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迷信绝不是走出教育困境的指南针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九十三章 迷信绝不是走出教育困境的指南针

离高考还有十五天了,小院子里面的气氛,比以前更显得“宁静”。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伴读家长们的脚步声音就像是练过轻功似的,几乎听不到半点声响;伴读家长们的脸上就像是笼罩着雾气似的,已经看不到半点悠闲。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的孩子要做一次飞天的冲刺了,自然,这个伴读小院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紧张气氛。

如果你这个时候走在“午禁路”上,你会对眼前的事态有一种更深的了解。因为,整个“午禁路”的上空已经是“狼烟四起”。经过战争年代的人,也许对“狼烟四起”没有什么特殊的反应,但是,这对于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来说,确实大有一种强敌入境之感。

大凡来这个地方做伴读父母的,都是对“自己孩子读书问题”非常慎重的,都是对自己孩子的高考充满无限期待的,都是在自己孩子身上押宝的,所以很多伴读父母对高考的担忧远远比自己孩子强烈得多。

有人言:书到临尾渐渐松。这句话是“旁观者”对读书的孩子说得。而此时的伴读父母们,却完全“轻松”不起来。因为很多的伴读父母都把孩子的高考当成自己家族一次脱胎换骨的“洗礼”,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在高考中有什么闪失。即使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也不敢有半点怠慢之心。因为,这些伴读父母们心里都清楚,在高考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这是一场赢起输不起的战争!因为考不好而愿意去复读的孩子都是非常少的。所以,把高考作为“孤注一掷”的孩子和家长是非常普遍的。谁不想在高考中一考及第,顺利进入一个非常理想的大学里面去深造呢?考上好大学,就意味着可以接受一种较好的技能培养;就意味着得到一个良好的就业机会;就意味着获取丰厚的经济收入;就意味着获得很好的社会地位;就意味着可以建立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

这些预期的理想生活,很快就会在不远的地方“信手拈来”。这些巨大的诱惑,使成千上万的学生、父母们夜以继日、殚精竭虑、“乌发变白头”。

自古都是:帝王打天下,必定要经过相互角逐、相互厮杀、横死遍野过后,才能“面南而坐”;商家争市场,必定要经过相互豪夺、相互打压、相互吞并过后,才能“尘埃落定”,尽显英雄本色。君不见“沉舟侧伴千帆过”、“残垣断壁,残阳如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人把当今的高考比喻成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些比喻真是太“精辟”了!因此,激烈、残酷、无法逃避,这就是当今高考的现实。虽然高考不是置考生与家长于火上,但是这种功利之心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足可以让寒流退隐、酷热消亡、昼夜盈缩、生死难辨。

高考这种东西真怪,它能使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使白天鹅变成丑小鸭;浪漫的变得单调,单调的变成浪漫;虚幻的变成现实,现实的变成虚幻。可以这么说,在高考的舞台上,倒下的都是无名者的尸体,挺起来的都是时代的“英雄”;也可以这么说,在高考的角斗场上,生命追求极致,生命追求完美,懦弱者“注定”要变成角斗场上的尘埃,坚强者“注定”要演绎角斗场上的精彩。

由于,高考充满那么多的精彩,充满无尽的变数,它使很多学生、家长对高考充满无限敬畏之心,如果光有敬畏之心,那还是不足为奇的事情,关键是现在很多把对高考的敬畏转变成为对高考的恐惧,甚至有些家长把高考当作一座神秘的大山,认为孩子能不能翻越过这座大山,这都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左右着自己孩子的命运,孩子的前途都是由神仙主宰的,完全靠神仙的慈悲才能度过高考的“难关”,孩子的努力都要看神仙的脸色才能起作用。

马克思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神话,就是人们在征服自然的时候,自然界过于强大,人们遇到了无法与自然抗衡的力量,于是,人们就希望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帮助人们战胜自然,随之神话便产生了。马克思这种论述,在今天高考舞台上,也是非常适用的。因为许多“高考中神话”也在马克思“理论”的土壤中产生出来了。

高考是一道很高的槛,“普通的人”是很难逾越的。这些“普通的人”在经过苦苦挣扎过后,他们找不到战胜高考的“法宝”,终于“绝望”了。但是他们面对“绝望的高考”不愿意“束手被擒”,就幻想处在冥冥之中的神仙来助他们一臂之力,因此,占卜算卦,靠“神仙”指点江山,便成为这些“普通的人”救命稻草。于是,占卜算卦这种古老的迷信活动,在伴读父母那里,找到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蔓延土壤。很多平时不信鬼神的人,也会为自己孩子的高考算上一卦,心甘情愿花重金为自己的孩子祈福、消灾。

在万宝强所租的伴读小院子里面,有一位老大姐,小学文化,为人诚实厚道,本来是一个无神论者,可是,当她眼看自己的孩子慢慢滑入读书“底谷”,那颗倔强的心便开始颤动起来了……

她知道自己的能力已经无法挽救自己孩子的命运,可是,她不甘心自己的孩子就这么“沉沦”下去,她希望有一种超人类的力量来帮助她,让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在今年的高考中一举成名。于是,她便对占卜算卦有了“浓厚”的兴趣。

她听别人说,如果人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只要到山下那位“先知”面前花一些钱,算一卦,就能从这个世外高人那里得到指点迷津的良方,并且这种良方很灵验,很多孩子经过这高人指点以后,便精力充沛,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于是,她的无神论思想根基也开始摇晃起来了,经常对着那些算命打卦的地方,有一种“莫名的”、心驰神往的冲动。

当她看到很多伴读父母们也到打县城街道上请那位得道仙人为他们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占卜算卦的时候,她的无神论信仰防线就此彻底崩溃了。

就这样,她在伴读环境中由一个坚强的无神论者慢慢地蜕变成为“占卜算卦”的忠实信徒。于是,她“肩膀上”又多了一笔沉重的“迷信”负担。她开始相信自己孩子是“文曲星”下凡,只不过是现在遇到“天狗星”挡道;而自己是一个渺小的凡人,现在只能仰仗“得道高人”为她“降魔除妖”。

现在,眼看就要高考,这位大姐知道自己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没有较大的起色,心里更是“倍受煎熬”。她心想,儿子马上高考了,那可是一点乱子不能出的事情。现在孩子成绩上不去,又不是什么明摆着的“病”!即使孩子成绩差是一种“病”,她也苦于找不到医治儿子成绩差的“良医”。于是到县城去为儿子占卜算卦,成为她“最满意”的选择。

就在高考前十三天,她来到占卜算卦人面前,把自己的儿子现在的表现跟那位“世外高人”一说,哪知那位“得道高人”掐指一算,说她的儿子最近有大难临头。这可把这位老大姐吓得半死,眼看着自己多年的心血,就要变成黄粱一梦,她扑通一下就跪在这位得道仙人面前,一把就抓住了那位“得道高人”的手,不顾街道上走来走去的人,声泪俱下,央求“得道高人”,为她的儿子消灾解难。

“得道高人”见她如此虔诚,就眯起小眼,伸手把这位大姐拉了起来…他趁机向这位大姐“转达”玉皇大帝的旨意,要这位老大姐给他五百元钱。他说只有花五百元钱,他才能请动“考神”大仙,为她儿子“补充”仙气,遇难成祥。不然的话,他也只能是爱莫能助。

老大姐听说这位大仙能够请动“考神”大仙,为她儿子高考鸣锣开道,解除他孩子身上晦气,心里似乎一下子便“亮了起来”!她二话没说,从自己的内衣口袋里面掏出仅有的五百块钱,递到大仙手中。

大仙眯起猫眼,收下她的请“考神”钱,并且嘴里在依依呀呀说一些“大姐”听不懂的“神话”。然后这位得道高人让她放心地回去,保证她的儿子第三天就会神采飞扬,并且让他的儿子今年高考中考上名牌大学。老大姐听了以后,才心安理得地回到自己伴读小院了。

虽然,她平时节衣缩食,连一件上百元的衣服都舍不得买,但是为儿子占卜算卦花去五百块钱,她连一点吝啬之意都没有。心里反而非常高兴!她认为自己为儿子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儿子今年高考中了全县的状元,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来恭贺的热闹场景。

从那天过后,这位老大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脸上处处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眼里的儿子,也真像得到“得道高人”滋补一样,“顺眼”多了。她整个内心充满了感激,充满无限的信任。

我们都知道这是赤裸裸的迷信,可是这位“俗气”未退的大姐,却从中得到“无尚”的满足。因为,那位老大姐已经“找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使她那颗烦躁不安的心暂时找到可以安放的家了…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愚昧永远都是愚昧者的通行证!

我们在诅咒那位行骗大仙的同时,也会在自己的内心反省中国教育的土壤,愚昧大姐的行为值不值得同情?这五百元钱换来这位愚昧大姐的欢心能不能持久?这种得与失成不成比例?其实我们都知道这种骗术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相信,这主要是中国教育的土壤太贫瘠了,像愚昧大姐这样的人,在现在的农村还是非常多,绝对不是极少数的个别人。

由于这些人近乎文盲,对现代文明的感受能力只停留在肤浅的表象,对科学与迷信的界限根本就说不清楚,更谈不上有什么本质区别了,我敢断言,在现在的农村,不相信迷信的人绝对不会超过10%的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的推测,而是我对现在农村人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这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迷信文化太厚重了,其厚重的程度,甚至还具有一定的杀伤力,它还能是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成为中国迷信的俘虏,大有露重飞难进的“韵味”。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世外神仙!可是一种愚昧的心灵,经过一次语言的麻醉以后,却能够为迷信存在寻找到最为“科学”的依据,这种迷信环境,能使科学找不到可以呼吸的氧气,它能够使“迷信小丑”成为“科学英雄”;使“科学英雄”成为“迷信小丑”,这不得不让教育工作者感到担忧。

因此,我们在惊呼大姐愚昧可悲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去考虑中国教育土壤的优化问题,我们可以对愚昧大姐那种对儿子的疼爱之心给予肯定,但是,我们对她的愚昧迷信行为,绝不能产生丝毫怜悯之情。因为,这些迷信行为,绝对不是伴读教育走出困境的指南针,它只能对人的灵魂起到短暂的麻醉作用,绝对不能产生持久的、积极的人生力量,今天那些短暂的“笑容”,只能是明天极大痛苦的前奏,当受骗者伤口上麻醉失效之后,受骗者将会受到更大的迷信惩罚,除非受骗者这个人永远地愚昧下去,没有头脑清醒的时候。

写到这里,我想起德国诗人海涅的名言: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同样,伴读教育不可能从迷信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