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2018-04-15 作者: 楚山
100

待叶梅进厨房后,向俊居然洋洋得意起来了:“我从小就直呼她的姓名,习惯了,也没感觉有什么不妥;现在成了大男子汉,还当爹了,就更没必要改口叫她表姐,我不怕她见怪。www.pinwenba.com 品★文★吧至于向文,我们的同学关系超过了其他所有关系,所以直呼其名比其他什么称呼都显得更亲切。”

“算了老大,别说这些废话啦!怎么说,你都有理。”贺健伟不耐烦了,继而转掉了话题,“你们看过向文写的小说吗?”

“没有。”范华和向俊同时摇了摇头。

“看来你俩对向文的事关心得太少了。范华长期在部队和军校生活不提,你个向俊,与向文一个小组,怎么也不知道呢?我看你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往钱眼钻啊!”贺健伟又开始责怪起了向俊。

“健伟,你这么说,不好意思的倒是我了。”向文赶紧替向俊解释,“虽然他把心思放在机械上了,但他并没忘记我哩!这几年,他帮了我不少的大忙。我家的两亩水田全都靠他耕,而且他不吃我家的饭、不抽我家的烟,连工钱都打折啦!”

“这么说来,我们的老大还真讲义气啊!”范华当即伸出了大拇指。

“我和向俊落榜后,刚好赶上了农村‘大包干’,种田的苦头我和向俊都尝尽了,只是你和健伟没尝。”向文对范华说。

“向文,你的文笔不错,往后有机会,你再把你在农村生活这几年的经历写成一部小说吧!让我们好好体会一下。”贺健伟看着向文说。

“有老同学的鼓励,日后我一定会写。”向文满口答应了。

“农村的苦我和向文吃尽了,日后有可能的话,我也想向城里发展,去尝尝城里人花天酒地的生活。”向俊说罢,转眼看了看向文。

“那我也向老大看齐!”向文连忙说。

“我提议,我们四个老同学日后一定要相聚桂山城,不见不散。”贺健伟带头伸出了右手。

“好!”

“一定!”

“桂山见!”

四个老同学的手又紧紧地攥在了一起。

吃罢午饭后,贺健伟、范华和向俊都要告辞回家,向文也没有强留。他知道,贺健伟和范华难得回家一趟,就多给点时间他俩陪陪自己的家人,老同学相聚的时间日后多的是。

待三个老同学离开后,叶梅便当着二姑妈的面说:“向文,你明天就要到单位上班,我想,我俩下午该去六小组与妈妈打个招呼。”

其实,向文也正准备与叶梅商量此事。如果今天再不去看望妈妈,他明天走了,兴许就有人指他的背脊骨的,说他现在得志了,就忘了生他养他的亲娘。他想,此时叶梅当着二姑妈的面提出来,比自己提出来更好,更显示了做儿媳妇的孝心。他也深信二姑妈不会为难的,因为此前向文已经与妈妈有来往,二姑妈也默认了。

果然,没等向文开口,二姑妈便爽快地道:“文儿,你是该带着梅子去看看妈妈了。你现在是干部身份,莫留把柄给外人。你俩现在就去,我下午还要回家帮你装被褥,你们回来后就直接到我家,晚上就在我家吃饭。”看来,二姑妈现在是真正想通了,并没再提什么“下堂不认母”之类的古训。

“嗯。”向文看着二姑妈逐渐苍老的面容,默默地点了点头,“我们这就去,最迟天黑前赶回来。”

二姑妈带着桃花出门了。叶梅连忙回到卧室拿出提前准备好了的一份礼品,与向文一道往六小组妈妈家赶路。

走了一会儿,向文自言自语地说:“真是岁月不饶人啊!我看二姑妈比以前衰老许多了,她为我们这个家真可谓操碎了心。”

叶梅抬头看了看向文:“我知道二姑妈是个心地善良、通情达理的人,所以我刚才敢当着她的面提出看妈妈。其实,二姑妈也很孤独,如果妈妈还在岗上湾的话,他们姑嫂二人也一定相处得很开心。”

“嗯。”向文相信她说的这话不假,“只怪爸爸去世得太早了。他老人家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四人,一天的福也没享就走了。”

“你现在还恨妈妈吗?”叶梅问。

“不恨。在我心里,妈妈永远是我的好亲娘。只怪当初家大口渴,日子难熬。”向文答。

“日子苦是一回事,关键是家中没有主心骨,妈妈受的委屈太多了,更何况,爸爸去世时,妈妈还不满三十九岁……所以你是绝对不可以记恨妈妈的。”叶梅毕竟在官场上闯了几年,看问题倒底比他准。

“梅姐,你说的很在理。妈妈闹着改嫁的那阵子,我们兄弟姐妹特别是二姑妈,脑袋里都装满了女人的‘三从四德’,还哪会替妈妈着想呢?”向文现在算是彻底原谅了妈妈。

二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来到了妈妈家的门口。

向文正准备朝屋里喊一声“妈妈”,没想到小珍抱着孩子刚好出门。

“小珍——”向文一怔。

“向文哥来啦——”小珍赶紧回头向屋里喊了一声。

话音刚落,妈妈和大伯就笑眯眯地出门迎接了。

妈妈对大伯说,新媳妇上门,赶快放鞭炮。可叶梅坚决不同意,说:“大伯,你要是放鞭炮,就把我和向文当外人了。”说罢,她又逗了一下小珍怀里抱着的孩子:“小孩子睡得正香甜哩!”

大伯看了看妈妈,又看了看向文,说:“那我就不放鞭炮啦?一家人坐在一起好好说说话。”

“小珍,你什么时候回家的?”向文把礼品放下后,先开口了。

“昨天带儿子回的。”小珍说罢,脸红了,又露出了两个浅浅的小酒窝。

“这孩子长得真可爱,多大啦?”叶梅接着说。

“才半岁。”小珍说。

叶梅是第一次见到小珍,觉得她确实长得很漂亮,生了孩子还是那么有水色,难怪向文当初喜欢她。于是,打趣地道:“小珍,向文经常在我面前提起你。说你在家时帮了他不少的忙,还帮他挖过田……”

“老公怎么没一起来呀?”向文连忙打岔,他是怕她说多了,让小珍难堪。

“他刚开了一家公司,抽不出身。”小珍眠着嘴看了向文一眼。

“啊——”向文便迅速转移了话题,对妈妈说:“妈,我明天就要去财政所上班了,今天特地带梅子来向您报个信,顺便来看看您和大伯。最近还好吧?”

妈妈将一杯茶递到了叶梅的手中,转身连连称“好”。并说:“现在有小珍给钱用,两个老的过日子没问题,你尽管放心……”

“向文,小珍出嫁时,你正好跟四叔到富家寨烧窑去了,所以我就没让妈妈告诉你,你不见怪吧?”大伯突然接过了妈妈的话,如此解释一番。

向文一听傻了眼,怎么又扯到他和小珍的头上了啊?他又赶紧说:“大伯,我和梅子已经领了结婚证。打算开年后举行婚礼。”

“我的儿不错。”妈妈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你现在有工作了,又有梅子照顾,老娘现在算是彻底放心了。”

听说向文的工作和个人问题都解决了,小珍打心底感到高兴。她知道,向文终会有这么一天,他也不会再记恨她了。见娘儿俩在一起说得那么开心,她连忙起身道:“我好长时间没回,我先带孩子到外面看看。你们慢慢聊。”

在小珍转身出门的一刹那,向文又似乎瞧见了那两个浅浅的小酒窝。他终于在离开虎山的头一天,再次见到了她动人的笑脸,他也为她找到自己的幸福的归宿而感到欣慰。

在妈妈家逗留了大半下午,向文和叶梅见时间不早,便起身告辞。妈妈要留他俩在家吃晚饭,向文没有答应,说,明天一大早就要去上班,还要回家准备一下。妈妈笑眯眯地点头应允了。临出门时,妈妈向大伯使了个眼色,大伯心领神会,赶紧跑进房间拿来一个红包交给了妈妈,妈妈又将红包塞进了叶梅的外衣口袋,说,这是我们两个老的一点心意,你拿着去买件衣服吧!

叶梅无法推脱,只得收下了。向文知道,这是小珍在外辛苦挣来的钱,他至今还在欠小珍的人情啊!

妈妈、大伯和小珍一直把向文和叶梅送到湾子的尽头才返身回家。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向文和叶梅在二姑妈家吃过晚饭回到家门口后,仍然沉浸在幸福和喜悦之中。

“今年的中秋节过得太有意义了。”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向文深有感触地说。

“是啊!你该见的见到了,该得到的得到了。从今往后,你要懂得珍惜。”叶梅紧紧地靠在了他的肩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