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模具

2020-03-05 作者: 掰玉米
第134章 模具

就这样,工厂终于招到了人,流水线,也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现在,还只是纺织机的工厂。

纺织有了一厂、二厂,相信不久的未来,大唐,就会有兵工厂,食品厂等各种工业农业的工厂。

这些,就需要张悠之李楼台等人帮忙了。

虽然有了工厂,但现在,形式还是很紧张。

毕竟,纺织机属于木质机械,虽然有了人,但这些人并不是专业的木匠,让他们用好工具,还是需要一段培养时间的。

虽然这样的效率很低,但,这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了。

木匠的数量毕竟有限,李二陛下,也就只能等了。

好在,平定了诸多威胁后,大唐现在,还算和平。

国内国外都没有什么战事,国库的银子,便都可以用在经济建设与科学发展上了。

工厂的事情有了发展,张悠之那,同样也传来了好消息。

蒸汽机,终于能安装到船舰上了!

这件事,还真没有李二陛下想象的那么难。

将传动杆连接在蒸汽机与螺旋桨之间便可以了,用橡胶裹住传动杆,也就解决了进水的问题。

不仅如此,张悠之在四个分仓里面,都装上了蒸汽机,这样,就算其中一个触礁进水,也不影响整船的动力。

看到样品,李二陛下还是很满意的,不过,很快就皱了眉。

因为,这并不符合实际,因为,大唐没有那么多的蒸汽机。

在蒸汽机“问世”后,李二陛下便一直命人仿制,可毕竟蒸汽机的零部件实在太多,而且,还都是铁器,这东西,可不像木头一样,随便来个人都能收拾。

所以,蒸汽机一直都在由铁匠仿制,而过去了这么长时间,全国也就只有二十几台蒸汽机而已。

而且,这二十几台蒸汽机,还被用到了不同的关键位置上,所以,船舰上的蒸汽机,也就只能重新做了。

李二陛下现在也别无他法,就只能等新一批的蒸汽机仿制完成了。

不过,一直这么下去可不行,大唐的其他工业科技都在发展,这心脏的发展速度跟不上可不行。

自己得想一个办法,让蒸汽机的产量上来也行。

大量培养铁匠肯定是不行的,毕竟,培养一个成熟的铁匠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这个时间,李二陛下可等不起。

第二,大唐的未来,肯定要向科技化机械化发展,到时候,需要的是一批技术人才,到时候铁匠是有了,但,根本就没有了他们的用武之地。

也就是说,花费了五年时间,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铁匠,根本没有用。

这种事,李二陛下是不会办的,自己,得想一个好办法啊。

李二陛下在后宫转着圈,转着转着,就转到了小泽结衣的殿外。

正好没事,不妨看看,这为外国友人在闲暇的时候,都在干些什么。

进门之后,李二陛下便看见小泽结衣坐在桌子前摆动陶泥人,貌似玩的还很开心一样。

李二陛下不禁感叹,这古人就是好满足,要是换个现代人,放个paid也不一定能让她安静下来。

看见李二陛下,小泽结衣本能的有些害怕,起身之后,赶紧缩到了床边,然后,给李二陛下行了个礼。

现在,满心是蒸汽机的李二陛下对小泽结衣可燃不起任何的兴趣,反倒,是桌子上的小陶人吸引了李二陛下的眼球。

小人有巴掌大,面部神情还很精细,看刀工,应该是出自一人之手。

“这东西,很贵吧?”李二陛下拿起了一个陶人,问道。

小泽结衣什么都没说,就只是摇了摇头。

但,这个摇头,可让李二陛下有些微微的吃惊,这么精细的小人,如果价钱不高的话,那雕工师傅,还哪有钱赚了?

“这东西多少钱?”李二陛下又问道。

“回大唐皇帝陛下,一两银子。”小泽结衣欠身道。

“一两银子,一个?”

“一两银子,全部。”

李二陛下有些凌乱。

桌子上足有五个小人,一两银子,勉强够采购陶泥的钱吧?

而且,这还没算人工呢,要是算上人工,这一天,师傅不净赔钱了?

“你们的雕刻师傅,怎么做到呢?他一天,能出产很多?”李二陛下诧异的问了一句。

要是想让收益,对得起他的努力,那,每天至少需要雕刻二三十个这种小陶人才行。

二三十个,这手速,堪比机器了。

大唐,需要这样的人才啊,打听好了,李二陛下,就要高薪,把他聘请过来了。

看着李二陛下一脸急切的样子,小泽结衣倒是有些发懵。

“没有师傅啊,这都是小商贩卖的,而且都是灌在模子里的,没什么工艺。”小泽结衣道。

听到这话,李二陛下顿时木在了原地。

是啊,自己没必要非得手工啊,只要用手工把模子做出来,想要成品,那不就要多少有多少了?

李二陛下顿时感觉智商被收到了碾压。

这么简单的道理,居然困扰了自己这么长时间。

“好,真正知道了,这,就送一个给朕当礼物吧。”李二陛下笑了笑,然后,便拿起一个陶人,直奔工部而去。

工部,张悠之正率领人们制作机器,看到李二陛下进来后,便放下了手头的事情,走到李二陛下的面前行了个礼。

“张悠之,你工部现在,还有多少闲置的蒸汽机?”李二陛下开门见山道。

张悠之思考了一下,然后,便对李二陛下道:“陛下,蒸汽机工艺繁琐,且制作难度大,仅有的,都已经用出去了,现在闲置的,也就只有两台而已了。”

“那,朕想要一个月之内,让你做出五十台,你有没有什么方法呢?”李二陛下笑问道。

“五十?,陛下,这根本不可能,我们用了近半年的时间,也就只做出来二十余台而已,要是想做出这么多,那至少,需要现在十倍的老铁匠才能办到。”张悠之拱手道。

李二陛下摇了摇头,看来,这些人跟自己一样,脑子好使,但,思维都不过活络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