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语句衔接

2018-04-15 作者: 蔡明
1.6语句衔接

1.6.1(2005·呼和浩特)

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使语意连贯。Www.Pinwenba.Com 吧

①橙色皮毛的猩猩过去在亚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

②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物种。

③很多物种现在就遭到危险。

④由于其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这种在树上生活的唯一的一种大猩猩越来越少,只能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婆罗洲找到。

⑤物种将濒临灭绝。

正确的顺序是(只写序号)

解析:②⑤③①④。本题5句话中,第④句和第①句联系紧密:猩猩→这种大猩猩;过去在亚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只能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婆罗洲找到。④句是对①句的具体说明,所以顺序应是①④。再看①④两句话所表述的内容就能看出来它是为具体说明第③句的。这样一分析,就可以先确定③①④这样的顺序。剩下来两句哪一句是首句呢?如果我们将全段连起来细析,想一想“物种为何濒临灭绝?”这个问题,就不难发现,那是因为“雨林的消失”所导致的,所以首句应是②,⑤句是为了进一步说明②的。

1.6.2

(2006·泰州)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读书,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我以为。

①因此,对志向远大者来说,我建议再读一点文学书

②今天我们读书不能过于势利,事事讲求实用

③审美趣味和精神意志的培养同样不能忽略

④经济、法律等专业书籍当然很重要

A.④③①②

B.③④②①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

解析:答案是D。通读这四句话,不难明白它所要表述的一个中心是“建议再读一点文学书”,中心明确了,顺序的排列就容易得多。①句肯定是结句(因此……);④句“当然很重要”,③句“同样不能忽略”扣得很紧,而②句是总起,可作为首句。因此顺序即为②④③①。

1.6.3

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竹,是上苍赏赐南山的肺,吐纳氧气,滋生水汽,,

①泻进山脚下的洼地

②凝结在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

③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

④跌落岩缝汇聚成“叮咚”作响的山泉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④③①②

D.②③④①

解析:答案是B。细看本题的4项实际上可以合并为3项,即①、③项合并为一句话:“泻进山脚下的洼地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这句话正好和②、④成结构形式相同的句式,而这三句话的排列顺序可以从“水汽→露珠→山泉→静湖”来看就一清二楚了。

1.6.4

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使语意连贯。

①另外,树木的年轮里,还储存着当地的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

②人们所熟知的年轮,是树木的年龄。

③因此,科学家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蕴藏的科学信息资料。

④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条纹,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

排列的顺序是:

解析:②④①③

1.6.5

(2008·杭州)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杭州岳庙内的松柏威严高大,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如果能言,它们将告诉我们多少人间的故事;即使缄言,①。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多少人事成了过眼云烟,只有这些树,依旧碧绿苍翠,根深叶茂,②。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圣明的智者。

A.①它们也向我们昭示了生生不息的年轮

②以卓然不凡的姿态笑看人间的风风雨雨

B.①它们也向我们昭示了生生不息的年轮

②以婀娜多姿的风韵装点秀丽的山山水水

C.①我们也能感受到它们历经磨难的苦痛

②以卓然不凡的姿态笑看人间的风风雨雨

D.①我们也能感受到它们历经磨难的苦痛

②以婀娜多姿的风韵装点秀丽的山山水水

解析:答案是A。

1.6.6

(2008·杭州)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我们要拥有一份真正的自信并非易事。

②我们都明白自信是通向成功必需的精神状态。

③我们知道自信比偏执狭隘的自负或还未有奋斗就已灰心的自卑来得更困难。

解析:我们都明白自信是通向成功必需的精神状态,但要拥有一份真正的自信并非易事,因为它比偏执狭隘的自负或还未有奋斗就已灰心的自卑来得更困难。

1.6.7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

①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③②①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

解析:答案是C。做这类题要从句意入手,根据句意关系和内容选择恰当的选项。这类题一般句式整齐一致,词义、词性相近,差别细微,要仔细辨别。本题的特点是一个分句中的两个句子是相对而说的,因此句式相同,去掉相同的词语,余下的能构成反义词语,如“笑容”和“眼泪”,“喜悦”和“悲痛”,“喝彩”和“沉默”,“赞颂”和“否定”等,抓住这个特点,很快就能找出答案C。

1.6.8

(2007·天津)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天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渴望,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人对自身的国际定位。如果在汉语全球教学和推广的环节上不能跟上这种渴望,那么全球对中华民族的关注与了解之间就会出现脱节,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人尤其是从事汉语和汉文化教学与推广工作者责任重大。

A.不仅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更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

B.这种脱节不仅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更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

C.不仅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更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

D.这种脱节不仅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更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

解析:答案是D。B句中“这种脱节”是紧承上一句的“出现脱节”,所以首选的应是B和D;只有融入世界,才有利于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B将二者的位置颠倒了。

1.6.9

(2006·乌鲁木齐)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风中的桂花香消散了,窗外那棵老槐树,不知什么时候有了黄叶,风一吹,黄叶就。秋天就这样明净又清爽地来了,一半轻松,一半明快。

A.菊花的清香又飘起旋落在窗台上宛如我的心情

B.清香的菊花又飘起在窗台上旋落我的心情也如此

C.菊花的清香又飘起旋落在窗台上我的心情也如此

D.清香的菊花又飘起在窗台上旋落宛如我的心情

解析:答案是A。“清香的菊花又飘起”显然和“风中的桂花香消散了”不对应,且说法也不妥,菊花怎能飘起呢?先排除B、D。A、C中“宛如我的心情”和“我的心情也如此”意思表达差不多,但从全句看,“一半轻松,一半明快”的前面并未提及“心情”,因此也就无从谈起。相反,“宛如我的心情”在前后句中却起到了衔接作用。

1.6.10

(2009·河北)

选取《西游记》、《水浒》、《童年》、《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五部名著中的人物和相关内容,为给出的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

下联:

解析:示例一:唐三藏跋山涉水求真经示例二:阿廖沙千辛万苦度童年

1.6.11

(2009·哈尔滨)

根据所提供的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每个人都拥有财富。知识是财富,它能增长智慧,也能美化心灵;挫折是财富,它能积累经验,也能磨

炼意志……拥有这些财富,人生就会多姿多彩。

解析:示例:亲情是财富它能温暖心灵也能抚平伤痛

1.6.12

(2009·兰州)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据市旅游局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市主要景点接待人数比去年

同期明显增多。尤其是远郊区县旅游接待人数明显增多,

A.皋兰什川梨园共接待游客2.9万人次

B.其中皋兰什川梨园接待游客2.9万人次

C.并且皋兰什川梨园接待了游客2.9万人次

D.仅皋兰什川梨园就共接待游客2.9万人次

解析:答案是D。“仅”强调的是“多”,符合题干上“尤其……增多”一句的意思。

1.6.13

(2009·武汉)

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极目远望

②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

③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

④那由地心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

⑤像冲锋陷阵的大军

⑥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

A.③⑥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④⑥②

C.③⑥④⑤①②

D.①④⑥②③⑤

解析:答案是B。首先确定首句,再以实写到虚写的顺序排列。

1.6.14

(2006·哈尔滨)

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夜幕不知不觉地降临了。在这静谧的夜色中,我独自漫步在松软的沙滩上。经过一天的喧嚣,海,有些疲乏了,躺在巨大的摇篮上小憩。他亲热地吻着岩石,嘴里哼着一首小夜曲,那声音是轻柔、甜美、透明的,仿佛轻轻滑过钢琴的键盘,从肖邦手下流出。

A.海的疲惫,海的无奈,海的悲哀,我全感受到了。

B.望着夕阳,我的心也随着这乐曲慢慢沉入海中。

C.我陶醉于这美妙的音像之中,心也随着那乐曲荡漾起来。

D.海之歌那么高亢,那么嘹亮,我的心也随着歌声,随着波涛轻轻飘荡。

解析:答案是C。这段话所表现的情境应该是:恬静、甜美和愉快的,因此A、B句可以排除;D句中的“海之歌”是那么高亢、那么嘹亮显然与这段话的意境不合,因为“海……疲乏了……小憩”,并没有引吭高歌,D也应排除。

1.6.1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群众的科学精神;有利于教育人民掌握科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创新意识;也有利于人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①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②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风格

③激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智慧和创造力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①②③

解析:答案是C。本题可根据事理逻辑来推断。前语境是“培养群众的科学精神”,这就必先“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风格”,排除A、D,剩下B、C。掌握了科学方法才能“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创造力。

1.6.16

调整语序,使文意连贯。

(1)它是生命的源泉

(2)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

(3)黄金象征着财富

(4)人一切都可以没有

(5)人类最宝贵的是希望

(6)但却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7)唯独不能失去希望

正确的语序是:

解析:(3)(6)(5)(1)(4)(7)(2)

1.6.17

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是()

①用一根思想的线串起生活的珍珠,珍珠才不会遍地乱滚。②散文虽“散”而不乱。③全靠思想把那一切材料统一起来。④这才成为整齐的珠串。

A.①④②③

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解析:答案是D。②为中心句,③句论“不乱”的原因,①④是由此形成的比喻。

1.6.18

选出填入括号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句子()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是自然之美;忧国忧民,兴利除弊,是社会之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艺术之美。但是如果你缺少发现这一切的特殊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

①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

②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

③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解析:答案是B。审视题干内容及选项中的三句话,就会发现①句照应“没有审美的耳朵”,②句照应“没有审美的感受”,③句照应“没有审美的眼睛”。为使照应严密,根据题干中句子的顺序,这几句应排列为③①②才合理。

1.6.19

从词序照应的角度,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坚持国际性、经典性、民族性、创新性、群众性和参与性的原则,着力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A.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交流繁荣文化艺术市场弘扬中国民族艺术

B.弘扬中国民族艺术推动中华文化交往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繁荣文化艺术市场

C.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弘扬中国民族艺术推动中华文化交流繁荣文化艺术市场

D.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繁荣文化艺术市场弘扬中国民族艺术推动中华文化交流

解析:答案是C。

1.6.20

给文段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历史是汹涌的潮汐,它呼啸着冲上沙滩时,人人都为之惊叹;它悄然退落时,许多人竟会忘却它的磅礴,然而沙滩忠实地记录着它的足迹。历史是起伏的潮汐,更不是历史的倒退,落潮之后,必定会有新的潮汐。

A.涨潮,是历史峰巅;落潮,是历史的中断

B.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

C.落潮,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是历史的峰巅

D.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

解析:答案是B。上句中有“起伏”二字,下面必有“涨潮……落潮”与之呼应;下句中有“更不是……落潮之后”,意味着上句必是否定句,而且紧接“落潮……”。

1.6.21

(2008·宁波)

下面宣传语中四字短语之间衔接不恰当的一项是()

A.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凝聚爱心,支援灾区。(街头横幅)

B.保护草坪,请勿踩踏;爱护花木,请勿采摘。(公园告示牌)

C.反对邪教,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崇尚科学。(社区标语牌)

D.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药品广告)

解析:答案是C。分类不当,“反对邪教”与“珍惜生命”对调。

1.6.22

排列下面句子顺序,语意衔接连贯的一项是()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两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唧唧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会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⑤①②③⑥④

B.⑤③⑥①②④

C.⑤③①②⑥④

D.⑤①②⑥③④

解析:答案是B。A、B、C、D都把⑤放在最前面,说明这一句是总起,第二句应该是③还是①呢?我们先看①,“不仅动物有……,许多植物也……”这是一个过渡句,先讲动物的例子,再讲植物的例子,那么③⑥应放在一起(都讲动物),④是结句,因此本题的答案应为B。

1.6.23

(2007·河南)

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式样。下面介绍奖牌的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奖牌背面镶嵌玉璧

②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

③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

④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⑤玉璧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

A.①②④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②①⑤④

解析:答案是D。(1)这段文字讲了奖牌三个方面的内容:正面、反面、挂钩;

(2)接近正常的叙述顺序:先正面,后反面,再挂钩;

(3)看准联系最紧密的两句;

(4)连句成段看看是否通顺。

1.6.24

(2009·徐州)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总是不断地变换工作单位。因为在一个单位工作不久,

他就会感到怀才不遇,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得已只好跳槽。

他觉得很无奈,就把烦恼向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倾诉。

老人说:“你换了这么多单位根本没有用啊,因为。”

有些人总不断埋怨别人的过错,指责别人的缺点,他们觉得周围的环境和人处处跟自己作

对;或者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没有真正的“伯乐”来赏识自己。实际上,他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

问题不是来自于周围,而是来自于他们自己。

像这样的人,必须深刻地看待自己,正确地反省自己,不能一味地埋怨别人。而一个单位

也没有必要为失掉这样的“人才”而遗憾。

根据上下文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把文中老人说的话补充完整。

因为

解析:示例:(因为)不是环境的问题,而是自身存在问题

1.6.25

(2009·常州)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兰花被誉为“国香”、“香祖”、“天下第一香”,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我国爱兰人士多倾心于淡雅类的兰花,寻求内外统一,内涵与外在俱佳的赏心悦目的感受。爱兰者喜欢采兰、种兰、赏兰、养兰并重,把快乐幸福贯穿赏兰、侍兰全过程。

材料二:一组兰花图。

材料三:一组兰花的诗文。①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魏·王肃《孔子家语》)②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唐·杜牧《兰溪》。楚国大夫,指屈原)③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芳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张学良《咏兰》)

材料四:唐朝慧宗禅师酷爱兰花,手栽数十盆。禅师要云游,行前嘱众弟子看护好兰花。某夜,风雨大作,弟子们恰巧未将兰花搬回室内,兰花毁损严重。禅师归来,弟子们惶恐不安,以为必受重责。不料,禅师得知实情后,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当初,我可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呀。”

请运用兰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下联:

解析:示例:种幽兰追求淡雅情趣或:赏兰花陶冶君子情操

1.6.26

(2009·杭州)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增删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安于平庸可能度过的是缺乏理想、碌碌无为的惨淡人生。

②失败往往能够成为我们吸取教训、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③要想成功就必须有直面失败的勇气,摒弃得过且过的平庸态度。

解析:要想成功就必须有直面失败的勇气,摒弃得过且过的平庸态度,因为失败往往能够成为我们吸取教训、迈向成功的垫脚石,而安于平庸可能度过的是缺乏理想、碌碌无为的惨淡人生。

1.6.27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快乐是件奇怪的东西,自己得到的也越多。

A.它会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减少,你分给别人的越多

B.它会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增多,你分给别人的越少

C.它不会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增多,你分给别人的越多

D.它不会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减少,你分给别人的越多

解析:答案是D。抓住上文的“奇怪”一词,奇怪就奇怪在分给了别人不仅不减少,反而会增多;如果分给别人了,自己也少了,那就无“奇怪”可言了,所以其余各项不可选。

1.6.28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秋之夜,一轮皓月已经爬到中天了,,风来了,楼房和山峰在水中摇曳着,显得朦胧而又神秘。

①蓝蓝的夜空映衬着圆圆的月亮

②高高地悬挂在蓝蓝的夜空中

③向大地散射出银色的光华

④银色的光华散射在大地上

⑤千岛湖碧绿的水里倒映着两岸的山峰和楼房

⑥千岛湖两岸的楼房和山峰倒映在碧绿的水里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解析:答案是B。我们先把答案A、B、C、D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把它们分为两组:第一组A、C(①④⑤、①③⑤)和第二组B、D(②③⑥、②④⑥),第一组都把①、⑤放在第一道和第三道横线上,第二组都把②、⑥放在第一道和第三道横线上,因此,只要我们能确定第一道横线上是填①还是填②恰当,就能先排除这四个答案中的两个了。显然,第一道横线上填②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顺理成章,“爬到中天→高高地悬挂”,这样就是排除了A、C。同样,第二组中选③还是选④填到第二道横线上呢?我们看分号前这句话的主语是“一轮皓月”,它统领着“爬到中天”、“高高地悬挂”、“散射出银色的光华”,因此,从衔接最恰当的要求看,当然首选③句。

1.6.29

填入下面横线上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有人认为,文章以朴素为贵,只要能把一个意思讲得清楚明白就行了,不必费气力去打扮。如果说文章的修辞应当先求准确,应当恰如其分,不要矫揉造作,以词害意,这应当是对的。但是如果以为随随便便写下去就叫做朴素,实际上使朴素变成了简陋和寒伧,那是我们所反对的。真正的朴素的风格并不是不费气力就能达到的。

A.对这种意见应见仁见智

B.对这种意见要辩证地看

C.这种意见是不正确的

D.这种意见应当是对的

解析:答案是B。因为下文对“这种意见”的论述既有否定,亦有肯定。

1.6.30

(2008·长沙)

请你为长沙的名胜古迹选择合适的对联,将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上。

【温馨提示】麓山寺,位于岳麓山,是佛教入湘最早的一所寺院,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下,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号称千年学府。天心阁,位于城南,今天心公园内,是旧长沙的制高点,可俯瞰全城。杜甫江阁,位于湘江边,为纪念杜甫晚年漂泊湘江而建。

A.惟楚有材于斯为盛B.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灯火最关心

C.江流楚韵阁驻唐风D.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

①岳麓书院

②天心阁

③麓山寺

④杜甫江阁

解析:①A②B③D④C抓住“书院”、“阁”、“寺”去选择。

1.6.31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两处空缺,从句意和衔接选填最恰当的一项()

社会公德并不排斥个人权利,恰恰相反,①。但个人权利从来就不是无拘束的权利,它必须抑制某些冲动,也只能够行使有条件的,为社会规范所允许的权利,从而体现为②。

A.①它正是建立在承认并尊重个人权利基础上的;没有无数个体的道德确认,哪里还谈得上全社会的道德建设②受动性和主动性的统一

B.①没有无数个体的道德确认,哪里还谈得上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它正是建立在承认并尊重个人权利基础上的②主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C.①没有无数个体的道德确认,哪里还谈得上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它正是建立在承认并尊重个人权利基础上的②主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D.①它正是建立在承认并尊重个人权利基础上的;没有无数个体的道德确认,哪里还谈得上全社会的道德建设②主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解析:答案是D。第一句主语是“社会公德”,①从语意连贯的角度考虑,应选AD;从句意考虑,整个句子是说个人权利与社会公德的关系,②句应是“主动性”在前。

1.6.32

(2008·成都)

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A.痛苦和快乐是相生相成的B.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C.在生命中痛苦总是相伴的

D.在生命中快乐总是相伴的

解析:答案是B。是对前面两句的解释。

1.6.33

(2009·泰州模拟)

选出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辐照加工技术具有许多传统加工工艺无法比拟的优点

②早期的辐照加工,是利用射线的杀菌灭虫性能来达到消毒、保鲜等目的

③本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辐照加工技术,是继上述四大加工技术之后,正在崛起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加工工艺技术

④现代的辐照加工技术已突破上述范围

⑤众所周知,机械加工、热加工、电加工和化学加工,是通用的材料加工技术

A.①③②④⑤

B.⑤①③②④

C.①⑤③④②

D.⑤③①②④

解析:答案是D。先确定材料是说明文字,再确定说明顺序主要是时间顺序,据此排列即可。

1.6.34

(2009·无锡模拟)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取“经典文学”而“背诵”,也就是古人所谓的读经。

②它的学习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依照所有语文学习的规律,反复而熟练。

③虽然一开始因陌生而似若艰深,但反复的遍数既多,熟习的数量既大,就如同婴儿学语一样,自然日有领悟,渐入佳境。

④经典文学的学习,是达成高度语文造诣最简捷的方式,也是深入文化智能唯一的路径。

⑤反复而熟练,简单地说,就是背诵。

A.①③②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④②⑤①③

D.④②③⑤①

解析:答案是C。先确定材料是议论文字,论述的是经典文学的学习方法,据此顺序排列。

1.6.35

(2009·扬州模拟)

将下列四个语句填在下文横线上,语序恰当的一项是()

扬州“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

①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

②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

③竹林茂密、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④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

A.②④①③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解析:答案是A。材料是按空间顺序写景,据此排序即可。

1.6.36

(2009·盐城模拟)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①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②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

③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④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

⑤作为女人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

A.⑤②④①⑥③

B.⑤④⑥①②③

C.⑥①④⑤③②

D.⑥①②③⑤④

解析:答案是B。按由“作为女人”到“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顺序排列衔接。

1.6.37

(2004·浙江)

选出衔接恰当的一项()

这一年,开山炮响了,

A.这里成了旅游区,公路通了进来,森工局伐木来了,惊赞大自然的美丽和古朴,带来了喧闹,也带来了文明,接着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

B.接着,这里成了旅游区,带来了喧闹,也带来了文明。公路通了进来,森工局伐木来了,各地的旅客纷纷前来,惊赞大自然的美丽和古朴。

C.公路通了进来,森工局伐木来了,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惊赞大自然的美丽和古朴。带来了喧闹,也带来了文明。接着,这里成了旅游区。

D.公路通了进来,森工局伐木来了,带来了喧闹,也带来了文明。接着这里成了旅游区,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惊赞大自然的美丽和古朴。

解析:答案是D。只有公路通了,才可能成为旅游区,那么A、B两项就可以排除;只有成了旅游区,才有游客纷纷前来,所以排除C项。

1.6.38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出序号)。

(1)语文,就是我的精神家园。

(2)我在其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步入思想高地,领略无限风光。

(3)我从事语文教育工作。

(4)那种快乐,那种情怀,那种在母语家园里边遨游边吮吸雨露甘醇的自由自在难以言表。

(5)我与它朝夕为伴——交往,对话,倾听,诉说。

解析:(3)(1)(5)(2)(4)

1.6.39

为使话题统一,语言连贯,下面一段话中应删去的一句是()

①文学是一道桥梁。②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③桥的这边站着读者,桥的那边站着作者。④通过了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见面。⑤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④句

D.第⑤句

解析:答案是B。因为此段话始终围绕“桥梁”这一内容展开。第②句离开了话题。

1.6.40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本来不太喜欢网络歌曲,不爱听《丁香花》,觉得它太平淡,太简单,可我何曾知道它背后竟还有这样一段凄凉的故事。忍不住把它重新听了一遍,不禁潸然泪下,才明白原来平淡才是,简单才是。

A.更于是超越了生死的最美穿透了表象的最真

B.也但是穿透了表象的最真超越了生死的最美

C.更但是超越了生死的最美穿透了表象的最真

D.也于是穿透了表象的最真超越了生死的最美

解析:答案是D。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首先“忍不住”前后并无转折关系,据此可排除B和C,然后注意后两个选句和前文词语的对应,“平淡”表象后应是“真”,“简单”才是“美”。

1.6.41

为了使下面的这段话简明、连贯,应做的修改是()

①轮船在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指明方向,不然就可能搁浅或触礁沉没。②航海史上这样的事故出得太多了,举不胜举。③这类惨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教训。④在人生的道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⑤要有所作为就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作指导,否则,就会庸庸碌碌,虚度时光,甚至误入歧途。

A.删去②句

B.删去②③句

C.删去③句

D.删去②④句

解析:答案是B。因为本段只需借“灯塔”指明方向的作用比喻人生,而不去讨论事故的影响,故②③句多余。

1.6.42

(2006·盐城)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1)如同病牛一般。

(2)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3)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4)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解析:答案是C。

1.6.43

将下列已打乱的语言材料,重新调整句序,将其理顺。

A.我抬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星星。

B.这些眼睛每一次眨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C.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片没有被屋瓦掩遮的蓝天。

D.它们像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

E.我常常出神地凝视那些美丽的星星。

解析:CAEDB。C句交代看星星的地方,故排首位,A句写由此看星,应紧跟其后,再写细细观察,D句是观察结果,B句照应前面的“关心”。

1.6.44

调整下面句子的顺序。

①美国人哈涅尔一生研究“猿类的语言”,并且撰写了《猴子的语言》这本书。②哈涅尔不得不下这样的结论:同猿根本不能进行有联系的谈话,猿仅限于以同样方式重复某种叫声;③但是,在这唱和之间,交换了什么意思呢?没有。④如果推想这种叫声就是语言,那就是轻率的武断。⑤书中记载着猴子可能发出的各种声音,甚至记录了他同猴子的“谈话”。⑥这就是:他模仿猴子发出几个声音,猴子也用同样的声音回答他。

正确的顺序是:

解析:①⑤⑥③②④。①句是话题的开端,⑤句由“书中记载”开头,应是紧随其后,⑥句解释“谈话”的内容,再由③句提出质疑,②句是此次实验的结论,④句直接否定“语言”说。

1.6.45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天山的高处,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然湖。使湖光天影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秀美的湖上,唯一活动的就是天鹅,大地慷慨地赐予人类这宁静的自然环境。

A.①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

②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衬托了湖面的幽静

B.①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

②湖面的明净衬托了天鹅的洁白,湖面的幽静衬托了天鹅的叫声

C.①四周的雪峰和高空的白云被明净如镜、清澈见底的湖水清晰地倒映出来

②湖水的明净衬托了天鹅的洁白,湖面的幽静衬托了天鹅的叫声

D.①四周的雪峰和高空的白云被明净如镜、清澈见底的湖水清晰地倒映出来

②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衬托了湖面的幽静

解析:答案是A。

1.6.46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填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句()

当然,一个人心中具有远大的理想,这很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伟大的理想是植根于细小平凡的琐事之中的。

A.但关键在于远大的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

B.可是远大的理想与平凡的小事相比,后者更重要

C.但关键在于能否踏踏实实地先做好每一件应该做的小事

D.然而不能否认细小平凡的琐事没有做好的必要

解析:答案是C。C项强调了踏实做好每一件小事的重要,语意更明确。

1.6.47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答案是D。

1.6.48

调整下列文段中画虚线句子的词语和语序,使之句式整齐一致,语序合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富,那么国家就富;农村稳定,则天下稳定;农业兴,百业就兴。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解决“三农”问题,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探索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和保护,加快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这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解析: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则天下稳。或:农业兴旺,则百业兴旺;农民富裕,则国家富裕;农村稳定,则天下稳定。

1.6.49

下列各项中,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①理解和揣摩,只是在一篇文章之内下功夫,只能使读者理解文章,知道文章的精妙所在。②阅读一篇文章,不但要理解,揣摩,还要联想。③要有“新得”,就要在理解和揣摩的基础上展开联想。④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⑤但阅读的目的远不止此,阅读贵有“新得”。

A.④①⑤③②

B.①⑤②③④

C.⑤③②④①

D.②①⑤③④

解析:答案是D。

1.6.50

(2008·江西)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水立方”采用的ETFE膜,只有一张牛皮纸厚,捧在手上轻若鸿毛。

②此外,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

③然而这种膜的耐压性非常强,正常状态下,一辆小汽车开过去膜都不会被压破。

④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

⑤ETFE膜的延展性也很好,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

A.①④⑤③②

B.①⑤④②③

C.④①③⑤②

D.④⑤③①②

解析:答案是C。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抓住说明对象和“此外”等连接词语。

1.6.51

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是()

①首先设法安慰自己,树立信心,镇定情绪,消除心理障碍。②遇到无法下笔,思路阻塞,判断不清的难题时,不要着急。③心里平静后冷静思考就不怕难题了。④这时候,你应该想:我难,别人也难,何必畏惧呢?

A.②③④①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

解析:答案是C。此段以解决难题为话题,先应理清句子排列的条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②句是交待遇难题的情况,应放在段首,①句以“首先”起句,故应放在②后,③句是消除了障碍,应放在最后,故顺序是②①④③。

1.6.52

(2003·北京海淀区)

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①还有摇荡的水草

②游人从桥上望去

③那鱼就在水草和石头间滑动

④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鹅卵石

A.②③④①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解析:答案是D。这类句序整理题,可采用“顺序法”,即要能看出题目中句子的内在顺序,如按时间、空间、认识、发展、程序、先后等。就本题而言,这是按游人观察的顺序,从桥上望去,看到水下的鹅卵石,还有水草及鱼在二者之间滑动,了解了这一空间顺序。答案自然会选D。

1.6.53

填到下面句子的横线上,最连贯的一项是()

①坝上坝下到处都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地奔跑……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

A.这劳动的场景使他深深激动了。

B.他深深地激动了这劳动的场景。

C.他被这劳动的场景深深地激动着。

D.这劳动的场景深深地激动了他。

②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只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锻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

A.往往都既是最有才能的人,又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的人,但首先最耐得住寂寞。

C.往往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不但最耐住寂寞,而且最有才能。

解析:答案是①C

②C①前一句主语是“将军”,后一句用被动句比较好。②照应“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句,可知本段意在表现寂寞能助人成功。

1.6.54

(2003·杭州)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事实上,水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①,②,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算完成它的生命过程。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③。

A.①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

②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

③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B.①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

②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

③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C.①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

②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

③即如何由强大的整体包容弱小的个体

D.①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

②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

③即如何由强大的整体包容弱小的个体

解析:答案是A。此题考查的是句子顺序、修辞的问题。这段文字说明的是水与河流的关系。①句应用比喻的方式,承接上一句的“成长阶段”;②句和后面一句说的是成长阶段之后的强壮阶段,也就是青年阶段;③句是对整个语段的总结,即水从河流进入大海,由弱小的个体变成了强大的整体。

1.6.55

(2008·益阳)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②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③“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④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⑤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上段文字的顺序被打乱了,可调整为(只写序号):

解析:③②④①⑤

1.6.56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在横线上写出表示正确语序的序号)。

①这在江南古镇的私家花园中是创意独具的。②退思园的建筑格局可以归结为西宅东园。③如此巧妙的布局,④西边的厅堂楼馆皆坐北朝南,从而造成横逸的形势。⑤一是可使家居生活充分享受阳光,⑥东园的亭桥廊榭皆错落有致地环池而列,诸般景物贴水成园、园水成趣。⑦二是置身园中随处都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到全景。

解析:②④⑥③⑤⑦①或②④⑥①③⑤⑦

1.6.57

(2006·武汉)

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濛濛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②身后原本静谧的山林,若有若无地传来细细的声响。

③眼前的湖面刚才还澄清明丽,此时却是烟雨迷蒙了。

④左右两面的山峰,在细雨织成的轻纱中,远远地隐没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解析:答案是B。

1.6.58

(2006·天津)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电磁波辐射的最大危害在于这种时时刻刻围绕我们的杀手是无形的。大量存在的是,日常工作、生活中普通电器带来的低强度电磁波辐射,这种辐射污染不像农药中毒、噪音污染那样立竿见影,而是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地损害着人体。

A.一般说来,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多

B.既然如此,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多

C.一般说来,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