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1个月前 作者: 秦时明
第216章

第216章

“慧儿,你看看这丫头,要是有你一半省心,那我就阿弥陀佛了。”

高慧儿淡淡的笑,李婉婉着性子的确是太跳脱了一些。

不过,她喜欢。

“好了,你慢点吃!大冬天的,小心凉!”

李夫人看着李婉婉一连吃了好几个草莓,就忍不住叫住了她。

高慧儿也道:“对,少吃点吧,这草莓是大棚里长出来的反季节水果,吃多了不好。”

李夫人和高慧儿都说了,李婉婉这才收敛了一些,撒着娇对边上笑吟吟一直没说话的李大人说道:

“爹,你看看娘和慧儿,还有慧儿,送来就是吃的,竟然还不让我吃。”

李大人呵呵的笑,也不说话。

李夫人倒是想说话,却是不知道怎么着,又不舒服的干呕了起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过年油腻的吃的多了,最近这身子还真有些不利索。”李夫人抱歉的对着高慧儿笑了笑。

高慧儿见李夫人身子不好,又陪着说了会儿话,就告辞离开了。

走的时候,李婉婉又闹着要去葫芦村,李夫人拘着不让去。

李婉婉一直送高慧儿到门口,出门的时候还在念叨着她想去葫芦村。

高慧儿就笑:“说不定过两天你就美梦成真了。”

“什么意思?”李婉婉疑惑。

高慧儿却什么也不说,神秘的笑了笑就坐着马车离开了。

李婉婉在原地实在想不通,想问几句,高慧儿又已经走了。

想跟着去,也没办法,只能气的跺脚,说高慧儿不仗义。

从李府离开,高慧儿又去给几个合作的掌柜的送了新鲜摘的草莓,之后就在喜桐奶茶铺子里呆到半下午,这才回去。

结果,过了两天,李婉婉就过来了,同来的还有常嬷嬷。

常嬷嬷来了就直接找了高慧儿,说道:“高姑娘,我们夫人让我过来教村子里的女娃娃们读书识字。”

高慧儿一听这话,就高兴了。

“常嬷嬷快坐,大娘怎么舍得把你放出来了。”

虽然当时这么想了一下,觉得常嬷嬷的确是合适的人选,但她也就敢想一下,而不敢真的去要人的。

毕竟是跟在李夫人身边许久的老人,她要来也不像话。

却没想到,李夫人竟是直接给送过来了。

石云和高书生也惊奇,都觉得常嬷嬷是最合适的人选,也都客气的让常嬷嬷坐了。

常嬷嬷就笑道:“老爷夫人客气了,其实我也是想来葫芦村的,夫人一说起这事,我就同意了。”

常嬷嬷说的是实情,她伺候了大半辈子的人,到老了还能当个女夫子育人,心里也是高兴乐意的。

而且葫芦村她也来过,风土人情都很好,最主要的是安稳,若是日后年龄再大一些,跟夫人讨个恩典,能在葫芦村安个家,那就是真的天大的造化了。

常嬷嬷年轻的时候是跟过丈夫的,丈夫是李夫人娘家的一个管事。

只是后来丈夫走了,两人也没个一儿半女,常嬷嬷又是个长情的,就没再找,直到现在也都还是单身的一个老嬷嬷。

听常嬷嬷这么说,石云和高慧儿等人就更是高兴了。

“我这就让人去给嬷嬷收拾房子,嬷嬷来了,可是我们村女娃娃们的福气啊。”

李婉婉跟在后面,见半天都没人理会她,顿时就不乐意了,拉着石云就道:

“石姨,我也是要住下的,我娘说,我跟着慧儿她放心。”

“好,好,都住下,我去收拾屋子。”

常嬷嬷和李婉婉在葫芦村安顿下来。

高慧儿就拉了李婉婉,问道:“你娘不是不让你过来吗?”

李婉婉这会儿能来和高慧儿一起,在葫芦村没人拘着她管着她,还能见到十一,高兴着呢,直接就说道:

“我娘这几天身子不舒服,总是吐,昨个儿让大夫过来看了,今儿就让我和常嬷嬷一起来你们家了。”

高慧儿目光闪了闪,莫不是还真就是自己想的那样?

而李婉婉这头就已经兴奋的拉着高慧儿的手,说道了起来:

“要我说你也不愧是娘娘庇佑的人,不愧是圣女,简直就是神机妙算,前几天去我家的时候说我这两天会来你家,果不其然,今天娘就让我过来了,我都决定了,这次要住他个两个月,把你家的好吃的都吃光。”

高慧儿笑了笑,想着李婉婉很可能再过个八九个月就要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的事。

不过,她也是猜测,不好多说,而且古代讲究前三个月坐怀,都是不对外说的。

她只是心里的猜测,自然也是不会多说的。

过年到现在,李婉婉足足有两个月没来葫芦村,这一过来,高兴的在葫芦村里到处转悠。

她以前在葫芦村住过一段时间,村里的人们也都认识她,她也不认生。

过来不到一个时辰的工夫,就去草莓大棚里转了一圈,摘了几颗红透了的草莓回来。

又去蔬菜棚子里,找了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回来就交给厨房,让厨房晚上给她做。

那是一点也不认生,比在自己家里还自在。

而她这一圈转下来,村子里的人也都知道女夫子到了,是李夫人身边的贴身嬷嬷。

大伙儿一听李夫人把自己的贴身嬷嬷送来教村里的女娃娃们读书认字,一个个高兴的直说李夫人的好话,说李大人是个大清官。

结果,李婉婉回来的时候,葫芦村的大家伙儿就都拿了各自家里的吃食来了高家。

感谢高家人,感谢李大人一家,也感谢常嬷嬷,连带着对李婉婉也都是喜欢的很。

有几个还拿了礼过来,非要让高慧儿带着他们一起去李大人府上表示感谢。

高慧儿都笑着拒绝了,说道:“李夫人人好心善,看我们村的人都是上进的,女娃娃们也都知道读书认字,就说要帮衬帮衬,就让常嬷嬷过来教。”

又介绍了常嬷嬷。

“常嬷嬷是跟着李夫人在京城大户人家长大的老人了,不但识字,对礼仪方面也很是精通,琴棋书画也都通晓,有她教导,相信我们村的女娃娃日后绝对都是好的。”

高慧儿的一番话下来,村里的大伙儿更是激动了。

本来他们以为能有了女夫子,能教自家闺女识得几个字就不错了,却没想到竟是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还是京城里来的,那更是见识不凡。

一时间,大家伙儿都像是看到了自家闺女美好的未来,对高家,对李大人,对常嬷嬷更是感激。

一会儿工夫,得到消息的王大伯也过来了。

见了常嬷嬷,就和大伙儿说了再过五六天,女子私塾就能建好,到时候装修一下,就能正式入学了,让大伙儿想报名的就尽快报名。

这下,大家伙儿就更是高兴了,连连叫着要报名,要让自家的儿女出人头地。

就连本来没打算让自家闺女去读书识字的人家,也都考虑了起来。

常嬷嬷可是京城里来的嬷嬷,见多识广,能让她教,那就是她们的福气。

闺女日后认了字,若是再能懂一些琴棋书画,那就定然比其他村里的女娃娃优秀啊,说不定去大户人家做少奶奶也是要得的。

谁不想让自家子女出人头地?

以前那是没机会,现在大好的机会就摆在眼前,他们怎么能不心动。

女娃娃虽然不能像男娃娃一样去参加科考,去光耀门楣。

但知书达理了,就是不去做少奶奶,那也能说亲说个好人家,家里也能结一门强亲的。

就是家里人有些不同意的,女娃娃们也都闹腾着要去读书,怎么也不想比其他人落后了。

想想,到时候村里的女娃娃都读书了,就剩了她一个,说出去脸上也不好看啊。

一时间,葫芦村读书热情高涨,讨论的也都是读书识字的事。

邻居们见了面,问话也不是之前的‘你吃了没’之类的话,而是‘你家丫头报名了没?’。

在这种氛围之下,条件已经大好的葫芦村的人家谁也不想落后了。

报了名的,家里给买了笔墨纸砚,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倒是那些年龄有些大了开始在自己挣钱的,就有些纠结了。

她们也想去读书认字,只是,她们已经在作坊里做工挣钱,而且年龄也已经大了。

不过,也有一些家庭为了女儿能认几个字,直接让辞了作坊的工,去跟着识字了。

女子私塾建好,买了桌椅,布置好了之后,就跟着原来的男子私塾同一天开学了。

受女子私塾这边的影响,男子私塾这边今年又增加了许多学生。

家里条件好了,没道理女娃娃们都去读书识字了,还不让男孩子读书识字吧。

所以,整个葫芦村,到了合适年龄的,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去读书了。

没几天,葫芦村建了女子私塾,女娃娃也跟着读书的事在附近几个村子里传开了。

一时间,都开始看起了热闹,说什么的都有。

“自古女子无才便是德,葫芦村的人竟然也让女娃娃跟着去读书,真是钱多烧的了!”

“读书是男人的事,什么时候还有女子私塾了,就是整个天意王朝也没有吧。”

“那男女共处一室,虽是读书,但名声也不好吧。”

……

各种各样的议论下来的时候,葫芦村的人就不乐意了。

再遇上有外村的人说道的时候,就忍不住上去掰扯两句:

“我们女子私塾是有专门的女夫子的。”

“我们女子私塾在村尾,男子私塾在村头,中间隔了半个村子,怎么就男女共处一室了。”

“你们这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等我们村的女娃们都嫁了好人家,你们就该眼红了。”

“我们有钱,我们乐意让闺女去读书,你们管得着吗?”

……

不管外面怎么说,葫芦村的人怎么和他们掰扯吵架,但是葫芦村都照常运作。

该读书的读书,该上工的上工,一派祥和安乐之像。

然,这几天,附近几个村子的村长以及德高望重的村民们却是频繁出现在葫芦村。

见了人就招呼,热情的就像一家人一样,一来就在葫芦村转一圈,然后就去了高家。

连续几天下来,葫芦村的人们也发现了不对,就开始议论了起来。

“他们这是干什么?”

“不会想搬来我们村吧。”

“有可能,咱村现在有钱人比镇上还多呢,多少人羡慕着呢。”

……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干什么,王大伯却是知道的,而且最近也跟着去商议了事情的。

听到有人说,就忍不住笑呵呵的说道了两句:

“他们都想和我们葫芦村一样,把土地入股到高家,跟着一起发财呢。”

王大伯这话一出来,村里的大伙儿却是炸开了锅。

“什么,他们也想入股?那他们入股了,还有我们的份吗?”

“是啊,是啊,我们村地形不好,分到每家每户的土地也不多,旁边几个村子每家每户可是有好几十亩地的,若是让他们入股了,那……”

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但是那意思大伙儿也都知道。

若是让他们入股了,那铁定就是比他们村的人还要富裕的。

王大伯之前只顾上高兴了,也没多想。

可现在听他们这么一说,也有些担心了起来。

人都有私心,谁不想让自己家的条件比别人好啊。

更别说,他们可是最早富起来的一批,若是还比不上外村的,那搁谁心里也会不舒坦的啊。

最近一年,葫芦村的人走出去腰杆子都硬,人家一听你是葫芦村的人,说话都能客气上几分。

他们心里也都清楚明白的知道,这是高家带给他们的殊荣。

可若是……这份殊荣不在了,或者分了很多份,那还能像之前一样吗?

“王大伯,你这两天也跟着商量事情的,怎么样?高书生和慧儿丫头同意了吗?”

有人担心的问道,其他人也都看向了王大伯。

王大伯这会儿也知道自己是说错了话,而且,他心里也明白,这事对高家来说,可是好事。

那些蔬菜水果的本来就供不应求,如果联合了附近几个村子的土地,种植面积也会大大增加,那可是发财的好事,人高家能不同意吗。

王大伯看看大伙儿,唬着脸说道:“你们都别瞎叨叨了,这事我也就听了一耳朵,具体的也不清楚。”

“再说了,人家高家带着我们发家致富,那也不能不让人家发展啊,村里中的蔬菜水果都供不应求,这点大家也都是看到的。”

王大伯虽然心里有些担忧,但也是不想阻碍了高家的发展。

他们村现在和高家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且,他们家还是靠着高家发了家的。

镇上开的猪杂汤铺子,也是靠着高家开起来的。

“就是说这事是真的了,高书生真的要收外村的地?”

有人抓住了王大伯话里的重点。

其他人也都看向了王大伯,心里也都纠结不舒服的很。

若是让外村的占了这个便宜,那他们村可就没有之前的优待了。

王大伯脸黑了黑,连忙就喝道:“这事还没影呢,你们别瞎叨叨,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其他人忧心忡忡的离开,干自己的活儿去了,私下里却还是忍不住议论。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