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肝性脑病的病因与分类

2018-04-15 作者: 吴义春
第一节 肝性脑病的病因与分类

■学习目标

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和发病机制。Www.Pinwenba.Com 吧

熟悉:肝性脑病的原因、分类与诱因。

了解:肝性脑病的防治与护理的原则。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是指排除其他已知脑病的前提下,继发于肝衰竭所致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综合征。临床上常称肝性昏迷(hepatic coma),但不太确切。肝性脑病患者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之后才进入昏迷状态,某些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可持续多年而不发生昏迷。

1.病因 肝性脑病常由严重肝功能障碍引起,以晚期肝硬化最常见,其次为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也可见于晚期肝癌、严重急性肝中毒及门—体静脉分流术后。

2.分类

(1)根据原因不同分类

1)内源性肝性脑病:多数由重型病毒性肝炎或严重急性肝中毒等引起肝细胞广泛坏死发展而来。由于肝功能严重障碍,毒性物质在通过肝时未能被完全解毒即进入体循环而引起肝性脑病。

2)外源性肝性脑病:多数由慢性肝脏疾病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发展而来。由于门静脉高压有门—体静脉分流(即侧支循环),由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毒性物质绕过肝,未经解毒处理直接进入体循环而引起肝性脑病。

(2)根据发生速度分类

1)急性肝性脑病:多见于重型病毒性肝炎或严重急性肝中毒患者。起病急,患者迅速发生昏迷,此型相当于内源性肝性脑病。

2)慢性肝性脑病:多见于慢性肝硬变,起病缓,病程长,患者先有较长时间神经精神症状,而后才出现昏迷,此型相当于外源性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在临床上按病情轻重分为四期。

Ⅰ期:轻微的神经精神症状,可表现出欣快、反应迟钝、睡眠规律改变,有轻度的扑翼样震颤。

Ⅱ期:上述症状加重,表现出精神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异常,经常出现扑翼样震颤。

Ⅲ期:有明显的精神错乱、昏睡等症状。

Ⅳ期:意识丧失,不能唤醒,进入昏迷阶段。

尚需指出,临床分期没有截然的界限,而是病情由轻到重的逐渐演变过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