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且试天下(45)

2020-02-27 作者: 翩竹
第45章 且试天下(45)

晨曦微露之际,已经远在百里之外的京城皇宫,此刻也是乱成了一锅粥。

因了昨夜在琼林苑船厅上发生的变故,当今的昆吾天子,淳和帝姒昶不得不连夜返回宫城,于文德殿内端坐聆听来自光禄寺、大理寺以及刑部官员的证词报告,已是一夜未眠。难得可以出宫散心的大好时光就这样被强行中止了,淳和帝于回宫路上便已经非常不爽,如今又不得不坐镇殿内梳理案情经过,这让一向崇尚清静处世的淳和帝愈发感到烦躁。

待到卯时过后,聚集在文德殿前的各路臣子才渐渐散去,淳和帝在众太监的搀扶下回到后殿休息,薛公公早在后殿内燃起了龙脑香,小意服侍着天子更衣卧下,又添上手炉轻裘后,才恭恭敬敬地侍立一旁,等待召唤。

“薛福啊,这个事儿,你怎么看哪……”淳和帝半卧在锦榻上,伸手自揉着眉目,看似无意地问出了那么一句。老太监闻言一个激灵,连忙紧走上前,跪在天子榻前,轻声细语地问道:

“天子一夜未眠,怎地到了这时辰还在思虑此事?要老奴说,便是有天大的案子,也大不过天子您的身子重要!还望天子以龙体为重,旁的事情便等安歇以后,再想不迟啊!”

“唉,还是你这话说得中听!”淳和帝放下胳膊,半睁着眼看向眼前跪着的老太监,笑着赞许道,“外边儿那些个大臣,嘴里天天喊着万岁万万岁,实际上恨不得联手把朕给烦死逼死!好好的一届‘天下会’,三年拢共才那么一回,结果临到结束前,给朕整了那么一出……一边儿是朕的亲皇叔,一边儿是替朕守了西境几十年的景家,仓促之间,要朕如何决断?刚才外边儿吵吵的那些话,你也都听见了,一个个都铁面无私义正词严,整的好像只有朕在徇私枉法一样……唉,朕自登基这十几年来,虽日夜勤勉,事必躬亲,可在那帮大臣的眼里,怕是连先帝的一半都比不上吧!”

“天子千万别说这些个丧气话,诸位大人们虽然用心急躁了些,但本意都是为国尽忠,为君分忧的。”难得从天子嘴里听到了期待已久的抱怨,薛公公这个在内廷钻营谋划了一辈子的投机分子,自然不会放过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的机会,“只不过,老奴以为……大人们胆敢如此胁迫天子,却是事出有因……”

“怎么说?”淳和帝听罢此言,随即睁大了眼睛。

“前些日子,老奴在廊下,曾听得几位大人议论国事——说是当今时局动荡,妖象频现,主要是因为龙嗣不正,镇国不稳的缘故……还说若不是尚有贤相在朝,恐怕早已是天下不宁了!”说完这些话,薛公公略微抬头,看了眼天子的神色,见天子正凝眉出神,才接着禀报道,“当时老奴正站在廊柱后回避,没看清是哪位大人说话,不敢胡乱攀咬……但刚才所说之事,句句属实!天子若是不信,可招来当时与老奴一同在场的杨卞儿,一问便知!”

“不必了,你说的话,朕心里有数!”淳和帝抬了抬手,示意薛公公不必再说下去。所谓的“龙嗣不正”,说的其实是淳和帝的出身——淳和帝不是皇后嫡出,母亲也并非是出身名门的受宠嫔妃,只是个偶尔得幸的宫女,故而在年幼时并不受父王与诸位大臣待见。若不是因为嫡出的太子英年早逝,而作为嗣子的异母兄又在一场马球赛中不慎跌断了腿,有违天子“圣体无缺”的惯例,而淳和帝母子在被立储之前,在后宫内是出了名的平易近人,礼善好施,赢得了众多臣子皇亲的好感,故而才使得淳和帝从后宫争储中脱颖而出,荣登大宝。

然而在被册封之初,淳和帝的即位之路,便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今宰相,当年还是尚书省右仆射的曾文观曾大人,当时便一力劝阻先帝舍弃淳和帝,另扶储君,理由是“此子外柔内黠,喜谀恶诤,志短无定,不堪大用。”后来虽然在先帝立储之后,升为宰相的曾文观便也再没有坚持己见,一力辅佐淳和帝安邦至今……然而当年的这句话,还是有如钉子一般嵌入了君臣纽带之间,埋下了淳和帝心中隐然的不安。

如今旧事重提,又是戳着了淳和帝最讳莫如深的一处软肋,天子心中的疑惧与忿恨,自然是可想而知的。薛公公打蛇顺棍上,在兀自生闷气的天子面前继续进谗道:

“老奴惶恐……如今诸位大人们胆敢如此目无天子,或许是因为有恃无恐的缘故。”

“有恃无恐?”淳和帝闻言,再一次惊得从榻上撑起身来,“你说的这是什么话?他们难道已经不怕朕了?”

“天子息怒,老奴不是这个意思……大人们虽然怕您,但只要他们没犯什么悖逆大罪,您也拿他们没办法不是?”薛公公恭顺地躬下身去,朝天子一拜到底,“可是曾大人却是不一样,他是当今宰相,百官之首,其门下高足又盘踞尚书省及翰林院,一应官员纲纪政绩并礼教考察,都是由他一家把持……如此一来,大人们怕曾大人,可不是比怕您更甚了?”

“这……”薛公公的一席话,适时地提醒了淳和帝对朝局势力的关注——如曾文观预判的一样,淳和帝不喜朝政,在登基后不久便将大半政务都交给了大臣去处理,自己则致力于研究如何附庸风雅,寻欢作乐。如今因着薛公公捕风捉影的几句话,淳和帝却是如同被冰水浇身一般灵醒过来,抓着薛公公的衣领起身道,“难道朕便拿他曾文观没办法了吗?”

“天子息怒,息怒!”薛公公一边扑地再拜,一边迭声安抚道,“老奴该死!老奴本想为天子分忧,却不想让天子愈加恼怒……老奴愚笨,想不出好的法子,但老奴听说中书舍人梁元道梁大人,与曾大人门下不群,此人颇有智计傲骨……天子不若将他招进宫来,共商大事,或可解忧!”

“宣!”淳和帝大手一挥,立刻吩咐召见,“让他直接来这里见我!”

薛公公答应一声,还没从地上爬起来,却见在殿外侍候的小太监忽然捧着一叠折子进来,在淳和帝面前跪下奉上道:“天子万岁,这是曾大人召集尚书省诸位大人连夜整理的近年来弹劾楚王的文书整理,请天子过目。”

“啧!又是这个曾文观,他真是觉着朕如他一样,是个累不死的铁人吗!”淳和帝听着报名就来气,当即拿起一本折子摔到地上,把来送折子的小太监吓得魂飞魄散。薛公公接过折子,好言安抚了小太监几句,教他复命说天子已经歇下了,折子明日早朝再议……待小太监匆匆退下,薛公公才教宫人把折子尽都撤下,对淳和帝道:

“天子还是先歇息一会儿吧,梁大人即便接旨马上进宫,也需一个时辰左右,天子不若趁现在少睡养神……若大人们还有什么话说,老奴自会替天子挡下便是。”

“唉,真是不教人好过……”折腾了一夜的淳和帝感到脑中正在隐隐作痛,“那便有劳薛福你了,朕先稍事歇息,起来再与那曾文观从长计较……”

许是真的困乏狠了,沾枕后不久,淳和帝便发出了阵阵鼾声。待淳和帝睡熟之后,薛公公便招来两名宫女留守榻前,自己则转身走出殿外,招来一名面相机灵的小太监,对其嘱咐道:“卞儿,你去殿外守着,待那梁元道梁大人进来,便叫他进耳殿等我,我有话要先与他说……另外,派人分头去景家还有楚王府传信,说我已在为他们绸缪造势,只是打通关节尚需时日,他们自会明白……听懂了没有?”

“小的明白!”名唤杨卞儿的小太监一边答应着一边退下了,遥望着天边那一轮愁云惨布的红日,薛公公不免露出一丝得意之色——如今宫内皆知他是天子跟前的红人,是随侍淳和帝最久的内廷太监总管,却不知他早已不满足于宫中的荣宠威望,试图将手伸得更长些,更远些,更深些……直到能够遮蔽这昆吾国所有日照之地,将这天下作为他予取予夺的府库粮仓。

景玗奉上的贿赂,他照单全收;而楚王送来的地契田产,他也没有推辞;如今便是以往他最不敢轻易染指的朝臣群体,眼见着也有了可乘之机……迎着晨间凉意乍起的秋风,薛公公负手而立,深深吸了一口气——出身贱籍又如何,身有畸缺又如何?为天下人所不齿又如何?他便要让那些平日里轻贱他、蔑视他、侮辱他的清流士大夫知道,谁才是这昆吾国背后的幽影之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