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悟自我(上)

2018-04-15 作者: 魏凤莲;余春荣
第一章悟自我(上)

悟己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Www.Pinwenba.Com 吧

——陶渊明

一、认识自我

古希腊先哲告诫世人说:“认识你自己。”然而这一告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就是过分地低估了自己。就像尼采说过的:“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认识自我,就是要客观地评价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潜力;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认识自己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通过对自我的深刻认识,会了解自己所具有的真正价值,从而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一)你是一个不自信的人吗

自信在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很重要,自信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快乐,正是有了自信,人们才充满了睿智,心中才升腾起无尽的希望。

1.不要小看自己

心态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一个自信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在某医院的一个病房里,医生遗憾地对一对夫妻说:“这个孩子不能活了”。这个刚生下来2天的婴儿因为先天不足,很可能会夭折。但是父亲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这样死去,他坚定地回答:“这个孩子会活下去!”不仅如此,他立刻开始行动起来!他委托一位儿科医生照料这个孩子,这位医生同样具有积极的心态,他抓住每一个让孩子康复的可能进行治疗,出乎第一个医生的意料的是,经过1个星期紧张的治疗,这孩子确实活了!

相反,曾经有一位62岁的建筑工程师,一天当他下班回到家里,上床就寝时,突然感觉胸痛,呼吸急促。他的妻子非常惊慌,她怀着希望为丈夫按摩,试图增强他的血液循环。但是,这位工程师还是死去了。工程师死后,这位妻子绝望地对她的母亲说:“我再也不能活下去了!”这位妻子由于经受不住心理上的打击,也死了。

同样是面对疾病,父亲和医生积极自信的心态让生机渺茫的婴儿健康地活了下来,但是消极的心态却夺去了工程师夫妇的生命,可见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是多么重要。

千万不要小看自己,你要知道,人的潜力是巨大的。这一点和上面并不矛盾,只有在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之后,扬长避短,才能发挥你的潜能。

小王是在“移民热”最热时去的美国,到了那里之后才知道美国只是有钱人的天堂,对穷人而言只是地狱。

但他不屈服,他一边打工赚钱,一边自学。第二年,当他在得克萨斯州当一名剪草工人的时候,偶然看到一则招聘采购人员的广告。他去应聘了,本来他很担心自己的英语不行,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很去幸运,他被录取了。最后,面试官说:“我们这个工作需要常常出差,所以要自己有车子,会开车。你有车子,会开车吗?”虽然他不会开车,也没车子,但他还是说:“会,有。”

回去之后,他借了别人的车子学开车。4天之后,他开着朋友的车子来报到。

如果当初他问答说“不”的话,他就不可能获得工作,更不可能有后来令人艳羡的成就。

尝试着令你感兴趣的每一样东西,这样才能找到更适合你的工作。多走一点路,对你是没有害处的。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你有很大的潜能,只要拥有积极的心态,你就可以创造很多的奇迹。

2.信心不足难成事

我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自信心的丧失,自卑感的产生,不是其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存在差异。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像某人一样”等。这些追求如果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从而失掉自信,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责。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你自信能够成功,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为增加;你如果自己心里认定会失败,就永远不会成功。人的自信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的,反复的失败,自信就会慢慢流失,意志变得脆弱。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早已没有了俯瞰的眼光和轩昂的气度,很难让他们自己相信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所以他们往往没有自信、没有目标、难成大事。

在现实生活中,平庸的人一般都缺少自信,往往遇事总是认为:“我不行”、“这事我干不了”。其实,他没有试一试就给自己判了死刑。而实际上,只要他专注努力,他是能干好这件事的。任何人都有因信心不足而产生自卑的情绪,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能够化解自卑,后者却让自卑消磨掉了自信。

平庸的人把自己的能力看得过低,这在生活中并不罕见。有一个女孩,觉得自己万事不如人,觉得自己配不上幸福的爱情,为此感到很自卑。有很多优秀的男子向她求婚,她都置之不理。本来她有良好的品格,受人尊重,应该拥有美满的婚姻,但结果却把事情给弄得一塌糊涂,人们对她的看法也就大变了。

生活中类似的事例比比皆是:有些商人认为自己注定要失败,不敢抓住机会去扩大经营规模;有些专业人员总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思想比同事稍逊一筹;有些成绩优秀的大学生为考试惴惴不安;有些年轻女孩迷人可爱,但与邻居的女孩相比较后,又对自己的社交能力颇感失望。这些人本来极为优秀,但在内心里却憎恶自己,他们内心焦虑不安,没有自己的主见,用别人的判断标准扼杀了自己的信心。与自己过不去,这也是许多悲剧的根源所在。

3.自信走向成功

自信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都很重要,有的时候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这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页上的一句格言。

布鲁金斯学会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而著称。这个学会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都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试题,并且让学员尝试着去完成。克林顿当在任期间,实习题目是“请你把一条三角内裤推销给现任总统”。

8年的时间,无数个学员为此绞尽脑汁,却都无功而返。小布什任职后,学会把实习题目变成“请你把一把斧头推销给布什总统”。许多学员都退却了,只有乔治·赫伯特迎难而上,而且成功地把一把斧头推销给了布什总统。

那么,乔治·赫伯特是如何推销出去的呢?他自己说:“把一把斧头推销给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个农场,农场里有很多树。于是我给总统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有一次,本人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那里长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经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但是从您的体质来看,这种小斧头显然太轻了点,因此您需要一把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里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头,它是我祖父留下来的,很适合砍伐枯树。如果您有兴趣,请按信函所留信箱,给予回复……’后来他就给我电汇了15美元。”

正是因为乔治·赫伯特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他没有因上一个实习题8年无人完成望而却步,也没有因为这一个实习题困难而放弃努力,而是相信自己能够完成。

是自信给了乔治·赫伯特力量,乔治·赫伯特因自信而成功。

是啊,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树立坚定的信心。不言放弃,知难而进,直至成功。

当然,还要踏踏实实地付出努力。乔治·赫伯特为了达到目的,是做了认真调查研究的,他了解小布什总统农场的情况,巧妙地提出了推销斧头的计划,最终完成了实习题。

成功的第一要素是自信。自信使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人有很多潜力,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能够做什么,但是你要相信自己能够做好。然而这种自信不是盲目自信,这种自信源自于自身素质和能力。

悟之道:

正确地认识自己,就不要盲目自卑,就不要贬低自己,更不要把自己交给别人去评判。而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做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二)你是一个没原则的人吗

做人,需要讲究原则。原则是为人处世的一条最底线,没有这条线,就好像长跑运动员起跑的时候没有起跑线,该结束时又不知在什么地方结束一样,前进没有了目标,后退也乱了分寸。做人,应该守住自己人生的底线。

1.做人要有原则

一个人的历史永远是用自己行走的脚写成,不同的人留下的脚步大不相同,有些人的脚步叫无知,有些人的脚步叫高贵。

300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受命设计了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依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巧妙地设计了只有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1年以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

莱伊恩自信只要用一根坚固的柱子足以保证大厅安全,并列举了相关的实例,他拒绝接受工程验收者的建议。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险些被送上法庭。莱伊恩非常苦恼,坚持自己原先的主张吧,市政官员肯定会另找人修改设计;不坚持吧,又有悖自己为人的准则。矛盾了很长一段时间,莱伊恩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未与天花板接触,只不过是装装样子糊弄那些愚昧无知却又刚愎自用的市政官员罢了。

300多年过去了,市政官员换了一任又一任,但这个秘密始终没有被人发现。直到前2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才发现莱伊恩当年的“弄虚作假”。

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国的建筑专家和游客云集,他们把这个市政大厅称作是“嘲笑无知的建筑”,当地政府对此也不加掩饰,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旨在引导人们崇尚和相信科学。

坚持自己的主张,写自己的历史。这就是成功者的生命主张。

2.坚持自己的原则

亚雅大学毕业后到现在,已经半年了,但是工作一直找得很不顺利。

当她走进这间大公司的接待室时,手上拿的号码牌是第二十七号。

被时间消磨得有点失去信心的亚雅,看着前面应征的女孩们,总觉得她们各方面一定都比自己强。

此刻的亚雅虽然信心不足,却仍不断地告诉自己:“希望看似渺茫,但是一定还有机会的,别灰心!”

等到亚雅走进面试房间时,几乎已经是下班时间了。主考官们个个露出疲态,从询问年龄、文凭、特长到传阅个人数据,一切动作与问话几乎成了一种例行公事。

最后,其中一位较年长的主审官问:“如果你和客人应酬时,为了公司的利益,要你作出有限度的牺牲,你愿意吗?”

亚雅听到“有限度的牺牲”时,精神忽然清醒起来,心里想着:“为什么要有限度的牺牲?是被人占便宜吗?为了立足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吗?”

亚雅仔细地想了想,坚定地站了起来,说:“不愿意!”

正当她转身,准备说再见的时候,这位年长的主考官却朗声说:“恭喜你,你被录取了;你是第二十七位应征者,也是第一个说‘不’的人;我们正需要像你这样,坚持自己原则的人才。”

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类情况层出不穷,原因很多,就像工作这件事,是为赚钱而工作,还是因为兴趣而工作,有多少人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现在做的是什么?

连自己的兴趣是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要求他们坚持自己的原则呢?

凡事都有一定的目的与意义,只要确认我们的方向正确无误,便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此刻还在迷宫中跌跌撞撞,我们也不再迷失,会比别人更早一步走出迷阵。

3.不要被**所支配

很多人在**、诱惑面前,就变得毫无原则。他们抵制不了金钱、美色、名利,结果出卖自已的良心、权利,甚至感情,说到底,就是在这些诱惑面前,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原则。

人要学会自我节制。“节制和劳动是人类的两个真正的医生”,这是法国人卢梭的名言。卢梭先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能把“节制”和“劳动”这两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汇放在一起,又当做医生提出来,其见地之深,实在令人叹服。

孩子不懂事,需要大人节制。而大人则要自我节制。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其本身都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就走向反面。无论是个人和家庭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节制都是最佳的调节剂。事实证明,人世间的恩怨烦恼,甚至悲剧,无一不是由于缺乏节制造成的。无论人或物,只有在节制的情况下,方能呈现最佳状态。因此,必须学会节制。

唐伯虎写过一首打油诗:“争名争利几时休,早起迟睡不自由。骑着毛驴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人是**无涯的动物,在这一点上,人和动物区别不大。但人又是具有一定自我节制能力的动物。节制**必须知足。事能知足心常惬。知足欲淡,虽凡亦仙。世界上哪里有什么神仙?知足就是神仙。佛家说,乐土就在觉悟中,就是叫你知足。人千万不要在名利面前患得患失,否则将永远和烦恼相伴。

悟之道:

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你会过得轻松,活得坦然自在。因为原则是为人处世的一条最底线,做人,应该守住自己人生的底线。

(三)你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吗

完美主义是对己或对人所要求的一种态度,要求自己、他人尽善尽美,容不下一点瑕疵。过度完美主义的人,除了因苛责、批评而使自己及他人感到不愉快之外,也容易有由于所定目标之高,又怕无法完成所带来的不完美感,而不敢有所作为。

1.人生总有缺憾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檀木做成的弓。这张弓射箭又远又准,他非常珍惜它。

有一次,这个人仔细观察它时想:还是有些笨重,外观也无特色,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就好了。他去了,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这个人拿着这张完美的弓心中充满了喜悦。

“你终于变得完美了,我亲爱的弓!”这个人一面想着一面拉紧了弓,这时,弓“咔”的一声断了。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因为你太求完美,所以到最后连你应该得到的都即将失去。世界万物皆不完美,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事物。人生总有缺憾,当你凡事苛求时,结果可能只会让自己因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不快乐。

一个圆环被切掉了一块儿,圆环想使自己重新完整起来,于是就到处去寻找丢失的那一块儿。可是由于它不完整,因此滚得很慢,它欣赏路边的花儿,它与虫儿聊天,它享受阳光。它发现了许多不同的小块儿,可没有一块适合它。于是它继续寻找着。

终于有一天,圆环找到了非常适合的小块儿,它高兴极了,将那小块儿装上,然后滚了起来,它终于成为完美的圆环了。它能够滚得很快,以致无暇注意花儿或和虫儿聊天。当它发现飞快地滚动使得它的世界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时,它停住了,把那一小块儿又放回到路边,缓慢地向前滚去。

人生的确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或这或那的缺憾。其实,没有缺憾,我们便无法衡量完美。仔细想想,缺憾其实不也是一种完美吗?

2.不必吹毛求疵

不少人为求完美而吹毛求疵,结果却是降低了自己生活的质量。我们有时精神萎靡、心境恶劣、疲惫不堪,不正是由于我们过分注重一些毫无价值的小事才引起的吗?这种性格上的弱点除了自我折磨以外,并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的结果。

吹毛求疵者的眼光总是非常狭隘、非常近视的。他们只顾眼下,不管将来;只计较细小的事情,没有远大的计划;只贪图分厘的利益,不计算万千的收入。有这样性格的人,必将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局限于一个极小的范围,逐渐变得自私、冷漠、吝啬、苛刻,失去一切感情,失去一切友谊,茕茕而立,形影相吊。

对待生活中的其他事也是如此。一个健康的人,有时感到不愉快、不舒畅,对一些过去的事惋惜和悲伤,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但总的态度都应该是积极的,想得开,放得下,朝前看,从而才能从琐事的纠缠中超脱出来。假如对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都寻根究底,去问一个为什么,那实在既无好处,又无必要,而且败坏了生活的诗意。

这时,你就可以发挥一下“模糊概念”的魔法,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即使弄得清清楚楚,又有什么意义,完全可以撂下不管。至于有些并不太重要的事,基本了解也就可以了,更不必要钻进牛角尖,细细考证,吹毛求疵。只有对一些小事“模糊”一些,才能真正品味到生活的乐趣,也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处理大事,进而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这样,心境也就自然日益变得舒畅起来。

如果你有喜欢指责自己或他人一切小错误的心理,或者被一些小事困扰而情绪恶劣,那么,以下建设可能适合你:

退一步想:一件已经发生的事情,永远是无法挽回了。往事已成为历史,它并不因你的焦虑、悔恨和自我折磨而有所改变。

价值观念:你吹毛求疵,是因为你把许多无足轻重的事看得太重要了。实际情况肯定并非如此。在人的一生中,真正值得重视和谨慎处理的是那些足以改变命运的事件、机遇和挫折。人没有必要处处留神,那只会增加你的负担。

自我提问:“我可能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是什么?”这样你会发现自己的吹毛求疵是一种可笑的心理。

努力忘掉:试一试把一些你认为亟待处理的事搁置一边,努力忘掉它。一段时间以后,这件事也许果真就不那么重要了。时间的长河会淘洗掉许多生活琐事的痕迹,你如果为它付出了过多的精力,那么你的生命有很大一部分就被白白浪费掉了。

最后,你也许会惊讶地发现一个窍门:许多事我们知道就行了,不必把它常常挂在心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