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中旨封爵勋

28天前 作者: 沧海不笑
第315章 中旨封爵勋

第315章 中旨封爵勋

荣庆堂。

琥珀一脸兴奋的说道:“老太太,二门外传了信,说礼部的官差来通报,未时一刻礼部要来府上传旨,让琮三爷候着接旨!”

贾府这些丫鬟都是青春年少,她们可没贾母和王夫人那样嫡庶观念森严。

丫鬟本来身份低微,自然不会去想这些有的没的,宝玉是贾家的凤凰,长得好,待丫鬟们也特别上心……。

不过和琮三爷一比,那就差了不少,这位三爷不仅长得一等得意,还满腹诗书,居然还能横刀立马,斩将擒贼。

像琥珀鸳鸯这些见过世面的丫鬟,自然对这位琮三爷都有些稀罕……。

至于这位爷要被加官进爵的消息,早在府上传的尽人皆知,琥珀鸳鸯这样每日出入荣庆堂的,自然再清楚不过。

今天他替老太太去二奶奶那里取东西,正巧遇到报信的婆子,兴奋之下便中途截胡,去荣庆堂讨个头彩。

荣庆堂中众人,刚才还就贾琮的封爵八卦说得热火朝天,如今突然听到传旨的消息,有一半人不由自主站了起来。

他要在这些江南之地建立禽鸟信站,让江南和神京的信息传递达成最快的效率。

皮质坎肩上的花纹不是随便画的,在海东青还是幼鸟时,就会让他们记熟这些花纹。

神京的秀娘香铺收养了二十多个孤儿,一直养在城南的一所院子里。

而且这件皮质坎肩会用秘法,侵染上母鹰的鲜血。

在未来,这些禽鸟信站还有许多其他用途。

神京城东的一所院子。

这十年来,周围的世勋老亲,不是降等袭爵,就是在五军都督府养老等死。

贾母也忍不住兴奋,对身边的鸳鸯说道:“快去告诉二老爷,让他多派小厮,去把琮哥儿找回来,都什么时候了,还不着家!”

这两个十多岁的女孩,是艾丽从那二十多个孤儿中挑选出来的。

贾琮看到艾丽身上穿着那件熟悉的皮质坎肩。

正瞧着艾丽在教两个十多岁的女孩,各种驯养鸟禽的技巧。

艾丽的穿戴没有家里那些姊妹精致,依旧是在辽东常穿的胡服长袍,只是布料换成了轻柔的薄棉料子。

她们又看了湘云一眼,见湘云正和她们眨眼睛,三个人出了荣庆堂,去给二姐迎春报喜了。

一边将身边能用的小厮都派出去找贾琮,又让家仆打开荣国府正门,准备迎接宣旨钦差。

这是贾琮安排给艾丽母女落脚的住所。

艾丽告诉贾琮,女儿家身上没有男子那么重的阳气,容易被鸟禽之类的生物亲近。

院子里,贾琮坐在石凳上,喝着艾丽的母亲徐氏沏的新茶。

打开门一看不正是刘平。

而礼部官员要上门给贾琮宣旨册封的消息,飞快的在荣国府中扩散开来。

自从迎春定下亲事,贾母等闲已不叫她出来见客了。

……

院子里艾丽指挥着鹰奴上下翩飞,一边和两个女孩讲解训养的技巧,贾琮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

最后听到艾丽的呼哨,又稳稳的停在她的肩上。

黛玉和探春相视一笑,各自心中欢喜。

贾琮给艾丽找了这两个徒弟,等她们学会艾丽的驯鹰手艺,贾琮就会把她们派到金陵扬州等地。

就像他曾经对郭志贵说过的,从神京到辽东,快马奔驰需要十天,可海东青最多两天就能飞到。

而且她观察过这两个女孩,性子细致耐心,胆子也大,还是识字的,很适合学禽鸟巡养的手艺。

“琮哥,你府上传信,说礼部的官儿要府上传旨,让你马上去接旨,江流找不到你,就找到铺子上了。”

实在有太久没听说过谁家新封爵位了,所以这次盛传荣国府贾琮有册爵之荣,才会引起这么多人关注。

所以只要穿了这件皮质坎肩,海东青隔着再遥远的距离,都能找到巡养它的人。

在他第一次在辽东认识艾丽,见识了她驯鹰的本领,心中便已想到了这件事。

在这个时代,这种巨大的时间差,在某种特殊的时刻,能产生无法估量的价值。

一旁两个女孩看得不停拍手喝彩,贾琮看到艾丽笑得美美的,应该很享受两个小女孩的崇拜。

贾琮计划建立这些禽鸟信站,不单是为了鑫春号在江南的快速发展。

虽然只是单进的庭院,但贾琮知道艾丽要豢养海东青,特地挑了这处院子场地宽敞的。

贾政听到消息自然喜出望外,让小厮丫鬟立刻清扫荣禧堂,准备接圣旨的香案的香烛。

鹰奴随着艾丽的手势,从她的肩头飞起,在低空盘旋,跟着艾丽手势的变化,在空中做出各种动作,人鹰之间有种神奇的默契。

一头深棕色的秀发刚刚洗过,随意的披散着晾干,微风浮动发梢,让她俏丽英魅的脸庞,多些许女儿的柔情。

突然院门被急促的敲响,贾琮脸色一动,艾丽的这个住处,只有安排院子的刘平知道。

这种简单爽利的长袍,并没有多余的装饰,却能被艾丽穿出极美的模样,将苗条健美的身姿,衬托得楚楚动人。

艾丽还悄悄告诉贾琮,那件皮质坎肩,是训练鹰奴的关键。

……

等贾琮赶回荣国府时,早有小厮等在西角门迎候,至荣禧堂见过贾政。

贾政满心欢喜,满腹话语,却也知道不是说的时候,只让他速速修饰仪容,更衣净面,以待天使。

此时,黛玉、探春等姊妹早就将消息带到内院,隔壁的梨香院的宝钗都听到了喜讯。

等到贾琮进入清芷斋,见到黛玉和三春姊妹都在,连宝钗也带着莺儿过来贺喜。

贾琮笑道:“今儿真是齐全了,倒像是我下了帖子请来的。”

姊妹中探春最为英朗大气,笑道道:“三哥哥在辽东浴血拼杀,蹈历风险,如今功德圆满,要被下旨册封。

今天是三哥哥的好日子,我们姊妹自然要上门捧场道喜的。”

宝钗笑道:“我可听说未时一刻礼部要来宣旨,时间不到一个时辰,琮兄弟还要快些打理周全。”

今日礼部会提前派人通知,说明此次宣旨规格不低,需要接旨官员循礼而行,以示庄重。

需沐浴、梳发、净面、更衣之后,各项事毕之后,才能焚香迎旨。

贾琮入内室简单洗浴,换过芷芍和五儿早备下的新衣。

等到重新回到正屋,晴雯正要拿起梳子帮他梳发。

黛玉突然从晴雯手中接过梳子,微笑道:“今日是三哥哥的好日子,我来给三哥哥梳发吧。”

在场的众人听了都一愣,不过也不太在意,都是园子里一起长大的姊妹。

都知道黛玉性子灵秀率性,嘴巴厉害些,还有些小性子,但行事却有一股赤忱,自有喜人之处。

贾琮玩笑道:“妹妹给我梳发,这个人情可太大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还了。”

黛玉微笑道:“这人情不用伱还,还好你不是天天接旨受封,我也就偶尔为之罢了。”

贾琮笑道:“那我可得多努力些,经常升官发财,好多哄林妹妹给我梳发。”

又对晴雯眨眨眼睛:“晴雯,快去把院门关了,要是让老太太知道,我让林妹妹给我梳头,非让我去跪荣庆堂。”

探春等听了贾琮的话都忍俊不禁,唯有宝钗虽然也笑着,但看到贾琮和黛玉之间异样的默契,心中一阵酸痛失落。

他们才是一起长大,青梅竹马,自己终究是后来的。

等待黛玉梳发完毕,探春却从五儿端来的铜盆里,拧干温热的毛巾,递给贾琮净面。

笑道:“总不能让林姐姐专美于前,我来服侍三哥哥净面。”

只是她的神情却无法像黛玉那样坦然,俏脸不知是激动,还是有些害羞,微微有些红润。

此时迎春笑着从芷芍手里拿过外衫,帮贾琮更衣,他是贾琮的胞姐,做起这些事自然顺理成章。

贾琮笑道:“我得三位姊妹厚待,感激不尽,我倒觉得这比接旨受赏还要金贵得多了。”

迎春平时内向寡言,只是每每面对贾琮这个兄弟,心思就会变得灵活敏捷起来。

听了他这话,居然不假思索的说道:“又胡说,得亏在自己院子了,都是自家姊妹,不然传了出去犯忌讳。”

这话说得口齿流畅,思虑颇有些缜密,一点都不像一贯寡言木讷的迎春。

黛玉等姊妹听了都有些呆。

一旁的探春眨了眨大眼睛,心中惊讶,三哥哥可真是神奇,每次二姐姐只要对着她兄弟,突然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贾琮眼中都露出惊讶,说道:“二姐姐说的对。”

不过他却不太意外,迎春是个精通棋道之人,又怎么可能会不具灵巧智慧。

只是后天环境所致,才把性子压抑成这等软弱木讷。

等到贾琮收拾好仪容,姊妹们自去荣庆堂候着,贾琮一人去了荣禧堂。

到了荣禧堂,见到贾政、贾赦、贾琏等男丁都在。

贾赦和邢夫人本不愿意来的,这个孽畜的风光,相当于打他们的脸,是万不愿意看的,不过礼部提前预示,说明这次颁旨规格不低。

他们作为贾府承爵人和命妇,要是不出现在迎旨现场,可是有欺君之罪,只好勉勉强强的来了。

另外宝玉和贾环也被贾政叫来一起接旨,大概是想让两个孽子受受教养。

贾环倒是一脸无所谓,宝玉却一脸便扭难受,只是贾政在场,他也只好强自忍耐。

贾琮还看到小萝卜头贾兰,本来这么小的孩子接什么旨,大概是李宫裁授意,让贾兰过来接受光宗耀祖的熏陶。

其他身负诰命的女眷,只有贾母和王夫人,自然也是要到场的。

贾母的脸上倒是有些期待。

只是王夫人脸色却不自然,她实在很不习惯,府上但凡有风光的事,都是琮哥儿的戏,没旁人什么事。

等了只有一刻钟时间,只听到仪门处传来钟罄之声,由远而近,恍如天籁降临,令人耳目平生超然之感。

紧接着便听到繁复沉重的脚步声,也是由远而近,似乎有很多人列队而行。

贾琮也接过几次圣旨,但是场面动静,都没有这次那么喧嚣。

他和贾政走到荣禧堂前,向外望去。

只见外面人头攒动,八位身穿朱红六品官服的礼官,分成两行昂首而行,手中各捧着玄色托盘。

托盘之中放着官印、官服、玉带、绶带等物,其余几个托盘却是用红布蒙着,不知放了何物。

而那八名礼官之后,跟着四五十名身材英武的礼仪禁军,手举旗幡、金瓜、银瓜、回避牌等,威风赫赫,气氛肃穆。

贾母是经过世面的人,见到这样的宣旨仪仗格局,脸上微微变色。

她原来以为贾琮封个一等子爵,就很了不起了,可这架势哪里会是封一个子爵!

走在那八名礼部礼官之前的,是一名威仪不俗的官员。

贾政却是认得此人,是礼部右侍郎黄宏沧,这可是正三品的高官。

贾政还是知道些官场规矩的,历来宣旨册封者,都是和受封官员品级相近,或者略高一阶。

想到这些,贾政心头狂跳,难道琮哥儿这次册封,竟如此优厚,竟然需三品官员宣旨!

黄宏沧与贾琮并不相识,但却多听过贾琮的传闻,知道他品貌出众,少年清贵。

而这堂中风姿绝俗者,皎皎如明月,似鹤立鸡群,一看便知是何人。

上前一步道:“这位可是贾监正?”

贾琮行礼回道:“下官正是贾琮。”

黄宏沧见他值此册封荣耀之时,依旧气度沉凝,不显矜喜,礼数不改,果然不凡,也怪不得能以少年之身,而建立奇功。

微笑道:“老夫礼部右侍郎黄宏沧,奉圣谕,至贵府宣旨册封,跪迎接旨吧!”

黄宏沧等到堂中诸人,都依次跪迎,才展开圣旨朗声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自御极以来,以文治世,以武肃乱,自嘉昭六年,辽北女真祸乱,杀戮千里,黎民涂炭。

戎边制敌之将,可为国之藩篱,英武奇绝之才,可铸社稷军威。

尔火器司监正,武定将军贾琮,年未舞象之年,文武卓胜三军,勇略峥嵘边镇

入戎辽镇半载,屡建首勋奇功,一战于鸦符关,奇谋胜于千军,杀阵亲斩敌酋。

追敌索途千里,攻城破寨百座,再战于清元集,料敌斩夺先机,勇毅羽蔽三军。

巧施疑兵之计,东拒高丽扰边,绝没女真亡途,削尽贼首仇寇,诛尽豪强血勇。

戡平女真之乱,勒石边塞之威,威远惊世之功,国有兵戎之事,君抚英睿之将。

兹特授尔银青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爵封二等威远伯,赐铁券诰书,世袭罔替。

改制削封敕造宁国府,赐尔安身立居。

钦此!

这章细节做了修改润色。

字数达到4211,但订阅点数还是按3800字。

写的有些急,感谢各位捉虫的兄弟。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