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教育的根是苦的 但其果实是甜的

2014-09-02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二百三十四章 教育的根是苦的 但其果实是甜的

今天是7月28日,第一批填报志愿工作开始了。WwW.pinWenba.CoM 品-文-吧万宝强带着女儿乘坐公交车来到县城中学。填报志愿之前,学校召开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县城中学特邀本校市高考状元在大会上作精彩演讲。

市高考状元演讲的题目是《绝地反击助我成就梦想》,主要内容如下:

我来自农村穷山沟,家里没有可以维持读书的钱财,我从小学开始,每年都要面临辍学的危险,是好心人每年赞助我,不仅给我交了学费,而且好给我一大部分生活费,虽然,我得到了很多人羡慕的赞助费,但是,我被这沉重的赞助费压的我无法呼吸,因为,我要报答给我帮助的人。

我拿什么报答别人呢?于是,我开始思考帮助别人的途径,我深知没有能力的人,是很难帮助别人的,而一个人的能力是需要知识支撑的,于是,我在读书中产生绝地反击的勇气。

三年前,年仅15岁的我是以全县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城中学的,我不会忘记艰难困苦的初三岁月,当时我们班级的英语老师考上公务员了,新换的英语老师我还不太适应,我几乎只能自学。我就和本班级四个喜欢英语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学习、经常请其他班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做指导,发起“互相出题和讲解”的活动。最后我们四个人中三个都在中考中进入全县前一百名,并且顺利考入县城中学。

入校后,校内两次优生选拔赛使我进入了很多学生羡慕的县城中学最好实验班。

在县城中学校园里,这个班级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呼——“火箭班”,它是由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高建民老师任班主任。然而,在这个通过层层筛选汇集的30人的精英班级里,我的开始并不顺利,高一上学期的几门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比较复杂,学起来有点吃力。

我又重拾起初中的学习方法,经常找班里的同学一起琢磨课业上的难题。那时我经常忙到很晚,除了学习,还要花几个小时处理社团的事,有时候要忙到夜里十二点多钟,我才睡觉。第二天早上,我往往是伴读小院第一个起床的。那时,我几乎是“晚十二点朝五点”的节奏。和我住同一个伴读小院的同学孙超总会忍不住问我:“你究竟是如何在尽量少的睡眠下又保证不困的呢?”我笑着回答:“人一天睡5个小时就够了,多了就是浪费时间。”

其实,我也没有异于常人的学习方法,可能就是比要求的多做一点点,可选的作业和活动,就尽量都去完成;图书室里面的好书,尽量去多读。如果有可能的话,学校里面的团队活动我尽量都参加。在我看来,课业学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具体的知识点,更在于培养思维能力以及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进入高二,我开始走上了“随笔作文”的探索之路。那年暑假,我加入了由高建民领头的“随笔作文”兴趣小组,就此打开了一片新的视野。

也正是这年起,我开始了和高建民老师一年多的合作。这段宝贵的经历使他领略到“随笔作文”的魅力:是否可以把“随笔作文”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是否可以把“随笔作文”与英语学习联系起来?如仅从作文这个角度来提高写作水平而不是将“随笔作文”应用于多门学科,那是不是我想要的结果?这些都成了我关注的重点。

此后,上课之余,我把大量时间“泡”在“随笔作文”上,为了方便,伴读房间的沙发随便一蜷就是一晚。过去几年,每天五个小时睡眠对我而言,几乎是家常便饭。甚至在高考期间,我还马不停蹄地连续奋战两晚。

高建民老师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我们合作的时候,我是县城中学的学生而他是两个班级的语文老师,我们只能在课外活动的时候交换意见。虽然他每天上课很累,但我每一次有问题找他,几乎都能在课外活动的找到他。他除了负责自己的语文教学,也不忘适时提醒“随笔作文”兴趣小组同学的学习。

正是我们对“随笔作文”的专注,我们“随笔作文”兴趣小组,有五人获得全国知名大学提前录取资格。其中有两名同学获得北京大学提前录取资格。

因此我们学校的“随笔作文”成果很快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并且成为全省语文教学重点研究课题。谈及“随笔作文”,我只能用最朴素的两个字——“坚持”来概括:无论我们想在哪一方面取得一些成绩,都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遇到种种困难与挫折,我们想要放弃或退缩,但只有克服这些困难,才能迈上新的高度。

我很幸运自己能在“实验班”和县城中学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当你看到这样一群有抱负的青年聚集在一起跃跃欲试的时候,是很难不热血沸腾的。在我眼中,自己所在县城中学第一集体“实验班”确实有这样的魔力:从县城中学到全国知名大学怎么走路程最短?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方式成功率最高?在课堂上“悬赏”必胜客出题,90%的同学都能在激励下25分钟内解出。这就是“实验班”班主任高建民老师亲自上课时的情景。

正如高建民老师所言,一批优秀同龄人共同营造的竞争氛围,是一个能够发现兴趣、激发潜力的模式环境。高建民老师曾不止一次地表示,县城中学这些学生完全不比全国一流中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差,毕业生在全国已经获得较好的名声,至今已经有多名学生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三年的县城中学读书生活,让我度过极其美好的学习时光,我不仅专注于学业,还将大量的精力放在自己的第二集体——县城中学“随笔作文”兴趣小组,让我更多的时间投身于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

回首三年的高中生活,县城中学浓烈的求学氛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老师的敬业精神让我看到县城中学既有广阔的育人舞台,又有蒸蒸日上的美好未来,我们绝没有退缩的理由。

我热爱学习,但是我又反对死读书,学习之余,我们可不要忘记给自己心情放松,操场、班级、宿舍是我们同学“打”成一片的地方:一起说三国杀、侃大山、互相推荐交流好书……

如今已经被北京大学录取的我,我绝不会忘记母校给我的一切,我绝不会忘记我的恩师、我的同学,现在,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但是我深知未来还有艰辛的路要走,我会把做学问当成一生的理想来奋斗。

这个理想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的“偶像”——高建民老师。几年前,这个连续任教县城中学高三语文十多年的高建民,在县城中学开始推行“随笔作文”教学。他针对我国高校提前录取特长生的实际情况,融合国内先进教学方法,为县城中学学生专门制定了“随笔作文”教学法,并亲自辅导“随笔作文”兴趣小组。

高中三年,高老师每一次用平淡话语回首往事和学生交流时,他那“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理想主义风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能发现这个世界,更重要的是发现你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在哪里。理想的事情是你找到一件事情你又有相当的能力,然后你又很有兴趣。如果一个人能满足这两点要求,并趁年轻努力工作,这个人就相当幸福了。如果我能像高老师那样,能有机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我出生的家乡生根,有条件为家乡培养出更多杰出的人才,我觉得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其实我很想在“随笔作文”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并且希望能把这“随笔作文”给我的人生改变带给普通人,让更多的读书人感知到“随笔作文”带给生活的美好和幸福。这些愿景,我相信会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需要着急…我现在还不到十八周岁,未来的路还很长,要实现这些愿望,时间还是非常充足的……

下面是县城中学校长在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稿,题目是《教育的果实是甜的》,其主要内容如下:

几年来,我们学校有多名学生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他们往往被地方人称为“高考状元”。这些孩子大多思想活跃,反应机敏,诚实礼貌,而且有体育、艺术方面的爱好。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他们以及与他们平常交流最多、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同学,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兴趣小组,不管怎样考、考什么,成绩最好者总是出自这些兴趣小组。今天看来,这些兴趣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可以说是我们学校中的佼佼者。

古今中外,对读书中佼佼者的欣赏几乎是一致的:

当代文学家钱钟书,“北大的图书室成为他家中的小书房…于学无所不通…具有照相机似的头脑”,他写的《围城》,举世闻名,字里行间的幽默智慧和人性荒谬,细节刻画之入木,让人百看不厌;还有当代著名的散文大家余秋雨,他踏遍世界名胜古迹,写下千古名著《文化苦旅》,开创中国散文新天地;还有当代著名文学大亨贾平凹,他的《商州记事》把朴实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往往让人击掌赞叹;还有中国当代文学领军人物莫言更为中国文学吹进一股正视现实的勇气。

再说,我国古代史学巨匠司马光,他的警枕故事家喻户晓,他给帝王将相的教科书《资治通鉴》,被朱熹赞为“伟哉,书乎!自汉以来未始有也。”

还有美国作家艾萨克森在《乔布斯传》作品中,不惜引用莎士比亚的名句“啊!光芒万丈的缪斯女神,你登上了无比辉煌的幻想的天堂!”以示对这位“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的赞美。

如果说“世事洞明皆学问”,那么每一个行业就都有“佼佼者”,都有出类拔萃者脱颖而出。我们津津乐道科比、梅西、纳达尔在球场上的表演,为李安、汤姆·汉克斯、冯小刚鼓掌喝彩,阅读比尔盖茨、宗庆后的传记、报道,因为他们都是所属领域的佼佼者。所以,我们在欣赏大家之余,也要欣赏今天“读书中的佼佼者”——那些在课堂上、考试中以及面对书本和一切习题时具有“超强大脑”的人。

1971年,美国耐克公司成立。此后7年,耐克像其他体育用品公司一样,用明星运动员的战绩神话来宣传自己的产品,但收效甚微。直到他们开始关注默默无闻的跑步者的故事,在广告中着力描写运动员单调平凡的训练生活,才最终打开了市场的大门。训练生活才是运动员的真实生活,才能最真切地反映运动员的精神世界,也最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书中的佼佼者”又何尝不是如此?我曾亲见头发花白的文字工作者青灯古卷孜孜以求的专注,也见过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近一个小时“搓短球”的枯燥。去年以来,大众媒体所见“汉字听写大会”“最强大脑”等节目,展示出众多读书中佼佼者的夺目风采,但他们不为人见的刻苦用心、超乎常人的执着努力和面对挫折时的坚持从容,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领略?读书人的可贵,也许正在于此。

有些人曾以“未见得成功”质疑“高考状元”,甚至以“高分低能”否定“高考状元”,此说大有不妥之处,不值一驳。以阶段论,“高考状元”如同运动员拿了金牌、农民收获了庄稼、商人签下一单生意一样,当然是成功了。从长远看,谁能断言自己永远拿金牌、年年获丰收呢?“高考状元”未来的路与我们普通人一样,长远且未知,这也正是我们愿意与“高考状元”同行的原因之一。有人说,一个北京大学的本科生毕业后到菜市场上买猪肉,这样的人,即使在社会上有,我敢说他们也是高智商的“屠夫”。

有位哲人说,上帝给他关上一扇门,还要为他打开一扇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门窗之别,人人都难例外。据说篮球场上大名鼎鼎的迈克尔·乔丹却不会游泳,苛求“高考状元”“出得厅堂下得厨房”,恐怕是我们自己心理上有问题吧?

万宝强听了“高考状元”和县城中学校长的演讲后,感慨良多。他想起西方圣人(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其实,在今天素质教育的舞台上,任何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要有绝地反击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它绝不是发几个文,看几本书,教几次研就完事的。要在教育内涵上下功夫,不要做表面文章。一位老师、一位家长,如果都能像魏书生那样,正视教育根之苦,“享受”教育果实之甜,恪守心灵的宁静,无论是老办法、新办法、土办法、洋办法,经过改造后,都会成为教育的好办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