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2018-04-15 作者: 吴义春
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一、肺癌

肺癌(carcinoma of lung)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多数城市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与发达国家一样,居恶性肿瘤的首位。Www.Pinwenba.Com 吧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由于女性吸烟者不断增多,女性患者的比例也相应升高,男女之比约为2: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吸烟 吸烟是肺癌的最危险因素之一。日吸烟量越大,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危险性就越大。烟草燃烧的烟雾中含有的化学物质超过上千种(已确定的致癌物质有3,4-苯并芘、尼古丁、煤焦油、砷和镍等),其中3,4-苯并芘等多环芳烃化合物在芳烃羟化酶作用下,转变为环氧化物,可与DNA结合引起细胞基因突变。

2.空气污染 工业废气和生活废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受污染的空气中含有苯并芘、二乙基亚硝胺和砷等强致癌性物质,大城市肺癌的发生率远高于农村,这点与之有密切关系。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庭装饰材料中散发的氨、甲醛、氡和氡子体等也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日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3.职业因素 从事某些职业的人群,如长期接触石棉、铬酸盐、铀矿、镍和砷等化学致癌粉尘的工人,肺癌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病理变化http://172.16.2.78/cartoon/book_file/1551/398411551/398412095/20140822153547/images/128/Image0.jpg

肿块位于肺叶周边部,呈结节状

(1)肉眼类型 根据肺癌的发生部位将其分为三个主要类型:①中央型(肺门型),起源于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癌肿位于肺门部。此型最常见,占肺癌的60%~70%。早期病变支气管弥漫增厚形成息肉状、**状肿块突向管腔,随着病变发展,癌组织破坏支气管壁向周围浸润蔓延,在肺门及其附近形成灰白色、形状不规则的巨大肿块。②周围型,起源于肺段或段以下支气管,故癌肿位于肺叶的周边部,直径多在2~8 cm之间,呈境界不清的结节状或球状,无包膜(图14-18)。本型占肺癌的30%~35%,发生淋巴结转移较中央型晚,常可侵犯胸膜。③弥漫型,此型较少见,仅占肺癌的2%~5%。癌组织起源于末梢的肺组织,沿肺泡管及肺泡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形成多数粟粒大小的结节,布满肺大叶的一部分或整个肺大叶,也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多发性结节散布于多个肺叶内。临床上易与肺转移癌相混淆。

知识拓展

隐性肺癌和早期肺癌

隐性肺癌:一般指临床和影像检查阴性而痰细胞学检查癌细胞阳性,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支气管黏膜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且无淋巴结转移者。

早期肺癌:指中央型肺癌仅局限于管壁内生长(包括腔内型和管壁浸润型),未侵及肺实质,而周围型肺癌癌块直径小于2 cm,均无淋巴结转移者。

(2)组织学类型 肺癌组织学表现复杂多样,目前较为完善的分类方法是由1999年由WHO制定的,包括以下六种基本类型:①鳞状细胞癌,为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60%以上,多属中央型。患者绝大多数为中老年人且大多有吸烟史。②腺癌,多为周围型,女性患者相对多见。肺腺癌还有少见的特殊类型如肺泡细胞癌、胶样癌和瘢痕癌等。瘢痕癌多位于胸膜下,境界不清晰,常累及胸膜,并伴有纤维化和瘢痕形成。肺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不如鳞癌,手术切除后5年存活率不到10%。③腺鳞癌,较少见,癌组织内含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此型肺癌发生于支气管上皮的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④小细胞癌,又称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多为中央型,中老年人多见,与吸烟密切相关。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型,生长迅速,转移早,存活期大多不超过1年。手术切除效果差,但对放疗及化疗敏感。癌细胞呈巢状、片状和条索状,有时也可围绕小血管形成假菊形团结构。肿瘤细胞呈短圆形或卵圆形,像淋巴细胞;也可呈梭形或燕麦形,胞质少,似裸核,称为燕麦细胞癌。⑤大细胞癌,又称为大细胞未分化癌,主要特点为癌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此癌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容易早期广泛转移,生存期大约1年。⑥肉瘤样癌,为近年来WHO列出的一种肺癌新类型,很少见,恶性度高。

2.临床病理联系 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部分患者可因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特别是出现咯血而就诊。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及扩散的范围有关。当癌肿压迫支气管时,可造成局限性的肺萎缩或肺气肿;若合并感染,则可引发肺炎或肺脓肿形成;如癌组织侵入到胸膜时,可引起胸痛并伴有血性胸腔积液;当癌组织侵入到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可导致面、颈部水肿及颈静脉曲张;肺尖部肿瘤可侵犯颈交感神经丛,引起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皮肤无汗等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Horner综合征);若癌细胞侵犯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若癌细胞侵犯了臂丛神经可出现上肢疼痛和肌肉萎缩等。小细胞肺癌有异位内分泌作用,能分泌大量的5-羟色胺而引起类癌综合征,表现为支气管痉挛、阵发性心动过速、水样腹泻和皮肤潮红等。

(三)扩散途径

1.直接蔓延 中央型肺癌常直接侵犯纵隔、心包及周围血管,或沿支气管向同侧甚至对侧肺组织蔓延。周围型肺癌可直接侵犯胸膜并侵入胸壁。

2.转移 肺癌淋巴道转移发生较早较快。首先转移到支气管旁、肺门淋巴结,再扩散到纵隔、锁骨上、腋窝及颈部淋巴结。血道转移常见于脑、肾上腺、骨、肝、肾、胰腺、甲状腺和皮肤等处。

(四)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

1.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咳嗽、咯血(量、时间、颜色等)呼吸、胸痛、乏力消瘦等。

2.对症护理 及时进行肿瘤治疗的护理,增强战胜肿瘤的信心。必要时给予镇痛、止血等。

3.健康教育 教育患者认识吸烟、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早日戒烟。增强机体抵抗力,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对于40岁以上,特别有长期吸烟史,若出现咳嗽、痰中带血、气急、胸闷等表现应重视并及时做相应检查,争取做到“三早”。

二、鼻咽癌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鼻咽部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台湾、香港等地发病率较高,有明显的地域性。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一)病因

鼻咽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临床上90%以上的患者血清中能检测出多种抗EB病毒抗原的相应抗体,特别是EB病毒壳抗原的IgA抗体阳性率可高达97%,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2.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鼻咽癌不仅有明显的地域性,部分病例还有明显的家族性。高发区居民移居外地或国外,其后裔的发病率也远高于当地居民,提示本病与遗传因素可能有关。

3.化学因素 研究发现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多环芳烃类、镍等)与鼻咽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病理变化 鼻咽癌最好发于鼻咽顶部,其次是外侧壁和咽隐窝,发生于前壁者少见。肉眼观察,早期表现为局部黏膜粗糙或呈颗粒状或形成小结节。随着癌肿的继续发展可形成结节型、菜花型、黏膜下浸润型和溃疡型。光镜观察,鼻咽癌绝大多数起源于鼻咽黏膜柱状上皮的储备细胞,少数来源于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按其组织学特征及分化程度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鳞状细胞癌 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分化性和未分化性两类:①分化性鳞状细胞癌又分高分化(角化型)鳞癌和低分化(非角化型)鳞癌。高分化磷癌的癌巢内细胞分层明显,有时可见细胞间桥,在癌巢中央可见有角化珠形成。低分化磷癌的癌巢内细胞分层不明显,细胞形态大小不一,细胞间无细胞间桥,无角化现象,此型是鼻咽癌中最常见类型,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②未分化性鳞状细胞癌有两个亚型。一为泡状核细胞癌(又称大圆形细胞癌),较多见。癌巢不规则,癌细胞胞质丰富,境界不清,常呈合体状并聚集成堆。癌细胞核大、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少,呈空泡状,有1~2个肥大的核仁,核分裂象少见。癌巢间有淋巴细胞浸润,对放射治疗敏感;另一为未分化鳞癌,肿瘤细胞小,胞质少,呈小圆形或短梭形,弥漫分布,无明显癌巢结构。恶性程度高。

(2)腺癌 少见,主要来自鼻咽黏膜的柱状上皮或小腺体。

2.临床病理联系 鼻咽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且无特异性,易被忽视或误诊。约半数患者以颈部肿块为首发症状前来就诊,应提高警惕。随着肿瘤生长和浸润,可出现鼻塞、鼻出血、涕中带血,侵犯颅底骨、压迫脑神经,则出现耳鸣、复视、偏头痛、听力减退等。增大的颈部淋巴结压迫颈交感神经,可引起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本病以放疗为主,经治疗后病情可缓解,但较易复发。

(三)扩散途径

1.直接蔓延 癌组织呈浸润性生长,向上蔓延可破坏颅底骨,以卵圆孔处被破坏最多见;当侵入颅内可损伤第Ⅱ~Ⅵ对脑神经;向下侵犯梨状隐窝,会厌及喉的上部;向外侧可侵犯咽鼓管进入中耳;向前可蔓延至鼻腔,甚至眼眶;向后则可破坏上段颈椎和脊髓。

2.转移 因鼻咽黏膜内淋巴组织丰富,早期常发生淋巴道转移。癌细胞先至咽后淋巴结,然后转移到颈上深淋巴结,患者常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上端出现无痛性结节,约有半数以上的患者以此作为首发症状前来就诊。颈部淋巴结转移一般发生在同侧,但后期增大的淋巴结可互相融合粘连,形成颈部大而硬的肿块,可压迫第Ⅳ~Ⅺ对脑神经和颈交感神经而引起相应症状。血道转移发生较晚,常可转移至肝、肺、骨,也可转移至纵隔、肾上腺、胰腺等处。

(四)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

1.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鼻塞、鼻出血、涕中带血、耳鸣、复视、偏头痛、听力减退、颈交感神经麻痹等。

2.对症护理 及时进行肿瘤治疗的护理,必要时给予镇痛、止血等。

3.健康教育 教育患者认识吸烟、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早日戒烟。增强战胜肿瘤的信心。增强机体抵抗力,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争取做到“三早”。

三、喉癌

喉癌(carcinoma of the larynx)是来源于喉黏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多见于50~7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一)病因

引起喉癌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吸烟。此外,长期吸入有害物质、酗酒、环境污染及**瘤病毒感染等也与喉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喉黏膜白斑、喉**状瘤被认为是喉癌的癌前病变。

(二)病理变化

按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将喉癌分为声门型(声带癌)、声门上型、声门下型及声门横跨型(横跨喉室),其中以声门型最为常见。

肉眼观察:肿瘤呈**状、疣状,或呈扁平状隆起,有时局部形成溃疡。

光镜观察:组织学类型主要是鳞状细胞癌,占95%~98%,腺癌较少,约占2%。鳞状细胞癌以其发展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原位癌较少见;②早期浸润癌一般是由原位癌部分突破基底膜,在固有层内形成癌巢;③浸润癌已经浸润至喉壁,临床上多为此型,以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最为多见。

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是喉浸润型鳞状细胞癌的一种亚型,较为少见,占喉癌的1%~2%。癌肿向喉腔呈疣状突起,表面呈结节状或菜花状,镜下多呈**状结构,为高分化鳞癌,生长缓慢,很少转移。

(三)扩散途径

1.直接蔓延 原位癌对组织的破坏小,随着病变发展,癌组织向黏膜下浸润生长时,可直接蔓延侵犯附近软组织,并可破坏甲状软骨,侵犯颈前软组织及甲状腺,甚至蔓延至气管。

2.转移 一般发生较晚,主要经淋巴道转移至颈淋巴结,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淋巴结。血道转移较少见,可以转移到肺、骨和肝等处。

(四)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

1.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

2.对症护理 及时进行肿瘤治疗的护理,必要时给予镇痛、止血等。

3.健康教育 教育患者认识吸烟、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早日戒烟。增强战胜肿瘤的信心。增强机体抵抗力。

思考题

1.名词解释: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肺心病、大叶性肺炎、肺肉质变、小叶性肺炎、硅沉着病。

2.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病变特点。

3.肺气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4.简述大叶性肺炎各期病理改变。

5.试比较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

病例讨论

患者,男性,60岁。吸烟史35年(20支/日),伴咳嗽20余年,每年冬天咳嗽加剧,时有畏寒发热,反复发作至今未愈。近年来,体力劳动后气促,1个月前发现双足水肿,最近几日出现尿量减少。体格检查发现肝脾大,颈静脉怒张。

问题:

1.请给出正确诊断?简述其发展经过。

2.根据已学的知识,请指出该患者还有哪些病变?

(樊帮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