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贾母的算计

28天前 作者: 沧海不笑
第314章 贾母的算计

第314章 贾母的算计

荣国府,荣庆堂。

自从初六那日,午门举行浩大的辽东献俘大典,千军护拥,百官叩拜,场面恢弘。

百官返回之后,自然也就众口流传,其势飞快成为喧然,神京城街头巷尾津津乐道。

而当日贾琮领军献俘的场景,被在场百官与各国使节看在眼中,荣国府贾琮的再一次名动神京。

自从太上皇后赐礼,贾琮返京,与贾家有交情的世家老亲,隔三差五就有当家女眷上门走动。

前几日史湘云被接到贾府小住,保龄侯夫人陈氏、忠靖侯夫人李氏联袂而来。

说辞自然是看望贾母这位史家姑太太,还有就是探望在贾家小住的大侄女。

另外,还有几位贾家神京偏房的主妇也都在座。

贾母又叫了黛玉、探春、湘云等对答得意的孙女儿,也到堂中相陪。

当然这些贾政也是听外面人说的,他自己在这上面认知毕竟有限,不过是和琮哥儿相关,贾政才会特意留心了一些。

前几年我就说这孩子不错,没想到竟到了这个地步,老太太家教了得,竟养出这么个出色的儿孙。”

他这两位侄儿媳妇,来看自己不过是顺便,看云丫头更是托词,人都是陈氏自己巴巴送来的,又有什么好看的。

这几日四王八公的当家太太和媳妇,差不多都在荣庆堂中露过面了,这声势着实不小。

……

如果他们夸自己教养的宝玉出色,倒是更像一些,但是夸宝玉是少年英杰,连她自己都不信,最多就说宝玉孝顺,长得好。

此刻,荣庆堂满堂珠翠,香风熏人。

她们走动勤快,多半还是为了那个小子,听说前几日午门献俘,这小子又出了很大的风头。

贾母这几日接待来往走动的老亲,听得都是这些事情,耳朵都快生茧子了。

一旁的湘云只是在想,什么献俘倒是以前听叔叔说过一些,难道比琮三哥进城的排场还要稀罕?

贾母这几天已经不止一次听到,人家夸她教养出贾琮这样的少年英杰,每每听到都让她脸上发烧,总觉得这话有些不真实。

因为今天上门的都是贾家至亲女眷,贾母也就不拘着自己。

上首处摆着一卧榻,引枕、靠背、脚踏俱全,老太太半倚半靠着,和堂中的女眷说话。

听了这些好话,黛玉、探春相视一笑,只是那献俘到底是个怎么情形,她们毫无概念,多少有些遗憾。

而自己那孙子立下的是平定女真首功,再加上荣国贾家的出身,对他的封赏就更加引人瞩目。

昨天她听自己儿子贾政说起,这次琮哥儿能否被封爵重用,多少也能看出,圣上对这帮勋贵老亲的态度。

贾母还是多少知道其中的意思的,当今圣上登基之后,四王八公这些老勋都靠边坐了。

“姑太太,前几日午门献俘大典,你家琮哥儿可又露了大脸了,如今满朝文武,番邦使节,就没有不知道他的。

这些贵勋主妇最在意之事,就是爵位和诰命,因为她们一生的富贵荣耀,都是从这两样东西上来的。

即便一向性情还算善厚的忠靖侯夫人李氏,在这上面也不能免俗。

贾母虽然年纪大了,可却还没完全老糊涂。

而宫中献俘大典之后,对辽东有功将领的封赏恩旨,已或前或后陆续颁发。

李氏又说道:“我听我们老爷说,琮哥儿这次的功劳,乃是扫平女真的首功,封个一等子爵,必定是有的。

说不定圣上格外降恩,还能赐三代不降等呢,他这在才多大年纪,当真是不得了啊。”

……

贾母听了这话心中一颤,她做了半辈子的超品国公夫人,对朝廷的勋爵之制还是知之甚详的。

大周异姓勋爵之制承袭前宋之法,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每等又分为三级。

虽说这几年,圣上觉得爵位之制繁琐,想要裁剪子、男,只设公、侯、伯三等爵位,不过一直也没有落定。

国朝所有爵位,唯军功才能册封,这也是宁国无子弟从军立功,就无法复爵的原因。

公爵和侯爵最为贵重,一般只封于开国立疆之初,或救国平乱之功,或讨恶灭国之事。

治平之世从无册封国公的先例,连册封侯爵都十分罕见。

嘉昭朝十几年以来,被册封侯爵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如今辽东镇总兵官兼辽东巡抚的梁成宗,真正的封疆大吏。

梁成宗戍边二十余年,曾以一人帅兵之力,五败蒙元土蛮部,使蒙元势力困顿九边之外,无法越雷池一步。

此人在太上皇当政之时,就已因功被封为伯爵,这才积功册封为平远侯。

在治平之世,有这等武略,又能立下这等战功,已算很难得的机缘。

……

自己那孙子,外头都说立下平定女真第一功,贾母具体也不清楚到底厉害到哪个境地。

不过这小子才这么点年纪,而且从军一年都不到,这资历实在太浅了些。

侯爵就不要想了,伯爵听着也不像,封个子爵倒是恰如其分的。

不过对贾母这样的超品国公夫人来说,一个一等子爵真不算什么。

但如果圣上赐恩典世袭三代不降等,那这个子爵的份量就完全不同了!

荣国府虽初封国公,但却是降等世袭规格,其实贾代善能平承一代国公,已是皇家恩典,到了贾赦承袭便降为一等将军。

荣国府的爵位再传三代,便只有从五品级,到时爵产和身价都会大减,不过剩下一个虚名了。

如果那个小子真封了一等子爵,还能不降等世袭三代,三代子孙依旧是一等子爵,那就已胜过降等世袭的荣国爵了。

而且按照惯例,但凡其家不入罪责,循规蹈矩,三代不降等之后,多半还会恩赐一代,那就是四代不降等……。

世勋之家,骤然巨贵,不如富贵绵长,这是至理。

想到这些,即便贾母见过大世面,也是心头一片火热……。

……

连忙问李氏:”你老爷素来得圣上器重,他就没打听一下,会给琮哥儿封什么爵位?”

李氏听了这话一愣,有些脸色作难的说道:“老爷虽受圣上看重,不过谁都知道贾史两家是至亲,为了避嫌是不好多打听的。

听老爷说封赏的名册,只有内阁、吏部、礼部的正官才知道呢。”

保龄侯夫人陈氏已在一边听得眼睛发亮,三代不降等一等子爵,那就百多年的富贵,这还得了。

更重要的琮哥儿比云丫头都大不了几岁,他那个能为本事,不可能一辈子雷打不动,只怕将来伯爵侯爵都是可得的!

陈氏心中遗憾,自己也没养下个女儿。

自从那年贾琮中了院试案首,陈氏在荣庆堂见了一面,便觉得姑太太的子孙中,也就这个最有出息,模样和学问都没得挑。

没想到两年时间,这出息得有些吓人,这两年湘云只要想去贾府小住玩耍,陈氏都是二话不说往外送。

如今听了这等消息,觉得这自己养大的侄女,实在应该在贾家多住些日子,再说她姑太太又那么疼湘云。

陈氏问道:“湘云前儿出门,还特地去显德门去看琮哥儿入城呢,今儿怎么没见琮哥儿人影?”

贾母听陈氏提到湘云,神色有些淡然,陈氏那些小心思,哪里能瞒得过她。

在贾母心里,史湘云是她史家长房嫡长女,这位份可是和她当年未出阁,或者自己女儿贾敏待字闺中时,一样的金尊玉贵。

怎么能配庶出子,即便是自己孙子,也不妥……。

在贾母看来,薛家的宝钗倒是和那小子更相配些,也省的自己二媳妇和她妹妹,鼓捣那个什么金玉良缘。

据说这小子和宝丫头在金陵就认识,他那首很有名什么词,最早就是写给宝丫头的,听起来像是有些故事。

贾母甚至觉得,自己是否能把这事撮合一下,这个孙子虽然和自己不亲,但是能为本领明摆着的,配薛家的女儿绰绰有余了。

让自己两个玉儿以后能顺当些……。

在贾母的心中,只有外孙女黛玉,不管是家世和样貌,才是世上一等一的,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配得上她的宝玉。

于是说道:“他也是个没笼头的马,去了辽东半年了,回家也待不住,每日往外跑,云儿上门是客,他这个做表兄的,也没见他好好待客。”

这时,贾母的丫鬟琥珀步履匆忙的进了荣庆堂。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