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又生变故

2020-03-12 作者: 蓝羽君临
第255章 又生变故

张书吏自来不把包拯放在眼里,包拯虽官大一级,但他掌管端砚,专管专权,平日里跟包拯也是日常汇报端砚的事,齐誉根本就没有任何交流。

包拯初来乍到,把端州府衙的不少事情理清楚已是不容易,所以还没顾得上端砚的事,所以一般也没管过张书吏。

但挖井之事,事关民生,也关乎包拯的乌纱帽,包拯缺人,当然首先想到的是张书吏手底下那几百名的砚工,那都是壮丁啊,当然最合适。

可这位官比自己小的张书吏,进门就冲自己嚷嚷,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

包拯狭长的眸子一眯,一言不发的看着张书吏。

不得不说,虽然包拯官也不大,但是此刻那黑脸一沉,那黝黑的眸子将人冷冷眯着,还是挺让人心惊的。

张书吏才惊觉自己可能又不对,这才理了理官服,冲包拯拱手,“大人!”

包拯点了点头。

张书吏冲张主簿拱了手,这才瞥见旁边的秦砚,鼻子里哼了一声,“吆,秦公子也在呢!”

他口气不屑,秦砚却不以为意,淡笑着冲张书吏拱手,“见过张大人!”

“听说秦公子近日来衙门来的紧,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秦公子在衙门里安了家?”

此话暗示秦砚不守本分!

秦砚理了理袖口,低眉一笑,“不知道此等谣言张大人是听谁说的?”

轻轻一句,便把话题绕开,还反问的张书吏说不出话。

张书吏气的甩了袖子,冲包拯道,“大人,到底官民有别,大人莫要将闲杂人等放在身边,免得坏了自己名声!”

包拯知道他的意思,却笑道,“是本官请秦公子前来,解决瘟疫一事,张大人不必多虑!”

这话摆明是包拯护着秦砚,张书吏也不好说了,只能说回了正题,“大人,而今贡砚任务紧张,我手里人手确实不够,大人一张口就要百名,这根本是强人所难!”

包拯沉声道,“贡砚之事,还有月余,然而目前瘟疫之事,却是迫在眉睫,孰轻孰重,张大人应该知道吧?”

“可我听说,是有些人跟大人谏言要挖井才调配了人手,如果不挖井又何不调配人手?”

“如果不挖井,瘟疫就没办法根绝!”

“那人手不够可以慢慢挖啊,大人为何一定要抽调我的人?”

“民以食为天,水是生命之源,这种事一天也慢不得!”

“可大人一张口就要一百人,这也太多了!”

一直沉默的秦砚突然接了口,“一百人已是最少,而且还算上了府里的衙役,端州城这么大,七口井,每口才十多个人,张大人,你一直说砚石不够,小民还想请教,砚工每日几人,所采矿石几何,所产贡砚几块?”

秦砚这破天荒的一句,是端州里人人都知道,但是却说不得的一个话题,就是产量和账本一直都配配不上,那这是什么原因呢?

张书吏自然最是清楚。

当下张书吏就跟踩了尾巴一样,厉声指着秦砚,“你,你这话什么意思?”

秦砚看都不看张书吏,淡淡道,“小民只是觉得,眼下瘟疫之事已然惊动了朝廷,俗话说民可载舟也可覆舟,若真因饮水一事,导致瘟疫复发或者百姓暴动,到时恐怕就不是几个人手能解决的了!”

秦砚这话虽是威胁,但又不得不说,说的很在理,此事真的闹大,包拯难辞其咎,但下面的人也脱不了干系!

张书吏听此一言,便说道,“可是包大人要百人也太多了!”

包拯皱了眉,“百人恐怕不够,恐还要加百人!”

“两百人!包大人在说笑吗?”

张主簿适时的接了口,“张大人有所不知,因为端溪水禁止饮用,所以这打井的事就迫在眉睫,今日有老百姓到衙门口闹了一场,包大人无奈之下,才答应一日完工,所以才需加派人手!”

闻言,张书吏冲包拯嗤笑一声,“大人也实在是,没那金刚钻,何必揽这瓷器活呢!”

对他的冷嘲热讽包拯不置一词,只问道,“张大人,这砚工人手可有问题?”

“有!”张书吏毫不客气,“两百人,要落下多少进度,大人知道吗?若然上头怪罪下来,这责任谁来承担?”

以为此话可以压住包拯,却不想包拯沉声一喝,“那就由包拯一人承担!”

这话都说了,张书吏还能说什么,便道,“既然包大人这么说了,那下官就放心了,只是两百人恐怕……”

包拯没了耐心,“你只管说能给多少?”

张书吏竖了三个手指!

“三十人!”

顶着包拯黑沉的面色,张书吏叹口气,“包大人有所不知,砚石长期下水,身体也不好,好多现在在养病,且这瘟疫闹得,好多砚工生了病,下官也是无法啊,这三十人都已是极限了……”

“好,三十人便三十人!请他们立刻过来!”

张书吏拱了手,“好!”

包拯便转向秦砚,“秦公子,可随本官同去?”

秦砚点头,“听凭大人吩咐。”

见包拯和秦砚离开,张书吏捋着胡子,皮笑肉不笑的,那张主簿笑呵呵的凑上来。

“张大人,三十人,一日完工,根本是天方夜谭,打井之事不成,瘟疫便无法根绝,到时上面怪罪下来,我看包黑子就该打道回府了!”

张书吏冷笑,“哼,跟我斗,真是不自量力!”

……

且说秦砚和包拯到了以后,那三十名旷工也到了,便开始着手打井。

包拯看着,担心不已,“包大人,就这些人,一日完工恐是不能了!”

包拯叹气,“既已如此,尽人事听天命吧!”

“我只是担心此事不成,连累大人被朝廷责罚!”

“为官者,民为上,君为中,己为下,包拯只能尽力而为!”

秦砚听着,看着眼前的这位端州知州,面黑如墨,然却一心为民。

他一直觉得,再是清官,心中多多少少还是揣着自己,可眼前此人,却是半点都不藏私。

秦砚立时一脸沉肃,起了敬色,后退了两步,认真的整了衣冠,冲包拯深深一揖。

“秦砚替端州百姓谢过大人!”

关闭