知道孩子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做事情往往比较幼稚,因此,我们在遇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冷静,一定要问清前因后果,绝对不能用独断专横的语言来指责孩子,绝对不能简单的暴力来体罚孩子,因为,孩子也有自尊,孩子也有他们的承受能力!

要知道,孩子幼小的心灵是经受不住“雷霆”的咆哮,“暴雨”的摧残,他们就像花园的鲜花一样,绝对不能用亵渎的眼光来“观赏”他们;绝对不能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来“践踏”他们。你要知道你的粗鲁,会造成孩子心理上多么大的打击!会给孩子留下多么大的伤害!尤其是对正在面临人生中重大的抉择--高考中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呵护有加。因为,高考是孩子一生中压力最大、身心最感疲惫的时期,同时也是他们自尊心最强、心理承受能力最为脆弱的时期。

不知我们教育工作者有没有考虑过,我们一时的不慎,很容易造成孩子一生的痛苦。我们身为一个学校的教师、领导,我们绝对不能在孩子教育问题的中,凭自己的感情用事。要清楚,我们的辱骂声中,很有可能让牛顿“失宠”;我们的体罚中,很有可能让爱因斯坦变痴。

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一句“伤心话”,对一个弱小的、还没有到外面世界真正面临风雨的孩子来说,很可能成为孩子一蹶不振的导火索。你不要说我这些话危言耸听,我要告诉你,世界上很多意想不到的“失败”,都是我们的当事人过于疯狂的语言造成的。

假如,当初我们的“包公”副校长,在处理万宝强女儿想进“火箭班”的问题上,能够以一个慈爱的父亲出现在她的面前,不对她作河东狮吼,能够用和风细雨的语言,进行温馨的教育,也许万宝强女儿的读书命运也不会绕那么大的弯子了,也不会遇到高三第一次月考那样的失败,也不会让她对读书产生失望的情绪,更不会使她在后面高考中输得那么“惨”。

当然,我们教育工作者,绝不会否认孩子自身的勤奋是成长的决定因素。我们只是说孩子成长的外界作用还是相当大的。我也是一个从教多年的教师,在我刚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时候,对学生的教育知之甚少,总认为:自己教过的知识,学生就应该会,就应该懂;孩子上课做小动作那是对老师的侮辱;眼看上课铃响了,学生还要在校园里面玩耍,非要等老师进了教室,才急匆匆地跑着进教室,那就是对上课老师严重挑衅,那就应该受到老师的训斥。

那时,我年轻气盛,对学生这些乱七八糟的坏习惯极为反感,很不理解,有时忍不住对这些学生罚站。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在从教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教育人的道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要知道孩子的缺点,往往是白玉上面的瑕疵,大可不必过分在意的。

其实,爱玩、爱动、爱闹都是孩子独有的天性,即使有点小缺点也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尊重孩子这些独特的个性,要从爱的角度去审视这些孩子的个性。当我们教师能够理解这一点,能够从欣赏的角度来对待这些个性的时候,我们就会对这些充满浪漫的孩子产生无限的热爱之情,就会感到置身教育工作的幸福。你这个时候,自然就不会有训斥、体罚学生的冲动了。

我永远不会忘记,刚任教不久的我,在上课的时候,向班里一个名字叫耿东的中等生提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在班级已经讲了好几遍,他居然不会。当时我非常生气,为了引起他以后注意,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狠狠地训了他一通,并且叫他到讲台前“罚站”。

耿东被我突如其来的“惩罚”吓得直哆嗦,顿时满脸通红,眼泪不知不觉从他的脸上流了下来。当时,我对处罚学生没有清醒的认识,总认为老师处罚学生是天经地义的,总认为严师出高徒;我处罚他是完全出自于对他的帮助;让他罚站是比较轻微的处罚,绝对不会出现严重后果的;只是在处罚过程中吓唬他,目的是让他知道老师在提醒他下次注意,不要再发生类似的情况。

可是没有几天,那个被我处罚的学生,竟然悄悄地到外面去打工去了……我不知何故……但我隐约感到事态的严重性。我不敢有半点怠慢,立即赶到这位学生家,做他爸爸妈妈的工作,希望他的父母能够多做儿子的思想工作,劝儿子回来读书。开始他的父母都不愿说出孩子不读书的真正原因,后来在我多次的追问下,他的爸爸才告诉我:孩子不读书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在上课时候对他罚站,使他在班级抬不起头。

我听后,不知所措,茫然若失,好长时间,我都陷于深深地自责当中。为此,我花了好多时间,多次与这个孩子进行电话沟通,并且,亲自赶到耿东打工的地方,向他道歉……最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他回到了学校。

我曾经为此想了很久,怎么都想不通,一个正在读书的孩子,一个十六七岁的学生,怎么能为这件事情产生辍学打工的念头呢?难道我们这些做老师就不敢对那些上课不注意听讲、下课又不好好做作业、考试成绩一塌糊涂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处罚吗?

尽管有很多人认为教师可以处罚学生,但是,我在这个问题上回答上,只能说:N0!因为我从这个学生身上已经看到了处罚孩子已经构成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它不是身体能不能承受的简单问题,而是对孩子精神上打击问题。

我从那以后,每当我准备训斥、体罚学生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那个叫耿东的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停止我的冲动,让我很快冷静下心来,让我用老师独有的耐性、独有的智慧去教育自己的学生了。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但是,它留给我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对我的精神打击也是非常大的。十几年来,这件事情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成为我难以抹去的痛。我的悔恨是无力的,因为我给这位学生的伤害,那是永远都不能弥补的。

有人说,天底下所有的借口,都是为失败者准备的。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要多为孩子提供更加温馨、更加舒适、更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绝对不能再人为地为孩子教育设置“这样那样”的障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同时也是伟大祖国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孩子是“无辜”的,孩子是“可塑”的,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陶行知的名言:我们的皮鞭下有牛顿,我们的讽刺、挖苦的学生中有焦耳、有瓦特。我们要知道学校的教育是很复杂的,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只要我们每一个搞教育的人,认认真真地做好我们身边看似平凡的小事情,我们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一个受人敬佩的人,一个值得全社会尊重的人,因为这些看似平凡的事情,却蕴藏着很多伟大的教育理念。

我很欣赏赏识教育,要知道对于一个涉世不深的学生来说,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抓住学生身上一些“微不足道”的闪光点,给与恰如其分的赞赏、鼓励,它就会在这些孩子的内心深处产生我们教育工作者都无法估量的“情感热流”和无法估量的学习热动力。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微不足道的的“优质”教育,因为这些优质教育效能,它能穿过时空的隧道,永久驻扎孩子脑海里,化甘露浇灌他们“枯萎”的禾苗,化激情催开他们“青春”的花朵,化冲天的干劲演绎出他们最精彩的人生。

当然,我也反对永远的“大拇指头”主义,赞赏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恰如其分”,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滥施赏识教育也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害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