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势在必行

2020-03-06 作者: 掰玉米
第350章 势在必行

不过,李二陛下可不管他们同不同意,毕竟,这中央集权,可是大势所趋。

只有做到中央集权,才能保证保证这几十年,国家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动,这样,才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社会的发展,都是有必然的趋势的。

从原始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需要进化的。

虽然后者更好,不过,时机不成熟,也只能使用前者。

当封建社会走到巅峰的时候,才适合资本主义社会,显然,大唐还没到封建社会的巅峰。

“陛下,地方权力过大,中央的威慑力,自然不足,臣以为,应该适当的削弱地方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央的权威。”

就在李二陛下以为全军覆没的时候,魏征站了出来。

看到直言不讳的魏征,李二陛下满意的点了点头。

虽然,满朝文武都在装糊涂,但好在,有一个明白的。

什么是名臣?魏征就是名臣!他跟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魏征,是一个让李二陛下看不出有任何一丝私心的大臣,他站在朝堂上给李二陛下的感觉,跟房玄龄等人根本就不一样。

魏征这个人,哪都好,就是有些迂腐,不过,自从让他掌管教育以来,已经好多了。

随着知识的增加,魏征的见识,也在跟着增加,而且,有的时候,魏征还会拿着教科书来请教自己。

一把年纪了,能好学成这样,也是难得。

“魏相说的对啊,地方实力太大,俨然有不把朕放在眼里的意思,众卿说说,这事,该怎么解决啊?”李二陛下笑问道。

李二陛下问完,群臣又都没了动静。

他们最不想的就是李二陛下进行中央集权,不搞破坏就已经够意思了,还想让他们出主意?

想的美。

“既然,众卿没主意,那,朕就给你们好好的提个醒。”

“想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集权,就势在必行,中央集权,就意味着削弱地方权力,至于这点,朕,已经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李二陛下说完之后,便让两个太监,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地图,拉开面向了诸位大臣。

“朕,决定改掉就的行政区划,新的行政区划,采用省制。”李二陛下在地图上比划着,把之前跟武媚娘说的事情,跟大臣们都说了一遍。

李二陛下说完之后,朝臣们,就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以魏征为首,寒门官员为辅的赞成派;

而另一派,则是以房玄龄为首的,世家大族官员为辅的反对派。

赞成派认为,这样,几乎完美的解决了地方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而且,增加了行政效率,一举两得。

不过,反对派认为,这样,会触怒现有权臣的利益,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如果这么做的话,可能会引起朝野震荡。

两派,很快就吵了起来,虽然有些闹,但,李二陛下还是很高兴的。

这,才是朝堂应该有的景象,有争论,才是个像样的朝堂,他们要是在朝堂上一言不发,那,要他们这些人,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叮!当前朝会讨论,是否进行中央集权,A赞成者,魏征,奖励咸鱼点500点,B反对者,房玄龄,奖励咸鱼点1000点。”

就在李二陛下准备做决定的时候,系统的提示音响了。

原本,李二陛下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魏征的,毕竟,中央集权,是他的国策。

不过,这个点数还是让李二陛下犹豫了,五百点咸鱼点的差距,这个数量还是不少的。

要是折换成白银的话,那可就是五百万两白银啊!

虽然,这五百万两白银不是什么天文数字,但,也相当于大唐半个月的财政收入了。

“别争了,中央集权,是朕的国策,就按魏相的意思办。”李二陛下道。

虽然,五百点咸鱼点是大唐半个月的财政收入,但,也只是半个月的财政收入,这些,跟大唐的国策相比,这微乎其微。

“陛下,可是这样,容易造成阶级矛盾,不利于我大唐的和谐发展啊。”房玄龄道。

房玄龄现在是大唐最大的权臣,他很清楚,如果李二陛下进行中央集权的话,他的权利,肯定会被收走很多。

而且,因为现在的地方权力很大,所以,地方长官也能给房玄龄这种权臣不少“孝敬”,要是权利被收缴,能捞的油水,自然也会变少,他的利益,也就受到了损失。

李二陛下,自然也是知道他反对的原因的,不过,理解不了。

如果为了钱,完全可以去做商人,这样,来的钱根本不会被调查,花着也安心。

当官的,玩命的敛财,有钱的,玩了命的想当官。

这些人的行为,还真是有趣。

“造成阶级矛盾?没错,房相说的有理,可是,朕想问问,如果地方权利过大,聚众谋反,房相,又该如何处理呢?那时,阶级就没有矛盾了吗?”李二陛下前倾着身子,笑问道。

“这,我大唐……”

本来,房玄龄很想夸奖一下李二陛下的文治武功,并且歌颂一下大唐开太平盛世的,不过想想,好像也没什么用,然后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陛下,就算一定要这么做,但微臣建议,还是慢一些的好,这样,地方官们,也好接受。”房玄龄拱手道。

房玄龄也没办法阻止李二陛下,就只能拖延了,能拖延一刻是一刻,说不定,拖着拖着,就把李二陛下这个想法给拖没了呢?

拖没是不可能的,而李二陛下,也根本就没想拖。

这个事情,势在必行,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千载难逢碰到个地方官谋反还被制服的机会,你让朕拖?拖过去了,难道,你还要让朕,再去冒一次陷?”李二陛下冷着脸问道。

“臣,不敢。”

看到李二陛下脸色转冷,房玄龄吓的脸色都青了,这下,也不敢多嘴了,要是那句话激怒了李二陛下,那可没他好果子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